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1963年,作者(前)与父母合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1983年,作者(后排左)与家人合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2023年,作者(左一)与家人合影。</b></p> <p class="ql-block">时光因陪伴而温暖,岁月因温暖而深情。</p><p class="ql-block">40余载军旅人生,时光流转,岁月倥偬。但无论跋涉何处,故乡在我心里,总是一幅让人流连忘返却充满苍凉之感的风情画:安详秀丽的溆水,河面上依稀可见的远帆点点,隔河相望的吊脚楼,透出清秋般孤寂的青石板路,都是画中鲜活的景致。而吊脚楼里勤劳清苦的乡亲,以及他们脚下这块多情的土地,又成了我生命中深情的追忆和无法割舍的情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白驹过隙,</span>俯仰之间,<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昔日少年已白头。</span>梦里依稀慈母泪,似曾相识燕归来……故乡的山, 熟悉而陌生;故乡的水,陌生而熟悉。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温暖。回顾这些年所走过的路,正因为有太多的感慨、感悟、感动,才会借助“美篇”网络平台,写下这些温暖的文字,或浓墨重彩或轻勾细描地抒发血浓于水的亲情、刻骨铭心的爱情、弥足珍贵的友情、埋藏心间的恩情。</p><p class="ql-block">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专门与时光谈“情”说“爱”的文集。正如《今生,最美的遇见》一文中所表达的那样:茫茫人海,遇见是缘。这世上,总有一些人,一旦遇见便很难割舍。遇见之前,人生的使命仿佛就是为了等待;遇见之后,生命的意义注定就是为了坚守。于是,在平淡的岁月里,我们且歌且吟,且行且暖,且思且挂念……</p><p class="ql-block">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掩卷沉思,我仿佛回到了最纯净的人生状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行进在情感里,额头上烙着亲情,心窝里装着爱情,双手中攥着友情,记忆里刻着恩情。只有心中始终充满对万物苍生和生活、生存、生命本身的悲悯情怀,我们才能真正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我留下这些文字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伍旭东,军队退休干部,职业为军事记者。2016年7月29日开始使用美篇,美篇号3548468。共发表作品248篇,加精作品67篇,魅力指数5.4万,阅读量51万,点赞2.2万,情感领域优质作者,拥有粉丝4848个,徽章40枚。3篇作品分别获“故事大王奖”和“小视频组人气笑”。2023年1月30日,美篇文章《那年,发生在湘黔铁路线上一场突如其来的“私奔”》,被《天下美篇报》以“封面人物”隆重推荐。作者的美篇宣言是:写温暖的文字,讲温暖的故事,品温暖的人生。</b></p> <p class="ql-block"><b>《今生,最美的遇见》写作感悟:</b>茫茫人海,遇见是缘。这世上总有一些人,一旦遇见就很难割舍。遇见之前,人生的使命仿佛就是为了等待;遇见之后,生命的意义注定就是为了相守。于是,在平淡的岁月里,我们且歌且吟,且行且暖,且思且挂念……很喜欢一句话: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痴情地爱着。但我想,这句话一定有个前提——哪怕全世界都对你薄情,你身边的人一定是温暖的。否则,你深情不起来,也痴情不起来。这个世界很大,大到一出门就可能走失;这个世界很小,小到一拐弯就可能撞见。人生的无奈就在于,走失的也许是你最在意的,撞见的也许是你最不屑的。所以,要好好珍惜对你好的人 ,弄丢了,上百度也找不回来,上搜狗也搜不到了。写下这些文字,无非是想时刻提醒自己:珍惜亲情,善待爱情,不忘友情,铭记恩情。</p> <p class="ql-block"><b>《微信时代的亲情表达》写作感悟:</b>人这一生,就像搭车旅行,会经历很多次上车、下车。你上车前,父母已在车上等着你;你上车后,同样会找个座位痴痴地等,等着你的孩子和未来。生命便是如此循环往复。当然,同车的还会有很多人,上上下下、来来往往。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有刻骨铭心的,也有一闪而过的。但离你最近的永远是你的父母和家人。至于父母能陪你多久,或者你能陪父母多久,都是前世续下的缘。10年前,母亲病重,请假回家侍候老母。短短半个月时间,深深感到:尽孝,其实是在与时间赛跑,我们必须跑在父母生命的前头,所有付出才能意义。因为,渐渐老去的父母,不会一直在那个叫“家”的地方等我们。</p> <p class="ql-block"><b>《从此,我要温柔地抚摸两颗心,作关于生命的两种表达》写作感悟:</b>当年,由于工作的原因,儿子出生时,我正在千里之外的西北军营出差。老岳父四处打听,竟然神奇地把报喜电报从湘西小镇,发到了我出差所在的部队。接过电文一看,“玲于14生男孩母子都好”10个字,让我欣喜若狂,心跳加快。更想不到的是,在电报封面上,不知是谁用钢笔工工整整写了6个字:“恭喜你得贵子”。顿时,感觉心里暖暖的。当时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更没有朋友圈。