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补缺的西行漫记

牧之

<p class="ql-block">这些年,疫情阻挡了我周游世界的脚步,原来有生之年"百国之旅″的计划难以实现。遗憾中,将目光转至国内,"说走就走″到新开发和没去过的景区游览,也不失为极好的选择,于是就有了这次"拾遗补缺″的旅行。</p><p class="ql-block">行程主要是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在此重点记录"遗、缺"地方的内容,常规景区基本不再赘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山西运城</p><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8日,从北京出发的第一站是关公故里山西省运城,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关帝庙和最高的关公铜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西省运城解州关帝庙,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关帝庙自陈隋时代以来,一直是瞻仰关帝祖庙的圣地,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这座庙宇建筑古老,青砖绿瓦,具有典型的古代建筑风格。庙宇内外摆放着关帝的塑像和神画,香烛缭绕,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气息。</p><p class="ql-block">关羽,字云长,他以忠义、正直、英勇而闻名于世。解州关帝庙有康熙、乾隆、咸丰三位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见证了关羽精神的传承和历史的变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要说明的是,解州的“解”是多音字,有三个读音jiě、xiè、Hαi`,在这里读Hαⅰ`,解(Hαi`)州。过去孤陋寡闻,这次实地一游也是对固有知识的一种"拾遗补缺″。</p> <p class="ql-block">纪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结义园”。</p> <p class="ql-block">厚载门有"厚德载物″之意。</p> <p class="ql-block">“义炳乾坤”匾,悬于崇宁殿。匾呈横长方形,匾周高浮雕金龙戏珠图案。蓝底金字。“义炳乾坤”四字为楷书,系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亲笔御书之作品,规整平稳。匾中上沿当心钤有“康熙御笔之宝”篆书印文一方。</p> <p class="ql-block">“神勇”匾,悬于崇宁殿檐下。“神勇”二字,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清高宗弘历敕赐关帝谥号时亲笔书写,丰满圆润,雄武逼人。匾中上沿当心阳刻篆书“钦定”二字,竖长方形排布,朱红铺底,金色边框,框外金龙环绕,极具皇家气象。</p> <p class="ql-block">"国魂″是启功的弟子原书协主席苏士澍题写。</p> <p class="ql-block">距解州关帝庙东南十公里处关羽出生地常平村也有一处关帝庙,又称关帝家庙。该庙始建年代与解州关帝庙相同,建筑面积达15000余平方米。殿宇巍峨,结构精巧,布局严谨,与祖庙解州关帝庙有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这处关帝家庙里,保存有纪念关羽父母殉身的“井塔”。据此塔碑文记载,因当年关公为民除害怒杀地方恶霸后,官府四处缉捕他,又派兵诛灭九族,关公父母年迈,行逃不便,为避免关公在外牵挂,双双投井自尽。后人为纪念关公父母,便在井上建塔焚香祭拜。</p> <p class="ql-block">座落在运城中条山上关帝铜像高61米,寓意关公活了61岁,是世界最高的关帝像。下面台阶高19米,表示关公在山西运城老家生活了19年。</p><p class="ql-block">关帝铜像相貌威武,手持青龙偃月刀,目视前方,远远望去整个雕像格外壮观,而这把青龙偃月刀应该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一把刀了,威武霸气。</p><p class="ql-block">登临铜像底座上方,极目远眺,视野开阔,盐湖与运城城区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在山西省运城永济市的蒲州镇,有一处名为“普救寺”的寺院,它距黄河东岸约8公里,与著名的鹳雀楼、蒲州故城近在咫尺。寺院建筑群坐北朝南,依山坡而建,南、北、西三面临壑,只有东面依平原伸展,地势优越,视野宽阔,居高临下。</p><p class="ql-block">普救寺是永济市名刹,原名“西永清院”,有一年,永济的节度使作乱,朝廷派兵攻城,久攻不克,当地百姓因战乱背井离乡,四处逃难。有一位老僧为朝廷派来攻城的将军献策:“将军发善心,几日即可破城!”将军真的发善心,发放物资救济百姓,几天后真的破城,未伤一兵一卒。从此,该寺院就改名为“普救寺”。</p><p class="ql-block">戏曲《西厢记》的剧情故事和地点就是发生在“普救寺”的。 张生和崔莺莺相遇的那座舍利塔后称“莺莺塔”,它同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郟县哈蟆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石琴并称为“中国现存四大回音建筑”,“莺莺塔”和缅甸摇头塔、匈牙利音乐塔等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p><p class="ql-block">普救寺这座曾谱写过《西厢记》的传奇寺院,也因为这段爱情故事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不论是地震损毁,还是战火焚烧,总能如凤凰涅架般一次次得以重生,因为一段爱情的不朽,普救寺自己也得以千年不朽。</p> <p class="ql-block">西轩是张生张君瑞赶考时,借住在普救寺的居所。</p><p class="ql-block">东边与之十几米之遥的梨花深院则是崔莺莺一家临时避难之处。墙里墙外发生的故事在中国已经尽人皆知。</p><p class="ql-block">西厢房里居住着莺莺小姐和丫鬟红娘。</p> <p class="ql-block">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p><p class="ql-block">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p> <p class="ql-block">告别普救寺时,我突然想起了忘年交老友鄢修民先生,他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美术设计师,话剧《虎符》、《蔡文姬》、《天下第一楼》的舞美设计都是其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多年前,他将自己所画的《西厢记》送我留念。