明朝《帝京景物略》,为了解八大处证果寺提供了详实资料。“石子凿凿,故桑干河道也,曰卢师山,……唐天宝制焉。过寺半里者,秘魔崖,是卢师晏坐处。……相传隋仁寿中,师从江南棹一船来,祝曰:船止则止,船至崖下止,师遂崖居。”证果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或建于隋仁寿年间。江南有个姓卢的和尚乘船到桑乾河(永定河)上,行船到这里停下,修建了一座庙就是今天的证果寺,不远处就是卢师洞,现在的秘魔崖。 证果寺位于八处平坡山以东卢师山,这个地方原来叫做尸陀林,是古代僧人弃尸的地方;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相传卢师和尚因其为民祈雨皇帝下旨赐为“感应禅师”,因此正果寺在很长一段时间叫做感应寺;元代泰定年间(1324年-1327年)重建感应寺,改名为镇海寺;明代重修后易名为证果寺至今。 在进入寺院的路旁有一个池子,池子上方有一个石券,上有楷书石刻“阿耨达流”。 据《帝京景物略》记载:“岁大旱,所司征祷雨者,童子白师,乘师愿,愿施雨,雨一方也。遂乘云气去,俄雨大注,知大青小青是乃龙也。龙归投潭中,潭广丈,巨石覆之,深黝不可测也。”。证实了隋唐时民间传说大小青龙出没青龙潭的,大小青龙施雨是有求必应,非常灵验的。据说明代仁宗还封大小青蛇为龙神。 证果寺坐北朝南,山门石阶数十级,山门之上石额镌有“古刹证果寺”字样,为明英宗朱祁镇的御笔。证果寺是八大处寺院中最古老的一座寺院。 台阶下竖有二个石碑,均为清道光二年所立。西边《镇海寺旧碑记》,铭文为当朝内阁大学士、著名书法家祁隽藻所书。 东面《中兴秘魔崖证果寺十方住持缘起碑》,为当年著名高僧崇理杲鉴撰文,南书房翰林、著名书法家程恩泽手书。 寺庙前生长两株数百年古槐。 山门殿内“哼哈”二将立像,表情十分威猛。 出了山门现在我们看到是三世佛殿,按照寺庙规制山门殿后面应该是天王殿,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但后者不开放,将大雄宝殿内三世佛供奉在天王殿,殿前铸于明成化年间(1470年)的铜钟收藏在后院,也没有展出。三世佛殿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左侧为东方极乐净土教主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 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像。 殿内供奉阿弥陀佛像。 殿内供奉药师佛像。 三世佛殿以西有一院,院门为宝瓶形,青石制作。两侧刻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对联。 出小门为院子西部的垣墙和门楼,两侧墙间嵌菱形雕花砖四块,上有“层峦积翠”。 西门有座重檐八角亭。京西寺庙游记——八大处证果寺 亭北是一宽大的敞轩,内悬木制匾额,上刻“招止亭”三字。匾下嵌一碑,上刻《秘摩崖招止亭记》。 敞轩以北为秘魔崖。此处一巨石自山顶凌空而出,突兀奇险。 石上镌刻“天然幽谷”四字。 旁侧有一洞,名“真武洞”,相传有卢师和尚在此修行,因其为民祈雨有验,御赐为“感应禅师”。 真武洞口西侧有,清道光年间——德克金(汪笑侬)题写石匾一块。 证果寺内有一株古黄连木树龄600年以上没有看到,估计是在大雄宝殿,该殿没有对外开放。据说文革前北京市政府无偿给中国作家协会使用,当时将证果寺的禅房改为单间宿舍供作家写作和休养。长篇小说《艳阳天》和《金光大道》的作者浩然曾在这里进行写作。中国作家协会还有一处是在颐和园的云松巢,中央特批给作协创作休养地方。 证果寺院外一小门楼。 在去证果寺的路上经过摩崖谷,核心景观是三龛明代摩崖石刻佛造像,三尊造像与证果寺秘魔崖隔谷相望。因地势险峻,草木掩映,人迹罕至,藏匿深山,保存完好,直到2002年开辟为景区。一路上有护栏,但还是挺险峻的,不断有提示牌告诫游客,这一景点也就是民间传说的八大处第九处——摩崖谷。 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对证果寺情有独钟,唐朝皇帝下旨赐卢师和尚为“感应禅师”,所居寺为“感因寺”;明朝皇帝更是对证果寺喜爱有加佳,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封大青龙为“弘济大青龙神”,封小青龙为“灵显小青龙神”;明宣宗更是皇恩浩荡,将大小青龙从“神”擢升为“王”;明英宗钦赐寺名沿用至今;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康熙皇帝也曾到这里游览。证果寺历史悠久,地处幽僻,传说迷人,不失为寻古觅幽的胜境,这里离城不远,却已无城市的喧闹,走在盘旋山路上,青翠的林木间不时看到古寺红墙,不仅景色优美,而且人少清净,行于此间有悠闲愉悦的心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