可我觉得,这简短的祝福,远比今天朋友圈的点赞评论更加弥足珍贵。夜深沉,难入眠。我无数次想象儿子的模样,无数次设计重逢的情景,那种急迫的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于是,我只能借助手中的笔,以夫妻对白的形式写下一首小诗。其中有这样几句:面对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 我等了两天两夜/当薄雾在远处散尽的时候 / 儿子摇着一双粉红的小手 / 哭喊着来了/从此 / 在这个世界上 / 我要牵着两个人的手 / 一双大手和一双小手/我要始终倾听两个人的声音 / 我要温柔地抚摸两颗心 / 作关于生命的两种表达……</p> <p class="ql-block"><b>《浮华世界,拿什么保卫我们的爱情》写作感悟:</b>看多了“爱情保卫战”的套路,听多了爱情导师的高谈阔论,有时候,反而不知道爱情该如何保卫了。确实,身处这样一个人心浮躁、红尘喧嚣、充满诱惑的社会,当人们更愿享用欲望“快餐”、不屑等待爱情“大餐;当婚姻越来越“速成”、爱情越来越“短命”,我们不得不思考:该拿什么来保卫自己的爱情?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究竟难在哪儿呢?难在平淡。恋爱可以短暂美丽如电光一闪,婚姻却必须切实平淡似细水长流。但平淡不等于淡而无味,细水不等于波澜不惊,否则就会走入婚姻的另一个极端,给感情造成致命伤。难在坚持。婚姻需要相互的搀扶,不能丢下对方独自前行,没有彼此的关爱,谁也挺不过沙漠的风暴。而越是深厚的情感,越是表现得简单,就像陪伴、微笑、问候、倾听,等等,这些看似简简单单的爱,重复十次百次不算太难,坚持一辈子就很不简单。难在拒绝。这年头,网络如此发达,情感这么廉价,张口就爱的大有人在。遇到甜言,遇到蜜语,遇到诱惑,遇到心动,并非稀罕事。现实社会从来不是清澈见底的“天池”,它更像五颜六色的染缸。一个人若没有相当的定力,进了这口缸里,想要保住一件纯净如初的白衬衫,其实并不容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美好的爱情状态。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路上,夫妻哪有不争执的时候。忍耐了,宽容了,爱情就美好了;任性了,记仇了,爱情就悲剧了。 所谓真爱,并不代表彼此没有抱怨,没有矛盾,没有冲突。而是,哪怕在你最烦躁、最生气的时候,如果大雨真的来临,你会毫不犹豫地上前为对方“撑伞”。其实,夫妻之间,让步,并不代表不强大,也不仅仅是一种豁达,只能说明,有了爱的支撑和包容,任何东西都可以放下。</p> <p class="ql-block"><b>《那些年,我们傻傻的爱情告白》写作感悟:</b>岁月不老,我们不散。如果说30年厮守不算太久,来生我们还要一起走。如果说爱是一条温暖的河流,我愿化作一只装满心语和祝福的漂流瓶,陪你一起去漂流。无论人生坎坷,不管命运沉浮,只要你愿意,我愿陪你走到天尽头……或许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我们那个年代的爱情告白有些傻傻的。走过30年婚姻之旅,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欣慰地说:当年面对爱情的时候,我们虽然说过不少傻话,但未曾说过一句谎话!时间可以洗尽铅华,但无法洗掉爱痕;岁月能够改变容颜,但不能改变真情。任红颜消逝,青丝染霜,在我眼里,你依然是那一抹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b>《昨夜秋风起,又见曾姨》写作感悟:</b>曾姨,母亲的老同事、好姐妹。五十多年前的一天,我还是不到10岁的孩子,独自一人上山摘野果的时候,眼睛不小心被马蜂蛰伤,是曾姨用自己的乳汁为我冲洗伤口。那股淡淡的奶香,让我至今难以忘怀。2020年,母亲与曾姨以及另一位同事夏姨在一起小聚,三位老姐妹满头的银丝让我深受触动。从此,总喜欢在寂静的深夜,把淡得像月光一样的回忆,一点一点串起来, 在纸上一页一页铺开。时光仿佛还停留在昨天,那些温暖而熟悉的背影却渐行渐远,一步步走进了岁月深处......</p> <p class="ql-block"><b>《爸,听儿给您唱支歌,这歌出自儿心窝》写作感悟:</b>做了父亲的人,在追寻自己的父亲远去的身影时,已经不是回顾所能贯穿的了。而必须在感性与理性的契合点上,回放父子一场的点点滴滴。哪怕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甚至一声咳嗽,都有无穷的回味,都不那么遥远,仿佛一切就在昨天…… 2014年清明节,正是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渺渺的季节。 在一位作曲家朋友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平生第一次创作歌词,写了一首怀念父亲的歌——《爸爸您去哪儿了》。“爸爸您去哪儿了?儿子的模样您还记得吗?爸爸您去哪儿了,您的电话怎么关机了?”我坚信,只要亲情不掉线,天堂永远有信号,爸爸一定能听到儿子写的这首歌。</p> <p class="ql-block"><b>《爸,求您了,别关机》写作感悟:</b>2009年9月,在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我给父亲买的那个小灵通手机,就在父亲枕边静静地躺着。像一个听话的孩子,不敢惊扰这位气若游丝的老人,直到他安静地永远睡去。一部小小的手机,如同冬日暖阳,给远方的游子以温暖。自父亲走后,我几次换手机,都没有将父亲的号码删去。在我的潜意识里,这是我和父亲唯一的联系方式,千万不能丢了。我幻想着有一天,当我再次拨通这个电话,还能听到父亲那苍老而熟悉的声音:“焕儿,在部队好好干……”不管这声音来自天堂还是地狱。