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背景音乐:《思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行摄匆匆》新疆记忆之18: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歪打正着走叶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访李白不遇谒邓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离开莎车,继续东进,80来公里,就到达新藏公路线的0公里地,昆仑第一城--叶城。</p><p class="ql-block"> 走进叶城,是源于我的一个记忆,这记忆一直保留了一个错误信息: 西域叶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多年前,我和友人专门到位于湖北安陆市的白兆山,寻访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来到安陆,栖居白兆山,与宰相许圉师之孙女许紫烟成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生活的故地。(公元727年到737年)</p><p class="ql-block"> 就在那里的一个“李白简介”中,好像说“李白是西域叶城人”。从此,就固化了这个记忆。</p><p class="ql-block"> 古西域莎车离叶城不远,到了莎车,自然要去拜谒诗仙李老人家的故乡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以下5照片为湖北安陆白兆山李白文化旅游区</b></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 然而,到了叶城,我却在资料地图上完全查不到李白的任何信息,问了好几个叶城人,都一脸茫然。</p><p class="ql-block"> 再细问“百度”,方知李白是出生在古西域的“碎叶城”,而不是古西域的“叶城”,彼地曾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管地,李白是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是碎叶城唐朝驻军的子弟。比唐太宗李世民小一辈,与唐高宗李治同辈,李白能够跻身唐朝权贵阶层,原也是皇亲国戚也。</p><p class="ql-block"> 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郭沫若老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的定论。</p><p class="ql-block"> 但碎叶城现属原苏联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领土。1864年和1876年,经沙俄的两次巧取豪夺,清朝失去整个吉尔吉斯斯坦。</p><p class="ql-block"> 至今,吉尔吉斯斯坦人仍将唐朝李白作为自己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进行纪念。</p><p class="ql-block"> 了解此事后,心中不免一阵惆怅,李白成中亚老外了?可奈何?空悲切!</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准备打马回转时,偶然在离县城约几公里的新区内看到一座清代衙门建筑风格的纪念馆,在四处都是伊斯兰风情或现代风格的建筑中,显得很突兀。</p><p class="ql-block"> 停车参观,却发现这是一位被誉为“广东百年援疆干部第一人邓缵先”的纪念馆。展馆介绍,邓缵先是边疆史学家、西域探险家、边塞诗人、民国援疆县长、为国捐躯的爱国志士。</p><p class="ql-block"> 看来,歪打正着,这是一位更值得我来叶城瞻仰的历史先贤,大有相知恨晚之感。</p><p class="ql-block"> 邓缵先,广东客家人。1868年生于广东紫金县布心村。年幼体质弱,6岁始能言。先后入私塾蒙馆和惠州书院求学。15岁中秀才,曾任首届紫金县参议长和高等小学校长。</p><p class="ql-block"> 1914年9月,46岁的邓缵先考取民国北洋政府内务部第三届县知事,被分派新疆。经8个多月长途跋涉,到达新疆后,先后在迪化、莎车任职,又任乌苏、叶城、疏附、墨玉、巴楚五县县长,仅在叶城就任了两届。戍边新疆18载,胸怀高远,保境安民,为官清廉勤政,做事兢兢业业,为民众造福。</p><p class="ql-block"> 他还以文载史,投笔从戎,仗剑而行,在马背上建立功业。通过1500多公里的巡边考察,先后编纂了两部县志,其中《叶城县志》成为后来中印克什米尔边界之争的唯一依据,为祖国疆土的完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 当他63岁还要出任巴楚县长一职时,广东家乡族人怜他花甲,多次催他告老还乡,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仍准备完成几件政务再走。</p><p class="ql-block"> 殊不料1933年11月,新疆发生外国势力操纵的大规模民族分裂分子暴乱,巴楚县惨遭腥风血雨的兵燹洗劫。时年64岁的邓缵先县长没有弃城逃离,而是组织民众安全撤离,自已面对暴徒从容赴死,其子媳孙儿共三代六人都死于非命,为戍边壮烈捐躯,魂陨天山。</p><p class="ql-block"> 同时期暴乱中,南疆33个县的县长中有31人被杀,以身殉职。</p><p class="ql-block"> 1921年,沙俄军队入侵新疆阿勒泰时,汉人官员周务学道尹在城墙上写下“尽责守土,取义成仁”,随后自毙殉国。</p><p class="ql-block"> 邓缵先曾用五言诗崇仰周务学的气节:</p><p class="ql-block"> 犯塞妖氛急,捐躯热血浓。</p><p class="ql-block"> 半生多感慨,一死竟从容。</p><p class="ql-block"> 写完这诗12年后,邓缵先也和他的同仁们挺身而出,站在反民族分裂、反暴力恐怖、反极端宗教的最前沿,用鲜血捍卫新疆的安宁,这首诗也成为了自己的挽文,谱写了广东早期援疆干部第一人的悲壮哀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邓缵先一家六口殉难前照片</b></p> <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 历史就是这么巧合,邓缵先援疆殉难整整100年后,2015年,叶城隶属的新疆喀什地区也被中央指定为广东省的对口援建地区,而且有两任援疆干部领队就是紫金县人。</p><p class="ql-block"> 邓缵先家乡的人们用源源不息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滋润着喀什各地。喀什各族人民也在这片大漠绿洲上存储强化着对邓缵先和广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回到喀什,我清理照片时,才发现有一张邓缵先纪念馆里的诗歌照片作者叫“邓醒群”,我猛然想起我的好朋友、广东省紫金县公安局长不就叫邓醒群吗?他同时是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警察诗人,我马上把有关信息发给了他。</p><p class="ql-block"> 邓局长很快复信道: “诗是我写的。邓缵先是我家乡先贤,他对新疆对国家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一直想找机会去重走先贤邓缵先公走过的路,然后在他一家三代六口殉难的地方拜祭拜祭,请回一抔土,也算是迎他们魂归故里了!”</p> <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 邓局长还告诉我,广东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得知邓缵先事迹后,也非常感动,亲自率队去紫金县邓缵先家乡调研,拨专款维修故居,并写下“紫金邓缵先,大漠一胡杨。西域存风骨,坚挺三千年”等诗。在陈建华等各级领导的重视下,邓缵先故居已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他的事迹也在广为传播。</p><p class="ql-block"> 邓缵先没有离开人间,他以另一种形式活着。为人民做好事的人,会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仅为七品县官的邓缵先,值得我们世代铭记,永远景仰!</p><p class="ql-block"> 回广州后,我一定要去邓缵先故居瞻仰,向他一鞠躬,二鞠躬,再鞠躬!向邓缵先先生,向殉职的31个县长,向所有在当年动乱中罹难的同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以下图片请横屏欣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