画作生动地表现了莺莺的聪慧娇羞、红娘的机智率真以及张生的温顺痴情,实在是一幅难得的佳作,我将永久珍藏。</p> <p class="ql-block">红色横幅上的十个大字:</p><p class="ql-block">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普救寺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蒲津渡黄河铁牛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15公里的蒲州城遗址西门外黄河东岸,在普救寺和鹳雀楼之间。四尊铁牛气势磅礴,威武雄健,每尊铁牛旁都有一个牵牛铁人,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分别代表着维、蒙、藏、汉四个民族,是民族团结的象征。</p><p class="ql-block">黄河铁牛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传世之宝,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认为"浮桥地锚中,以蒲津铁桥牛锚最为著名"。</p><p class="ql-block">据史料称,这四尊庞大铁牛都是用来栓铁索之用,铁索又连舟组成黄河上最早、最长、最大的黄河大浮桥,是沟通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重要纽带。尽管四尊大铁牛固守的地方虽已远离河道,但他们都是唐代国力强盛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鹳雀楼与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p><p class="ql-block">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始建于南北朝的北周时代,即公元557年至580年。当时的蒲州守将宇文护为了瞭望敌兵而建造了这座大楼,原本是用于军事防御的,因常有鹳雀栖息于顶上而得名。由于鹳雀楼雄伟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墨客常登楼赏景,并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副盛名。</p><p class="ql-block">  公元1222年金兵与元兵争夺蒲州,鹳雀楼毁于战火,仅存故基。1997年12月,开始重建,2002年9月竣工并向游人开放。新鹳雀楼景区以古典园林式分布,形成‘四区十二点’的空间结构,风景秀丽。新建的‘鹳雀楼’高74米,总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的风格。楼内分六层,内部陈设以黄河文化和河东文化为主题。一层主题千古绝唱和大唐蒲州盛景;二层源远流长,展示华夏根祖文化;三层亘古文明;四层黄土风韵;五层旷世盛荣;六层极目千里。鹳雀楼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的复活,在彩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从前,曾去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p><p class="ql-block">也去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p><p class="ql-block">还去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黄鹤楼;</p><p class="ql-block">今天,有幸来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p><p class="ql-block">至此,我已走遍国之四大名楼。</p><p class="ql-block">在鹳雀楼偶遇千余名小学生来景区游学,大家轮流齐诵王之焕的《登鹳雀楼》气势非凡感人肺腑,让我也情不自禁地在诗人雕像前,面对黄河高声诵读。</p><p class="ql-block">到鹳雀楼一游真不虚此行,既是一种释怀,又是超级享受。</p> <p class="ql-block">登楼你听到隐隐的雷声,</p><p class="ql-block">在一个远行者的脸上,</p><p class="ql-block">老去的激情还在,</p><p class="ql-block">他蝼蚁般的身躯,</p><p class="ql-block">背负大地的重量,</p><p class="ql-block">让我一寸一寸地爱,</p><p class="ql-block">一次一次地献身,</p><p class="ql-block">一级一级地踩着石阶上升。</p><p class="ql-block">镌刻在鹳雀楼墙壁上的这段文字,刚好契合了我此刻登楼的心境,</p><p class="ql-block">它启示我们:</p><p class="ql-block">在生命中,</p><p class="ql-block">要永远保持拾阶攀登</p><p class="ql-block">积极勇敢向上的精神。</p> 二、陕西西安 <p class="ql-block">我十分熟悉和多次到过古都西安,几乎游遍周边所有景区,唯独遗漏了乾陵,这次是来补缺的。</p> <p class="ql-block">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p><p class="ql-block">“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p><p class="ql-block">东侧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无字碑因碑上未刻一字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述圣碑和无字碑旁边的蕃王石像都无头,据说是女皇儿孙们忌讳这些蛮夷之人,就将其人头统统去掉而成了无字碑旁的无头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安碑林博物馆,主要以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和石刻艺术馆等组成,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地方专题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989年,我来此参观时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199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碑林从省博物馆中拆分成一座独立的博物馆为西安碑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草圣怀素之书法</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书"天地正气"。