手机虽小,亲情甚大。它拨出的何止是号码,还有那份沉沉的牵挂。关机,关掉的是一扇生死之门啊,所以痛心彻骨!</p> <p class="ql-block"><b>《妈,儿只想给您一个快乐的理由》写作感悟:</b>2016年年底,利用剩下的几天年假,我回了趟湖南老家。一进门,我就跟母亲开玩笑说:“这次回来,没别的任务,就是三陪,陪你吃,陪你玩,陪你一起去看山。”短短4天时间,我开着侄女那辆心爱的“小白”,跑了300多公里。全家老小陪着母亲进古村、上瑶寨、寻故地。一路走来,母亲脸上笑容灿烂,就像一朵迟开的老菊花……确实,如果说爱是给予的话,那么所有的给予中,最隆重、最珍贵、最有价值的,就是给予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军人,对于你的家庭、家人而言,你注定是欠债最多的那个人。</p> <p class="ql-block"><b>《所有的善良,终将得到温暖的回报》写作感悟:</b>世上万物皆有源。快乐的源头是满足,满足的源头是感恩,感恩的源头是内心向善。 人世间无价的东西不多,真诚和善良却一定是。 2008年“5.12”特大地震之后,作为首批奔赴灾区的军事记者,我和几名同事一起,驱车进入北川县城采访。在路边一棵大树下,我们遇到一个神情恍惚的中年男子。他面色晦暗,满脸疲惫,身穿一套破旧的老式军装,右肩搭着一条脏兮兮的尼龙编织袋,一边向四处张望,一边与路人搭话。经攀谈得知,中年汉子家住城郊北山上。地震来时,他正在城里蹬三轮车拉活,等他赶回家,原来的几间土墙房,已被埋入乱石之中,父母、妻儿、弟弟等一家六口也不见踪影,不知死活。他已几天几夜没有合眼,在县城里一路寻找,打探家人的下落。说实话,听了这番叙述,我心里微微一颤,并未掀起大的波澜。因为那时的北川,类似的故事太多了,人们的神经早已麻木。倒是他身上那套旧军装,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试探着问:“你当过兵?”他眸子一亮,不假思索地回答:“对,在重庆当过4年兵。”我一下愣住了,因为重庆也曾是我的第二故乡。虽然此前我们并不认识,但一声“战友”的称呼,让我感觉亲近许多。我赶紧掏衣兜,但摸遍全身,只找到800元钱。当我把这800元递过去,他迟疑了一下,推开了。经我再三劝说,他最终收下了钱,但坚持要留下我的电话号码,待他日后生活好了起来,再还给我。我不忍心伤害一个男人的自尊,只好报出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事后,有同事问我,当时你有没有想过,那个老兵会不会是骗子,或者灾情并没有他说的那么严重?老实说,在递钱的那一瞬间,我脑海里确实闪现过这样的疑问。但我想,爱心就像一只苹果,唯有用真诚滋养,才能使它的香醇更持久。再说,我们总不能因为怀疑苹果的某个部位有虫眼,就将整只苹果扔掉吧。</p> <p class="ql-block"><b>《岳母也是娘,叫声亲娘又何妨》写作感悟:</b>岳母大我43岁。与妻子结婚时,岳母已经是年近七旬的老人,按年龄论,算是我的祖母辈。但在老人眼里,我就是她疼爱的小女婿。岳母80岁之后,就很少出远门了。那几年,我每次回家看岳母,事先都不打招呼,为的是给老人一个惊喜。因为了解老人的活动规律,一般我都选择上午到家,这个时候,老人会到街上打牌或看光碟去了。每次见我回去,好心的邻居就朝街上喊:“舒伯娘,你满郎(小女婿)回来了!”很快,老人乐颠颠地小跑着回来了,一边跑一边关切地问:“好久回来的?吃饭了吗?”每当这时,我感觉自己就像个撒娇的孩子,心里充满了暖意……在溆浦方言中,一般把岳母称作“亲娘”,这看似有些荒唐,细琢磨却很有道理。想想看,假如没有这个老太太,就没有你的妻子;没有妻子,就没有你的孩子;而没有孩子,你家族的血脉就无法延续下去。至少在你孩子的血管里,流淌着那个老太太的血,你孩子的身体里,有那个老太太四分之一的基因……从这个意义上讲,岳母也是娘,叫声亲娘又何妨!</p> <p class="ql-block"><b>《滋养一颗懂得感恩的灵魂》写作感悟:</b>1947年,年仅 14 岁的父亲因生活所迫,给本村一个大户人家打短工。初春的一个早晨,父亲冒着细雨、牵着耕牛去给东家犁田。那正是春寒料峭的季节,水田里还浮着少许薄冰,父亲卷起裤腿,赤裸着双脚踩下去,如针扎般难受。由于年龄小,加上又冻又饿,没犁两圈,父亲就坚持不住了,瘫倒在田坎上。这时,正好女东家三伯娘路过这里,见此情景,她二话没说,赶紧把父亲扶起来,搀到一个避风处,然后匆匆赶回家,从家里端来一碗热腾腾的米饭……接过这香喷喷的米饭,父亲的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他顾不了太多,端起碗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三下两下就吃了个底朝天。若干年后,这家的男主人去世,三伯娘因为地主婆身份,成了批斗对象。那时,父亲已在外面工作,并当了单位领导。村里派人找到父亲,让他写检举三伯娘当年恶行的材料,被父亲婉言拒绝了。三伯娘去世后,父亲还专程从外地赶回来,参加了她的葬礼。“文革”期间,父亲遭受厄运,几乎被折磨致死,其中一条主要罪状,就是说他是地主婆的“孝子贤孙”。父亲后来告诉我:“三伯娘有没有恶行,我真不知道,不能瞎说。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之所以这样做,不为别的,就为了当初那碗救命的米饭。”以我对父亲的了解,为了报那一碗饭的救命之恩,哪怕让他以命相抵,他也不会有丝毫犹豫的。父亲生前反复絮叨的这个故事,让我对“感恩”二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心存一份善念,因为真诚;心存一份平和,因为宽容;心存一份温暖,因为感动;心存一份美好,因为感恩。