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幼儿园班本课程立足于班级来源于班级幼儿的兴趣,也产生于教师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之上而建构的。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实施班本课程,保证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幼儿个性发展需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师对班本课程的开发,及时梳理经验,有效挖掘课程的教育价值。在开学初,中班组的老师们坐在一起讨论以“我升中班了”为主题的班本课程的研讨活动,大家分别从活动价值、活动形式、核心经验等维度进行了审议,预设了研究兴趣点,促进幼儿经验的不断建构与提升。</p> <p class="ql-block"> 中一班的周老师:幼儿升入中班,群体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性、交往能力进一步提高,一系列的变化让幼儿对新一学年的学习生活充满向往。中班的幼儿不再是小班的弟弟妹妹,不再只是简单地跟随和模仿老师。新的环境,更多的同伴,让幼儿处处感受到成长带来的愉悦之情。本主题通过“我的新班”、“我的老师”、“我的好朋友”、“我长大了”等系列活动,让幼儿学会发现自己及周围的变化,尝试体会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的乐趣,增强自信心,体验成长的快乐,萌发初步的责任意识,感受升班带来的自豪和喜悦。</p> <p class="ql-block"> 中二班顾老师:升中班了,我们的教室安排和总体环境都有一定的调整和改变,通道以及活动室所在楼层都发生了改变,这些因素都会自然而然地激起孩子们认知和探究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由小班升入中班,小朋友对新的环境总是好奇,我们大家一起讨论后,决定一起发现新班级、新游戏。让宝贝们发现自己的变化,知道自己的成长,探究自己身上的种种不同;体验在幼儿园中的角色转变,关注自我,增强意识,提高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三班的姚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认知经验,结合《指南》的引领,把“我升中班了”这个主题划分为“我长大了”、“能干的我”、“中班的我”三个层次,体现了幼儿“感知在前、表达在后”的经验建构特点。在明确了幼儿兴趣点后,老师们开始对照《指南》中不同领域对幼儿发展的要求将课程园本化。接着,老师们根据幼儿园的周边资源,从多个角度对预设活动进行取舍、衍生,让主题课程的实施真正成为“基于经验→拓展经验→提升经验”的动态过程。</p> <p class="ql-block"> 各班教师以幼儿关注点和兴趣点为契机,挖掘班级一日生活中的亮点,结合生成课程实施经验,从课程源起、思维导图、实施过程、课程反思等方面,采用PPT、视频展示与解说的方式,对课程故事作了梳理与阐述。</p> <p class="ql-block"> 升班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成长。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适应中班生活,萌发初步的责任意识,尝试体验自我服务和为集体服务的快乐,教师从幼儿经验与可能的兴趣点出发,对升班课程进行了预设并适度留白。</p> <p class="ql-block"> 本次课程审议以“升班”为主题,更多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关注当下主题活动或其他活动中可能蕴含的、指向儿童发展的核心价值,从而进一步推进课程研修,使课程活动真正有实效,真正能落地,真正有价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撰写人:姚红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人:杨春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人:顾贵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