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 韵</p> <p class="ql-block"> 学生时期,三位老师的鼓励,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上小学的时候,我非常爱学算术,觉 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答案唯一,清清爽爽,越学越有兴趣。语文就不同了,什么解词、造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总感到不好琢磨,越学越觉得难学。记得二年级时,老师让用“捧”字造句。我憋了大半个自习也没有造出来。用“捧”字造句,现在看来是最简单不过了,随手拈了来。什么“手捧鲜花献英雄”;你真会“捧”人;一句话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一口气造出三四个都没有问题。可当时着实把我难住了,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不由得流露出了畏难情绪。这时候,教我们的张老师没有责怪我,而是和蔼地说:“一时造不出来没关系,回家再好好想想,你一定能造出来”。放学回家,我仍不停地苦思冥想。无意中看见桌子上有几颗花生,茅塞顿开,一下子想出一个句子—— “过年时,奶奶捧给我一捧花生”。第二天到学校,将造句作业交给了张老师。张老师看了非常高兴,鼓励我说:这个句子造的很好,不仅通顺,而且用了两个捧字,说明你动了脑筋。他还说:其实语文并不难学, 只要肯动脑筋,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学好。从此,我对学语文开始产生了兴趣。</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遇到了第二个拦路虎,这就是写作文。到五六年级以后,两周有一次作文课。上作文课时,每每看到别的同学都已经入题动笔,而自己还不知道如何开头,眼看离下课已为时不远,心里着急,浑身冒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这种状态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语文老师耐心地指导,叫我们平时多读书,多观察,勤思考。写作文时先在脑子里构思,打好腹稿。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作文才慢慢上路。上初中的时候,记得有一次老师让自命题作文,我看见学校工友在清理一堆垃圾时,发现一个破镢头,他当即拿出来,在手里认真端详,看看还能用,又找来一根木棍,砍了砍,安成了一把完好的镢头。我就以“一把破镢头”为题,写了一篇文章。语文老师看后,在“拿在手里,左看看右看看,端详来端详去”等很多句子下面画了红圈。在课堂上讲评时说:这篇作文写得好,好就好在观察细致,语言生动,写作文就应该这样。老师的鼓励使我受到了启发,也仿佛找到了写作文的方法:仔细观察,认真描写。使我由害怕写作文,到渐渐爱上了写作文。</p><p class="ql-block"> 在师范一年级读书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姓刘。一次考试,作文题给了两个:一个是“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另一个是“钟声”。班上的其他同学,均选了第一个题目。而我觉得,也没有什么特别有意义的活动可记,就选了钟声这个题目,结合我们的师范专业,写了一篇三十多行的诗歌。如今,这首诗大部分已经遗忘,只有开头和结尾还依稀记得。开头是:“钟声钟声,十年前我伴着你走进课堂,老师教我们农民种地,工人做工。”结尾是:“钟声钟声,两年后我将再伴你走进课堂,做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卷子交出后,老师给了我满分。在课堂上刘老师说:这篇作文之所以能得满分,就在于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情,是由感而发,不是在那里硬编硬凑。老师这一次鼓励,使我明白了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有感而发,才能写出引人共鸣的文章。在此后的两年内,我愈发努力习作,不断有文章在学校的报刊上刊登。“金色的秋天”一文还在全校作文比赛中获奖。</p><p class="ql-block"> 老师的三次鼓励,给了我信心,使我由不爱语文,害怕写作文,到热爱语文,喜欢写作。这不但提高了我的语文成绩,而且为我步入社会胜任岗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当我回忆起这些经历,就由衷地对老师充满感谢之情。</p><p class="ql-block"> (秋韵 2023年9月)</p><p class="ql-block"> (图片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