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b>《娘娘的大脚》写作感悟:</b> 生活,是一壶煮了千年的月光,醉了相思,醉了欢喜,也醉了忧伤。总结娘娘68载坎坷人生,可以用24个字概括:一双大脚走四方,两只纤手擎大梁。风干了眼泪,晾晒成坚强!第一次知道娘娘的大脚与众不同,还是在我孩提时代。那时,父母所在单位给每户双职工建了一个小阁楼,原是准备用于存放杂物的,父亲把它收拾干净,一捆稻草,一条褥子,一床棉被,就成了我和娘娘共同的窝。说是小阁楼,其实更像今天的内阳台,建在顶棚跟窗户之间,约有一人多高,一米来宽,两米来长。除边沿钉了一块木板,防止人掉下来,再无其他安全措施。爬上爬下,全靠一架摇摇晃晃的木梯。我本身就恐高,跟娘娘睡在阁楼上,每次转身,楼板便吱吱作响,像要塌下来似的,别说下楼解手,连眼睛都不敢睁。到了晚上,我经常做梦,梦见自己从悬崖上掉下去。奇怪的是,每当娘娘抱着我,虽然双脚离地,我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害怕,反而特别踏实。一次,趁娘娘上阁楼取东西,我站在一旁偷偷观察,终于发现了秘密。原来,娘娘爬梯子时是不穿袜子的,光着两片大脚丫子。娘娘的脚掌并不好看,瘦骨嶙峋,骨关节突出,但很有力量。每上一级楼梯,她就把五个脚趾头使劲地蜷起来,像钩子一样钩在梯子上。娘娘告诉我,这样爬梯子最稳当。我时常想,假如娘娘不是长年劳作,练出了一副好身板;假如娘娘没有一双大脚,而是一对三寸金莲,让她每天这样爬上爬下,简直无法想象。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的人生之路是从这架木梯开始起步,是娘娘的一双大脚帮我开启的……</p> <p class="ql-block"><b>《长歌当哭,叔叔曾是我的天》写作感悟:</b>听父亲说,叔叔年轻时性格活泼,多才多艺,既能拉二胡,也会吹笛子,是村里的文艺骨干分子。但在我的记忆里,叔叔从未展示过他这方面的爱好和才能,以致我曾怀疑过这事的真实性。2009年秋天,与叔叔相依为命70多年的阿哥(我父亲)的离世,对叔叔打击很大,那些天,他整天沉默寡言,几乎不说一句话。但就在我父亲出殡前一天,从邻村请来的乐队正在演奏,叔叔突然向一位乐师要过一把二胡,坐在一张条凳上,翘起二郎腿,旁若无人地拉了起来。那是一支欢快悠扬的曲子,以前我从未听过。但见叔叔双目微闭,面无表情,看不出是快乐还是哀伤。但我知道,此刻叔叔的心里,一定正翻卷着惊涛骇浪。叔母几次出面阻止,叔叔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直到一曲终了,才慢慢睁开双眼。这时我才发现,叔叔几近空洞的眼眶里,盈满了泪水……3年后,叔叔也在时光的河流中乘舟而去,消失了踪迹……往事虽然淡了,故人虽然散了,但童年时代留下的那些温馨的记忆碎片,一直扎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时刻提醒着我,让我知道什么叫血缘亲情。</p> <p class="ql-block"><b>《娘胎里结缘 尘世间做伴》写作感悟:</b>同一个温暖的“房间”住了十个月,同一条生命的脐带连了三百天,同一股甘甜的乳汁喝了一两年。我们不仅有着相同的血缘、相同的基因、相同的容貌,而且有着相同的情感、相同的牵挂、相同的惦念。都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其实最最珍贵的是娘胎缘,千年万年也修不来。我好想把这个缘分带到下辈子,让我们永远都做好兄弟,永远都是一家人。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兄弟之间一辈子相守相伴、相亲相爱,更是血浓于水的手足情义,能令天地动容。这种情,叫情深似海;这种义,叫义薄云天!不管词典对“兄弟”二字如何诠释,我只相信兄弟就是:在娘胎里结缘,来尘世间做伴。</p> <p class="ql-block"><b>《犹闻枣子坡上槐花香》写作感悟:</b>枣子坡,是我的母校溆浦一中所在地。这个地方虽然叫枣子坡,却很少见到枣树。倒是每年春天,学校四周那满树雪白、槐花飘香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初入校那半年,是一段寂寞的时光。小小年纪,在校寄宿,想家想父母,加上性格内向,朋友不多,一个人无聊的时候,便会钻进校门外山坡下那片槐树林,呆坐半天。正是暮春时节,槐树林里坠着一簇簇雪白的槐花,掩映在一片嫩绿之中。密密匝匝的树枝向天空延伸着,好像就快划破天际。可怜的阳光穿过树隙投射到这里,早已所剩无几。但这寥寥无几的阳光,却格外的灿烂,格外的暖和,温暖着我这个孤独少年的心。弹指间,毕业已经四十多年了。一抹岁月的阳光已深深烙印在时光的轨道中,洒下簇簇温暖柔和,妩媚地倒映着片片残落的微凉。岁月行如流水,只记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遇见一群阳光明媚的少年,许诺一场阳光明媚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b>《不管坐的什么车,人生没有回头车》写作感悟:</b>初春时节从怀化乘高铁一路北上,母亲的身影渐渐模糊,家乡的山水渐渐远去……窗外风景,由苍翠欲滴的莽莽群山,变成绵延起伏的座座丘陵,再由星罗棋布的片片水泽,变成一望无际的广袤平原。大地颜色,由翠绿到浅黛,再由鹅黄到褐黑,短短两千多公里行程,仿佛走过了四季,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突然发现,人这一辈子,其实就像坐车:年少的时候,坐的是敝篷车;恋爱的时候,坐的是过山车;苦闷的时候,坐的是闷罐车;得意的时候,坐的是越野车;人到中年,坐的是拖挂车;退休以后,坐的是观光车;进入暮年,坐的是高速列车…… 其实,不管坐的什么车,人生没有回头车。</p> <p class="ql-block"><b>《怀念,并非因为爱情》写作感悟:</b>这是一个与爱情有关的故事,却是一个与爱情无关的话题。