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见到找寻45年的战友

日出扶桑

<p class="ql-block">  郝成才1969年12月入伍,原济南炮兵32师驾驶员,1973年转入通信兵,荣立三等功一次,郝承才在部队服役9年多,是一名优秀士兵。</p> <p class="ql-block">  二班长郝成才复员时拍的照片(上排左3)、一班长丁子平(二排左3)、一排副王保华(一排左2)、连长王春东(一排左4)、营长是田德华(一排左3)、三排长管从善(中排右3)、二排长姜家钊(上排右3、已去世)、一排长李星满(前排左1)、三班长孙尚喜(一排右)、崇仲波(后排右2)、高祥勤(前排右2)、二班副王国营(中排左1)、营部炊事班王学斌(中排左2)、八班副李守芝(中排右2)、卫生员田成华(中排右1)1978年3月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77年我在延安给郝成才拍的照片,他开油灌车,在车队最后压阵。</p> <p class="ql-block">  郝成才虽然不会写信(只上过两年学),但脑子聪明,性格憨厚,同大家处的很好,人很能干,1972年就入党了。复员后不知他在哪里,我们失去联系,大家都很想念他。</p> <p class="ql-block">  我当年保存的地址经历50年了,苍山县改成兰陵县,皇路公社变更为芦柞镇,县镇地名变了,写信投不到(挂号信也不行),人没法找,电话到当地退役军人部门说保密不答复。打听他带过的兵,说他可能不在了,我不相信,今年8月参加有奖征文比赛,翻旧笔记本找到了我记录的顾庄村,村名没变,通信和派丁子平亲自走访同时进行,终于找到郝成才。</p> <p class="ql-block">  8月24日我把这个好消息报告大家,发二连微信群:“ 报告战友们一个好消息,我翻部队本子上的记录,查到郝成才苍山县皇路公社顾庄。丁子平收到地址后去300多公里顾庄找,争取得到满意的结果!我把地址发于志平,他直接打电话给顾庄社区,社区说郝成财健在,第二天发电话号码,我们联系上了,他1978年复员,45年终于找到了,真高兴。丁子平在去看他的路上。于志平是寻找郝承才的第一功臣”。</p> <p class="ql-block">  我找了45年,梦想成真!郝成才接到我的电话,我们视频了,郝成才激动的3晚没睡着。约他来西安见我。</p> <p class="ql-block">  我把我写的《【八月的记忆 家国情怀】从戎五十载 难忘战友情》、《【庆八一 颂英雄】汽车兵的风采》、《半个世纪前秦岭汽车兵传奇》、《浓墨重彩话军旅 车轮滚滚永向前》等几篇全国获奖文章发给他,几乎每篇都提到他。</p> <p class="ql-block">  郝成才慢慢的读,每天只能读几页,他白天晚上连续看,晚上不睡觉,说都是部队亲身经历的事,越看越想看。</p> <p class="ql-block">  郝成才(左)、孙正武(右)、管从善(右上),郝成才后面是五班长董学清,1969年兵,河北灵寿人,于志平的教练班长。</p> <p class="ql-block">  我让丁子平乘动车带他到西安来,几个老人行动不便,我亲自开车到西安北客站接,这么大的车站让他们迷路了,又不会用定位,走了相反方向,我开车一圈圈的寻找,几经周折,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接上他们,9月2日晚上9点多,我、丁子平、郝成才终于见面了。大家真是很激动,我把原印刷的书签名后送给他。</p> <p class="ql-block">  从右到左:我、郝成才、丁子平。当年的郝成才(中)已经72岁了,身体很结实。</p> <p class="ql-block">  原八班长孙正武、八班战士刘小穗、原二连连长于志平、志愿兵郭江明等看到我在二连群里发的消息,都联系我,或乘绿皮车、或坐动车、或开车,赶来见郝成才。</p> <p class="ql-block">  于志平开车2天,奔驰1400公里,拉着孙正武9月3日上午赶到西安,见郝成才,又发现旁边他学车时的师傅郭江明乘绿皮车来了。老班长孙正武行走很吃力,刘小穗扶着他,见到郝成才百感交集,两人泪流满面。</p> <p class="ql-block">  原一排副王保华、江苏沐阳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发我:战友相聚人生中之幸事,请代我向郝成才战友问好,我马上去看你们,买不上动车票就带车来。</p> <p class="ql-block">  王保华9月3日下午赶到西安,见到他的部下,二班长郝成才,郝成才激动的流泪。