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印象之九——夏河·桑科草原·甘加秘境

刘 翔(菩提树)

7月10日,是我们甘南环线游是第九站——<b>桑科草原·甘加秘境</b>,晚上宿夏河。夏河县因境内有<b>大夏河</b>而得名。夏河县位于甘南州西北部,土地面积6274平方公里人口只有8万余人。夏河县历史悠久,自西汉设立<b>白石县</b>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br> 从玛曲到夏河有200公里,途经<b>桑科草原</b>。 开车途中路过一处观景台——<b>“首曲驿站”</b>,对面山坡上建有一条一百多米长的宣传长廊。主体是“党建引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核心价值观。宣传长廊做得颇具民族特色。 这是山坡上的经幡阵。藏传佛教的习俗中,将经文写在三角形的彩色小旗上做成这种圆形的经幡阵,清风拂过,彩旗飞舞,就相当于念经一样,这就是借助自然的力量颂经。 观景台脚下,两只土拨鼠小心翼翼的爬出洞口。甘南人说:草原上的土拨鼠都是去世和尚变的,若遇见有和尚来草原上讲经,它们会围在和尚的身边,认真的倾听。如果有人类想要抓土拨鼠的时候,它会向人类下跪作揖求放过。 桑科草原是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div>桑科草原位于夏河境内,距夏河县城拉卜楞镇18公里,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但仅有4000多牧民,这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也是夏河县重要的自然旅游景区。</div> 这是草原牧民利用自己的草场修建的<b>“桑科·扎西草原欢乐营地”</b>,“扎西”可能是创办者的名字。这是一处自驾游旅行车活动的营地,里面停放着各种旅行车。 还是一处网红打卡地。 这处营地规模很大,功能齐全,条件很好。 进门右边有一条彩色经幡长廊,这倒是第一次遇见。 长廊内的织物上写满经文。 这是否意味每穿过一遍长廊就是诵经一遍呢? 这是欢乐营地的木屋,是给游客住宿用的。 扎西亭是游客进餐的地方。 这是包厢。 这是营地内的骑马场,骑一次马可能要花一百多元。 游客在牧民的带领下骑马逛草原。不过与我以前在内蒙草原骑马场比较起来,缺少了一种策马奔驰的刺激。 这里还建有游乐场,大人小孩都可以游玩,不过要买票。 晚上,营地会组织游客在这里举行篝火晚会。 在甘南环线,沿途看到许多牧民自建的旅游营地,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一处。甘南地广人稀,非常适合自驾游,有的人开自家的车游,也有不少人到当地租车游。如果只游甘南,租车游是非常划算的。 中午到达夏河县城——<b>拉卜楞镇</b>,吃中饭时杨司机与我们商量,趁天气晴朗,下午先游甘加秘境,明天上午游拉卜楞寺。万一明天变天,雨中游览甘加秘境效果就不好了。甘加秘境有三个重要景点:<b>八角古城、白石岩溶洞、作海寺</b>。于是我们首先来到八角古城。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八角古城的城门——南门。 八角城因其有<b>八个城角</b>而得名。八角城城围约2.2公里,城内占地300亩。城外有护城河、护城壕,还有外廓,南门外另有外城。八角城虽不小,但城角之间距离均在弓弩的有效射程之内,可互为照应,因而易守难攻。 据说八角城是西夏王朝在公元1038——1227年修筑,后来有个叫卓让道丹的盗匪头目侵占过此城。 八角城在明代曾经修缮,土砖砌的城墙周长4.5里,高3丈5尺,有东、西、南三门。明清两朝八角城一直是个军事城堡,常年驻守数百官兵。 现在的八角城城墙除有一段城墙用砖修补过以外基本完好,南门尚存。 残存的城墙。 八角城背靠白石岩山,观看八角城的最佳地点就在山坡上的观景台。在哪里可以看到八角城的八个城角。可惜太高,我们爬不上去。 城堡内残存的老房子,全部用黄土砖砌成。 城堡内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城堡内只留下老、弱、妇、幼,逛了一圈,看不到什么人。 古城内还残存不少老房子。 政府为了保护古城遗址,鼓励居民翻新旧宅。 这一家的老宅整修一新,门口还立着一根悬挂经幡的旗杆。 恰逢这户人家的主人出来打水,我们问她房屋翻修政府给不给钱?她说修外墙政府给补助,但要按照政府古城保护的统一要求按古城原风貌修建。 从这家的门牌上看,这里是卡尔囊贡玛村。 这是我们看到的翻修得最气派的一栋民居,外墙全部是土黄色材料粉刷,这可能是政府的统一要求。 从里面的布局看工程还没有完。 这一家的占地面积真大,院落内有好几栋房子。 砖墙上晾晒着牛粪粑,藏民族的老传统用干牛粪做燃料。 出南门时几个工人师傅正在维修城门。<div>下一站<b>白石岩溶洞</b>。</div> 白石岩并不纯白,可能是与绿色对比而得名,白石崖东西走向,长约15公里,从远处看,恰似白玉屏风,横在半空,在蓝天白云下熠熠闪光,蔚为壮观。 蓝天白云下雄鹰绕着山头翱翔。 白石岩溶洞的门票是40元,60——69岁半票。儿童和70岁以上免票。 小喇嘛与游客。 绿色的草地上有白色的帐篷一字排开,看样子这里可以露营。 白石崖岩洞在前方峡谷口西侧,沿栈道往峡谷口前行几百米就到了。 白石岩溶洞属于熔岩型溶洞,洞内熔岩造型千姿百态,形人似物惟妙惟肖。据说洞内石壁上有天然形成的藏文元音和辅音字母,还有如意宝牛、如意宝树、天生稻等石头造型。1982年,<b>十世班禅大师</b>在甘南视察期间前往此洞朝拜。 溶洞的洞口距地面约30米,洞高3.5米,宽4米,估计深1500米,洞内岩壁光滑道路迂回曲折,忽上忽下,时窄时宽,最窄处需要匍匐行进。 询问从溶洞中回来的游客说了上述情况,我们打消了进洞的念头。过峡谷口里面还有十几公里的峡谷风光可以游览,但是体力不济,我们原路返回。 山坡前有一神龛,上面摆满了贡品,一股清泉从神龛下流出,在景区游玩的人拿各种容器接“圣水”回去食用。 栈道右则有一条小溪,流出谷外。 不少游客在溪边扎帐篷玩耍。 在溪边露营的游客洗涤食物准备晚餐。 两个小美女找喇嘛咨询关心的问题。 一群年轻的喇嘛在溪边玩耍。 出得大门,天气突然变化,峡谷内黑压压的乌云向谷外移来。我们赶紧返回。 在白石岩的对面有一个观景台,可以鸟瞰白石岩全景。 观景台上有三头牡牛的雕像。 牡牛是藏族居民的宝贵财富,一头成年牡牛价值上万元,一户藏民只要饲养一两百头牡牛家境就非常富裕了。 从观景台上观看白石岩及山下的草原。 白石岩下的村寨。 游览完甘加秘境有一种“秘境也不过如此”的感觉,杨司机说:你们的游览路线走反了,前几天游览的景区都是甘南的精华,要是你们倒过来走就会感到越到后来越精彩。回到夏河县趁太阳还没下山,到拉卜楞寺拍了几张外景,盼望着明天游览拉卜楞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