一段青涩的记忆里,珍藏的是对纯真年代的怀念。18岁那年,我随连队无线通信电台外出执行任务,在临时驻地与邻居侯老师一家相识。因本人平时爱看点闲书,竟被侯老师认定将来必有“出息”,欲将自己16岁女儿小萍的终身托付于我。我深知部队纪律要求,战士严禁在驻地找对象。何况我是在外执行任务,这样莫名其妙地带个姑娘回去,性质就更严重了。再说,我与小萍从未说过话,甚至都从未相互对视过,哪有什么感情可言?尽管有点埋怨侯老师乱点鸳鸯谱,但这毕竟是老人的一片好意,我不忍心直接拒绝,只好采取“缓兵之计”,答应先征求父母意见再回复她。离开驻地那天,侯老师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兜,气喘吁吁地赶来送行。她抹着眼泪,从布兜里掏出煮熟的鸡蛋,使劲往我们几个战士怀里塞。见此情景,台长扫了我们几个战士一眼,半开玩笑地说:“这老太太是不是看上我们哪个小伙子了?”我心里一惊,头上直冒冷汗,心想,难道台长神机妙算,知道这事儿了?一回到部队,我主动向连队指导员坦白了事情经过。鉴于我态度较好,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指导员只对我进行了严肃批评,没有公开处理。不过,他要求我快刀斩乱麻,赶紧作个了断。大约过了半个月,我给侯老师写信,说此事已跟家里商量过,父母考虑南北差异不同意,云云。随信退回了小萍的照片。寄信前,我向指导员作了汇报。此后,侯老师先后3次给我写信,每封信都很长,文字情真意切。可是,我却未回过只言片语。当时,我颇为自己的“决绝”和“冷静”而得意。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意识到,其实这所谓的“决绝”和“冷静”,恰恰证明了自己的冷漠和自私。算起来,侯老师现在该是年近九旬的老人了,不知还在不在人世。如果老人健在的话,我多想见她一面,为当年对她的伤害道歉,当面说一声“对不起”……尽管,这声道歉迟到了40多年。</p> <p class="ql-block"><b>《孝道三部曲之一:平凡的母爱没有彩蝶飞舞》写作感悟:</b>人这一辈子,无论你走多远,也无论你曾经多么辉煌,总有一天会回到原点,重归落寞。这时候,或许权势会离你而去,财富会离你而去,朋友会离你而去,健康会离你而去,甚至整个世界都离你而去,但请相信,唯有母爱从来不会走远……平凡的母爱虽然没有百花缤纷、彩蝶飞舞,她却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p> <p class="ql-block"><b>《孝道三部曲之二:因为懂得,孝心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写作感悟:</b>静静地聆听,款款地凝视,默默地祈祷。因为懂得,孝心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心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心是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的往事;因为相信,无论走过多少坎坷,只要有娘在,便会有爱,有暖,有阳光……</p> <p class="ql-block"><b>《孝道三部曲之三:儿行千里,只为给您一个快乐的理由》写作感悟:</b>人这一辈子,或许能躲过战争,躲过灾难,躲过疾病,躲过贫穷,躲过仇家,躲过债主,唯有一样东西谁也躲不过,那就是岁月。对于深陷岁月之河的老人来说,最大的恐惧是孤独和寂寞,最大的渴望是关心和关注。我们看老祖宗造字,“陪”和“伴”紧密相连。没有“陪”,哪叫“伴”?尽孝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给老人一个快乐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b>《今生,还欠母亲一个深情的拥抱》写作感悟:</b>你拥抱过自己的母亲吗?你见过一向以粗糙、粗犷面目示人的军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过自己的母亲吗?说实话,我尝试过,但没有成功。倒不是母亲不配合,而是我自己迈不过心里那道坎。2018年端午节,陪母亲过完80岁生日后,纵然有千般无奈,万般不舍,我又要收拾行装返京了。临走时,母亲嚷着要去送站,为显示自己有力气,还费劲地抓起一个拉杆行李箱。刚把车停稳的老四赶紧下车,抢过行李箱,劝阻道:“您自己连路都走不稳,到底是您送大哥,还是大哥送您?您就莫添乱了。”母亲一声不吭,执拗地跟着上了车。火车晚点,广播通知要再等50分钟。溆浦站是个老站,候车室的铁皮座椅东倒西歪,肮脏不堪,加上刚下了一天的雨,气温骤降,座椅冰冷刺骨。我抽出餐巾纸把座椅擦拭干净,又从背包里掏出准备带到车上用的睡衣,铺在座椅上,让母亲坐下。母亲死活也不坐,后来实在拗不过,只好挪了半个屁股过来,偏要我挨着她一起坐,弄得旁边的人哭笑不得。这时,火车进站的铃声响起。在离别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去拥抱一下母亲。但环顾四周,候车室里人头攒动,好像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再说,我一个年过半百的大老爷们,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跟母亲拥抱,知道的说我们母子情深,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在作秀呢,肉麻。想到这里,刚伸出去的手迟疑片刻,又收了回来。我为自己的胆怯而羞愧,只好在心里安慰自己:等下次吧,等下次吧。可是,人生短短几十秋,又能有几个下次呢?