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又称《惠安西表》,民间俗称《李翕颂》,《黄龙碑》。《西狭颂》汉代隶书摩崖石刻,东汉灵帝(刘宏)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十三日镌刻,位于甘肃成县西狭中段青龙头,与《郙阁颂》和《石门颂》,号称“汉代摩崖三颂”。《西狭颂》主要记载了东汉武都郡太守李翕率众开天井道的历史政迹。碑文末刻有书写者“仇靖”二字,开创书家落款之例。</p> <p class="ql-block">《西狭颂》是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摩崖巨构,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其文体优美,遣词精彩,集篆额、正文、题名、题记及刻图为一体,上为篆额“惠安西表”四字,额右下方为《五瑞图》,即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甘露降及承露人,《五瑞图》是对李翕德政的形象表述和对西狭碑文的生动补充,是了解和研究汉代绘画雕刻艺术的宝贵遗迹。其气韵高古的书法艺术和宏朴简劲的汉画风格为中外书画家称赞不已。梁启超《碑帖跋》颂其:“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日本著名书法家牛丸好一则认为:“《西狭颂》,汉代摩崖的最高杰作”。</p> <p class="ql-block">《西狭颂》是“三颂”中保存最完好的,至今一字不损。它虽然是隶书成熟时代的作品,但又带有较浓的篆书意味,所以有人说它“结体在篆、隶之间”。但是它用笔本身的撇、点、捺和横画蚕头燕尾等特色,仍然是隶书笔法。它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p> <p class="ql-block">《西狭颂》结字博大精深,格局宏阔,且笔画分布各司其职,扎实停匀,给人以稳如泰山、重如磐石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并不是靠线条粗壮,笔画对称来获得的。事实上,只要对“知白守黑”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是不难把握这种感觉的。假如学习过汉印,可以知道证明一根阳线的宽绰与促狭,求诸于另一根“阴线”。便能得到反证,只要知道有一根“阴线”存在,也就守得住这根阳线是否扎实。</p> <p class="ql-block">《西狭颂》的线条朴茂丰腴,深厚凝重,绵长劲挺,用笔逆入平出,笔笔达意。起笔收笔以方笔为主兼以圆笔辅之,而在力量上它又十分强调粗重感。所以《西狭颂》的线条一般两头较为粗壮,中段较为平缓,显得力量内蓄沉郁。给人以稳如磐石的感觉。尤其是波画,在手法和面貌上那更是层出不穷,多姿多彩。如“事”字的圆圆行笔,长长带出,以及“教”字的圆笔行进,转角方折重顿,出锋尖长等等,都可说明此点。</p> <p class="ql-block">“燕尾”作为隶书中最显著的特征,在《西狭颂》中也反映得淋漓尽致,别具一格。其燕尾基本上以圆和状为主,且用笔之力似乎在起笔处就开始蓄集,然后长长挑出,而收尾处或上挑,或平出,或内聚,或外拓,手法变化多样,姿态各异,均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