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三)——小语工作室暑期读写汇

于夹缝中寻优雅 ——读《于丹趣品人生》有感 固隆乡中心小学 李沁阳 不求彻悟,领悟就好;不求超脱,洒脱就好。 ——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一本厚重的让我无从去表达又急切想倾诉的书。 这本书读了两遍,遗憾的是每每合上书,于教授妙不可言的文字、耐人寻味的故事以及点缀其间的古词我都所记寥寥。这本书读了两遍,幸运的是每每合上书,闭上眼时,我恍惚从于老师的一盏茶,一壶酒,一张琴中遇到自己,也遇见了与我一般的芸芸众生。 历史的洪流匆匆地推着我们穿越了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荒蛮,穿越了赐茅授土、男尊女卑的森严,穿越了风雨飘摇、步履维艰的血泪,来到了无野兽之侵,无温饱之忧,无战乱之患的全新时代,本该幸福感爆棚了吧?但是,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我们幸福吗? 我不喜旅游,尤其是到人群聚集的大城市旅游,我怕看到车站里那些背着抱着,扛着拉着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我也害怕看到深夜匆匆挤进地铁的一个个年轻人,不忍看见青春脸庞上写着的疲倦;我还害怕看到烈日下车水马龙的立交桥,数不尽的车扑面而来又呼啸而去……他们都要去哪儿呢? 报刊杂志上经常出现一个词“中国速度”。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整个中国经历了一场真正的“大跃进”,大家都在提速,加速,超速。疲于奔命的效率意识绑架了多少人,我不知道。社会是紧张的,步伐是紧张的,节奏是紧张的,对话时紧张的,生活是紧张的……现代的人们在紧张中已然迷失得太久。 在进取与知足的夹缝中寻找 书中于丹老师和泽道法师的有这样一段对话: 于丹:以您的智慧来看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将生命的速度降下来? 泽道法师:第一个目标赚到10万,第二个目标赚到100万,第三个目标赚到1000万……就这样指标一直往上涨,越往上,速度越快,目标越高。目标不断被超越,每超越一次都会感到幸福,但随后又消失了。那么,是否有真正持久的幸福呢?有!就是你的能力能够配合你的欲望,一旦不配位,力不从心,烦恼就跟随而来。就像刚才说的车,桑塔纳有极限,奔驰也是有极限的,极限到了,速度就上不去了,如果硬要提速,就会以生命做代价了。 想上上不去,想退又退不出,上上下下,几经折腾,信心受挫,怎么办?需要自省,需要调整,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智慧以及各种福德因缘重新定位自己,让自己的欲望和个人能力相平衡。 我们犯过多少无知的错。 有对自己犯的错,不审视自己的格局和能力,执着于年少时的梦想不放手;有对父母犯的错,不怜惜老人的孤独和牵念,执着于远方的风景不回头;有对子女犯的错,不聆听孩子的心声和诉求,执着于起跑线上的早晚不刹车…… 错了,重来。 在有用与无用的夹缝中寻找 读这本书时,我钟爱白岩松老师的序,便推荐给了孩子读,他读过之后说“佐证无用的事未必无用的例子不可尽数。”“哦,我愿洗耳恭听!” 他兴致盎然给我讲了“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的故事。 王世襄生于名门世家,却沉迷于各种“雕虫小技”,如放鸽、养蛐、驾鹰、走狗、掼跤、烹饪,而且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荷兰王子专程向他颁发了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 “我可以这般活着吗?”他笑着看着我。 我竟无言以对。 “这么说来,还是无用。”他走了出去。 我何尝不愿自己的孩子能畅快地活着,但是所有的高中都在加班加点,所有的学生都在题海跋涉,我也得违背着内心和万千中国父母一般用最原始的语言告诉孩子什么事有用。能加分的有用,有助于上重点中学,大学的有用,能找到好工作的有用,能当上公务员的有用,能让人权财兼收、有房有车的有用…… 但是,挑灯夜读,目标明晰的“有用”的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接班人是否所向披靡?有一个美国人从上个世纪80年代,用20多年的时间得到了一个远不止让我们辛酸的结论:中国孩子依旧早起晚睡,家庭作业永远处于“未完成”的状态,但一个苹果抵得上几个中石油、中石化,一部《盗梦空间》抵得上多部国产大片——无论在科技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中国依然被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情何以堪!何去何从! “一个国家如果大多数的国民只知道在个人的近利和物欲中打拼,这个国家的前途着实堪忧。”2001年台湾得到这样的反思,是否我们也到了敲碎自己壳的时候了。 毕淑敏老师说,她相信在人类心灵国度里,通行痛苦守恒定律,无论怎样的皇亲国戚,无论怎样的花团锦簇,无论怎样的二八佳丽,无论怎样的鹤发童颜,都有潜藏的伤口。这样说来,人生不会永远大道通天,阳光融融,只要活着也可能某一天卡入夹缝,那也无妨,步子慢一点,且停亭中且停停,在浮夸霓虹中获得一个素净今生。 夏日,那一抹清新的浅绿 侯萍萍 夏日,最美的色彩,是那一抹清新的浅绿——《目送》。这一抹浅绿,出现在茶几上,平躺在枕头边,既养眼,又养心。翻开它,会发现许多触动心灵的文字,如茉莉花般星星点点散落在纸间。 