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望军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好的领导就像一部大书,能让人终身受教受益。在总政干部工作14年多,我经历了5任部长,犹如读了5部大书。几十年过去了,每每回忆起来,都有开卷有益之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难忘怀的那些人、那些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一回忆在总政干部部工作时的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祁苏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转眼40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0年前的今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跨进总政干部部的大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忐忑个啥?一是从军机关直接调入总部机关,能适应吗?二是当兵9年多,一直“爬格子”,干部工作咋个做法,一点概念都没有,干得了吗?三是自己有个屁股坐不住的毛病,工作没说的,但爱玩,打牌下棋,哪热闹往哪凑,为这没少挨批评,那样大的机关,能容得这样的作派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起3个月前那次考核,忐忑更增几分。当时是总政干部部第一任免处的副处长肖绍文(后任三零一医院副政委〉、正团职干事李金兴(后任总装备部后勤部副政委)专程来军里考核作为选调对象的我。他们在机关作了一番了解后,通知我带上发表的文章去谈话。当我到了他们住处把见报剪贴递过去后,他们只是让我先坐下,便凑在一起一页页翻看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见他们翻看完,我坐直身子准备回答问题了。没想到肖副处长劈头一句:“不少同志反映你比较稀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全无思想准备,“嘿”了一声,“也就是出操坚持不是太好。”想了想又补上一句:“反正也没影响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肖副处长把见报剪贴本还给我,说道:“行了,你去忙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撂下这么句话,谈话就完了。这还有戏吗?我已全然不存此念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想到8月24日,干部处金副处长找到我说:“快归拢归拢东西准备托运,这个月底前上北京,到总政干部部报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说:“开什么玩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副处长把脸一板,“谁跟你开玩笑!行政介绍信都给你开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仍坚持,“要不要再核实一下?不要搞错了出洋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副处长说:“军区干部部正式通知还能有错!你赶紧的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没好好找我谈话,就把我调来了,怎么回事呢?后来李金兴当了我的局长,我曾问过他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在机关谈了几十个人了,什么情况没了解到?让你把发表的文章拿来就是验证一下,那几百篇文章,光《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就9篇,都摆在那,还需要谈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稀拉兵你们也敢要?”我笑着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局长也笑着说:“那是预先给你点个眼药,看来秉性真的难移,你说你那德行改了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了想,确实没怎么改。在干部部14年多,不仅稀拉依旧,还被大家冠以“某协”主席的头衔,连部领导有时都这么开玩笑叫我。当然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跨进总政干部部的大门,我才知道这座“庭院”有多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部处领导包括一些老干事与我们是两代人。朱光部长是老八路,兵团职。3位副部长也都是抗战时期入伍的,都是正军职。正军职顾问周之同是红军,已69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批调入的共16人,来自全军16个大单位,都是由各大单位按条件推荐,经干部部逐个考核后调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排右二为朱光部长,右三为作者,后排右二为蔡仁山处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初,朱部长亲自召集我们16名新调入的人员开会,向我们介绍了这次选调干部的意图:是根据总政领导指示,改善干部部人员的年龄结构,提高干部部的调查研究和文字水平。所以我们这一批人近一半来自组织、宣传部门,大多来自军师两级机关。朱部长向我们讲述了干部工作的地位作用和基本要求,他肯定了我们这批人年纪轻,有朝气,文化水平高,有较好的文字水平。