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阜新诗词论丛</p><p class="ql-block">编者按语:</p><p class="ql-block">阜新市诗词学会成立35年来,在各级学会组织领导和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如今诗词社团组织星罗棋布遍及城乡,创作队伍如火如荼不断壮大,诗词作品与日俱增累若繁星,出版的集体诗集个人专集数以百计方兴未艾。但是作为诗词艺术之一翼的诗词评论与另一翼的诗词创作比较,显然有些薄弱,对已有的评论队伍和评论成果也没有像对诗词作品那样重视和宣传。为弥补这一缺憾,我们准备收集、整理既有的诗词论文、点评、序跋文字,冠名为“阜新诗词论丛”陆续编发。这是阜新诗词界的工作记录,是对诗词评论者辛勤劳动的肯定,也是进一步发展诗词评论队伍的动员。希望它能够在理论指导、创作导向、汲取经验等方面对诗友们有所帮助和启发 。</p><p class="ql-block"> 何芜</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10日</p> <p class="ql-block">邱新野题字</p> <p class="ql-block">简论古典诗词语言特征与现代诗词语境</p><p class="ql-block"> 毕振东</p><p class="ql-block"> 语言,乃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包括书面语与口头语两种。因为一切文学创作都必须使用语言描写,因此语言是一切文学创作的载体。当然,诗词也不例外,诗词语言即诗词创作的载体。</p><p class="ql-block"> 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在《近体诗格律学》中,从语法角度细分23项特征,其中包括词的变性、 例装法、省略法等。结合实际,带有普遍规律的古典诗词语言特征,笔者认为可以概归以下八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浓缩,即寓意于缩编的诗行之中。古典诗词,除《离骚》、《天问》、《孔雀东南飞》等少数长篇诗外,大部分短小精悍,尤其是近体诗、词、曲,句式比较固定,用字受到限制,往往要把长句、成语、典故浓缩在简短严整的诗行之中,达到“辞约而内容丰富,语少而余味无穷”,显现“百炼为字、千炼为句”的推敲功夫。如“推食解衣”缩编成“推解”;“一饭三吐哺,一浴三握发”缩编成“吐握”。李商隐《锦瑟》中写的“ 庄生晓梦、望帝春心、泪有珠、玉生烟”,即是对“庄周、杜宇、绿珠、紫玉”四个典故人物爱情故事的缩写。又 如李白五言绝句《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诗仙以古时送别之所“劳劳亭”为题,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道出“ 天下惹人伤心之地是离别之地,天下招人伤心之事是送别之事”,因为春风都晓得离别之苦,不忍看到折柳送别的场面, 因此故意来迟不肯吹拂柳条,致使柳条不能吐青,又怎能遣责“劳劳亭”的柳条不发青呢?诗人这一题旨,仅寥寥数语,便写得再明白不过了。</p><p class="ql-block"> 因为诗词语言是浓缩语言,因此近体诗避忌重字,不准合掌,不准同字对仗。但是,并非增加语言色彩的重字也不可重复使用。那么,什么位置可以重字呢?1、本句不避重字。如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中“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2、允许重字对仗。如杜牧《招李郢》中“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3、首联与尾联的出、对句可用重字。如李商 隐《无题》中“刘郎正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4、同字不同义可以重字。如王维《出塞》颈联对句“破虏将军夜渡辽”和尾联对句“汉家将赐霍嫖姚”中的“将”字,即同字不同义可以重复,甚至可作韵脚。如白居易五言排律《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中的“绿里寄东皋”与“帝未舍伊皋”,前者指水边地,后者指皋陶人名。5、可平可仄的首字,可以同字对仗。如杜甫《得舍弟消息》中“汝书犹在壁, 汝妾已辞房”。6、句中对,允许同字对仗。如杜甫《江村》中“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p><p class="ql-block"> 王力先生说:“重字的避免,至多只能说是一种技巧,不能说是一种规律。 但是,律诗的中两联因为对仗的缘故,限制较严,却是不能重字。”然而,王维《喜视三至留宿》中的颔联出句“不枉故人驾”与颈联出句“行人返巷深”,却重了“人”字,仅是例外,其它律诗几乎没有。词、曲允许同字对仗,当然允许重字。</p><p class="ql-block"> 二是含蓄,即营造深曲含蕴的意境,给人一种回味美。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诗词内涵不要一览无余。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侍候达官贵人的歌女,她唱什么曲子完全由主子作主。 而诗人表面斥责商女不知亡国恨,实质是斥责那些达官贵人不懂亡国之恨。这种曲笔,“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一种不便明言、耐人寻味的意蕴美。这便是含蓄。</p><p class="ql-block"> 提倡含蓄,并非赞同佶屈聱牙,相反并不排斥“至情至味”的直白口语。