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童年就像一个早起的人,开了门,悄悄地离开,再也没有回来。而那些抹不掉的瞬间,却永远留在日子的褶皱里。</p> <p class="ql-block"> 多 彩 的 乐 园</p><p class="ql-block"> 我生在钟岚里,十六岁离开。</p><p class="ql-block"> 那不大的院落里,儿时的玩伴大大小小,五六十号人。没有那么多朝夕相伴的小伙伴,哪来的多彩乐园金色童年?!几十年了,眼前会不时地会浮现出他们和她们。</p> <p class="ql-block"> 一、竹榻上的惬意</p><p class="ql-block"> 酷暑下的南京,早有“火炉”之称。 夕阳刚西下,“各家开始行动起来,先泼水冲地,再搬竹床、躺椅等等。往往是竹床上凉水一泼,没等到干,就有小孩爬上去了,很快就“客满”了。竹床坐不下的,就围在床的四周,小竹椅围一圈 。人家的板凳不够了,就自带板凳,大人们还帮着递凳子。”</p><p class="ql-block"> “ 晚饭后天已黑,孩子都走出家门,院子里大门口外,都是一圈圈的孩子。年龄相仿的一帮孩子们,手摇芭蕉扇天南海北一顿胡吹,讲故事做游戏,叽叽喳喳,热热闹闹。大人们从不干涉。”</p><p class="ql-block"> “ 一日,随着一声“快看”,众人猛抬头,只见天际中一颗灿星正缓缓移动,引发一阵猜测(当是苏联的太空产品)。有自告奋勇者,去老张的传达室打电话至天文台求证,得以证实。“哦”地一阵惊呼声,于是乎一帮小屁孩,成就感油然生起,自豪幸福感满满……。 </p><p class="ql-block"> 直到入夜才安静下来。沿街的竹床、躺椅、竹椅连成一片,应是汉府街的夏夜一景吧。忽闻院内深处传来某位家长的第一声呼唤,孩子们逐渐散去,夏日的夜晚此景每日上演,酷暑就这么熬过来了”(阎秋宁)</p> <p class="ql-block"> 二、琴 声 与 歌 声</p><p class="ql-block"> 钟岚里每一处,几乎都会传出叮咚悦耳的钢琴声,细幽绵长的提琴声。像细雨飘落,会给人片刻的宁静;像轻风拂过,熏陶着懵懂少年的心智</p><p class="ql-block"> 最先让我觉得新奇的,是10号吴家飘出的叮咚琴声。那时因矮小,踮着脚也无法看到窗内。只能抓住窗沿,攀上窗台,透过随风飘动的窗帘缝隙往里张望。大姐吴世宽端坐琴边,悦耳的琴声从轻盈的手指中滑出。阎秋宁曾感慨说道,“吴世宽的琴艺已经炉火纯青,她若有个女儿,多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逸仙桥小学受中山东路体育馆之托,选派琴童为训练及演出担任钢琴伴奏。项波逸,金希、黄德宁荣幸地入选。她们仨人轮流前往完成伴奏任务。</p><p class="ql-block"> 终于正式演出了。灯火通明的体育馆喇叭响起,“钢琴伴奏~ 项波逸”,紧张腼腆的项波逸,顶着炫目灯光走向台中央,向四周深深鞠躬。琴声响起,二十多个少女在乐声中翩翩起舞。</p><p class="ql-block"> 钟岚里弹钢琴的女孩,拉小提琴的男孩,挨户一数一连串。组成一支室内弦乐队,应绰绰有余吧。</p><p class="ql-block"> 学民乐乐器二胡的只有黄德辉和肖现平,倒是很新鲜,很实用。在中学时期他俩都被选入校民乐队。</p> <p class="ql-block"> 半院琴声一家歌。1964年搬到钟岚里的30号裴家,很快成为钟岚里的新亮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们一家子都有妙曼歌喉,非常有意思”(阎秋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早在大学时,裴家爸爸就是校合唱团骨干。他的男高音独唱,于六十年代在军区后勤礼堂的一次汇演中“一鸣惊人”。