他说,这是做好干部工作的有利条件,但干部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来不得一点马虎,必须加强学习,尽快成为合格的干部工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部长的一席话,使我们既明确了要求,又增强了信心,忐忑的心情总算踏实了一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完会我们就下处了。我分在干部处,后改为办公室,处长蔡仁山(后任济南军区纪委书记兼副政委)是1946年参军的老革命,是干部部公认的笔杆子;副处长唐天标(后任总政副主任)来自广州军区宣传部,更是大手笔;渠承军(后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是我的组长,他是从北航入伍的,学历高,水平好,我们对面桌子坐了6年多,他手把手地教我带我,是我非常尊敬的好领导和良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排右五为朱光部长,右四为蔡仁山处长;前排右二为张世全干事,右三为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很快融入了这个集体、爱上了这项工作。至于干部部能不能容得下我这样的性格,很快就有了答案。可以说,当时的氛围真好,我们赶上了那个时代,遇到了一个个亦师亦友的好领导、好同事,使我在这里没有一点违和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部里就一张乒乓球桌、一台康乐棋。课间休息,不管职务高低、年龄大小,按先来后到轮着上,满头银发的周顾问拿着乒乓球拍也得排队。开始我们这些新人只是在一旁看,慢慢地也加入了排队的行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庆一过,朱部长带队下部队考核领导班子。蔡仁山处长和我也参加了考核组。在河南、湖北两省完成对54军、20军、空降15军、武汉军区空军、武汉军区领导班子的考核后,下一步转赴广州。武汉军区帮我们一行订好了火车票,行程18个小时。张世全干事(后任总参陆军指挥学院政委)和我同时调干部部,这次又同时跟随部长下部队,我们当时都没坐过飞机,就私下滴咕,火车这么长时间,能坐飞机就好了。真叫初生牛犊不怕虎,晚餐时,憋不住向部长提出了这个想法。没想到朱部长一口答应,立即请武汉军区帮我俩订了当晚飞广州的机票。等到第二天中午部长一行坐火车到达广州时,广州军区干部部的同志已安排我们游览一个上午了。谁知这次坐飞机开了头,以后就成了寻常。考核组进出海南,都是广州军区派出的值班飞机,从三亚飞海口,是空军派的直升飞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次考核,朱部长带着一个大组,分军区和军兵种两个小组,朱部长到军区部队,就由军区组跟着;到军兵种部队,就由军兵种组跟着;朱部长让我从头至尾跟着他作谈话记录。在40多天时间里,考核了两个大军区、一个军区空军、六个军(省军区、海军基地)班子,那是我第一次如此密集面对面接触这么多高层领导干部,第一次亲耳聆听干部考核者对班子和干部中肯讲评,更亲身感受朱部长、蔡处长的严谨细致、和蔼可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考核谈话虽然紧张严肃,但每考核完一个单位,朱部长都会安排我们游览一下当地的名胜古迹,如开封铁塔、龙亭,武汉黄鹤楼、东湖,广州高第街、白天鹅宾馆,肇庆七星岩,海南天涯海角等。有些地方朱部长不便去,如深圳沙头角中英衔,他就在招待所看材料,让我们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部长非常随和,每天晚饭后,都要打会扑克,就是40分下台。他和带着去做生活服务的司机纪海兴是对家,蔡处长和我是对家,九点半左右准时收场。一来他有按时就寝的习惯,二来他体谅我晚上还得加班把一天的谈话记录整理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次考核是在军委、总政下决心推进领导班子年轻化以后。当时许多干部都是越级提拔的,有的甚至越三级四级。如42军班子中,于永波政委、雷鸣球副政委都越两级,副军长肖球如是从人武部部长越三级提升的。空降15军军长李良辉才42岁,54军127师师长黄汉标才33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批人上来到底行不行?这是当时许多人的疑问。作为推进领导班子年轻化的具体实施者,朱部长经过40多天考核,心里有了肯定的答案。回京后,我把这次考核了解的情况包括平时的了解,写了一篇5000多字题为《崭新的风貌,可喜的前程》综述,朱部长签发后发《解放军报》,以“郑赣”(政干的谐音)的笔名在军报一版转三版发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5年,军队进一步按照“四化”标准大幅度调整领导班子,朱部长完成这项工作后,5月调任军委纪委副书记,两个月后,调任空军政委。我的处长蔡仁山也在同年6月破格提升到济南军区任政治部副主任,副处长唐天标破格提升为干部部分管任免工作的副部长。这次军队高层领导班子调整的成果,我也曾写过一篇稿件,刊登在《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并于次日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好的领导就像一部大书,能让人终身受教受益。在总政干部工作14年多,我经历了5任部长,犹如读了5部大书。几十年过去了,每每回忆起来,都有开卷有益之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继耐上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第二任部长是李继耐(后任军委委员、总政主任)。他1985年任部长时年仅43岁。在他任部长的5年中,我多次跟着他出差,到成都军区考核干部,到南京政治学院解决班子团结问题,到防化学院就一位教授来信对干部工作提出尖锐批评当面听取意见,进行说明和解释。