</p> <p class="ql-block">  郝成才(左)、王福俊(右)1974年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一排骨干基本全了(差三班长孙尚喜)。原一排副王保华(中)、一班长丁子平(左)、二班长郝成才(右)在大雁塔南广场合影</p> <p class="ql-block">  大家克服困难,分别从三个省5个地方不约而同来见郝成才:山东烟台海阳、山东烟台牟平、山东临沂兰陵、山东潍坊、浙江海宁、江苏沐阳不同方向,乘动车、高速公路开车来西安,几十年的老战友相聚,泪水中有喜悦。</p> <p class="ql-block">  从左到右:郭江明、刘小穗、丁子平、于志平、王保华、郝成才、孙正武、王严明。战友们在一起交谈,有说不完的话,心情激荡,久久不能释怀,夜里2点以后才休息。</p> <p class="ql-block">  孙正武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老八班基本齐了。原八班的五个战友50年后再次在西安相见,从左到右:刘小穗、郝成才、孙正武、王严明、丁子平。</p> <p class="ql-block">  刘小穗同郝成才在一起玩,还是郝成才力气大。</p> <p class="ql-block">  1970年代我们八班终年在苦乐相伴的运输路途中感受秦岭的博大和壮阔,老照片是八班在秦岭合影,孙正武(右)、李星满(右2)。虽然过去50年了,秦岭群山中浩浩荡荡、车轮滚滚的军车队总在脑海里浮现,魂牵梦萦,感慨万千,几个老战友约定重走秦岭山路。</p> <p class="ql-block">  秦岭是一座丰碑,承载着发生过的一切,让人魂牵梦绕,去年八一前夕我约几个老兵重走秦岭山路。</p> <p class="ql-block">  今年因为汛期洪水,沣峪口、210国道都封了,老路上不去了。</p> <p class="ql-block">  沣峪口是当年进出秦岭的必经山口,沣河是秦岭北麓七十二峪口中最宽阔的一条山沟河道,最终流入渭河。西康西汉高速通车以前,这里是通往陕南、四川的要道。70年代这条简易公路,运输非常紧张。公路是沙石路面,山高路险,坡陡弯急,车多路窄,坑洼不平。开车走210国道,从西安送通信工程设备到安康,要翻越秦岭山脉,爬秦岭顶、月河梁、平河梁三座大山、途经宁陕、石泉,最终到达安康。</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秦岭脚下沣峪口合影留念,没法进秦岭和陕南,我们晚上就去莲花餐饮吃陕南著名的紫阳蒸盆子,喝王保华带来的梦之蓝酒。</p> <p class="ql-block">  9月4日我们走老公路,回韦曲、王曲、皇甫老部队看看。</p> <p class="ql-block">  王曲原汽车营营部、汽车二连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  感觉大门向南移了几十米重建的,当时大门很简单,红砖的,只是水泥勾缝,墙内南边有个木制哨兵亭。</p> <p class="ql-block">  进大门的营部平房位置,白房子是大会议室和饮事班平房位置,饮事班门口有副乒乓球台。饮事班左拐是几个助理员、会计出纳、卫生所的平房,院内有个古庙,我们改作器材仓库。</p> <p class="ql-block">  我站的位置是当时我任营部书记的房子,靠街栽的小树已经长很粗了。</p> <p class="ql-block">  我在营部办公室学习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营区营房拆光了,只有这堵墙是50年前的建筑,墙头那边是王曲粮库。</p> <p class="ql-block">  平房拆了,都是两层楼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亲手盖的一排平房位置。记得当年我刻苦训练,手枪打靶五发48环全营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  上面是二连车场和营房,大坡很陡,现在基本推平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顺着营区内老路向上走,右边的平房早拆了,现在是两层楼,老路还在,我们进去寻找二连旧址。</p> <p class="ql-block">  于志平(右)指的是二连原炊事班的原址</p> <p class="ql-block">  看到饮事班和连队食堂旧址,让我想起很多往事,1973-1978年我们每日三餐都在饮事班旁的食堂吃,每周学习、开会都在这儿。记得1974年初,在饮事班帮厨的管从善在墙上一张《陕西日报》上看到我的名字,很惊喜。在饮事班议论这是不是咱连的王严明?管从善撕下报纸到连部交给指导员付敏。