</p> <p class="ql-block">昭陵六骏是唐太宗陵墓昭陵北面祭坛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六骏是李世民先后骑过特别喜爱的六匹战马,分别为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p><p class="ql-block">1914年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被打碎倒运到国外,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p><p class="ql-block">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p><p class="ql-block">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前玄奘雕像</p> <p class="ql-block">公孙大娘舞剑。</p> <p class="ql-block">钟楼上</p> <p class="ql-block">鼓楼上</p> <p class="ql-block">大唐不夜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大雁塔脚下,北起大雁塔南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街区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500米,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大型仿唐建筑群步行街,为当地地标性景区。</p><p class="ql-block">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建有大雁塔北广场、玄奘广场、贞观广场、创领新时代广场四大广场,大唐佛文化、大唐群英谱、贞观之治、武后行从、开元盛世等五大文化雕塑。</p><p class="ql-block">到大唐不夜城感受盛唐文化的魅力是这次《拾遗补缺之旅》的重要内容之一。</p> <p class="ql-block">不吃羊肉泡馍,就吃葫芦头泡馍吧,味道也很好。</p> 三、甘肃天水 <p class="ql-block">武山水帘洞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钟楼山峡谷内,谷中“群峰叠嶂觅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谷涧溪水潺潺,景色幽静宜人。”水帘洞是个高50多米、深20多米的天然岩洞,洞内常年细流不断,雨天洞檐飞流直下如水帘,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享有亚洲之最的露天摩崖浮雕大佛拉稍寺大佛,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文化的重要资料。拉稍寺摩崖题记为研究分期断代,以及美术史的渊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而最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p><p class="ql-block">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p><p class="ql-block">伏羲庙牌坊原有三座,即“开天明道”“继天立极”“开物成务”牌坊。</p><p class="ql-block">“开天明道”牌坊在大门前,处台基之上。“继天立极”牌坊和“开物成务”牌坊,在台基前当街。前者在东,后者在西,跨街而建,两厢对峙。东牌坊界伏羲庙东墙,西牌坊界西墙。牌坊下各立一石,铭文告诫过往行人:骑马者下马,乘轿者下轿,以示对伏羲的崇敬。</p> 四、青海西宁 <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天然结晶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p><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气候温凉,干旱少雨,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年平均降水量210.4毫米。湖面海拔3100米,长15.8千米,宽9.2千米,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与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是“青海四大景”之一,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天空之镜”,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一个朋友知我来茶卡盐湖,特别嘱咐我到其早年工作过的卫生所看看。值得欣慰的是,几经周折打听到了位于老礼堂旁边的卫生所原址已改为"青年旅舍″。我为其拍了照片并进行了视频直播。</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跨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刚察、共和三县之间。青海湖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湖水面积4625.6平方千米,湖水容量743亿立方米。</p><p class="ql-block">青海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湖面海拔3196米。流域整体轮廓呈椭圆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青海湖是微咸水湖,矿化度较高,水补给来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p><p class="ql-block">青海湖是藏文化区,不仅具有藏文化区的共同特点,拥有藏文化区共有的民族风情、文化渊源,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水文化特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二年前,我曾到过青海湖,还在那里西王母雕像前拍过照片,没想这次看到雕像已被淹没在水中。导游介绍是因温室效应,湖面水位线升高了两米,才出现了现在的新景观:《水淹西王母》。</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十二年前,在西王母雕像和湖边"青海湖″石碑前拍的两张照片,与现在照片对比的看,就一目了然了,高大的雕像被淹还能看到,而矮小的石碑已荡然无存,可能在水面下边了吧。</p> <p class="ql-block">青海省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收集、保管并展示青海省的文物、历史和文化等资源。