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61年,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总局局长荀世昌、副局长刘琨带领有关人员先后三次到塞罕坝踏勘选址。11月,刘琨策马行走在冰天雪地的坝上,远远的,他望见了一棵孤独的落叶松,走进一看,惊叹不已。刘琨抚摸着树干动情地说:"这棵松树少说有150多年,它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标本,证明塞罕坝可以长出参天大树。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这一棵松,坚定了国家在塞罕坝选址建场的决心和信心。1962年2月14日,林业部决定将原属承德专署的"机械林场和原属围场县的阴河林场、大唤起林场合并,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p> <p class="ql-block">一棵松,成了塞罕坝人心中的功勋树。</p> <p class="ql-block"> “六女上坝”的发起者是陈彦娴,1964年7月,正在承德二中读高三的陈彦娴,虽面临高考的压力,但“学榜样”的浓厚氛围,让20岁的陈彦娴内心中那股渴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热血的激情难以抑制。</p><p class="ql-block"> 同宿舍的甄瑞林、王晚霞、史德荣、李如意、王桂珍几个好姐妹也萌发了响应党的号召下乡锻炼的念头,经历重重困难险阻才有了“六女上坝”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 2017年12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19年9月,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九部委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p> <p class="ql-block"> 机械林场的地标。看到这个大号奖杯,就到达塞罕坝机械林场啦。</p> <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指出:"你们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要更加深刻的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p> <p class="ql-block"> 荒漠变绿洲,如今的塞罕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森林。55年来塞罕坝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 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淌,树有年轮,从“一棵松”到百万亩人工绿海,塞罕坝每棵树的年轮里都蕴含着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p> <p class="ql-block"> 走出展览馆,心情即激动又沉重。看到几代塞罕坝人的坚守创业,他们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在荒野雪地上植树造林,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住的是半地下的草房,吃的是最最普通的饭菜,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能吃上一把盐水泡黄豆,就是难得的美味。然尔他们却创造出了一个世界奇迹。如今那一道道矗立于荒原之上的绿色长城,那一片片令人叹为观止的绿树森林,便是几代建设者用激情、智慧与汗水乃至生命谱写出的最美的创业华章。真可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塞罕坝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所蕴藏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无私奉献与艰苦奋斗精神所焕发出的永不退色的光辉。致敬老一辈建设者,致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塞罕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