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甘南 3(花湖 扎尕那 郎木寺)

我一刀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Day 5 黄河第一湾 若尔盖草原 花湖</b></h1><p class="ql-block"> 一夜风雨后,翌日的天空便会向人类展示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白河观景台</b></p><p class="ql-block"> 黄河发源于青海境内,一路斗折蛇行,在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的唐克做了一个优美的盘桓(横切径为300米),而白河(又称嘎曲,黄河上游的支流)自黄河第一湾湾顶汇入,型如“S”型,黄河之水犹如仙女的飘带自天边缓缓飘来,在四川边上轻轻抚了一下又转身飘回青海。在这近乎180度的折返中,九曲黄河神奇地拐了第一个大弯,展现一个乾坤阴阳。</p> 关于两河交汇,当地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白河是一位温婉动人的姑娘,她化作清清的河水在唐克大草原上徘徊,等待着白马王子出现。而生长在青海冰雪之峰的黄河则是智勇双全的王子,他倾慕于白河的美丽善良,冲破千难万险寻觅,终于在唐克镇与白河女相逢,从此携手向西北而去。<div>  浪漫的传说在沿河而居的藏族牧民中流传了千百年,事实上,丰富的高寒湿地水源和白河水的注入,使若尔盖县境内的黄河流量陡然增加了百分之六十。</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若尔盖草原</b></p><p class="ql-block"> 四川的热尔大坝草原是全国第二大草原,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海拔3468米,是中国最平坦的湿地草原。</p><p class="ql-block"> 若尔盖草原位于热尔大坝草原中间,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原野上绿草如茵,簇簇野花,五彩斑斓,遍地牛羊如散落在草原的颗颗珍珠,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黑颈鹤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  早上的草原公路,牛群不紧不慢地在路上散步。</p> 半人高的绿草黄花间信步走马。 <p class="ql-block"><b>若尔盖花湖</b></p><p class="ql-block"> 热尔大坝草原上有3个相邻的海子,最小的叫错尔干,最大的叫错热哈,花湖是居中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  盛夏的若尔盖草原,一望无涯,是镶嵌在川西北高原上的绿宝石,瑰丽夺目;而若尔盖花湖,则是草原上最令人心醉的明珠。</p> 草地中星落棋布地点缀着无数小湖泊,水系如藤蔓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连起来,形成一幅天地间最美的画卷。 这里更是鸟类的天堂,红嘴鸥、赤麻鸭、灰雁、黑颈鹤等飞鸟游弋在湖面之上,享受这天籁般的生活。 黑颈鹤一家。 看鸥翔鹤舞,任云卷云舒。 浩原沃野一碧万顷,梦幻花湖烟波浩渺。 <p class="ql-block">  这是草原版的“天空之镜”。</p> 壮美的景色下,不由得令人奔跑、舞动、跳跃、欢呼,浑然忘记三千多米的海拔。 <p class="ql-block">  连绵不绝的草原湖泊将视野带向天际,春夏时分不同颜色的野花盛开,仿佛是天女撒向人间的装饰。</p><p class="ql-block"> 神山、峡谷、湿地、海子、草原……牧民们在这块土地上世世代代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留下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足迹,茫茫无际的若尔盖草原,时时在告诫我们:今天从何处来,往何处去……</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28, 128, 128);">注:1935年8月,红军长征无比艰苦悲壮的“过草地”就是过若尔盖。据史料统计,红一、二方面军过草地损失近万人,而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损失最大,仅以第三次过草地统计即损失近7000人。如果加上第一、二次过草地损失的人数,估计损失数翻一倍还要多。</u></p> <p class="ql-block">  风,在云吐出金乌的刹那停止,栈道无尽地往前延伸,水鸟不知何时游弋在脚边,湖沼映出镜面的云霞。</p><p class="ql-block"> 恍惚间,忘记了存在,又如此真实地置身于天地间。纵浪大化中,原来生命有一种这样广阔无垠地存在,与天地融为一体。</p>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Day 6 扎尕娜 郎木寺</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扎尕那山,以高山峡谷、怪石云海、森林牧场、高原海子,成为一个藏在甘南鲜为人知的藏地秘境 ,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十大非著名山峰”。</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扎尕那村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益哇乡,海拔3000-3300米,周围最高山峰海拔4500米。</p> <p class="ql-block">  这隐藏在神山峻岭中的藏寨秘境,据称是吐蕃王朝第三十二朝顺赞干布的后裔;千百条重重叠叠的山谷组成峡谷,孕育着无人知晓的广袤森林。</p><p class="ql-block"> 1925年,探险家洛克(Joseph F·Rock)三度来到扎尕那,他在日记中写到:“靠山边栖息着一座寺院叫拉桑寺,在它下面是迭部人的村庄,房子挨着房子,还有小麦和青稞的梯田,在所有这些的后面,就是巨大的石灰岩山,郁郁葱葱的云杉和冷杉布满峡谷和坡地。”</p> 傍晚来到村子入住,正好赶上雨后透出的落霞。 <p class="ql-block">  雨后的傍晚,分不清弥漫在山间的是云雾还是炊烟。</p> <p class="ql-block">  夜色里的村寨。</p> 翌日清晨,在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声中睁开双眼。