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难忘的蜡版油印

任杰

<p class="ql-block">  一块钢板,一支刻字笔,一卷蜡纸,一架简易的印刷机——这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师的最先进的教学装备。几十年的蜡板刻印,培养了一代代学生,成为了那个年代师生心中珍贵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1977年,我到李村中学上初中。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蜡板刻印的印刷品——那是一张带有浓浓墨香的《文苑》油印小报。油印的《文苑》小报陪伴了我整整两年的初中生活,给我的语文学习注入了很多新鲜的营养,增加了我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我对蜡板刻印最初的记忆和最美好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当时,刚刚粉碎“四人帮”,抓纲治国,国家一切秩序正在恢复之中。各行各业的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人人都劲头十足。那时候的学校,虽然教师办公条件非常简陋,但是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想尽办法改善办公的条件,去工作,为培育学生做出了自己的积极的努力。 </p><p class="ql-block"> 李村中学是一个很简陋的农村中学。两年的初中时光,许多记忆已经磨灭,但是那每两周一期定期油印的《文苑》小报,却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40多年过去了,小报的式样还在眼前。那是一张只有八开大的油印品,纸张是薄薄的那种粉莲纸。单面印刷,一种很简陋的小报。每两周都会准时发放在学生的手中。 </p><p class="ql-block"> 报头“文苑”两个字用魏碑体写成,经过双字的描绘,字体更显得粗壮有力。 </p><p class="ql-block"> 小报内容并不多,一张或两张八开纸,每张字数也就千把字左右。或者一篇学生的一篇好作文,或者是一篇散文,或者是高考好作文,或者是一首短诗。那时老师手头的资料并不多,可选的范围并不大,而那样一个农村中学,民办老师还占据了大部分。老师的教学水平并不太高,但是他们的工作热情却是今天的老师没法可比的。 </p><p class="ql-block"> 小报从选材、编辑、刻板、印刷到分发各个班级,所有的工作都由老师亲自完成,工作量可想而知。而这一切,老师是自愿做的,学校没有任何的工资补助。老师乐于干,干得心甘情愿,干得热火朝天,干的成就感满满。有的老师并不是教语文的,但也参与进刻印的队伍之中。记得有一个体育老师叫张运良,他经常去参与刻印工作。张老师的字写的很有特色。仿宋的字字体写得方方正正,如同印刷体,印在小报上,非常优美。</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1980年,我去了灵宝三中,就是现在的灵宝三高读高中。在那里,也接受了很多优秀老师的教诲,这期间,刻印的油印资料也成为伴随我学习的重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我学的是文科,印刷量最大的应该是历史、地理两个学科,其次是语文、政治。外语、数学课印的并不多,印象不深。</p><p class="ql-block"> 王相贤老师教我们地理,他的字圆润有力;许锁孚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的字方正;语文左印法老师的小楷写的工整漂亮;英语张忠玉老师,他的英文写的流畅潇洒;政治李兴华老师,他的字写的流畅优美,他的小楷板书我记忆更深刻。</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王相贤老师刚刚右派平反不久,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他给我们印发的资料相当多。记得资料印刷的纸张是那种很粗糙的黄色草纸。因为纸张粗糙,纸张里有些地方还能看到麦秸杆。 </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的课很有特色,有个性。上课的时候,他总是高仰起他一丝不苟的往后梳的大背头,眼睛望着天花板,眼睛不看学生,像背书一般抑扬顿挫地讲课,如同京剧的腔调一样优美。“朝鲜的气候是温润的——,朝鲜的森林是密茂的——,朝鲜的姑娘是美丽的!——”“贝加尔湖,像一颗蓝蓝的宝石,镶嵌在西伯利亚草原;像一个美丽的俄罗斯少女,卧在崇山峻岭之中——”。这样的京剧腔调常常让我几十年难以忘记。</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工作非常敬业,他对教材每一课都进行认真的梳理,然后用蜡板刻写,每章节印发给学生。这样的地理课成为了我终生难忘的记忆。 </p><p class="ql-block"> 历史老师许锁孚老师也非常敬业,他对历史课,也是一课一课分章节组织刻写,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他都把答案组织好,分要点印发给学生。 </p><p class="ql-block"> 老师发的一张一张的材料,装订成册就变成了厚厚的一本资料。我那时候的历史地理就是这样,通过讲义,学的滚瓜烂熟的。 </p><p class="ql-block"> 有时,老师也会找学生帮忙印刷。我曾经给王老师帮忙印刷过,因为开始不熟练,搞得我们两手都是黑墨,油印完,每个人的脸上都抹的一道一道的黑,看着对方的脸,不禁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1988年,我成为了一名高中老师。到学校不久,学校发给我了一块钢板、一支刻印蜡纸的笔、还有一架油印机。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试卷印刷,我承担了刻印蜡版的任务。第一次干这个活,觉得新奇又忐忑。看到学生的试卷来自于自己笔下时,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因为有高中上学时帮助老师印刷过的经历,有了几分经验,做起来就更感到得心应手。</p><p class="ql-block"> 我担任高中老师不久,印刷的技术已经得到改进,那种手推式的油印机逐渐被淘汰。学校当时有了专门的文印室,文印室里有一种滚筒式的油印机,大大提高了油印印刷的效率。</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回想我的中学时代,作业量并不很大,虽然也有高考的压力,但是因为有油印的存在,所以每个老师对学科的试题都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印发在学生手头的资料并不多。这样倒是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今,印刷条件极大改善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变得繁重了。</p><p class="ql-block"> 速印式的印刷试题,学生大批量的试题训练,的确有利有弊。学生手头的资料有多少能够真正深度阅读呢?这大概是科技的发展带给教育教学的弊端吧。</p><p class="ql-block"> 如何利用好印刷技术,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的高效,让学生的课业负担降下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率高起来,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