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书”记

雄追鸟飞(曹雄辉)

<p class="ql-block">  在赣东北余干县这塊古老的赣语区体系里,已过盛年的我,在长辈们口耳相传中,那些流行的俗言俚语总深深烙印在脑海里。“火种星俚”指某户人丁稀少的独苗。在余干革命老区这块红色土地上,近代百年历史长河里,不乏许多仁人志士为了革命的理想与信念抛头颅洒热血。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幸存的革命遗孤,成为光荣的烈士后代,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普通而不平凡。</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90年代未的某天上午,一踏进单位办公室,发现一位年老的长者来找单位领导“销书”,我也好奇地从一撂散发着油墨新香,崭新的书里翻看浏览一番。是本厚厚的一一纪实作品《瞿秋白的故事》。当年人们的阅读、消遣、兴趣的读物,主要是言情、武侠小说,这些革命历史传记,鲜少有人问津。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中,而有人利用“关系”推销一些年节的土特产品、挂历从中获利的人和事却屡见不鲜。今见“派书”的还是头一遭。办公室里,科室的吴龙章科长一边招呼来人稍安勿躁,一边去和领导汇报沟通。并告诉我这位“派书”是罗宁老师时,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起来,他身高硕长清癯,稀疏的头发梳理的一丝不紊,鼻梁上架着镶边眼镜,黑色呢料大衣,透着典型的知识分子的儒雅。文革动乱时期,不被列入毒草禁书,革命事迹回忆录中的《红旗飘飘》汇篇里,就有罗宁回忆其父罗英烈士的战友方志敏的英雄事迹。给我留少了深刻印象。作为烈士遗孤,罗宁解放后就读于江西省烈士工农子弟学校,听闻毕业后开始就担任了县团委书记,一路蹉跎也一路坎坷,担任余干中学教师后,下放在边远的社庚共大等。退休后为了完成《瞿秋白的故事》一书出版发行,不惜变买住房而一贫如洗,靠租房蜗居了此一生,励志到让人扼腕叹息。</p><p class="ql-block"> 自小从老辈们口中,或多或少地知道,余干革命志士罗英是最早接受马列思想、革命经历第一人,他虽出身于贫苦家庭,但在本邑巾帼族人张佩兰,民国时期曾任大总统孙中山秘书,后任北京女子大学教授,北京培德学校校长,北京晨报社社长等职,在她的帮助下获得北京大学旁听生资格。1922年因病失学流落上海,结识了沈泽民和瞿秋白等中国共产党人,1924年春,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余干最早的中共党员。他弃文从武,考入黄埔军校二期。北伐时任革命军连长,后被中共地下党组织派往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毕业后任南京中央军官教育团团级教官。方志敏要求他回余干,打入敌人内部,夺取敌人的地方武装,在地下党组织运作下,担任了余干县靖卫大队副大队长,1932年9月15日罗英率领靖卫队员181人,携长短枪171支,机关枪数挺,荷枪实弹在余干五雷山区,宣布武装起义,次日率兵反攻县城,放火焚烧县衙门,开仓振济贫民,释放被关押的革命志士。三天后,率部前往闽浙赣苏维埃首府横蜂葛源。先后被委任为红十军独立团团长,红军大学第五分校副校长。肃反扩大化后期被错杀,年仅36岁。</p><p class="ql-block"> 去年与也年逾八旬的原县文联江朝栋主席闲聊,我有意识地向他打听起罗宁老师,因为我父亲曾经在家中和我说起过罗宁,钦佩他很会演讲很有激情,能写会说,是难得的人才……江主席果然阅历丰富,和罗宁也熟稔。话匣子一开,形象很丰满和立体。当年他在民政局负责分管退伍安置、烈士抚恤等项领导工作时,有一年轻女子带着一摞《瞿秋白的故事》,来到办公室自报家门:继父罗宁临终留下一纸名单,分列了朋友们的联系方式,有可能帮忙解决这本滞销的作品。承担一番受此拖累下的生活债务。江主席名字赫然在列。同为文人的江主席灵机一动,去到各股室吆喝:“我办公室有本好看的书,谁想看,就去拿”。此招十分管用,桌上一堆的《瞿秋白的故事》一书,立马被好奇的工作人员全部顺走了。局里的会计股长来到我办公室,我故作一脸愁容道:“人家的书是要卖钱的,索回这些书,又挺难为人!”股长不假思索道:“您看这些书总共要多少钱?局里报销。反正红色书籍有教育意义不违规……</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既可告慰文友的在天之灵,也不失人情尊严,对得起罗宁老师苦行僧般打捞历史文字的艰难困苦。何况罗宁老师是我余干中学的高中老师,是位文艺才子,首任江西省主席邵式平,方志敏烈士遗孀廖敏都是罗英烈士的亲密战友。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代表人物瞿秋白,是罗英烈士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的老师。后来从事革命事业的战友。人脉如此甚广本该从政重点培养的罗宁老师,却因情感纠葛,这些生活瑕疵,在那个年代,不可姑息,一路坎坷,一路艰辛。虽是省作协会员,暮年仍想用那支笔讴歌革命历史风云,历史人物,完成着对生命的救赎。历史已成灰烬,深处尚有余温。</p><p class="ql-block"> 我与高中同学、同年入伍的战友江剑通,一直过从甚密,知根知底,无所不谈。他也曾与我聊起过帮罗宁“派书”往事,缘以其父江鸿珠也是红军烈士之后,与罗宁、方志敏女儿均是江西烈士工农子弟学校的校友。他说父亲十八岁时还在黄埠老家木匠学徒快满师时,一天在雇主家做工时,恰好路过一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解八字时,笃定此徒弟后生家,日后必是当干部的命,一旁的师傅喷笑道:“他能当干部,那我师傅日后可能会当省长……”想不到果然逆天改命了,解放建国后,作为红军烈士的后代,他有幸成为江西工农烈士子弟学生,毕业后分配在县银行工作,在县农业银行直至退休。江剑通退伍后按照国家分配政策,分配在县农行工作,口无遮拦的他,却时常抱怨父亲,窝囊废,少出息,凭着烈士之后的身份,怎么也得在岗位上混不出个一官半职,而自己却在农村储蓄所呆了整十年,才调回县城工作。怎么也比不上其他老同事将自家的孩子安排的稳稳妥妥,豆腐总少吃半只角。我总开导他,你老父有他做人的底线,忠厚老实,不屑投机取巧罢了。江鸿珠老叔撰写的县文史资料,《武进士江鸿波》、《白云峰庙往事》文字生动真实,所有资料来源都索引他的原作。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是解放全人类的理念。如果躺在祖辈的功劳簿上论功行赏,那不成了纨绔的八旗子弟。烈士们甘洒热血的英雄壮烈,从来不是为了只图升官与发财。</p><p class="ql-block"> 二0一六年十一月三十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讲话中表示: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读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能经常面对伟大崇高,那么道德教育就无从谈起。回望过去,正是他们在自己从事的进步事业受到挫折、生命受到威胁之时,都能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愿以自己生命的代价来解除人民群众的苦难,充满了伟大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深刻缅怀与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