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节⽓,是⼈们追求⾃然境界的落脚点,依据四季轮回和时令⽓候、物候变化,便能寻找到⼀花⼀草等万物的⽆穷意味。</p> <p class="ql-block"> 今天推荐⼀本节⽓和⾃然草⽊⽣活的书籍《草⽊有趣——跟着节⽓过⽇⼦》,书⾥⾯,平凡⽽单调的重复⽣活,因为有四季变换的仪式感,好像有了新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 感知四季的美</p><p class="ql-block"> ⽴春⽇,在严寒的天⽓⾥,阳光也有了⼀丝暖意,冰雪像听到了⼝令,⼀齐开始消融;⽴秋⽇,本是酷暑,晚上却忽然有了凉风;秋分⽇,城外⼭峦上的树叶五彩斑斓最为鲜艳;⼩寒⽇,⼀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千⾥冰雪,⼤地封藏,却⼜隐含⽣机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 春之草⽊</p><p class="ql-block"> ⼀年的伊始,阳⽓初⽣,天地回暖,处处是⼀⽚勃勃⽣机。塞北东风解冻,江南菜苔掐上桌,插枝梅花便过年。</p> <p class="ql-block"> 春· 梅花</p><p class="ql-block"> 要在开春梅花感知暖意盛放后,赐⼀场恰如其分的雪——不能太厚重也不能太轻薄,厚重会压落花瓣,轻薄则留不住,唯有不厚不薄,如晶莹的粉霜⼀样轻轻压在梅花上才好。</p> <p class="ql-block"> 夏之草⽊</p><p class="ql-block"> 夏季到,卷帘低垂,团扇轻摇。熏⾹袅袅,新茗酽酽。新麦熟,蚕⾖⾹,酒酿甜。荷花、芍药、绣球、青梅、樱桃,⼈间孟夏天。</p> <p class="ql-block"> 夏 · 荷花</p><p class="ql-block"> 在炎热的夏天看见一朵朵美丽的荷花绽摆在水中总是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秋之草⽊</p><p class="ql-block"> ⽴秋,⼀叶知秋,⼊夜起凉风。塘头荷花残卷,⽥野⽩露⽣。明⽉如霜,⽠果待熟黄。</p> <p class="ql-block"> 秋 · 桂花</p><p class="ql-block"> 每年秋分时节,院⼦⾥,墙⾓边,马路上,桂花潜伏在这个城市各个⾓落,甜甜暖暖的,⾹到过分。</p> <p class="ql-block"> 冬之草木</p><p class="ql-block"> 立冬百花已经凋谢,草已经进入冬眠,许多树木的叶子已经落光了,只剩下孤零零的几片,好象在等待冬天里的第一场寒风,感受它的特别。</p> <p class="ql-block"> 冬 · 松树</p><p class="ql-block"> 冬天的松树仍然是一种苍翠的状态,枝叶生长的也非常好,树干十分挺拔,呈褐色。即便气温再低,它的叶子也都是碧绿色的,松针也很硬。树冠非常像小塔,枝繁叶茂,整年常青。</p> <p class="ql-block"> ⽣活太匆忙,偶尔慢下来,观察周围的⾃然事物,你是否发现过草⽊风物的美呢?</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宝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历经2000多年的传承,但仍活跃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这样的传统文化瑰宝,需要我们的孩子们认真学习和传承。所以,小学生学习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学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 立春 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p> <p class="ql-block"> 雨水 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 惊蛰 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 春分 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春分的气候特点是天气温暖、阳光明媚。</p> <p class="ql-block"> 清明 清明节气交节时间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清明这一节气,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p> <p class="ql-block"> 谷雨 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 立夏 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p> <p class="ql-block"> 小满 于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小满之名,有两层含义。第一,与气候降水有关。在南方,小满中的“满”,指雨水之盈。第二, 与农业小麦有关。在北方地区小满这个“满”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的饱满程度。</p> <p class="ql-block"> 芒种 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p> <p class="ql-block"> 夏至 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p> <p class="ql-block"> 小暑 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中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p> <p class="ql-block"> 大暑 于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p> <p class="ql-block"> 立秋 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p> <p class="ql-block"> 处暑 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时至处暑,已到了高温酷热天气“三暑”之“末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p> <p class="ql-block"> 白露 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p> <p class="ql-block"> 秋分 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p> <p class="ql-block"> 寒露 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p> <p class="ql-block"> 霜降 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p> <p class="ql-block"> 立冬 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p> <p class="ql-block"> 小雪 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交节。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p> <p class="ql-block"> 大雪 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p> <p class="ql-block"> 冬至 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小寒 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p> <p class="ql-block"> 大寒 于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交节。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节气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p> <p class="ql-block">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愿我们在二十四节气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中,拥有更饱满的喜悦,和美安然!</p> <p class="ql-block">图:新世纪小学 五年级 孔一诺 王新蕊 何梦然</p><p class="ql-block">文:新世纪小学 美术教师 刘俊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