某著名专业部队文工团“星探”找过来,希望裴爸爸“弃医从艺”加盟,裴爸爸只是付之一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长女裴琳一腔甜美女高音,曾应邀参加南京市歌舞团《白毛女》的合唱与领唱。还会演奏手风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更为奇妙的是,经久不衰的裴家歌声,至今仍由大洋彼岸不断传来。钟岚里散尽了,但裴家的歌声还在耳际响着。</span></p> <p class="ql-block"> 三、台阶上的故事大王</p><p class="ql-block"> 台阶是指三号里向上通向二楼的那十多阶的楼梯。故事大王是齐备。</p><p class="ql-block"> 齐备讲故事,是钟岚里孩子们的共同记忆。只要开讲,听众少则六七,多则过十。地点多是三号邓家的楼梯台阶。这里背西朝东,冬暖夏凉,光线柔和,音响集中。大家拾阶而坐,形成方形圈,齐备就围坐在大家的中间。</p><p class="ql-block"> 血字研究、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李元霸的铜锤等等,都是先从他那里知晓的。他那令人惊叹的记忆,带有京腔的清晰口音,“卖关子”时的得意神情,曾编织成我们少年时代的一大乐趣!一帮小屁孩们经常是在一句“且听下回分解”的淡定神情中,或者家人一阵“ⅹⅹⅹ回家吃饭”的呼喊下,才悻悻离去。</p> <p class="ql-block"> “齐备的书场,我也享受过,而且是个人专场。他把我领到吴公良伯伯家的屋北晒头、正对13号的那堵墙下,操着一口从齐伯伯那里遗传来的京腔,侃侃而叙,有声有色。多集连续,乐此不疲。演绎主角说的是窦尔敦。还常意犹未尽地来邀我“来,来,咱们接着说…”。</p><p class="ql-block"> “十岁以前,我也读了一些中外的名著。其实,我当时也知晓故事的那些情节,有时觉得盛情难却。用现在的话说,可能大师总需要有听众吧。于是,很认真地做好一个受众,是我的本职工作。</p><p class="ql-block"> 如若不是文革,齐备会是单田芳、王刚也说不定呢。”(阎秋宁)</p> <p class="ql-block"> 四、逮猫猫与官兵捉强盗</p><p class="ql-block"> 钟岚里院落不大,横竖贯通的巷道,便于“流窜”。巷道连接着各家,利于“藏匿”。于是成了儿时“逮猫猫”和“官兵捉强盗”的理想场所。</p><p class="ql-block"> “逮猫猫的时候,可以躲到任何一家去。大人们最多只是抬眼看一下,又去做他们的事了,从来不扫孩子们的兴。记得从三号大台阶冲上去,进到邓耀先伯伯家、再从他家的窗台上爬出去,藏到会计学校和他家相连的水泥台子上。他家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对这群玩疯了的孩子们熟视无睹,照样做家务,从不横加干涉。多自由啊!”(阎秋宁)</p> <p class="ql-block"> 一日游戏正酣,疾速奔跑中的金碚,在经一个转弯墙时,“砰”的一声巨响,迎面重重地撞上一个人。稳住眩晕,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女孩。没多久,一只眼渐渐肿起,泛出紫斑的颧骨处,留着清晰的两个牙印。……。晚上两家家长当即相见,互致问候,深表歉意。</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十来岁的小姑娘们,也乐此不疲。当年疯玩的场景,仍镌刻在脑海里。“玩攻城官兵捉强盗等,都要推搡奔跑常摔跌,不是衣裤磨破就是肘膝带伤,去游泳还愈合快”(小园)。另有女孩回忆道,“记得一次我作为官兵遇到强盗--岚(娜妹),她如风驰电掣地奔着,我迎面扑去,却被推到一边,无法捉住她,只好任"强盗"横行了。岚不愧是"特种兵"。