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馓子,是一种油炸网状的食品也是关中道以前一种割麦的工具,两者相似之处是都有一个网状的形态,前者用面粉发酵后经手工揉搓下油锅炸熟后有网状交错的结构形态,而后者是用竹皮子编织成相似的网格固定在一个半园形的木格内用以收集割来的麦子。馓(San)子有的地方也叫跑镰,言下子意就是割麦就像跑一样!我家墙上挂的馓子是父亲的,不过在那个年代我就是父亲的搭挡一个人割麦一个人捆。割麦趁太阳越是正午麦杆越干馓子就越快,这就非常考验捆麦的人了你手慢麦杆干透了捆麦不好搭腰(麦捆的腰)容易断,就用靠地面抓麦用潮温一点的麦杆做腰快速反折扎散麦成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两个人要配合好!前边的人割完了你也要刚好捆完,那么俩个人一晌就干五六个用镰刀割麦子人的活,据我回忆和父亲那时替别人“工换工”我们俩个一天割了五六亩地,算那时的硬劳力!</p> <p class="ql-block"> 馓子的镰刃子很长有80到100公分是普通镰刃子的四倍左右。不管你用啥镰刀割麦磨刃子是个技术活,你要比别人休息的时候少,要在下地之前先找磨石磨刃子,磨刃子讲究收锋磨的时候要有角度最后两面讲究拉长回收,就是把镰刃子磨好后往怀内长拉便其最薄的锋刃向前,这样才能确保割麦时省力而且割的也快!</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不知道以前人们是咋收麦子的,也有许多人不知道收割机是咋样收割的!而馓子是收割机出现之前最快的一种收割方式,可就是馓子也不一定家家都有,因为这不但考验你的体力同时也是个技术活,会用的提高了效率不会用的不是接触了地面废了镰刃子就是碰到地面弄坏了手里这个吃饭的“家当”!</p> <p class="ql-block"> 馓子有一个木柄是用右手执起稳定和控制高低的作用。左手拉的绳子一头拴在固定镰刃木条和半园的左边一头拴在半园中间的位置,绳子长短要适当且结实是馓子的用力点。开始割的时候双腿微屈目示前方观察地面是否平整,如果有凸起的土疙瘩执木柄的手配合左手略微抬高馓子,馓子向前收割的厚度根据个人臂力适当调节,抬高了留下的麦茬就高,然后左手用力拉绳沟子(臀部)下蹲往回收,随后转身将收在半园形网格里的麦子放在身后。熟练的人收割后留下的麦茬不会太高,而且甩在身后的麦子整齐有序便于捆绑,不会用的就甩得太乱后边的人就会很费时间跟不上,所以那时候会用馓子割麦就是家庭的主要劳力,上午吃饭吃干面加臊子是重点照顾的对象,因为忙时收麦你还要跟天气比赛,尽量要在下雨前收完已成熟的麦子那今年就是个好“光景”,要不然下雨就得吃“芽芽麦”了!</p><p class="ql-block"> 乡村振兴我们当“忆苦思甜”更应教育和传承农业的初始耕作,让这一代人和我们代代华夏子孙都要知道“一餐一粒食之不易”,只有这样农业才有希望农耕才会代代有传承,“民以食为天”也只有了解农业初始的根本才会有向前发展的动力,爱农助农我们才会“端好自己手中的碗”!记得有一年夏收天晴“曰毒”又没风,父亲光着膀子在前边用馓子割麦,黝黑的后背晒出了许多白色刺眼的水泡,他身后的我也是泪水掺杂着汗水加紧跟着他捆麦捆,那时我就暗暗下决心要努力读书改变现状。虽然没能“金榜题名”考上大学可也在算脱离了体力收割的时代,以后短短的几年时间收割机就出现了,不但麦收时间短而且少了摊场碾场扬场等繁杂的麦收过程,直接是脱粒回家真真正正实现了收割机械化!而这个挂在墙上的“馓子”常常勾起我的回忆也使我倍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好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