或许,当岁月的脚步远去,母爱浓缩成记忆,做儿女的才会明白,除了粗茶淡饭,我们还欠母亲一个深情的拥抱!</p> <p class="ql-block"><b>《陪娘记(亲情陪伴连环画)》写作感悟:</b>走千山,过万水,儿女可以暂时走出母亲的视线,却永远走不出母亲的心房。母亲深情凝望的地方,就是儿女们的天堂!要说尽孝,父母身边的儿女是最孝的那个人。在父母面前,也许他们的态度没我们常年在外的儿女那么恭敬,情感没我们那么细腻,说话没我们那么轻柔,但他们的付出比我们要多得多。我们一年回来几次?而他们却是365天全程陪伴。说句实在话,让我独自面对父母十年、二十年,也不可能天天都是笑脸。这些年,每次回老家,我都觉得自己在还债,既是还父母的债,也是还弟弟、弟妹的债,他们始终是我心中最敬重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尽孝也是一种修行,它修的是福,行的是善。如果岁月真的可以停住,我愿意一直陪在母亲身边,以我白首依鹤发,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直到永远……</p> <p class="ql-block"><b>《斑驳影像,见证昨日“芳华”》写作感悟:</b>1979年深秋,刚过完17岁生日的我穿上军装,从湘西小镇入伍来到山城重庆。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重庆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穿花衬衫、喇叭裤,烫爆炸头,戴蛤蟆镜,跳迪士科的青年男女。每次和战友上街,走在路上,总能遇见一些新潮的女孩,一边扛着台式录放机,随着音乐扭动着腰肢,一边用戏谑的口吻冲我们喊:“兵哥哥,过来耍个朋友噻!”吓得我们脸一红,落荒而逃。不过,与花衬衫、喇叭裤相比,我还是觉得自己这身军装帅气。“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军装一穿,整个人便显得阳刚英武。40余载军旅生涯让我明白,青春是生命的一段过往,青涩是她的底色,春天是她的标签。青春无所谓长短,等到秋风起,秋叶落成堆,随青春一起枯萎不后悔。埋进岁月里的是青春的根,留在记忆里的是青春的魂……</p> <p class="ql-block"><b>《岁月无法重拍,我们手头的每一幅照片都将成为经典》写作感悟:</b>警予广场,一棵老樟树,一块水泥墩子,几个马扎,一副纸牌,就是老人们全部的娱乐世界。去年休假那段时间,正是寒秋时节,我怕母亲冻着,劝她去街上棋牌室打牌。母亲心疼每天10块钱“桌子钱”,死活不愿去。这天早晨,陪母亲去菜市场买粽子,走到步行街时,遇到经常和母亲打牌的一个老婆婆,俩人打招呼在路边寒暄了几句。从母亲说话的神态,我看出了她的心思,便说:“妈您去打牌吧,我自己去街上转转,您不用管我。”母亲望了望正在等她的老婆婆,犹豫了一下,答应了。怕母亲打牌没带钱,我在裤兜里掏了半天,找到52块零钱,顺手递给了母亲。转了一会,我有些不放心,便去打牌的地方找母亲。果然,别的老婆婆身边都放着一杯茶,唯有母亲来得匆忙,什么也没带。我赶紧到街边小店买了两瓶矿泉水,连同买粽子剩下的30元钱,一同递给母亲。趁老人们正在专心打牌,我轻轻举起手机,拍下了这个温馨安宁的画面。但目光掠过母亲如雪的白发,心却似针扎般的难受。依稀记得,三十多年前,在老厂那间地磅房旁边,母亲也是这样,一有空就和几个女工友摆出方桌,围在一起打纸牌。只不过那时的母亲,还是满头青丝。晚上躺在床上,回想起白天的一幕,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索性披衣坐起来,打开手机,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段话——从满头黑丝到白发苍苍,它们之间的距离,仿佛就在快门按下那一瞬间。岁月可以重放,但无法重拍;生命可以追忆,却无法追回。从这个意义上说,相机镜头抓取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时光的标本,都是记忆的定格。留在照片里的那些或欢快或肃然的场景,或清晰或模糊的面孔,或开心或莞尔的笑容,或温暖或伤感的故事,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斑驳。也许就在未来某一天,某个熟悉的身影突然转身,不再回头。即使是一个随意的笑奤,也会成为经典,成为绝版。</p> <p class="ql-block"><b>《当年,“贫下中农”寄给毛主席的那些茶叶,他老人家喝到了吗?》写作感悟:</b>1973年9月,安徽省霍山县佛子岭公社以“贫下中农”名义,给毛主席寄去8斤本地黄芽茶。中共中央办公厅收到茶叶后,给佛子岭公社发函进行批评,重申中央“关于不准向任何单位和个人赠送礼物的规定”,并将茶叶折款48元退还。透过短短一百多字的公函,我们能从中读出不少信息:第一,从时间推算, 那年正好是毛主席八十大寿,这些茶叶也许是人民群众准备送给毛主席的寿礼;第二,那时中央是反对下面给上面送礼的,而且早有明确规定;第三,那时送礼不是走“个人关系”悄悄送,而是走“组织程序”公开送。如果是悄悄送,就不会有这份公函了;第四,给毛主席送礼,不是为了跑官要官,而是出于真挚的感情。从这份公函可以看出,送礼者没有留下个人信息,只署名“佛子岭公社贫下中农”,可见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第五,尽管目的单纯,但毕竟违反了规定,中央在这件事的处理上不搞“下不为例”,而是将实物折算成现金补偿给送礼人,既维护了规定的严肃性,又不伤害送礼者的纯朴感情。这份公函,勾起了我对那8斤茶叶“下落”的极大兴趣,很想知道毛主席他老人家到底喝到没有?从感情上讲,我是希望毛主席能喝到这个茶、接受这份情的。