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张桂兰是我小学三—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60年我上小学三年级,班级从丹东市二纬路小学集体转校到站前小学。 </p><p class="ql-block"> 站前小学现今是丹东市窗口学校,排名丹东市最强10所小学第五,但是当年只是一所新成立不久的民办小学,条件之简陋令今天的人不敢相信,遗憾当时没有留下影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张农村学校图片,和我们当年的校舍极其相像。当时的站前小学分散在四条街道,我们所在的八街教室也是这样一排旧房子,只是更简陋,没有火炉烟囱,冬天不能烧火取暖,刚去时甚至连门窗桌椅都没有,只有一块破个大洞的黑板。地上满是破砖碎瓦,上课时随手拣块砖头当板凳,用膝盖当书桌。</p><p class="ql-block"> 那时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小小年纪的我们吃不饱肚子,还要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读书求学,对学习的影响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所幸我们遇到了一位好老师。</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接手我们班级的时候刚参加工作,才十七岁,只比我们大七、八岁,说是老师,不如说是大姐姐,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p><p class="ql-block"> 初为人师的她没有任何教学经验,但有着一个教师最宝贵的品质——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至爱。正是凭借着一颗爱心,张老师带领我们走出了那段艰苦的岁月,全班同学没有一个转学辍学的,而且学习成绩普遍较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时还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毕业考初中时,全班升学率超过80%,有9人考上重点中学,毫不逊于公办学校。这其中固然有后任老师的接力付出,但张老师在最困难时期、最关键阶段为我们打下了坚实基础是至关重要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不仅是我们读书学习的良师益友,更是我们做人行事的楷模典范。她从不给我们讲那些人生大道理,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熏陶我们。班级同学无论学习成绩优劣,家庭背景好坏,她都一视同仁,既不偏爱也不歧视,即使有的同学调皮捣蛋她也从无打骂体罚。邻班有个学生因为调皮被老师拒之门外,她却毫不嫌弃地接收下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对那些家境贫寒的特困生她更是给予特别的关爱。班里有名男同学家里特别贫困,连书包都买不起,只能用腋窝夹着书本去上学,冬天只穿一条破了洞的单裤。小时候的冬天似乎特别冷,记得有一天天气奇寒,这名同学冻得实在受不了,张老师也心疼得实在受不了,竟主动劝他停课回家取暖。看起来似乎有悖于师道,但体现的正是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其实张老师并非不关心他的学习,这名同学高度近视,学习成绩差一些,张老师就特意安排他坐在第一排,经常过问他的学习。当他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第一次得了60多分时,张老师高兴得像什么似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全方位的,从学校到家庭。空闲时间她常做的事情就是家访,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因为频繁家访,她认识并熟悉全班学生的每个家长,至今还能想起很多家长的容貌。而家长们也喜欢上这位朴实率真的年轻老师,有的家长还热心地要为她介绍对象。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也是全天候的,从学期到假期。那时她家住在鸭绿江边,暑假时她很少在家休息,经常到江边巡查有没有学生到江里野泳。有一次张老师带着我一起去巡查,遇到一个溺亡者被打捞上岸,尸体泡得胀鼓鼓的,面目狰狞。张老师毕竟还是个不满20岁的女儿家,吓得捂上眼睛不敢看,拉着我赶紧走开了。但是惦念学生安全心切,过后她还是坚持去江边巡查,尽管这并不是学校要求她做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教书育人不只看重学生眼前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长远发展,尽力送学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我至今还记得张老师当年告诫我的两句话,一是多看书以增加阅历,二是写日记以增强笔力,我听进去了也照做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时家里没有什么合适的课外读物,只有《孽海花》等几本大书,完全看不懂,但是没有别的书,只好硬着头皮看。家里的书看完了就去书店免费蹭看,记得看过《白蛇传》什么的,也是看不大懂。后来自己一点点积攒零钱买了几本喜欢的书,有《绿色的回忆》、《在祖国的山南海北》等等,至今还收藏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至于写日记当时实在是再没有余钱买日记本,我写日记是上中学以后开始的。1965年在全市中学生无线电收发报比赛中我获得第二名,奖品是一个日记本。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今天。 </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想张老师的这两条告诫,对我来说不啻韩愈的《劝学篇》,让我终身受益。我后来读大学读研究生乃至参加工作以后,在写作上尚能不落人后,主要就是坚持做到了这两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长大后我就成了你。</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受张老师影响太深,我从小就认为老师是天底下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大学毕业后我在政府机关干了八年,总觉得不是自己理想的职业,最终还是放弃了公务员身份,选择了当教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2年8月18日张老师即将离班前与班干部合影留念。 </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与我们虽然只相处了短短两年,但彼此建立起来的师生情谊却深沉而悠长。时光流逝了六十多年,张老师现今已经八十一岁高龄,但依然记得全班多数同学的名字。她说这是因为我们是她教的第一批学生,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但我们知道不仅如此,更是因为爱之深切,所以才记之深刻。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对张老师也是常忆常新,终生难忘。我把张老师十几岁时的照片发到班级微信群里,尽管是六十多年前的老照片,但同学们一眼就认出这是张老师,更有同学还记得小时候在张老师家的相框见过这张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再次与张老师同框合影已是三十年后的1992年。那一年我们师生欢聚在鸭绿江的太平湾,尽享重逢之乐,畅叙师生之情,好不惬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泛舟鸭绿江思绪万千,与张老师分别时我们还是懵懂顽童,再相逢已人到中年。三十年来尽管每个同学走过的路各自不同,但起点都是从启蒙老师那儿开始的。是老师教会了我们读书识字,教会了我们仁爱、善良、正直、诚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八名班干部在原位置和张老师重拍了一张合影。当年高我们一头的张老师已是身材最矮的了,但是在我们的心目中,老师的高大形象仍是需要仰视才能望其项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从当老师那天起就一直担任班主任,先后任教三个学校,带班二十多个,教过的学生一千四五百人,其中不乏后来成为领导教授专家学者。孔夫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张老师也算得上是半个圣人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丹东日报配图报道张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兴趣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和学生在一起,张老师永远是那么开心快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张老师还和教过的学生经常相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98年,辛勤耕耘了三十八载的张老师光荣退休了。