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为一例。</p><p class="ql-block"> 三是形象,即寓思维于形象之中,营造物我契合、情景交融的意境。诗词家思维起点是形象、终点是形象、中间环节也是形象。形象从何而来?从写境中来,从造境中来。所谓写境,即把主观之意寄托客观之象描写出来;所谓造境,即把主观想象之意寄托想象中存在的理想物象描写出来。因此,不管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都离不开联想、想象、幻想、梦想、拟想、奇想。不管以比拟构成的比体意象,或是借景生情的兴体意象,还是“铺陈直言”的赋体意象,也都离不开意象。因此,形象思维的实质即意象思维。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连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十几个白描式的景物意象,勾画出一幅历历在目的“恋乡秋思图” :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落在老树的枯藤之上。潺潺流水的小桥之旁,人儿早已回家。独有他在荒凉的古道,迎着瑟瑟秋风,骑着劳顿瘦马仍在赶路。直至夕阳西下,还不知夜宿何处?浪迹天涯的游子啊,怎不愁肠寸断,思念早日返回家乡。元代《中原音韵》的作者周德清,评此曲为“秋思之祖”。</p> <p class="ql-block">四是相衬,即诗词章法讲究,语言前后搭配,相互衬托,相得益彰,栩栩如生。为此,要先伏后发、上呼下应,关锁周严,针线缜密,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往往把远与近、高与低、时与空、动与静、听与看、虚与实相互搭配。如杜甫七律《登高》,前半写景,后半写情,情景交融。这首诗一开头,便把立于长江之滨的夔州以猿称著、以峡口风大闻名的特点展现诗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登台眺望,将“风与天、高与急”和“渚与沙、清与白”形成句中对;紧接“猿啸哀”与“鸟飞回”形成联中对;出句仰望,对句俯视;出句写高,对句写低;出句为听,对句为看;前后搭配,色彩斑斓。颔联,出句“无边”, 对句“不尽”;前写“落木萧萧下”,后写“长江滚滚来”,上呼下应,把夔州秋天形、声、色、态勾勒出来。紧接,陡然转笔,又从时空写起,“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用“万里、百年”时空量词和“秋与病”两个意象,把自己飘泊无定、沦落异乡、年迈体衰、无限悲秋、不甘沉寂,独自登台的心情倾口而出。 如果说前六句是蓄势,后两句则是待发。“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一生确实如此,到了“ 望杯解兴”的地步。杨伦称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p><p class="ql-block"> 五是韵味,即诗词语言是讲究平仄、四声的语言,除具巡迴往复的音韵美、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外,还要讲究神韵美。神,即指诗词的表示功能和指示功能,韵则指诗词的暗示功能。正如钟嵘“言有尽而意有余”,司空图“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中“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意思是说,晋朝镇西将军谢尚, 听到袁宏的吟咏,便请他进去长谈一夜。我李白也能高咏,为什么无人请我呢?言外之意, 暗示唐王朝已无谢尚这样贤能将军了。</p><p class="ql-block"> 六是倒装,即诗词为适应韵律与声律的需要,实行有条件的语序倒置。如主语倒置,目的语倒置,主语和目的语倒置,介词性的动词倒置。如把“三湘接楚塞,九派通荆门”写成“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把“ 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写成“柳色春山映,梨花藏夕鸟”;把“黄河流入海”写成“黄河入海流”。</p><p class="ql-block"> 七是省略,即为了精炼诗词语言,往往省略主语、谓语、动词、连词或介词。如把“春浪方生,棹声遂急;夕阳转淡,花影渐残”的谓语省略,写成“春浪棹声急,夕阳花影残”;又如把“满地月明,何处之砧入耳? 三秋木落,半年之客惊心!”写成“三秋木落半年客, 满地月明何处砧?”</p><p class="ql-block"> 八是变性,即为了保持近体诗的格律,往往改变词的性质,把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形容词,动词作形容词,形容词作动词,不及物动词作及物动词,动词作副词使用。如“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的“渠、沼”原本名词,这里却当动词使用了;又如“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里的“曙,春”两个名词,这里却当形容词使用了。</p> <p class="ql-block"> 以上讲的是古典诗词语言八大特征。那么现代诗词应该使用甚么样的语言呢?当代伟大的诗词家和诗论家毛泽东说:“诗的语言,当然要以现代大众化语为主,加上外来语,和古典诗歌中现在还有活力的用语”。重读毛主席《诗话词话》,我认为老人家称道的七种诗词用语,可构成现代诗词语境:</p><p class="ql-block"> 1、 寻常语,即采用约定俗成或经艺术加工的当代大众化寻常语入诗。