毕竟,这茶叶来得清清白白,账算得清清楚楚,相信喝起来也一定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b>《诗人毛泽东与才女杨开慧的“红色生死恋”》写作感悟:</b>众所周知,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一生吟诗作赋,大多是抒发自己的宏伟理想、远大抱负,展示自己的雄才伟略、坚强意志,既激情昂扬,又霸气十足,让人难以窥见他柔软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其实,在毛泽东的诗作中,不乏像“不抛眼泪也无由”“热泪欲零还住”“泪飞顿作倾盆雨”“斑竹一枝千滴泪”这样缠绵悱恻的诗句。那是他为自己心爱的女人而吟。从1920年到1961年,毛泽东在40多年时间里,共为爱妻杨开慧作过三首半诗词。仔细品读,字里行间,爱意浓浓,足见夫妻感情之深。1982年,有关部门在维修杨开慧家老宅时,意外地在砖墙缝里发现了杨开慧留下的7篇类似日记的手稿。1990年再次修缮时,又在她卧室外的檐头下发现一封信。这封信是杨开慧在和毛泽东诀别之后的日子里写就。文字情真意切,如泣如诉,充满无尽的思念和忧伤。她坚定地相信,即使自己不在了,这封信也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被她思念的人读到。但她没有想到,当1990年信件手稿被发现时,它的收件人毛泽东,已经离世14年了,他终究没有收到爱妻那份沉甸甸的爱。信中那些滚烫的话语,成了毛泽东永远也无法获知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b>《记忆中的童年:那个夏夜,我们苦等了半宿“卖花姑娘”》写作感悟:</b>炎炎夏日,勾起了我对儿时看露天电影的美好回忆。虽然知道,岁月的河流不会回头,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行装,但我们可以拢一口记忆的火塘,将生命中点点滴滴的温暖收藏。时隔40多年,现在回想当年深更半夜苦等《卖花姑娘》的情景,心中仍感慨万千。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有时候,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不过是人生惊喜的一段伏笔。它悄悄地潜伏着,伺机而出。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去坚守,惊喜往往会在你最绝望的路上等着你!</p> <p class="ql-block"><b>《妈,知道吗?你笑起来真好看》写作感悟:</b>母亲属虎,却性格温和,心地善良,从未见她抖过虎威。在丈夫、儿孙及外人面前,她更像是一只温顺的绵羊。记忆中,母亲极少开怀大笑,即使笑也只是淡淡的,如轻云一般,揉在惆怅里。尤其自父亲去世后,母亲因悲伤过度,加之身体虚弱,连得两场重病,使她本就内向的性格,变得更加沉闷,整日不说一句话,常常一个人坐在家里发呆。我们全家人都很着急:如此下去,母亲不得抑郁症才怪呢!于是,如何让母亲开口说话,怎样把母亲逗笑,就成了我们全家的首要任务……对天下儿女来说,这钱那钱,母亲开心最值钱;这价那价,母亲笑容值天价;看山看水,不如看母亲高兴咧嘴。母亲的笑,胜过世上所有良药!烦恼时,母亲的笑是一株忘忧草;迷茫时,母亲的笑是一粒醒脑丹;忐忑时,母亲的笑是一颗定心丸;痛苦时,母亲的笑是一针镇静剂……</p> <p class="ql-block"><b>《青春这本书,我们读得过于匆忙》写作感悟:</b>回忆1975年至1979年在溆浦一中的4年寄宿生活,我们曾在老师专用的水井里洗澡打滚,在小河边对着远处河中嬉戏打闹的女生悄悄张望……也曾偷偷传抄过《少女之心》,也曾趁晚自习翻越学校围墙,跑到县城电影院去看日本故事片《望乡》……终于明白,所谓青春,一半明媚,一半忧伤;一半纯真,一半荒唐。它本是一部惊心动魄、耐人寻味的书,而年少的我们,却往往读得过于匆忙。</p> <p class="ql-block"><b>《父母六十多年前的合影照,俨然斑驳成时光的标本》写作感悟:</b>严格来讲,这幅照片并非真正的夫妻合影,因为父母身后还站着两个“灯泡”——大舅和表舅。不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能够留下这样一张“全家福”实属不易。近十几年,随着父亲、表舅、大舅的先后离世,合影里的人只剩下母亲了。去年,我将老照片送到北京中国照相馆修复、放大,并安装了相框,挂在母亲卧室里。有时,母亲会一个人呆呆地对着墙上的照片看半天,眸子里散发着柔柔的微光……照片可以定格时光,却锁不住流年;可以回忆过去,却回不到从前。当青春变成老照片,当老照片变成故事,有一种感动无关叙旧。因为那样一段岁月,是属于父辈他们那个时代的传奇!愿岁月静好、青山不老,让这个温馨的画面能够保持得久一些、更久一些……</p> <p class="ql-block"><b>《饮尽三世情河,只为赶赴天国里的“玫瑰之约”》写作感悟:</b>这是一位优雅的老人,满头银丝,满脸笑容,满身书卷气。这是一位豁达的老人,性格开朗,为人大度,热情而谦和。 年近八旬,她精神矍铄;所到之处,她笑声朗朗。熟悉她的人都说,以老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活到百岁没问题。后来知道,这是一位有故事的老人。她曾是徽州的一位大家闺秀,温柔贤淑,美丽端庄。18 岁那年,她正在屯溪某中学上学,时年 30 岁的教务主任兼班主任,疯狂地爱 上了这个漂亮的才女,对其发起凌厉的爱情攻势,由此开始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师生恋”,并终得圆满,结成伉俪。因志趣相投,中学毕业后,她考上了师专,最终也成了一名中学教师。从此,风风雨雨几十年,他们相亲相爱,相依相伴,相敬如宾, 相濡以沫,不离不弃。