三十八年里,因为全身心投入工作,心无旁骛,张老师至今不会打麻将玩扑克,不会跳舞唱卡拉OK,甚至竟然不会做饭,家里一日三餐都是师叔打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这句诗是对张老师最好的写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张老师主动担任所在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从事基层党务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在社区讲党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千禧之年发表演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庆七一表演诗朗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写的诗朗诵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庆祝建党九十七周年活动积极分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优秀个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促进再就业工作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03年非典期间,张老师的儿子不幸罹患重病在北京住院治疗,当时张老师正在社区带领大家自己动手盖办公室,忙得无暇去北京陪护,直到儿子病危才匆匆赶到北京看上最后一眼。多年以后张老师和我讲起此事还伤心落泪,可以想见当时张老师是多么的痛彻心扉,但这一切都没能影响她的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卸任党支部书记后,张老师继续发挥余热,又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孩子们剪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08年1月6日张老师六十六岁生日时,同学们自发地为她举办了生日贺宴。张老师很激动,特意写了一篇答谢词表示感谢。其实真正要感谢的是张老师,学生付出的只是一点心意,而张老师付给我们的却是七百多个日夜的呕心沥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自那以后同学们每次聚会都拉着张老师一起参加,今年一年就聚了四次,师生情谊愈老愈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月8日相聚阳光酒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4月28日相聚东港海边渔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6月25日相聚东港双福海鲜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8月26日相聚花园酒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平日里同学们也经常到家里看望张老师,张老师也经常去看望同学们。班里有个同学自小残疾,退休后早早就进了敬老院,张老师特意到敬老院去看望他。有一次张老师到工作单位去看我,我正在上课,张老师就一直等了两个钟头,让我诚惶诚恐,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参加学生的第二代婚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看望学生的第三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春节时学生带着孙子给太奶奶老师拜年,张老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红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知道张老师喜欢养花,学生送去了蝴蝶兰、三角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应季甜玉米下来了,家住农村的同学第一个先送给张老师尝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改善张老师所住小区的出行条件,学生借工作之便专门铺设的门前柏油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在社区工作期间为了解决居民住房困难,四处奔波八方求援,先后使多户住房困难群众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而她自己却始终蜗居在不足40平米的旧房子,窗外是高墙,门前是污水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而且与人为善的张老师还把自己原本三楼的住房让给别人,换成了最底层的一楼。室内一年到头不见阳光,阴冷潮湿。特别是夏天连雨季时,屋里地面湿漉漉的像下过雨一样,用吸湿器半天时间就能吸一桶水,为此张老师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但是张老师却甘居陋室,安之若素,每日里莳花弄草,自怡其乐。 </p><p class="ql-block"> 桂花一样的清香四溢,兰花一样的幽居空谷,这就是我的老师张桂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并非苦行僧,她非常热爱生活,而且爱好高雅,多才多艺。作为一名园丁,张老师一生与花结缘,不仅以丹桂幽兰为名,以培育祖国花朵为业,生活中也处处以花为伴,养花、制花、剪花是她的最大爱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种养的花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制做的绢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的剪纸作品《梅花喜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的另一大爱好就是剪纸,主题大多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爱党之情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出身贫寒,父亲早年从山东逃荒来到东北,是一名老党员,经常告诫她是党把她从一个穷苦孩子培养成人民教师,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党的恩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在政治上唯一的豪言壮语就是“听党的话跟党走就不会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丹东市委书记戴玉林登门看望张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国务院副总理 时任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登门看望张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一生获奖无数,从优秀教师到优秀党员,从优秀党务工作者到五一奖章获得者,从社区好人到十佳市民,从最美志愿者到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这些证书奖章刻记了张老师走过的闪光足迹,凝结了她毕生的心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社区党委颁发的优秀党务工作者证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振兴区文明委颁发的社区好人证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振兴区文明委颁发的最美志愿者证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共丹东市委颁发的市优秀共产党员证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辽宁省教育厅颁发的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证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丹东市政府颁发的十佳文明市民奖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丹东市政府颁发的丹东五一奖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所有的荣誉称号中, 张老师自己最感欣慰的是优秀教师称号。她说自己也不知为什么就是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付出再多也从不后悔,再苦再累也心里高兴,能够被认可为优秀教师,一辈子的辛劳苦累都值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张老师获得的最后一个奖项——丹东市老龄委、丹东市关工委2022年8月颁发的“奉献杯”,寥寥三个字高度概括了张老师平凡而光辉的一生。张老师的一生就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她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聪明才智乃至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奉献给了她的学生和祖国的下一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使我想到了另一位也是以花为名的张老师,那个以命相拼,在云南大山里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近2000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的张桂梅校长。丹桂飘香,寒梅傲雪,她用怒放的生命之花诠释了什么是人民教师。</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有无数个张桂兰、张桂梅这样无私奉献的好老师,她们以柔弱的身躯把学生推上高山之巅,托举起祖国的明天。她们是国之瑰宝,民族脊梁!</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感念张老师的教诲之恩,惭愧无以回报,仅作此篇略表学生的感恩之心,敬仰之意。衷心祝愿张老师教师节快乐,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3年9月10日教师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