</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说:“司马迁对诗经品评很高,说是‘诗’三百篇皆古人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大部分是‘风’诗,是老百姓的民歌。老百姓也是圣贤。”称道杜甫《赠卫八处士》“全诗以口语写心中事,毫无雕琢之工。”并以《前出塞》其中一首为例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是民间流传的两句极为普通的话。杜甫看出了它的作用,搜集起来写在诗中。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辩证法的战术思想。”毛主席不仅向别人推崇寻常语入诗, 自己也带头示范。如《蝶恋花•答李淑一》, 比喻月宫的形容词,古有蟾、蟾蜍、蟾宫、蟾桂、蟾兔诸多文言代词,他却一个也没用,偏用一句很浅近的寻常语“桂花酒”。又如《十六字令三首》中的第一首,就是从湖南常德民歌“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选出一句,师其辞反其意而用的。在翻越“离天三尺三”的高山峻岭中,红军人不低头,马不下鞍,跃马扬鞭,飞奔而过,鲜明地塑造长征路上红军的英勇形象。</p><p class="ql-block"> 2、 比兴语。即依附具体的客观的“象”, 表现抽象的主观的“意”,做到“托物寄兴”,“因景生情”。</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他写的 《忆秦娥•娄山关》,使用的即是比兴语。 上阕用“霜晨月”这一重迭意象,把“西风”、“长空”、“雁叫”、“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诸意象组合起来,绘声绘色绘时地构出一幅向娄山关进军的立体画面。下阕又用“从头越”这一意象,把“雄关”,“如铁”、“迈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诸意象组合起来,色彩浓烈地抒发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的喜悦之情。特别是“西风烈”、“苍山入海”、“残阳如血”一语双关意象的修辞,既隐喻又显现地展示诗人心底世界的私密性和外在的公用性,把党内“左倾”路线的百般阻挠、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阻截、战争的残酷、内心的悲壮、胜利的展望,情景交融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着实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动态意象美。</p> <p class="ql-block"> 3、 典故语。即采用历史曾经存在或想象中存在的人物和事物的比附,构筑佳作。</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赞扬雅声同志时说:“他的名句我至今还记得‘范叔一寒何至此,梁鸿余热不因人’。这两句用典,很融洽,很活。我看比李商隐的好。用这种诗的语言,表现诗人在当时白色恐怖中的硬骨头精神。我很欣赏他的这类诗句。”实际,毛主席使用“掌故”无人比肩。他写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即是他主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的光辉典范。他借用“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典故中的两位神仙形象,热情歌颂为人民壮烈牺牲的两位人间英灵,即使人仙相会,天地相融。其构思之奇,意境之雅,语言之妙、形象之高,可谓前无古人。这种运用典故开拓新意境塑造新人物,可以说是现代诗坛一大创举。</p><p class="ql-block"> 4、借用语。即借用别人之佳句,抒发自己之情操。</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说:“写诗就要写出自己的胸怀和情操,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使人振奋。”又说“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不尽长江滚滚流’,是借用杜甫《登高》中的句子;‘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借用曹操的语言。” 意思是说,写诗填词如果需要可以借用现成的佳句,表现自己的情怀。如“一唱雄鸡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主席就是借用唐诗人李贺的。又如《送瘟神》中“红雨随心翻作浪,”“红雨”也是借用李贺《将进酒》诗中“桃花乱落如红雨”中的“红雨”,用来比喻桃花。还有《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两句,也是借用一首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反其意而用之的。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南京市南)迁至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才编出这首童谣。</p><p class="ql-block"> 5、 古汉语。即使用古典著作中现在还有活力的用语,包括文言与口语两种书面语言。