最感动: 家,是什么?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感悟心语: 不行,眼眶湿润了,又一次被这朴素文字中的动人情感所打动。有家,身才有停歇的港湾,心才有安放的地方。然而,时光流逝,孩子在慢慢长大,父母在慢慢老去,长大的孩子,终归会留给我们远去的背影,年华渐老的父母,终归会留给我们苍老的背影。原来,这一生,我们一直在目送,目送幼小的孩子独自一人上幼儿园,小小的她,一手拿着水壶,一手夹着书本,看着女儿坚强的背影,欣喜得想落泪。原来,这一生,我们一直在目送,爸从几十公里远的家,骑着三轮来给我们送瓜果蔬菜,送爸回家,看着爸日渐增多的白发,好像又消瘦了的背影,难过得想落泪。真的只是目送吗?为人子女,陪伴才是最好的孝敬。他们陪我们长大,我们陪他们变老。为人父母,陪伴才是最好的爱。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陪着孩子一起慢慢长大。 最禅意: 斜坡上的杂花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感悟心语: 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人也是如此吧,卑微的,高贵的,贫穷的,富有的,无论哪一种生命,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又有什么资格妄自尊大?有什么权利冷眼嘲笑,又有什么义务卑躬屈膝?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活出自己就可以了,因为,你就是你,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最幸福: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感悟心语: 幸福原来就是这样简单,而我却从没有认真去感受过这平常的幸福。有一个毛病,连我自己都非常痛恨,经常会为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忧、焦虑甚至恐惧,被这种感觉折磨真的是异常痛苦。读着龙应台关于幸福的诠释,忽然释怀不少,是的,再大的事情,十年之后只是一段故事,二十年之后只是一段回忆,三十年之后只是一场梦,所以,还有什么比活在当下,过寻常日子更重要的事呢? …… 花枝春满,悲欣交集,龙应台的文字就是这样深邃、忧伤、美丽,让人读之动容。《目送》这一堂人生课上完了,期待着与《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这另外两堂人生课的相约。 你看星星多么美 ——读《孩子粗心,妈妈怎么办?》有感 实验小学 赵晋平 做你想做的,不是这个世界要你成为的模样;去试你想试的,不是畏畏缩缩,徘徊不前。你看天上的星星多么美。 ——题记 在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诱惑”,优美的音乐、诱人的电视、内心的困惑、无边的网络,我们生活在无法自控而强大的包围中。我们依然兴奋着、快乐着,对自己、对别人诉求着对生活的渴望与希冀。这些“诱惑”在悄悄地侵占着我们的时间、空间,让我们迷恋,让我们沉醉,让我们无法摆脱,甚至忘却了摆脱。于是再也听不到孩子那内心最真诚的呼唤。 于是每次考试完毕就出现了今年高考的漫画作文,一时间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老师、孩子、家长之间炸开。议论纷纷、评头论足……可是随着考试的结束,依然没有唤醒家长们心中对孩子的爱。是啊?孩子粗心失去分数,其实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反思的,可是“都是粗心惹的祸”便掩盖了一切。那么,面对粗心大意的孩子,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孩子粗心,妈妈怎么办?》这本书从孩子粗心大意的表现与危害、妈妈对孩子粗心大意的误解、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分析、应对孩子粗心大意的能力培养、解决孩子粗心问题的小策略、教孩子学会有计划地做事、全面培养孩子细心的好品质、应对主要学科粗心大意的情形这8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孩子粗心大意方方面面的问题,并总结出了一系列应对方法,从而帮助妈妈改变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人生,有些事,要一个人做。有些关,要一个人闯,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么,就在你认为值得且有意义的道路上,怀着沉湎的心前进。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古人也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不要因为觉得读书苦而放弃享受读书甜美的权利!只要坚持努力,读书是最能获得成功的捷径。在书中收获的也许是一个点子,也许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感慨,在自己得到更多的同时,记着它同时也赋予了生活更加精彩的内容。 一事精致 便已动人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实验小学 赵晋平 窦桂梅老师是一位激情四射、洒脱大方的、充满无穷魅力的名师。