24 年前,故事的另一位主角突然离世,让老人几近崩溃,是女儿的陪伴、 亲人的抚慰,让她重新振作起来。苍天不公!正当老人信心满满开始新的生活时,噩梦却悄然而至。2016年元宵节,一个本该万家团圆的日子,老人带着对家人的不舍和无限留恋,追随丈夫而去……3 天后,2 月 14 日,老人的家人特意选择这样一个浪漫的日子,与母亲告别,并将母亲与父亲合葬。这对分别24 年的情侣, 终于在天国相聚。由此留下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倾尽一生,只为一场绚烂花开;守候一世,只为兑现曾经的诺言;挥毫泼墨,只想把所有的眷恋都写进流年。燃尽三生烟火,饮尽三世情河,今天,哪怕在遥远的天国,也要前来与你赴约!</p> <p class="ql-block"><b>《电报里的“酸甜苦辣”》写作感悟:</b>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通信手段还比较单一,人们在过生日或遇到喜事时,一般都用电报表达心声。实际上,这也是当年唯一能在当天“抵达”的祝福。在我保存的妻子发给我的十几封电报里,虽然饱含“酸甜苦辣”,却是我们幸福的见证。所以说,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你把简单当作幸福,想要幸福就很简单。有时候,所谓幸福,不过是一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瑞雪,一种“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惬意,一次“梦里寻她千百度”的远行……</p> <p class="ql-block"><b>《一个“儿”字,情深似海;唤“儿”一声,恩重如山》写作感悟:</b>转眼间,叔叔离开我们整整10年了。3650个日日夜夜,尽管他老人家从未走进我的梦境,但却从未走出我的心里。印象中,从小到大,叔叔对我们四个侄子,一律以“儿”相称。给我叫“焕儿”,老二叫“炼儿”,老三叫“三儿”,就老四叫昵称“炜炜”。一个“儿”字,情深似海;唤“儿”一声,恩重如山!</p> <p class="ql-block"><b>《那年,发生在湘黔铁路线上一场突如其来的“私奔”》写作感悟:</b>离别,是一叶舟,离开江心苦渡,寻觅着有你的滩口;离别,是一片叶,飘落了思念,飘来了秋的折磨;离别,是一道河,隔开了相爱的人儿,隔开了两行相思的热泪…… 在上世纪80年代,对于军人和军人的另一半来说,车站永远是他们重逢的欢乐谷、离别的伤心地。儿子出生第二年,我进入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学习。从此,每年两个寒暑假,成了我和妻子的狂欢节。在湘黔铁路线上一个叫溆浦的小站,上演了一幕幕爱情的悲喜剧。尤其是那次毫无征兆、突如其来的“私奔”经历,更是让我们刻骨铭心,怀念至今。</p> <p class="ql-block"><b>《油菜花开的时候,又见老科长》写作感悟:</b>正是阳春三月,南方的田野里、山谷间,一垄垄、一块块、一片片的油菜花恣意绽放,给大地染上了一层鲜亮耀眼的金黄。我们一家从北京驱车南下,直奔湖南常德,前去拜访当年我在师宣传科工作时的老科长。细雨绵绵,冷风扑面。当我见到科长,搂住科长肩膀的那一瞬间,突然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那是当年科长熬夜加班,指间淡淡的烟草味道;那是随科长去外地出差,一起坐绿皮火车、住旅馆的人间烟火味道。同时,我也找到了一种熟悉的感觉:那是周末惬意地斜靠在科长家沙发上追看电视剧,温暖似家的感觉;那是小弟在大哥百般呵护下踏实放心的感觉。这股味道,这种感觉,让我记忆的闸门瞬间洞开……</p> <p class="ql-block"><b>《神交二十载,叫声“战友”泪双流》写作感悟:</b>老刘,大名刘大山,今年78岁,湖北京山人,1964年参军,1971年退伍后,在家乡某肉食品厂当了一名屠宰工。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缘,让我和老刘成为朋友,虽从未谋面,却彼此牵挂。当时,我和老刘曾经约定:等我退休了、有空了,一定去京山看望他和老嫂子。虽说有这个约定,但想到彼此年龄还不算大,倒没有什么紧迫感。转眼间20年过去了,一直未能成行。今年建军节前,老刘给我寄来一封信和几张照片。他告诉我说,由于多年眼疾,老嫂子双目已经失明,加上身体还有其他疾病,随时都有发作的可能。在他的极力劝说下,老嫂子才同意跟他照了一幅合影,寄给了我这个从未谋面的朋友。老嫂子还说,让我早点到京山去,不然她恐怕就看不到我了……信未读完,泪已两行……这真是:二十载照片结缘,一辈子未曾谋面。不是所有的等待只为爱情花开,不是所有的牵挂只为游子情怀……年年"八一",今又"八一",电话两端唤“战友”,话未出口双泪流。</p> <p class="ql-block"><b>《一场迟到21年的战友“约会”》写作感悟:</b>相聚京山,是我和老刘21年前的一个约定。但因种种原因,几经“波折”,直到今年3月中旬才最终成行。非亲非故,素味平生,就因为一句“战友”的称呼,促使我长驱千里,去赶赴一场迟到21年的“约会”。当我们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竟没有一丝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反而像一对分别多年的老友重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行进在情感里,额头上烙着亲情,心窝里装着爱情,双手中攥着友情,记忆里刻着恩情。只有心中始终充满对万物苍生和生活、生存、生命本身的悲悯情怀,我们才能真正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