雨后的石山更加神秘,洁白飘逸的雾让扎尕那变得扑朔迷离。 <div>  一大早来达日观景台,想拍秘境日出,太阳终究还是穿不透浓厚的雾霭。</div> <p class="ql-block">  山边的拉桑寺在云雾中隐约显现。</p> <p class="ql-block">  扎尕那村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藏寺、民居、田野、溪涧层层叠沓,错落有致地依山起伏,更有那巨戟般的岩峰刺入云霄,山势陡立不生寸草,自山腰开始才有葱郁的树林直泻山脚。</p> 雨后的扎尕那晨曦,山青水绿、云雾缭绕,呈现出一幅流动的彩墨画,另有一番赏心悦目。 <p class="ql-block">  因天气原因,我无法用镜头还原她超凡脱俗的美,只能贪婪的的用眼睛去捕捉,用心灵去感受!</p> <p class="ql-block">  信步往山下走去,木珊栏外,正东边的峻峭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人间仙境,人们的心中仍然虔诚信仰着神灵和生命,高山崖壁间包裹着不被工业文明打扰的藏族村寨。</p> 正北是巍峨恢弘的光盖山石峰。 <p class="ql-block">  洛克在日记中把这里比做上帝的伊甸园:“我生平未见过如此绚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告别起行,旅风在夏末秋韵的悠长里,徐徐天光。</p><p class="ql-block"> 愿你我见天地奔流,见云海往复,见群山如玉,见炊烟染金。</p> <p class="ql-block"><b>郎木寺</b></p><p class="ql-block"> 郎木寺其实是一个小镇,位于甘、青、川交界处,西北一侧属甘肃省管辖,叫“郎木寺镇”,东南一侧属四川省管辖,叫“纳木寺镇”。当然,郎木寺确实有寺庙,也分为两部分,一个为四川达仓郎木寺,也叫做格尔底寺;另一个是甘肃寺院,也叫赛赤寺,两个寺院隔着小溪相互守望,似乎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p> 郎木寺大峡谷深处流淌出一条美丽的小溪,区区不足两米宽,当地人却唤它为“白龙江”,属嘉陵江的支流,白龙江将郎木寺一分为二穿镇而过。郎木寺原名"达仓郎木",藏语意为虎穴仙女。因该地有一石洞,洞中站立一尊婀娜如人形的钟乳石,由此得名。 <p class="ql-block">  在藏民聚居地区的山间、路口、湖边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大小不等用石块垒成的祭坛——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垒”。玛尼堆上的每一颗石子都凝结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年间,郎木寺由第五十三任噶丹赛赤坚赞桑盖大师创建,历经多年逐渐扩建。</p> 寺院的结构大概有学院、医学院、主殿、宗喀巴殿、千手观音殿等,遗憾的是大多不开放,只能欣赏外观和风景山色。 只要是藏传格鲁派佛教,每一个寺院就都有个宗喀巴大殿。大殿主供为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第五世格尔底仁波切真身舍利供奉于殿中,为安多藏区历史长,保存完好的肉身法体,历经两百多年月,依然面容如昔(里面不许拍摄)。 两座寺院规模宏大,僧人合计有1000多人,占到郎木寺镇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藏地是全民信教,僧人在藏民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他们把当僧人视为人生的一大理想,也是泽披后世的功德,所以家家户户都乐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寺院为僧。寺里还设了三个学校,按程度不同,分别相当于小学、中学和大学。 小学僧们每天上下午各上一次课。他们也学习语文、数学等,但每天重要的功课是学经、念经;课间也有许多体育活动,期末也要考试,也是一年级一年级的升班,和普通学校没有什么区别,一直要到十七八岁考试过关后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僧人。下午僧人们下课后开始户外活动,草坪上有打打闹闹的小学僧,也有三三两两围坐讨论的半大学僧。 孩子们一起修行,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在这个古老的寺院里渡过他们简单而快乐的童年。 正在嬉戏少年学僧,火红的僧袍随风飘曳,像几匹欢快的小马驹。 郎木寺镇有“东方小瑞士”之称,幽深的峡谷、清澈的溪流、奔腾的白龙江、开阔的草坪、火红的僧袍、金色的佛殿……像调高了饱和度的油画,大块大块浓郁得化不开的鲜艳色彩…… <p class="ql-block">  站在寺院的拐角处,让人感到迎面而来的是对信仰的虔诚、对生命真谛的参悟、是一生的执着。<br></p> 注:<div>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以“香格里拉”闻名于世,是因为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写作的《消失的地平线》一书,这本书掀起了西方人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br>  而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有一个地方——郎木寺,也是因为一位西方人写的一本书而名扬海外,并引发了西方人前来寻找郎木寺的热潮。这本书叫《西藏的地平线》(Tibetan Skylines),作者是美国人罗伯特·埃克瓦尔(1898—1983年)。<br>  与希尔顿从来没有到过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线》里关于香格里拉的描述纯属虚构不同的是,埃克瓦尔不仅到过郎木寺,而且还在当地生活过多年。更为奇特的是,埃克瓦尔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传教士,竟然在盛行藏传佛教的郎木寺扎根生活下来,并用充满感情的笔墨,为世人描述了这个人间净土美妙的自然和人文景观。<br>  或许埃克瓦尔没有想到,经由他的“神”来之笔,一个微缩版的“香格里拉”——郎木寺(面积600多平方公里,只有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面积的1/20)从此开始传遍世界,引发了世人对郎木寺的诸多想象与寻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