那飞扬的神采、激昂的语言、自信的笑脸……都深深的吸引了我。因此,暑假在选取自选读物时,我毫不犹豫的拿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静下心来细细地读来,真的是收获良多,现将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点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一、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最感动的要数窦老师自序中那段颇为不易的成长经历。这时我一面在为窦老师的一路成长感叹,有一面为自己的一度迷茫和自我质疑而感到羞惭。或许在自己认为失败的公开课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痛苦,但是在窦老师的身上,我知道了公开课绝对是一个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的有力的鞭策。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推敲教学环节,研究教学语言,精心教学预设……只有通过这样近乎残酷的千万锤炼,我才能快速地成长、成熟。   二、最美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读窦老师的教学实录,让我感动至无法自抑的便是她对学生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对我们所提倡的大语文观的尊重。   在教学设计上,她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长。她不仅仅是教授单一的语文知识,她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敬畏与尊重。在课堂上,她允许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的问答中,急中生智生成各种智慧性的回答,但最终总能殊途同归,回到课的预设中去。   回想自己的平常教学,往往对问题的设计不够充分,当学生与我的想法或预设不同时,我就会手足无措,丢掉学生的回答,只在自己狭隘的预设上转圈。这不仅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加损伤了孩子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兴趣性。   因此,在窦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得到了尊重。她重视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去思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的课堂,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授课老师自身的一种成长与飞跃。因为,只有具有创造力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   三、积淀多厚,语文素养就有多高。  作为“深度语文”的代表,窦老师更加提倡教师应该“多角度、多元化、创新化的深度解读与挖掘课文;强调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堂的‘文化含量’和‘思维含量’;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力求‘为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而这种对于老师的要求或者说是期盼,却是来源于教师自身语文素养的功底。从窦老师的每一堂语文课的教学实录上,我们都能看出,窦老师的语文课在教学素材、教学思想上都高于课本,深于课本,她要教给学生的除了基础的语文知识,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化的思考,一种道德性的探究,这源于语文,更高于语文。因此,在她的课堂上总是充满着激情,因为,当智慧的启迪与人生的思考相碰撞时,我们每个人都会被不知不觉被的吸引,从而使心灵在激情中放飞、感动。   正像人们所评价的:“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一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这种自内而外,自然朴实的激情,就像是一团能够点燃学生灵魂的烈火,能将整个课堂激情四射。   而这需要的是我们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日复一日的无悔付出,正像窦桂梅老师所总结的那 “二十八字”心得一样“敬畏母语、热爱学生、钟情读书、深读教材、公开课堂、提高修养、永葆激情”,要想做一名能够真正影响学生的学生,首要前提是我们先被别人所影响。语文教育说来是人的教育,而就语言文字来说,那就是读书和写作。   在我的心中,窦老师就是我行驶海上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不断向其前进、前进、再前进。只要我坚定信念,每天进步一点点,教书育人的幸福之神便会降临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