馆内陈列着大量宝贵的文物和实物,展示了青海地区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社会的重要历史文化变迁。</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展馆:自然馆、人文馆、藏族文化馆、康区文化馆、专题展厅等。在自然馆,可以了解青海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地貌特征,包括青海湖、祁连山、沙漠等。在人文馆,主要展示了青海省的历史、文物和口述历史。藏族文化馆和康区文化馆则专门展示了藏族和康区的文化遗产,涵盖了服装、武器、建筑等方面。</p> 五、甘肃武威 <p class="ql-block">雷台汉墓,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约建于东汉晚期,因出土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闻名。</p><p class="ql-block">雷台汉墓为大型砖石墓葬,两座墓葬均建于夯土筑成的土台(雷台)下。1号墓为夫妻合葬墓,规格较高。其墓门向东,由长斜坡墓道、甬道、前室(附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后室组成。有正寝便殿,便殿是正寝的附属建筑。墓门上方有砖雕门阙一座,墓室总长19.34米,条砖砌筑,覆斗顶,藻井方砖绘大型莲花图案。2号墓形制与1号墓相似,只是规模不及,且无耳室。 </p><p class="ql-block">1983年,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六、甘肃敦煌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在石窟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立体艺术。洞窟分南北两区:南区492个洞窟是莫高窟礼佛活动的场所,北区243个洞窟主要是僧人和工匠的居住地,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p><p class="ql-block">敦煌石窟一名通常用以指莫高窟,是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有时也包括安西的榆林窟。</p><p class="ql-block">十二年前曾来过莫高窟,那时旅游车直接开到大门前,现在很不方便,要坐景观车行14公里才能到到达,且还要事先预约,只能参观八个洞窟,没预约的就走应急通道看四个洞窟。</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以东是三危山,以南是黑石峰山,以西为戈壁和库姆塔格沙漠。携带沙质较多的西风和北风在这里受到山体的阻拦,使风中的沙粒沉降下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鸣沙山。在风力作用下,鸣沙山“经宿风吹,辙复如旧”,总是保持着一定的高度和不变的形态。千百年来鸣沙山依旧巍然屹立,鸣沙之声仍然不绝于耳。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敦煌古称沙州即得名于此。</p><p class="ql-block">月牙泉是环抱在鸣沙山中的一湾清泉,形如玄月,故名“月牙泉”。月牙泉是在具备松散的地质结构, 低洼的地形条件和区域性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下形成的,而构造运动、流水及风力地质作用是月牙泉形成的内在和外在动力条件。尽管星转斗移,风啸沙鸣,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宛若明镜。沙水共生,山泉相依,成就了“沙漠第一泉”这一世界奇观。</p> <p class="ql-block">敦煌市政府广场</p><p class="ql-block">反弹琵琶的飞天女神雕像。</p> <p class="ql-block">昔日热闹的沙洲夜市,如今灯火阑珊,门可罗雀。</p> 七、甘肃瓜洲 <p class="ql-block">榆林窟,又名万佛峡、榆林寺、上洞子,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南70公里,属于敦煌研究院管辖之内。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榆林窟始建年代无文字可考,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的北魏时期。从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榆林窟洞窟存在43窟,分布面积112850平方米,壁画总面积4200平方米。彩绘佛、道图10856铺,彩塑佛、道造像244身。洞窟当中唐3窟、五代8窟、宋13窟、西夏、元各4窟、清9窟。</p><p class="ql-block">榆林窟的绘画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与莫高窟极度相似,是敦煌石窟艺术的分支,被称为莫高窟的“姊妹窟”,事实应了当地流传的一句老话:“莫道敦煌石窟美,壁画佳作在榆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瓜州县锁阳东南的戈壁荒漠上,是目前尚存较为完好的汉、唐、西夏古城之一。其主要包括锁阳城城址、农业灌溉渠系遗迹、锁阳城墓群等遗址。这是我国古绿洲沙漠化演进过程当中的典型标本,是集古遗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和古垦区等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锁阳城是扼守丝路交通咽喉的要塞,有古代军事防御、农业灌溉体系和城市建筑系统,体现了河西走廊边疆城市的防御特征。</p><p class="ql-block">2014年,锁阳城遗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1992年,赵朴初先生在锁阳城参观考察后,为其保存的完好程度和深厚文化内涵所感动,欣然提笔写下了“安西一路树荫荫,留得瓜州作别名,济润焦枯生万物,西来始识雪山尊”的佳句。</p> <p class="ql-block">位于甘肃省瓜州县的戈壁沙漠上,名为"大地之子″的雕像长15米,高4.3米,宽9米,成为了一处壮观的沙漠景观。大地之子以天空为被、大地为床酣睡在茫茫戈壁之上。</p><p class="ql-block">这座筑造在沙漠中的雕塑是由清华大学的董书兵教授设计,并由他亲手雕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是大地之子,此刻想起了艾青的诗:</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p><p class="ql-block">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p> <p class="ql-block">《汉武雄风》是青年雕塑家张万兴创作的以丝路文明为背景的大型户外雕塑作品,也是“荒野艺术计划”大型艺术创作活动系列作品之一。