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润泽教育,让爱与教育同行

笑看人生

<p class="ql-block">  2023年“徐州市彭城恩师”评选活动降下帷幕,经过学校推选、个人申报与材料上报,我校崔爱群老师荣获“彭城恩师”荣誉称号。</p> 用爱做教育 <p class="ql-block">  崔爱群老师从教二十五年来,一直秉承教育先驱们对于“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深厚的教育——爱”这样的教育理念,爱生如子,爱生胜子。为人之师,作人之表。她像红烛一样用知识照亮了学生的前程,又像春蚕一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因为她知道:教师爱学生,就有了教育;学生爱教师,就产生了教育效果。</p><p class="ql-block"> 崔老师在树恩附小任教的六年时间里,得到了校领导的盛赞、家长们的认可和同事、学生们的爱戴。</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里,在学生中,在同事间,除了“崔老师”这个称呼之外,她还拥有一个神圣的称呼——“崔妈妈”。</p> 用心做科研 <p class="ql-block">  崔爱群老师现任徐州市树恩中学附属小学一年级2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崔老师自2017年树恩附小建校之初就来到小学部任教,迄今为止七年。她曾在学校担任六年年级组组长、教研组长和教导处副主任、语文学科教学负责人。在树恩附小任教的六年来,多次执教各级各类公开课。在学校组织的“宝润杯”教学竞赛中荣获一、二等奖评,徐州市经开区2022年乡村骨干教师语文教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21年徐州市正高级后备教师公开课活动中荣获得获好评。在教科研方面,崔老师在2022年徐州市市级教师个人课题获立项,目前已申请结题。教学设计和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分获江苏省“蓝天杯”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徐州市“创新杯”、“科研杯”论文大赛上一、二、三等奖。指导学生在江苏省第十二届、十三届、十五届诗歌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和徐州市第五届“童心里的诗篇”少儿诗会一等奖。</p> “崔妈妈”称呼的由来 <p class="ql-block">  在2017年9月,树恩附小刚刚招生第一届学生,崔老师接手了一(4)班,她一下子有了和以前在公办学校不一样的感觉。这所学校的家长是花了钱送孩子来上学的,他们的心中既有一种优越感,又有一种不信任感,还有一种不安全感。孩子们也是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既感到新鲜好奇又感到惶恐不安。所以,她的手机上每天至少要有十几位家长会关于孩子衣食住行的种种问题要“交代”给她。比如:让她提醒孩子们及时穿脱衣服,帮孩子们找衣服、找文具、找水杯子、找扎头绳;让她关注孩子吃饭的情况,拍一些孩子午休时的视频给他们看;帮孩子系鞋带,帮孩子吃药等等。每到课间,她都要及时查看手机,回复家长的“友情交代”,让他们放心,孩子们每天在校的大事小情她都处理得妥妥帖帖。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就是跟家长交流联系孩子的一点一滴的小事。一天放学后,她和几个家长交流孩子们的事情,家长们都说:“崔老师,您是孩子们的老师,但是您现在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更像是他们的‘崔妈妈’”。这个称呼立刻在家长们中间和学校里传开了。这种称呼拉近了她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赢得了家长们对她的信任和对她工作的支持,让她在班级管理上更得心应手,她觉得这个称呼真不错。</p><p class="ql-block"> 她带领一个年级组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组里面年轻的同事较多,她不遗余力地帮助年轻的同事们熟悉业务,开展教研活动。在生活中及时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帮他们排忧解难。年轻的同事们都说崔老师不仅是学生们的“崔妈妈”,也像是他们的“崔妈妈”。</p> 暖心的“崔妈妈” <p class="ql-block">  崔老师的班级在二年级的学期中间转来一位小男生。当她第一眼看到这个矮矮的、瘦弱的小男孩,小男孩一脸的惊恐,脸上、头上满是被数据线抽出的横七竖八的伤痕。她搂着这孩子,心疼地流下了眼泪。后来她跟这个男生的爸爸深入地交流了一些情况,知道了这个孩子是由于父亲和继母之间经常有矛盾,这个孩子就成了继母的出气筒的原因,也知道了更多关于孩子的家庭、性格和学习方面的事情。这个孩子进入班级以后,除了上卫生间,每天都趴在课桌上偷偷地观察着其他同学,不敢和大家一起玩。她知道这孩子的内心是封闭的,处处提防着别人,害怕别人再伤害到他。她在课间就拉着这个孩子的手,找到一个脾气性格都很柔和的小男生,先让他们做朋友,慢慢相处。这孩子的心结慢慢打开了,在其他同学课间做游戏的时候,再让活泼的孩子带他一起玩。就这样,一个多月后,孩子头上、脸上的伤疤慢慢消退了,脸上也露出了他这个年龄该有的纯真的笑容,顽皮淘气的天性也显露出来了。他的成绩也提高很快,语数英三科在期中检测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崔老师在这个男孩的爸爸出差在外没法接送时,把孩子带到家里,带到饭店给孩子点了他最爱吃的饭菜。