这是1973年12月22日《陕西日报》,在毛主席发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最高指示五周年之际,《陕西日报》第一版刋登我父母身为领导干部,严格要求子女,让我们五个子女先后上山下乡锻炼的事迹报道,其中有一段写我在下乡期间表现不错,第二年被选为生产队干部的文字。指导员看后马上决定让我第二天在全连政治学习时间上台讲体会,我晚上匆匆写了8页稿纸,第二天全连在食堂集合,我上台在全连大会上讲了20分钟,尽量低调。会后指导员很感慨,拿着报纸去营部向教导员王国志汇报,说这个战士老练,有演讲能力。</p><p class="ql-block"> 指导员注意培养我,让我进连部当文书,让我加入连队“战士学军事”小组。每周定期给全连干部战士上军事课。郭江明回忆“批林批孔”时:1974年全连当军事辅导员就三个人。你一个、王殿奎一个、余桂灿一个,不知你是否还记得?</p> <p class="ql-block">  我记得我备课认真,上级发的几大战役教材,每个案例、每张作战地图都烂熟于心,干部战士都爱听我的军事课,大家反映我是三人中演讲水平最好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  不久师部给汽车营一个培训指标,营、连一致推荐我进师部理论班深造,我在理论班写的论文受到表扬,结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我进连部当文书时间才几个月,副营长安英同我谈话,说汽车营决定调我到营部接替王学礼任营部书记。记得指导员付敏很生气,他培养的人让营里挖走了不甘心,顶着坚持不放人。拖了几个星期才让我移交文书工作给瞿金奎,我去营部时,教导员王国志又同我谈话,强调营部书记工作的重要性,让我好好干。这一幕幕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我真得很幸运,在部队碰上这么多好战友、好领导。孙正武是我的班长,管从善、郝成才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付敏(已故)、王国志(已故)是我的领路人,部队这所“大学校”让我一步步成长,每个过程和细节都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郭江明回忆:往东有个上坡,坡上是炊事班。向东是餐厅兼会议室。往东有个简易的修理棚子,再向东是修理班。修理班东有两间仓库。再往东有棵大柳树,是连部。再往东有个直角弯儿的向北。最北头是二排长姜家钊房间。转角的东南角上两步、三步台阶儿是一个南北的洗刷池、厕所,坡上有个大车场。</p> <p class="ql-block">  郝成才(左)保留的照片,丁子平(中)、胡传根(右),八班胡长根是江西人,我和他都是从空四军调来,人长的又白又帅,爱吃辣椒,辣的过瘾时总说江西话“解困”,丁子平一听就笑,给他起外号,叫“解困”。</p> <p class="ql-block">  二连连部和两个排营房在坡上一块平地上,提水要下坡,一个排在坡道下面。后来二连搬皇甫,三连上大坡,我在三连任一排长,不久带一排车队上河南卢氏施工。</p><p class="ql-block"> 秦岭终南山脚下的王曲在历史上一直是屯兵重地,有句成语“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就是指的这儿,近代也是赫赫有名的重兵之地,抗战前是张学良东北军军官训练团驻地,蒋介石、胡宗南来后将这里改为“中央陆军军官第七分校”(黄埔军校第七分校),1949年西北野战军将此地改成军营。1958年初,总参通信工程一团由山东莱阳移防到王曲,番号8131部队。在王曲驻扎了二十多年,干出来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1973年总参通信工程指挥部独立汽车营在此地成立,番号454部队,1978年王曲恢复军事院校,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国防科技大学训练基地。汽车营、通信工程一团移防许昌。1978年三连从王曲搬许昌榆林,1980年二连从皇甫搬许昌榆林。</p><p class="ql-block"> 现在王曲原汽车营营区什么也没留下,只有树和草(库房是通信学院后盖的),估计部队档案也找不到了。我们这些老兵重回旧地,一切变化都在我们的脑子里,汽车营从成立到撤编的历史我们还讲的清,我们不在了,一切就消失了。“万水千山总是情,聚散也有天注定,不怨天不怨命,但求有山水共作证”。</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滈河边,从右到左:我、王保华、于志平、郝成才、刘小穗。