</p><p class="ql-block">汉武帝雕像高12.5米,作品以红砂岩为主要材质,利用当下先进的3D扫描和数字技术创建数据,再分块进行3D雕刻,最后逐块雕砌安装成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雕塑《无界》</p> 八、甘肃张掖 <p class="ql-block">七彩丹霞景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肃南县境内,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地质科考价值。</p><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色彩缤纷、观赏性强、面积大,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p><p class="ql-block">七彩丹霞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是“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平山湖大峡谷位距离张掖市区60公里,是集自然奇观、峡谷探险、地质科考、民族风情、自驾越野等于一体的复合性旅游景区,是张掖地貌景观大观园中最美的景观之一,被誉为“比肩张家界”、“媲美克罗拉多大峡谷”、丝绸之路新发现。</p><p class="ql-block">亿万年风雨沧桑,大自然神奇造化。这里峡谷幽深、峰林奇特,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将五彩斑斓的山体镌刻成一幅幅无与伦比、摄人心魄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马蹄寺距离张掖市区65公里,这是一座集石窟艺术、祁连风光于一体的著名旅游区。关于马蹄寺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天上的天马曾降落凡间,一只蹄踩踏到岩石之上形成蹄印,才诞生了现今的马蹄寺,专门为人间百姓祈福平安。</p><p class="ql-block">马蹄寺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马蹄寺、上中下观音洞等7个石窟群和各类寺院,石窟计70余个,是甘肃境内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和永靖炳灵寺之外的最大石窟群。</p> <p class="ql-block">张掖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区,总面积三万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张掖大佛寺景区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这里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大佛殿、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和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永乐北藏》,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张掖鼓楼</p> 九、宁夏银川 <p class="ql-block">贺兰山岩画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有20多处遗存岩画。</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三座韩美林艺术馆(银川馆)位于银川贺兰山岩画景区入口处,与贺兰山岩画遥相呼应,共包含五个展厅。韩美林先生第一次来到贺兰山时,就被古老神秘的岩画所吸引,先生醉心于岩画题材的绘画创作,先后6次来到宁夏观摩研究贺兰山岩画,贺兰山岩画成为了他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里展示了韩美林先生以岩画为题材的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作品。绘画《孺牛图》极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及高雅的审美享受。</p> <p class="ql-block">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简称宁夏博物馆)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区,总建筑面积30258平方米,200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馆藏文物近4万件,有国家一级文物159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4000余件,其中胡旋舞石刻墓门、鎏金铜牛、力士志文支座被鉴定确认为国宝级文物。</p> 十、内蒙包头 <p class="ql-block">离开银川到内蒙包头看望老友也是这次旅行的重要内容。</p><p class="ql-block">我和培良医生于上世纪60年代在北京相识,他调往包头工作后,一直未断联系,岁月和时光见证了我们的友谊,深切地感到彼此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我们相聚时,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包头博物馆,加深了对当地人文、历史、民俗的了解,收获颇多。</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包头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区,建筑四周设计为坡状草地,寓意着草原上托起的巨石。建筑总体为不对称图形,采用大悬挑的空间造型。该建筑造型选用曲线形状、波式屋顶,象征着黄河文化。整个建筑配置齐全而完善,功能和造型结合,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分设地方史文物陈列、内蒙古敖汉辽墓壁画文物精品展、内蒙古古代岩画陈列、稀土馆和《包头五十年》成就展览,向人们展示了包头久远博大的历史文化和灿若星河的奇珍异宝,展示了包头得天独厚的山川地貌和富甲天下的自然资源。其中内蒙古古代岩画和稀土展览都在国内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与友人培良兄及家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5月29日,从包头东站乘高铁仅用三个半小时就到了北京北站。</p><p class="ql-block">至此,历时22天,途经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拾遗补缺″的旅行完美收官。</p><p class="ql-block">感谢家人和亲友们的支持与鼓励,</p><p class="ql-block">我将一如既往地勇闯天涯"行万里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