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之江湖(七):《周易》发祥地一一汤阴羐里城(安阳)

文山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汤阴: 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安阳市,是文圣周文王、武圣岳飞、医圣扁鹊的故乡和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距今已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汤阴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境内现存的大量文物古迹中,历史文化底蕴最久远的当为距县城北约4公里的羑(yǒu)里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羑里城,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文王路。羑里城又称文王庙,是有史可据、有址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监狱,也是周易文化发祥地。“画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历史典故均源自于此。羑里城是一处蕴含丰富的龙山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其处有7米厚的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存,是3000年前殷纣王关押周文王姬昌7年之处,此处也是文王据伏羲八卦推演出64卦384爻,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之圣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96年11月20日,羑里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为国家AAAA风景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羑里城残存城址南北长106米,东西宽103米,面积10918平方米,遗址高出地表5米,文化层厚约7米。现存的羑里城遗址,为一片高出地面约丈余的土台。台上有文王庙,建有演易坊、大殿、御碑亭、伏羲祠、老子祠等建筑和遗址区,还有碑刻十余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羑里城景区分前、后两个部分。前景区有周文王演易处、大殿、洗心亭、玩占亭、御碑亭、易碑亭、演易台等;后景区有伏羲祠、吐儿冢、太公祠、老子祠、孔子祠、十二生肖石雕及八卦阵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河图:传说中伏羲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的“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文王庙建在羑里城遗址之上,座北朝南,现存建筑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建。在城台的南下端,建有青石牌坊一座,上镌楷书大字“演易坊”。山门前两侧,各有碑石一通。西侧巨碑上刻“周文王羑里城”6个如斗大字。东侧方碑,则是著名的“禹碑”(又作《岣嵝碑》),凡77字,其书法非符篆,又非缪篆,颇为奇特。拾级而上,山门屹立。古柏布满了庙院。院内西侧是演易台,相传这里是西伯姬昌被囚演易之所。上下两层,均是3间,楼高13米,建在1米多高的砖石台基上。门额上阳镌“演易台”三字。林立在庙院中的碑刻,均是明清以来的帝王、文武官员以及文人学士颂扬文王的诗、赋、篇章。其中较引人瞩目的是《文王易》碑,上镌《周易》64卦及其释卦辞文,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实物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演易台位于大殿右后侧,重建于1994年,是文王被囚期间,推演“六十四卦”和创作《周易》的地方。台上有文王正在推演《周易》的塑像。塑像形象地反映了文王当年被囚时精心推演《周易》的情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八卦起源: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易传》记录“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可在不同时候引申为天地、昼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在不同时候,可分别对应四方、四季、四象。青龙居东,春之气,少阳主之;朱雀居南,夏之气,太阳主之;白虎居西,秋之气,少阴主之;玄武居北,冬之气,太阴主之。四季养生液分别对应为:生、长、收、藏。八卦,即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分别代表天地等诸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八卦的演绎:至宋朝,有学者认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学者认为八卦应该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普通话读音:gèn;粤音:gan3,同“靳”)为少男;巽(普通话读音:xùn;粤音:seon3,同“信”)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八卦符号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代表中国传统信仰(儒,道)的终极真理:“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史记》:商代末期,国君纣荒淫残暴,上下怨恨。而西部的诸侯国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强大。这引起了殷纣王的疑虑。恰在此时,“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熹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辩之疾,并脯鄂侯。西伯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长,岁月里,发愤治学,潜心研究,将伏羲八卦演为16卦、384爻,并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著成《周易》一书,后被列为五经之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后人为纪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遗址上建起文王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八卦迷宫:它位于羑里城的主体建筑的最后面,是按照周文王的八卦阵(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而排列分布,分为群英阵、连环阵、诱敌阵、将军阵、卧龙阵、长蛇阵、迷魂阵、十面埋伏阵等8个阵势。游客从离位左拐入阵,穿过8个阵后,再从离位出来就算胜利,对八卦阵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进入阵中体验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除此之后,羑里城两侧还有吐儿冢、演易台、 洗心亭、玩占亭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游历汤阴,亲谒羑里,盛慨万千,挥毫题诗:“洹荡之间曰羑里,演易圣人昔拘此。天高地下皆易理,彖辞阐发权舆是。天王圣明罪当诛,千载而下真知已。巍巍之台近只咫,夙凛师承惟四字,无忧其常忧暂耳。王季为父武为子,牧誓谅非心所喜。叩马村在河之矣,夷齐首肯吾斯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注: 周文王(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驾崩,享寿九十七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