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7号,我们思源学校数学1组迎来了本学期第1次教研活动。本次教研公开课由穆忠玲老师精彩呈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课题:《秒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数学组全体教师都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真正发挥学科组、教研组的作用,老师们之间团结协作,互相促进,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正确区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时间计算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p> <p class="ql-block"> 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入时穆老师利用视频场景,通过学生们的倒记时导入新课,在旧知和生活经验的影响下,由学生自己引出“秒”,学生初步感受到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揭示课题“秒的认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p><p class="ql-block"> 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在教学中,通过七个环节:认识秒针和1秒、体验1秒的长短、1秒的价值、教学 1分=60秒、体验1分的长短、小结。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感知,激励学生再课堂上认真思考,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学生通过观察,经历了认识秒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放手,才有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真正会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索秒针的走动情况;组织学生体验1秒与60秒,观察分针走动情况,让学生知道1分=60秒;通过集体活动、合作活动、小组活动形式,多角度感受秒的持续时间。</p> <p class="ql-block"> 通过观察钟面,认识秒针与分针、时针的区别;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走动,抽象出1分=60秒。活动实践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验秒。为了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会用各种方式估测活动的时间,集体活动时穆老师用钟表记时,来看看学生60秒能做些什么事情,加强学生对1分=60秒的认识,从而感知60秒。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课例中探究,教研中成长。本次数学教研活动,不仅呈现了精彩的研究课,也让青年教师在评课、分享、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得到了启发,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搭建了一个同伴互助的平台,促进了我校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