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的1933年,梁思成先生为了考察应县木塔,从北京乘火车到大同,然后转乘汽车绕至山阴县岱岳镇,又坐了半个白天的骡车,才辗转来到目的地。那个时候,应县地处偏僻的晋北地区,贫穷落后交通极不发达,既没有铁路也没有像样的公路,从大同到应县76公里,梁思成先生等一行人就走了整整13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倏忽间,当历史又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去往应县的交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京到大同的高铁于2019年底建成,大同到西安的高铁线路已于不久前建成通车,从北京来应县再也不用像当年梁思成先生那样,饱受车马劳顿之苦。</p><p class="ql-block"> 享受高铁带来的方便,从北京出发到应县真的很快捷,从应县火车站出来,算算旅途时间也就六七个小时。正在考虑搭乘什么车到应县城里,只见出站口不远处,一辆崭新的大巴车在招呼客人,细一打听,正是开往应县汽车站的班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辽代一条街 <p class="ql-block"> 当年,梁思成先生坐在马车上,离县城还有很长一段路就远远看见高耸的木塔,他曾经描述说,“我到镇西五英里外时,正是落日时辰。前方几乎笔直的道路尽头,兀然间看见暗紫色天光下远远闪烁着的珍宝: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夕阳,掩映在远山之上。……由夕阳返照中见其闪烁,一直看到它成了剪影,那算是我对于这塔的拜见礼。”梁思成先生的描述,体现了他对中国古建筑美的一种深深的痴迷和眷恋,但他的唯美描述也间接告诉我们,这个塞北小城树木的稀少和田地的贫瘠。后来他在塔顶测量时发现,整个应县城里到处是低矮简陋的土房,全城只数到14棵不很高的树,所以67.31米高的木塔就显得异常高大巍峨,隔着荒芜的田野二十里地之外就能看见它伟岸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新建成的应县火车站离县城大约有十多公里,到达临近木塔的辽代文化一条街,也就半个小时左右。我邻座的小伙子是当地人很健谈,十分热心的指给我去应县木塔下车的地点,并提醒我看完木塔一定要去附近的净土寺看看,那里也有值得一看的宝贝。</p><p class="ql-block"> 坐大巴驶往县城的一路上,看不见当初像梁思成先生描绘的木塔模样,站在辽代文化街的牌坊前,顺着笔直的街道才看到渴慕已久的木塔就在辽代文化街的另一端。穿过这条仿古街道,已难以寻觅到丝毫的历史环境氛围,一路匆匆走过,千年古刹佛宫寺的牌匾赫然而立,山墙围拢的院落内释迦塔高耸入云。</p><p class="ql-block"><br></p> 佛宫寺内景 <p class="ql-block"> 深秋时节,蓝天白云,古刹浮图,已树立千年的辽代木塔穹然兀立更显雄伟挺拔。慕名而来的游人,有的在拍照留念,有的在仔细端详凝视巧夺天工的木塔榫卯结构。旅游团队的游客们,更是在津津有味的聆听关于千年古塔的轶闻传说……。</p><p class="ql-block"> 其实关于应县木塔的声名远播,与梁思成先生有很大关系。在梁思成先生生活的那个时代,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并不少见,但在哪里找到明清以前,乃至唐宋时期的古建筑,却没有更多的线索。后来,梁思成先生想到了北京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又从一份日本人的考古报告中印证了应州塔谚语的真实可靠,才有了后来的应县木塔考察发现之行。</p><p class="ql-block"> 正是由于梁思成先生发现了这座目前中国最古、最高,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才使应县木塔成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法国埃菲尔铁塔比肩并称的“世界三大奇塔”。这座木塔十分神奇,塔龄已经千年,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用了3000立方米红松木料,总重2600多吨,在内部构造上用到了54种榫卯结构,无钉无铆完全纯木建成,在一千年间木塔历经多次大地震、战火和人为破坏,但巍然屹立,坚固至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p><p class="ql-block"> 更为世人顶礼膜拜的是,释迦塔里收藏着两颗释迦牟尼的真身佛牙舍利。据说释伽牟尼的真身佛牙舍利全世界只有四枚,一枚在斯里兰卡康堤寺,一枚在北京的灵光寺,其余的两枚都在应县木塔珍藏。可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崇高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朱棣和朱厚照的题匾及释迦塔匾额 <p class="ql-block"> 值得玩味的是这座塔的倒数第二层有一块醒目的匾额,上书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天下奇观”,是明朝最奇葩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所题。这个皇帝当政时最不受文官们的待见,后来在文官们把持的史家笔下,朱厚照的文治武功被描绘得一团糟,给人的印象是一个荒淫好色不务正业的荒唐皇帝。其实,朱厚照被人抹黑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在这里受篇幅所限不做过多解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明武宗朱厚照崇尚武功,希望象他的祖先明成祖朱棣一样驰骋沙场,抵御外族侵略,建立不世之功。</p><p class="ql-block"> 就在明正德十二年的初冬,明武宗朱厚照和朝中大臣玩了一场“捉迷藏”的游戏,摆脱了辅政大臣们的羁绊后,来到阳和、应县一带,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率领五六万大军,亲自指挥了明蒙之间的“应州之战”,与来犯的蒙古鞑靼小王子率领的四五万军队大战了五天。</p><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十二年冬,小王子以五万骑自榆林入寇,围总兵王勋等于应州。帝(即明武宗朱厚照)幸阳和,亲部署,督诸将往援,殊死战,敌稍却。明日复来攻,自晨至酉,战百余合,敌引而西,追至平虏、朔州,值大风黑雾,昼晦,帝乃还,命宣捷于朝。”在这场战役中,据说朱厚照展示了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并且身先士卒,亲手砍杀了一名敌军,使明军的士气大受鼓舞。正是由于明武宗朱厚照指挥的应州之战的胜利,使蒙古军的攻势受到阻遏,此后再也不敢大肆进犯。</p><p class="ql-block"> 在应州大捷一周年之际,正德皇帝朱厚照来到这座边塞小城,在应县木塔上举行了隆重的纪念胜利庆功宴,并挥毫写下了“天下奇观”四字,既是为塔题匾,颂扬木塔的奇伟,同时也是暗合了应州大捷在明代的旷世之功,为自己的皇帝生涯留下了靓丽的一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出于保护古塔的目的,现在的释迦塔游人不能登攀,只能在一层的高台上向四周瞭望。佛宫寺外,明代应州古城墙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规模不大的几处遗址,还有恢复仿建的明代粮仓。也许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不再需要坚固的城池和兼作瞭望的木塔,但这些遗迹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作为后来的子孙,应当继承和发扬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自觉的保护好祖宗们留下的遗产。</p><p class="ql-block"> 走出佛宫寺的大门,已是傍晚时分。回首眺望夕阳下的木塔,果然在宝石蓝般的天幕下,披着一层金灿灿的光辉,益加显得金碧辉煌,壮丽无比。此时,我心中油然生出一种自豪感,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辉煌和博大精深而感到骄傲! </p> 应州古城墙遗址 明代粮仓“广盈仓” 佛宫寺外景 <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快乐从心出发</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19年9月17日</p><p class="ql-block">感谢各位朋友莅临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