(吴毅群)</p> <p class="ql-block"> 五、毽子与糖纸</p><p class="ql-block"> 踢毽子,就得做个漂亮的毽子,除了有“铜板”(前朝钱币),就必须配上公鸡毛。“孩子们之间开展了鸡毛交换。鸡毛的颜色有黑的白的黄的芦花的黑色镶黄边的等等,色彩纷呈让人上瘾。</p><p class="ql-block"> 谁家杀鸡就守着一边,但要遇到漂亮够长度又柔软自然弯曲的实属不易。最后走火入魔至一早守在总院的营养食堂后门口。</p><p class="ql-block"> 那里成批杀鸡,杀一只就往门口空地扔一只,小孩们瞄准自己的目标就冲过去,手上拔着,眼还要瞄着后面不断扔出的,是否更好看颜值高的,那就靠抢了。为得到中意的美鸡毛,身上溅上血迹是常有的。”(小园)</p> <p class="ql-block"> 集糖纸和香烟纸都是那时的大众乐趣。</p><p class="ql-block"> “记得用水洗净"玻璃"纸,贴在窗上或玻璃板上,当快干时取下,夹在厚书中压平压干。把那平整无皱的玻璃糖纸放在略为温暖的手心中,看着那张小糖纸那么神奇地卷了起来,心里非常开心和享受。觉得是自己的杰作似得。记得我还收集香烟纸(奶奶吸烟),刻纸和玻璃丝编织的小物件,都是那个年代小女孩的乐趣啊。(吴毅群)</p><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交换糖纸,不但论品种,也要讲成套。何为糖纸中的“精品”?那是"玻璃"纸,沾水贴在镜子上“烫”平晾干后,放手心轻哈一口气,会卷曲甚至滚动称之为“活”,视为最佳品相。</p><p class="ql-block"> 为集糖纸,我们还说服了大行宫冠生园的柜台阿姨,允许我们只买一颗,根据软硬成份品种不同一分至三分钱不等。(小园)</p> <p class="ql-block"> 六、游泳池与护城河</p><p class="ql-block"> “总院游泳池门框上有条粗红线,规定身高不满一米五不得入内。那时我们身高不够,只能藏在别人身后。等开门一霎那,混在人群里冲进去。</p><p class="ql-block"> 为避免被管理的战士抓住,必须以最快速度下到池里,顾不上天热,先在家里将泳衣穿好在里面。记得有一次人群将竹排做的大门都踩倒了,还有一次拥挤冲拉到将套头上衣纵向完全撕开,游完泳后就将衣片披在身上,用手捏合着回家的。</p><p class="ql-block"> 说是游泳,其实也就是下饺子玩水,在水里常被踢或踢到人”(小园)。</p><p class="ql-block"> 文革前,我们一帮子半大不小的男孩,已不满足泳池里的“下饺子”,在年龄稍大点的伙伴带领下,开始去中山门外的护城河里探水游泳。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先慢慢用脚踩着河底松软泥,试着水的深浅,再探探有否水草的缠绕,渐渐放开胆子,在河水里抬着头游。……。等到上岸时,彼此才发现下巴颏已被河里苔藓染成青绿色。</p> <p class="ql-block"> 后 记</p><p class="ql-block"> 能写出这篇,是汇集了大家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阎秋宁、小园、毅群、沈上留下生动有趣的文字资料;金希、项波逸、裴璐等不吝说出许多详实的口述资料,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尤其想说的是,秋宁姐去年夏天在前六集《乡愁:烟火钟岚里》发布时,她逐篇给予点评与鼓励,而今已再不能与她分享儿时的快乐,再也听不到她的点评了。</p><p class="ql-block"> 因篇幅原因,还有一些大家熟知的游戏与活动,如南京军区的夏令营等,就不再逐一回忆描述了。</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8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