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音乐老师

树语

<h3>我的音乐老师叫朱道锦,从我读初中的时候开始代我的音乐课。尽管自认从小就没有太多的音乐天赋,父亲母亲也都不是爱好音乐的人,可是朱老师却真真正正成为了我的音乐启蒙人,让我这个本该与音乐无缘的孩子,今生和音乐多多少少有了一点点缘分。</h3><h3><br></h3><h3>年轻时候的朱老师,是我和同学们眼中的女神。白皙的皮肤,楚楚动人的身材,特别是她那美妙动听的歌喉,让少年时的我,惊叹一个人的嗓子原来还可以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可以说,我第一次听到的最美的歌声就来自于朱老师的歌唱,只是那时我不知道如何形容,后来我学到了“余音绕梁”这个词,才知道用在朱老师身上,还是远远的不够。</h3><h3><br></h3> <h3>像我们这些县城里长大的孩子,能够在教室里听朱老师这样的歌唱家讲课,那是一种最愉悦的享受。她教我们唱歌,也给我们讲授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比如教我们识简谱,听音乐记曲谱,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让从来没有经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我,竟然也激发了潜在的音乐细胞。以致后来走到工作岗位,竟成了单位的音乐骨干,教唱歌,指挥合唱队,排练演出节目,甚至还谱写过简单的歌曲,一不留神成了本单位的著名“音乐家”。</h3><h3><br></h3><h3>小时候,生性活泼,看到同院的雅生哥拉二胡吹笛子,也就跟着喜欢上了。可惜那时候不像现在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舍得花钱请个器乐老师做辅导,更主要是家长也压根儿就不认为自己儿子将来是个音乐家的料,所以,再怎么爱好也是小孩子瞎鼓捣。不过算是无师自通,慢慢地也能拉成了调,吹出了曲子。</h3><h3><br></h3><h3>那时,在学校里有个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教音乐的朱老师自然是宣传队的头。我是怎样被朱老师“招募”入伙的,已经记不得了。那时候,我是宣传队里小乐队的一员,在小乐队里我拉二胡,还有拉二胡的潘佩英大姐和田轮华、有吹笛子的李怀宝和谢泰。朱老师不但会唱,还会好几种乐器,就是在朱老师的音乐熏陶和潜移默化的艺术影响下,我的二胡水平渐有长进。至今还记得淑娅同学每次在台上独唱《翻身道情》,我都是她唯一的二胡伴奏。</h3> <p>朱道锦老师不但是我音乐爱好的启蒙老师,也是我学习做人的思想启蒙老师,在她的身边,能时时感受到她超出音乐艺术的人格魅力,在我的眼里,她即是和蔼的老师,又是善良慈爱的母亲。那时,她住在校园西边的小草房里,她的家,常常是我和同学们课间和放学后聚会玩耍的地方,在她的家里,我最喜欢的就是那把曼陀铃,是朱老师教我用它弹奏出了很好听的声音。</p><p><br></p><p>到了高中,我被朱老师委以宣传队队长的重任,成了朱老师领导下的宣传队里最大的官,至今想起来,那是一种骄傲,更是一份快乐。</p> <h3>走出校门,我和朱道锦老师一别十几年,后来她调动工作去了一个新的地方,一次有机会去那里看望她,见面时的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然后一别又是十几年,再见到她,就是在微信的群里,虽然照片上的朱老师容颜已老,就像她的学生、当年的我们也已经步入老年,但她的精神却依然是那样神采奕奕,思维还是那样敏捷,在视频里听到她的歌声还是那样优美动听……</h3><h3><br></h3><h3>朱道锦老师,您曾是我学生时代心目中最美的音乐老师,如今,您依然如此。</h3><h3>您的健康美丽,也是学生最美的祝愿!</h3> <h3>这位向朱老师敬酒的是陈晓卿老弟,如今是央视大名鼎鼎的编导,那个《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他的大作,他的父母亲都是我的老师,当年他和朱老师、单晶星老师住隔壁,小卿的家,也是我们常去玩的地方。</h3> <h3>这两张照片是小卿和他父母陈老师、胡老师和朱道锦老师以及孩子们的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