王曲镇在滈河旁,是八百里秦川依山傍水的富绕之地。西汉时名王渠,是皇家宫苑区。因字音同,王渠演变成如今的王曲。  </p><p class="ql-block"> 滈河清水缓缓流淌,清彻透底可以看到鹅卵石中许多游动的小鱼。记得周末我们到河边玩,往水里洒一盆放了鱼塘精的洗衣粉水、鱼儿都争抢着吃漂动的水泡,几分钟后河里漂出许多昏睡的小鱼,顺流而下,大家兴奋地挽起裤腿,跑在河滩下游捞,水花四溅,一会儿成盆的小鱼装了几水桶,大家抬到饮事班,剪掉鱼头、去掉内脏洗干净,伴着面糊下锅炸,每人一盘炸小鱼,真是鲜美可口。    </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滈河上游的山口进行了定向爆破,建成石砭峪水库。陈永贵到滈河,建议把一百多米的河道改窄砌河堤,增加两边农田,原来自然的河滩变窄了。</p> <p class="ql-block">  王曲镇皇甫村出了一个大作家柳青,他写的《创业史》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艰苦创业的巨著,1978年前我们见过柳青,是个子不高的小老头,我们在柳青故居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丁子平(左)回忆,他上小学就在语文教课书中读过柳青写的《创业史》中最精彩的篇章:《梁生宝买稻种》。王曲真是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  1978年汽车二连搬到皇甫营区。皇甫原营部老房还在,小楼没经过规划审批程序,是田营长指挥建的,肖志民回忆:砖是1978年夏天从西安市劳改砖厂拉的。我们汽车二连自己盖好,房子有点土有点小。一层营部办公,二层探亲家属住。赵连国回忆:炊事班在一层最左边。冷志刚:皇甫汽车二连留给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营部那幢小楼可能是现在的唯一标识了,小楼台阶的故事如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  1978年至1980年,汽车二连在皇甫营区。1980年我用国产120相机在连部平房门口北京吉普前给于志平拍的照片,当时莫正雄是指导员,王春东是连长,我是副指导员,管从善是副连长、于志平是二排长。那天总参通信部重庆工程指挥部肖政委到二连视察,我用相机拍照。也给于志平拍了一张,他靠着的车是肖政委的北京212吉普车,后面那排营房是土坯墙、砖柱子盖的平房,当时是汽车二连连部,背景上的平房、老榆树现在都没了。</p> <p class="ql-block">  当时连部办公室放着一台价值2000多元的20英寸匈牙利产的黑白电视,这是全连最值钱的资产,专门为电视机做了一个电视柜。连部前那棵树很高,树顶捆着电视天线和100多米长的导线,由于皇甫大坡,档住了西安电视台的信号,电视机雪花点很多,清晰度一直不太好。后来我们到西安市买了一架电视机天线,选一名在山区长大,善于爬树的战士爬到最高树叉上架好,转动方向,选出电视机接收信号最好的角度固定好天线,才解决清晰度不好的问题。每天晚饭后把电视柜抬到窗口,打开柜门,选好台、调好电视,战士们在连部电视机外摆好一排排小凳子,全连100多号人按时收看新闻联播、电视剧、电影。在当年,这是战士们课余生活最重要的娱乐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总参工指、通信二总站都不存在了。现在缩编为三旅,战士臂章上写的是战略支援部队。</p> <p class="ql-block">  我们同原教导队大队长王广北(左)合影。后面这幢楼是1978年盖的,当时是计划经济,西安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是事业单位,负责西北五省的重大项目的建筑设计,设计不收费,任务太多,部队小项目根本排不上队,师营房科资质不够,自己不能设计建筑。窦科长很着急,他打听到我母亲是西北设计院院长,就找到田营长,承诺楼盖好后先给汽车营住(教导队得知消息后非常生气,几次阻挠均未成功)。当时我是营部书记,田德华给我下了任务并限定时限,我找我母亲,插队把设计排到前头,我亲自开北京吉普到勘测院拉技术人员来测绘地形,又拉西北设计院来设计图纸,方案是我母亲到现场拍板定的,设计任务很快完成。盖楼时汽车二连干了不少活,如拉土搬砖运沙等,楼很快起来了,快完工时西北院技术人员发现,窦科长擅自把防震柱减掉了,设计院专门给部队来函提醒,部队为了降低成本,始终不加。直到今天,这幢楼都没加框架结构。</p> <p class="ql-block">  原汽车营营长田德华(中)9月4日在常宁宫见到郝成才,非常高兴。