</p><p class="ql-block"> 1956年秋,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的多事之秋,针对苏联赫鲁晓夫畏惧战争乞求和平的投降主义,毛主席写出一首《念奴娇•鸟儿问答》寓言体词。词中借助鲲鹏鸟与蓬间雀的问答,描写出两种对立的艺术形象,采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揭露了国际共产主义投降派的嘴脸,歌颂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形象。其中“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就是从《庄子•逍遥游》“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中化用而来的。由此可见,恰当地“古为今用”, 使用浅近通俗的古汉语,有时会增加当代诗词的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 6、 外来语。即将与中国当代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外国词汇嵌入诗词。</p><p class="ql-block"> 1960年5月1日,美国一架“U-2”型特种性能的侦察机侵犯苏联领空时,被苏联空军击落,并将驾驶员俘虏。1960年5月16日上午,美、英、法、苏四国首脑在法国巴黎总统官邸爱丽舍宫开会,赫鲁晓夫要求美国严办“U-2”事件负责人,并承诺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结果遭到艾森豪威尔的拒绝。当时,赫鲁晓夫肯定会被气得“唇发黑”。但是,艾森豪威尔以如此霸道,也该归罪赫鲁晓夫的懦弱所致。1959年,赫鲁晓夫为了推行“和平过渡”路线,曾在美国总统别墅戴维营为自己涂脂抹粉取悦于人。因此,毛主席在《七律• 读报有感》颈联写道“爱丽舍宫唇发黑,戴维营里面施朱”。其中“爱丽舍宫”与“戴维营”,无疑是两个外国的处所名词,用在这里却很不一般,既准确又形象地把赫鲁晓夫的“唇发黑”与“面施朱”的面孔,描写的淋漓尽致。这便说明,恰当地“洋为中用”,引用外国词汇,是当代诗词必不可少的。</p><p class="ql-block"> 7、 创新语。即随时代不断进步词汇不断丰富,诗要善于创造个性美的新语境、新词汇。</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给别人改“万国舞霓裳”为“万国换新装”后批示说“要造新词,天堂、霓裳之类,不可常用”。如《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两句,就是古人没感到,今人没见到,谁也没写到的独创新句。 其实,按毛主席说法,利用地球直径和圆周率一计算,任何人都要“日行八万里,遥看一千河”,只不过没有察觉而已。再如《七绝•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两句,前是人物描写后是景物衬托;后两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先是画龙点睛,后是高度赞赏,每一句都有创意,都有新境,都有时代感,构成当代诗词语境。</p><p class="ql-block"> 诚然,毛主席诗话词话,不都“句句是真理”,然而又实在是防止“谬种流传,贻误青年”的“灵丹妙药”。虽然,他曾说过“我是不看新诗的,给我一百块大洋我也不看。”但却一再强调“诗么,主要应该是新诗,让大家都能看懂,而不仅仅为了上层知识分子。”并说“应该在古典诗歌、民歌基础上发展新诗。”由此可见,现代诗词创作的着眼点,也应该立足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知识分子。这就雄辩地告诉我们:只有改革古典诗词的音韵、格律和语言,才能为大多数人民所接受,才能真正把古典诗词转化为现代诗词,才能跟新诗和民歌一道,理直气壮地步入现代文学园地,创作出符合当代主旋律的时代精品,成为百花园里一朵永不凋落、流芳千古的奇葩!</p> <p class="ql-block">总目录:</p><p class="ql-block">第1期:同襄盛举,雅韵流芳——序大漠笔会结集《玉龙吟》</p><p class="ql-block"> 谈立人</p><p class="ql-block">第2期:“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序毕振东《近体格律新说》(上) 潘志旻</p><p class="ql-block">第3期:“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序毕振东《近体格律新说》(中) 潘志旻</p><p class="ql-block">第4期:“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序毕振东《近体格律新说》(下) 潘志旻</p><p class="ql-block">第5期 让旧体诗适应新时代的实践 舒邦炳</p><p class="ql-block">第6期 《转型颂》序 李国强</p><p class="ql-block">第7期 运用当代新语汇是旧体诗词创作的必由之路——赏读王建国诗作的点滴体会(上)闫奎平</p><p class="ql-block">第8期 运用当代新语汇是旧体诗词创作的必由之路——赏读王建国诗作的点滴体会(下)闫奎平</p><p class="ql-block">第9期 用诗词拓展玉雕艺术的潜在魅力 张正典</p><p class="ql-block">第10期 《盘长今韵》序 王广利</p><p class="ql-block">第11期 《阜新诗诗词》2006年刊首语</p><p class="ql-block">第12期 读张红的《送君远行》 裴洪印</p><p