晚上,像搂着自己的儿子一样搂着孩子睡觉。后来,孩子的父亲由于工作地变动,要把孩子带到外地上学了。临走时,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她拥抱着孩子哭了,孩子也哭着紧紧地抱住她的腰不愿意松开。孩子的父亲看到这个情景也泪流满面,说:“崔老师,这孩子是个‘硬汉子’,轻易不流眼泪,被他妈(继母)打成那样都没有掉过一滴眼泪,这次哭成这样,我都没想到。他是舍不得离开您呀,可是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不能老是麻烦您啊。崔老师,谢谢您这段时间给了他母亲般的爱。”</p> 操心的“崔妈妈” <p class="ql-block">  随着她教这班孩子的时间越来越长,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她都了解得很清楚了。对于班里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她倾注了更多的爱。她细心观察孩子们在校的一举一动,他们思想上和情绪上有一点儿微妙的波动,她都看在眼里。她会跟找合适的时机跟他们谈心,帮他们疏导情绪和压力。</p><p class="ql-block"> 班里有一个小男生家庭情况很特殊,父母无暇照顾孩子的学习,全凭自觉。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玩心很重,作业经常完不成,或者是敷衍了事,令各科老师都很头疼。在四年级“成长仪式”的前一天夜里十点多钟,崔老师突然收到这个男孩父亲发来的信息:崔老师,孩子的爷爷病危,明天的成长仪式,我和孩子妈妈都不能参加了,孩子大了,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学着独立吧。</p><p class="ql-block"> 收到这个信息后,崔老师首先安慰了这位左右为难的父亲,让他安心处理家中事务。然后告诉他,孩子成长仪式的事情自己会帮孩子一同度过,让他放心。回复完信息,崔老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她知道十岁成长仪式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孩子本身就已经觉得自己家庭“与众不同”,这一次爸爸、妈妈不出席的成长仪式会不会在孩子心灵上又是一次打击?想到这里,她毅然决然地决定,她要担负起“崔妈妈”的角色,让孩子和别的学生一样,不给幼小的心灵留下遗憾。崔老师立刻起床坐在书桌前给这个男生写了一封信,因为明天的成长仪式有父母给孩子读信这一环节,她希望这个孩子跟别的孩子有着一样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的成长仪式,看到家长们陆陆续续地进入校门,来到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拉起孩子的小手。这个男孩的大眼睛里满是失望,眼睛里泛起了泪花。她看在眼里,立刻交代配班老师安排班级工作,走到小男孩跟前,很自然拉起小男生的小手。小男孩扬起带泪的小脸,满脸惊喜。其他家长也是一脸的诧异,崔老师只是微笑着默默地给他们点了点头。过成长门时,崔老师感觉小男孩把她的手拉得更紧了,脸上露出了自豪的表情。</p><p class="ql-block"> 到了读信的环节,崔老师从口袋里掏出写给小男孩的信,一字一句地读给小男孩听,他认真地听着,把头靠在崔老师的肩头,任泪水肆意滚落。信读完了,小男孩抱着崔老师泣不成声地说:“崔老师,我会把您给我写的信一辈子都好好珍藏的。"</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这个男孩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的作业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了,并且字迹都很工整,老师们都说这孩子像变了一个人。在后来的每次考试中,这孩子的成绩都能考到班里平均分的水平。有一次期末结业式后,孩子的父亲给崔老师发了一条信息,说:崔老师,看到孩子这几次的语文成绩,我真的很欣慰。孩子对您无以为报,只有用成绩来报答您了。</p><p class="ql-block"> 孩子小学毕业了,报的学校还是在本校初中。毕业典礼结束后,孩子的父亲眼圈红了,说:“崔老师,虽然您不再教孩子了,但是,您和孩子还在这个校园里,孩子还能看见您,他知道您以后还会默默关心他,他就很开心了。”</p> 永远的“崔妈妈” <p class="ql-block">  崔老师教的一届孩子绝大多数直升进入了树恩中学,看着孩子们长大的背影渐行渐远,她既不舍又欣慰。她选择原路返回。因为她在谨遵和孩子们的约定:留下来给他们保驾护航!让孩子们知道除了有初中的老师们继续教授他们学业和关心他们的成长,他们的“崔妈妈”也在时时刻刻在关注着他们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心理学专家林崇德教授在《了无痕迹的匠心》这本书里写道: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崔老师知道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但是作为一名老师,在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她给予他们最真诚的爱,他们才能爱她。亲其师信其道,他们才能喜欢上她教的这门课,才能在这门功课上取得好成绩。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崔老师希望爱与教育永远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