</p> <p class="ql-block">  田德华(右4)同我们在常宁宫共进午餐</p> <p class="ql-block">  晚上到著名的回民街体验热闹的气氛和丰富的西安小吃,</p> <p class="ql-block">  品尝“贾三灌汤包”。</p> <p class="ql-block">  原汽车营副营长安英(右2,部队退休时享受副师待遇)、原一排长李星满(左3)9月5日同战友们在西安饭庄见面。</p> <p class="ql-block">  安英(右2)虽然83岁了,但思路清晰,所有战士都叫的上名字。李星满(左3)比安英小8岁,记忆力远不如老首长安英,很多战士名字想不起来。王保华(左2)、于志平(左)、孙正武(右)、郭江明(右3)。</p> <p class="ql-block">  安英(右2)、王保华(右)、孙正武(左2)、于志平〈左3)、郭江明(左)。</p> <p class="ql-block">  安英(左)、郝成才(中)、刘小穗(右)</p> <p class="ql-block">  安英(左)同孙正武(右2)、孙正武爱人刘丽珠(右)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6日,原汽车二连部分老战友及家属在华清池合影</p> <p class="ql-block">  杨贵妃出浴汉白玉雕像</p> <p class="ql-block">  游览著名的贵妃池</p> <p class="ql-block">  华清池九龙池</p> <p class="ql-block">  郭江明在华清池九龙池留影,九龙池是西安西北设计院留法归来著名的总建筑师洪青六十年代设计的,九龙池曾获国际大奖。</p> <p class="ql-block">  这是郭江明1978年秋天拍的。45年过去了,我们老了,九龙池龙头都显老了,已经有裂纹了。郭江明感慨:西安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如果一个人到西安,真的找不到地方了。临潼华清池也比以前大多了,(用标准的陕西腔说)美很!</p> <p class="ql-block">  郭江明1970年12月入伍,原空五军第三师长兴场站驾驶员,我是空四军的,1973年我们一起转入通信兵。</p> <p class="ql-block">  郭江明2023年9月拍照,同50年腼腆的空军帅小伙相对比,已经变成70岁的“古稀翁”。</p> <p class="ql-block">  在富丽堂皇的华清御汤一起用餐</p> <p class="ql-block">  晚上8点观看《长恨歌》演出。</p> <p class="ql-block">  9月7日大家返程,孙正武(右2)、于志平(左2)返回山东时专程去胶州看冷志刚(左)、孙洪江(右)。</p> <p class="ql-block">  路上跑了两天,第二天下午4点半才到家,王保华返程送郝成才回家,他当天也到家了。他发我:旧地重游,感慨万千,军旅生涯,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  几天后,我们组织大学入学40周年庆典,我的大学同学聚会时大家高度评价我写的获奖作品《从戎五十载 难忘战友情》,同学马鲁惠在会上当场朗诵了获奖作品中的一个段落。</p> <p class="ql-block">  在这篇获奖美篇《【八月的记忆 家国情怀】从戎五十载 难忘战友情》中,我写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二连已有不少战友牺牲、病故了。郝成才至今联系不上,过去这么多年,思念之情反而更浓了,大家还在千方百计寻找”。在《八月的记忆》有奖主题征文活动获奖人员名单揭晓前几天,我们终于找到了郝成才,通过全国有奖征文活动,我找到了45年失散的战友,真高兴!</p><p class="ql-block"> 《美篇》红星闪耀岁月主持人冬青树:我读完了这篇满怀战友情深的文章,看到了分别几十年的战友重逢场景,很感动,特别是找到了已失散已久的当年入党介绍人。说明战友情在心中,在骨子里,在人生的岁月里。好文章,祝贺获奖。</p> <p class="ql-block"> 注:“红星闪耀岁月”前身是“老兵之家”,是正宗的退役军人网上之家,“红星闪耀岁月”圈具有厚重的军人色彩和军队印记,充满了老兵和国防元素,其中的成员多为有过从军经历的老兵。</p> <p class="ql-block">  写美篇回忆50年前的故事,光阴似箭,我们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但同部队的感情无法用语言表达,这种深深埋在心里的感情永远割不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