每次跟着他,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上任后,按照军委和总政部署,下大力抓了恢复军衔制、实行文职干部制度和预备役制度等7项改革。为了保证这些改革的顺利实施,在他的亲自领导下,渠承军组长带着我就改革问题撰写了一系列宣传文章和干部部领导答解放军报记者问。其中关于加强领导班子第三梯队建设就写了3篇《解放军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第一论发表在《解放军报》头版头条。许多文稿他不仅出观点,出思路,还亲自把关修改,确保严谨准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抓干部制度改革中,他既有一股锐气,也充分坚持实事求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恢复军衔制后,军委确定文职干部不穿军装。这在文职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应。当时解放军报社有一部分改为文职的干部要求同干部部领导对话。李部长认为这是听取意见、检验这项政策措施的好机会。因此他没有派别人去,约定时间,带着我亲自去对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把这事想得比较简单:军委总部定了的事还能改吗?推出这项政策制度的的原由和经过李部长很清楚,对话也就是走个过场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果完全出乎意料。李部长根据有关口径,向解放军报社领导和编辑记者代表解释:确定文职干部不穿军装,主要是考虑他们年龄有大有小,身材有高有低有胖有瘦,穿军装有损军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吕梁社长立即发问:请问李部长,军官的年龄就不是有大有小,身材就没有高低胖瘦之差吗?文职干部有军籍,过去一直穿军装,也没人说过他们影响军容,现在继续穿军装就影响到军容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部长接着解释:更主要的是军官要随时准备遂行作战任务,而文职干部相对比较稳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吕梁社长立即又发问:对越自卫作战,解放军报社有数十名记者和特约记者在战斗一线,请问李部长,干部部去了多少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吕梁社长的犀利发问确实让当时的场面有点尴尬。但李部长并不搬出军委总部领导的指示来压人,而是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对社领导和编辑记者的意见他都认真记录,最后向大家表态,一定把意见带回去,如实向领导汇报,干部部将进一步进行研究论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见面可以说铩羽而归。回来的路上,李部长问我,今天是不是很丢面子?我老实回答,有点。他说,比起真理来,面子算不了什么。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自以为是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经过广泛听取意见,经军委总部批准,恢复了文职干部穿军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这件事的处理中,不仅看出李部长面对问题,不将矛盾向上推,不拿上头的指示精神压人,忍辱负重的担当精神;而且确实能虚心听取意见,如实反映问题,从而促使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部长工作之余,有时会下几盘围棋调节一下。那些年,我常跟他“手谈”。他下棋很认真,我这人有点争强好胜。他每次输了后都简单复个盘,遗憾“这一步走得不好。”我就告诉他“早在这一步就不行了。”部属不恭而不愠,体现出他的君子之风。若非这样的领导,谁能这样“放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当了副主任后来任主任,每次见到我,第一句话总是“围棋有长进吗?”我也总是回答“早就不下了。”当年那种工作是工作,娱乐是娱乐,平等亲密的关系,怎不令人怀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排右二为杨振明副主任,右一为作者</p><p class="ql-block">杨振明是我的第三任部长(后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1990年他任部长时44岁。他曾是当年有名的“杨柳榭”写作组成员之一。对办件和材料要求高,催得急。</p><p class="ql-block">他任部长时我在第一任免局,加班加点是常态,基本上没过过星期天。当时不少人确实颇有怨气。后来大家都感到,他当部长的两年半时间里,是干部部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都提升得比较快的时期。</p><p class="ql-block">他执行指示规定坚决程度有时看似不近人情。</p><p class="ql-block">1992年9月,他带领我们考核海军、空军、二炮、国防大学、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军区6个大单位的班子,严格执行总政领导指示,自始至终不让摆酒,不让超标准接待,不让被考核单位人员陪同就餐。有一位大单位主官在考核结束时,一再提出要陪同考核组吃顿便饭,不摆酒。但还是被杨部长拒绝了,坚决不破例。</p><p class="ql-block">每考核完一个单位碰情况时,他都让考核组人员有一说二。当时有位大单位主官正如日中天,但考核中听到了他的一些问题。要不要把这些问题反映上去?