class="ql-block">第13期 政治热情是诗词创作灵感的催发剂 ——《阜新诗词百家 》一卷·胡玉章作品选》读后 闫奎平第14期 读邓世广《咏牛》 一鸿</p><p class="ql-block">第15期 罗瑞洲新作《党颂九歌》赏析 闫奎平</p><p class="ql-block">第16期 万水千山总是情——孙洪文纪游诗作读后 闫奎平i</p><p class="ql-block">弟17期 读刘静《诗缘》:读l王鹰〈漏雨》 一鸿</p><p class="ql-block">第18期 读诗隨笔二则 裴洪印</p><p class="ql-block">第19期 赏古应用古韵 赋今应用今韵——关于诗韵改革之我见(上) 毕振东</p><p class="ql-block">第20期 赏古应用古韵 赋今应用今韵——关于诗韵改革之我见(中) 毕振东</p><p class="ql-block">第21期 赏古应用古韵 赋今应用今韵——关于诗韵改革之我见(下) 毕振东</p><p class="ql-block">第22期 王维阁诗集序 艾荫范</p><p class="ql-block">第23期 自改《在大清沟水库暗渠出口处》一诗的体会 刘锡军</p><p class="ql-block">第24期 小诗有味似连珠——王景春绝句三首赏析 闫奎平</p><p class="ql-block">第25期 吟坛八病刍议 邓世广</p><p class="ql-block">第26期 浅谈王子江《军旅诗抄》的艺术特色 李葆国</p><p class="ql-block">27期 《双拥之歌》出版发行感言 何芜第</p><p class="ql-block">28期 诗有韵味才能发人深思 张正典</p><p class="ql-block">第29期 诗词的生命在创新 常占儒</p><p class="ql-block">第30期 半瓢居诗话 邓世广</p><p class="ql-block">第31期 《中华诗人一百家》序 一邓世广</p><p class="ql-block">第32期 古郡流霓 小城春好</p><p class="ql-block">闫奎平</p><p class="ql-block">第33期 麻殿海《三农四首》赏析闫奎平</p><p class="ql-block">第34期 拜读舒邦炳以煤矿为题材的诗作之后 闫奎平</p><p class="ql-block">第35期 游踪处处尽诗章 闫奎平</p><p class="ql-block">第36期 应当用现代语言写现代格律诗毕振东</p><p class="ql-block">第37期 格律从意境界至尊毕振东</p><p class="ql-block">第38期《马长青林下养鹅歌》赏析 一鸿</p><p class="ql-block">第39期 读刘洪涛的《登天津电视塔》 裴洪印</p><p class="ql-block">第40期 读单国儒《柳水吟》孙洪文</p><p class="ql-block">第41期 序《桑榆咏怀》胡玉章</p><p class="ql-block">第42期 读王宝林《三大爷毛驴车》一鸿</p><p class="ql-block">第43期 序《昌山毓秀》 胡玉章</p><p class="ql-block">第44期 序《博浪游子吟》胡玉章</p><p class="ql-block">第45期 序《牛水扬波》 胡玉章</p><p class="ql-block">第46期 序《王义田诗集》胡玉章</p><p class="ql-block">第47期 创作出更多的阜新好诗词潘志旻</p><p class="ql-block">弟48期 全国第一个成为诗教先进单位的教育部门 晨崧</p><p class="ql-block">第49期 序白国文《吟苑留痕》胡玉章</p><p class="ql-block">第50期 喜看小镇泛诗潮 胡玉章</p><p class="ql-block">第51期 赏读诗友李宽长调词的两点体会 鲁西翁</p><p class="ql-block">第52期 一派煦和昭万象 策马扬鞭又远征 潘志旻</p><p class="ql-block">第53期 农民诗人麻殿友诗集三篇序言 王利光 李宽 兰花</p><p class="ql-block">第54期 无限诗情不胜抒 艾荫范</p><p class="ql-block">第55期 昌山永在 野草常青 潘志旻 白浩波</p><p class="ql-block">第56期 序《阜新诗词百家》系列丛书 潘志旻</p><p class="ql-block">第57期 《英华诗集》序三篇 林声艾荫范 孟浪</p><p class="ql-block">第58期 采掘光明成芒术 姚兴元</p><p class="ql-block">第59期 刘雨顺吟咏细河景色的三首绝句赏析 闫奎平</p><p class="ql-block">第60期 跋《煤海情怀》刘静</p><p class="ql-block">第61期 读诗随感录 闫奎平</p><p class="ql-block">第62期 哲理禅意诗情 闫奎平</p><p class="ql-block">第63期 跋《煤城新韵》巩绍贤</p><p class="ql-block">第64期 序《鸿文诗文选》胡玉章</p><p class="ql-block">第65期 鲁西翁网上诗评辑录 一闫奎平</p><p class="ql-block">第66期 《诗苑繁英》佳句简评 雨木林风</p><p class="ql-block">笫67期 诗词赏析漫谈 孙洪文</p><p class="ql-block">第68期 简论古典诗词语言特征与现代诗词语境 毕振东</p> <p class="ql-block">主编:何芜</p><p class="ql-block">配图:网络</p><p class="ql-block">编辑:大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