杨部长明确要求必须反映,考核干部一定要讲党性,不能看来头,不为尊者隐。他还要求,反映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要写实。尤其是缺点,不得再用“有时有急躁情绪”、“有时工作不够大胆”一类空洞、抽象的表述,要用事实说话。确实做到了每个干部的考核材料真、像、实。这成为后来干部鉴定材料的范本。</p><p class="ql-block">几十年过去,我们都已退休,但还能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这就是当年结下的情分。</p><p class="ql-block">唐天标副主任夫妇,右为作者</p><p class="ql-block">我的第四任部长是唐天标(后任总政副主任)。</p><p class="ql-block">唐天标的能力水平在干部部有口皆碑。他厚道的为人更为大家称道。</p><p class="ql-block">还是在他当副部长的时候,有一次要在干部工作会议上讲话。我给他草拟了讲话稿。他审查时作了一些改动。其中加的一段中有一句话,“公道正派是干部工作题中应有之义”。说实在的,我当时没见过“题中应有之义”这个词,便自作聪明改为“公道正派是对干部工作者的必然要求”。没再送审就直接付印了。第二天他讲话念到这里打了个隔,还扫了我一眼。我觉得似乎有情况,散会后一查,才发现自己孤陋寡闻了。别说“题中应有之义”这个词用得很准确,就干部工作和干部工作者来说,就是包含关系,公道正派不仅是对干部工作者,而且是对整个干部工作的基本要求,我这一改有点舍本求末了。我很不好意思地向唐副部长认错。他笑笑说:“你那样改也不能说错。”他越是这样容人之过,越让我感动,越让我永远记得这一教训。</p><p class="ql-block">他不管是当部长还是当了总政领导,都非常关心部属。我前妻罹患癌症,他亲自给三零一医院院长打电话,请他们尽快安排专家手术。住院期间,他亲自到病房看望。前妻病逝后,他又送了花圈。</p><p class="ql-block">这么多年来,所有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过的人,无不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他在我心目中永远是尊敬的忠厚长者。现在我们年纪渐渐大了,他已83岁,但还能在一起吃饭打牌掼蛋,共度欢乐时光。</p><p class="ql-block">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尹凤岐(中)、程宝山(左)调研社会养老 赵洪波摄</p><p class="ql-block">尹凤岐是我的第五任部长(后任济南军区副政委)。</p><p class="ql-block">他在干部部从干事当到部长,政策规定熟,对全军的干部熟,经验丰富,是干部工作的专家。</p><p class="ql-block">他从干事中生长起来,一直没脱离干事队伍。当了副部长、部长,既能同部属干得到一起,也能谈得到一起,玩得到一起。他中午一般不休息,常和干事一起打牌,或“拱猪”,或“双升”,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他爱护部属,但并不放纵。有一年春节前,有个大单位干部部的调配处长进京办事,来干部部拜年,对从本单位调入总政干部部的人员每人送一个红包,局级干部300元,干事200元。尹部长得知这个情况后,不仅要求有关人员如数退还,而且在党小组做深刻检查。他还让全部人员以此为戒,自查自纠,严格执行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事后,他专门就此事向总政领导作检讨。</p><p class="ql-block">这不是小题大作。这样防微杜渐,是对干部的最大爱护。在他任期内,干部部没有一个干部发生问题。而这些年来,已有多人锒铛入狱。如能有这样的部长严格管理教育,何至于此!</p><p class="ql-block">尹部长为人随和,在工作上却特别认真。1989年11月,他带领我们考核北京军区6个军级单位领导班子。对干部看法有分歧的,不搞清搞实不撒手。有1名师长是预提对象,军班子成员对他有不同看法。他专门派我和参加考核组的组织部的邝先进干事专程到师里,听取方方面面的看法,并就反映的问题向本人进行核实。做到既对组织负责,也对干部本人负责。这次考核列为优秀的干部,后来基本都得到了提升,而且发展势头都不错。</p><p class="ql-block">前排右一为杨振明部长,右二为唐天标部长,右三为尹凤岐部长</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有多种多样的途径。遇上好的领导是种福分。</p><p class="ql-block">后来的干部部门真让人不忍直视。有两名干部部长官至上将、中将,现在却身陷囹圄。他们也不是开始就是坏人,其中一位曾在我的组里,与我对面桌子坐。他也有才,也很刻苦,后来傍上了“老虎”,就整个变了个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p><p class="ql-block">我们多么怀念那个年代,那些永远值得信赖和尊敬的领导!</p><p class="ql-block">祁苏闽</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祁苏闽,1954年3月生,1972年12月入伍。历任步兵第106团战士、营部报道组长、排长;陆军第12军宣传处干事。1983年8月起,任总政治部干部部办公室干事、第一任免局干事,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干部处副处长,八一电影制片厂政治部主任。国防大学第30期指挥员班(一年)毕业;中央党校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大校军衔。2009年5月退休。</p><p class="ql-block">瞭望中国新媒体刊头题字 朱增泉将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