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道上(七)剑门关

轻筝●五道黑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大地上历朝历代的边塞与关隘数不胜数,然而能象剑门关这样名扬四海,固若金汤的雄关却不多见。为什么剑门关会有如此大的知名度呢?剑门关在地质构造上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剑门关在历史上又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呢?</p> <p class="ql-block">剑门关是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15千米处的大剑山中断处,剑门关关楼左右紧临剑山的断崖峭壁,仰望危岩恰如倚天利剑,高耸摩云,其形状似山门紧扣,雄断天成,故称作“剑门”,历来享有“剑门天下险”之美誉。</p><p class="ql-block">剑门关景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2°148′05″,东经105°35′08″,核心面积为6平方公里。剑门关隘口形成于白垩纪,是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其关口垂直高度近300米,长约500米,底部最窄处仅有50米,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p> <p class="ql-block">剑门关砾岩丹霞地貌和景观组合在中国属于首次发现。剑门关地质构造为巨厚块紫灰色砾岩、紫灰色泥岩石层,形成北陡南缓的单斜山,北坡坡度接近90度,峭壁高达二三百米,砾岩出露处多形成悬崖峭壁,峰险谷狭,山体最高海拔1330米,相对高差约300米至800米。整个大、小剑山绵亘50余公里。</p><p class="ql-block">从地质构造上看,剑门关景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为龙门山脉剑门山干之,属中生界白垩纪下的苍溪祖城墙岩群,为剑门关主地层。剑门绝壁是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麓的洪堆积所形成巨厚砾岩,亦称剑门关砾岩,在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演变后,岩层出入地表称为城墙岩群,剑门关砾岩由上至下,砾岩层次由多变少,砾径由大变小,砾泥岩逐渐增多,形成岩体向东南呈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造成剑门绝壁的成因为粘性条状沙岩山体的刚性折断。由此便使我想到了北京以北的河北赤城县的四十里长嵯,这座号称亚洲最大单体岩石的山体,是亿万年沧海变迁所形成的红色沙砾岩丹霞地貌,也有着300多米的绝壁景观。再有就是剑门关由鹅卵石形成的这类砾岩山体不适合进行抱石攀岩运动。</p> <p class="ql-block">此为剑门关1935年前的老关楼</p> <p class="ql-block">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自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大剑山(剑门山)中段,依崖砌石为门起,并在大小剑山之间架筑飞梁阁道,剑阁也因此得名。剑门关便担当起"川陕咽喉,蜀之锁钥”的重担,其独路如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剑门关曾经发生过100余次战争,有“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之说。剑门关也是历代圣贤诗文的爆棚之处,唐代李白《蜀道难》推为剑门第一诗,后杜甫、王维、岑参、白居易、卢照邻、贾岛,骆宾王等等……剑门诗词多如过江之鲫,不计其数。</p><p class="ql-block">剑门雄关被《中国国家地理》选为四川最美100个拍摄点之一。古剑门关楼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拆毁;1992年在108国道(老川陕公路)一侧复建关楼,2006年失火烧毁,后修复;2008年汶川大地震部分损毁,后在明代关楼原址上重建新关楼至今。现关楼依然气势雄伟,关墙高踞,雉堞环绕,三层箭楼,飞檐翘角,悬有金铎,锒铛声响,昼夜不息。若立关上,罡风萧萧,斜雨淋淋,砾城逶迤,鼓号催战,舞动心绪,追寻蜀道,好似剑门雄关前的蜀魏激战正烈。</p> <p class="ql-block">一夜的风雨并没有在天亮时停歇,拉开窗帘,瓦檐滴水簌簌的趟着兩水,暗绿色的树丛间叶片泛着青光。计划用半天时间游览剑门关景区,下午从剑阁火车站乘高铁去成都,准备第二天下午再与去稻城亚丁的团队会合。</p> <p class="ql-block">收拾好行李和背包就去剑门关镇吃早点,住处到镇口只有200米,108国道穿镇南下,并可达剑阁老县城普安镇。剑门关镇并不算大,街上除了店铺和相应行政商业设施外,最多的是民宿和饭馆,地处著名的旅游景区这些是必不可少的。我拐进去见到几处早点店都没有想吃的油条卖,而这里最受欢迎的早歺是川北米粉,其中菜码和卤汤可自己选要,于是我点了一碗粉一笼包子。吃完见时间还早,就到镇子里的农贸早市转了一圈,这里边有川北浓浓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剑门关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通往关楼路上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沿途还有姜维等三国时期景点,无奈时间余额不足,只得舍弃。</p> <p class="ql-block">果亲王允礼,原名为愛新觉罗•胤礼,清康熙帝的第十七皇子,雍正帝的异母御弟,避讳改允。果亲王深得康雍乾三帝重视,雍正帝选派果亲王处理藏苗事务,此碑为果亲王奉旨办理经川入藏办理事务返回再过剑门关时,望剑山苍穹高绝,触景生情而题写“第一关”,官府遂勒石刻碑立于关前。</p> <p class="ql-block">大剑溪从关前流过</p> <p class="ql-block">大剑溪上的守关桥,过桥直达剑门关关楼。</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剑门关关楼内侧</p> <p class="ql-block">在剑门关08年前复建关楼附近观看北崖下的关路</p> <p class="ql-block">在关楼上目睹关外地势。</p> <p class="ql-block">关楼擂鼓助威</p> <p class="ql-block">关楼堞垛森严</p> <p class="ql-block">剑门关关楼上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风调雨顺,雄关傲挺,留影是必须滴。</p> <p class="ql-block">走过雷鸣桥,大剑溪穿桥而泻,是嘉陵江水系白龙江支流清江河的支流,古称剑溪、剑水、大剑水,发源于剑阁县剑门关镇南部的黑山观,溪源地高程800米,流经剑门关镇场镇,由南向北流出剑门关隘口至水会渡与小剑溪汇合为剑溪河,随即汇入清江河。</p> <p class="ql-block">在绝壁廊眺望关楼</p> <p class="ql-block">竹笋峰</p> <p class="ql-block">鸟道,回望来时路。</p> <p class="ql-block">鸟道途中休息站</p> <p class="ql-block">在鸟道体验砾石绝壁上的石子路</p> <p class="ql-block">除了下雨卵石鸟道有些滑以外,再就是不要背大包,道窄通过会蹭到崖壁。</p> <p class="ql-block">安全走完鸟道</p> <p class="ql-block">大风刮停了上山索道</p> <p class="ql-block">梁山寺建在剑门关大剑山绝顶,位于海拔1180米的剑门七十二峰的桃花峰与逍遥峰之间的“舍身崖”上,据《辞海》记载:“梁山……亦称剑门山,高梁山。东西数百里,山岭长峻,形势险要,古为军事要冲。”又《太平寰宇记》以为梁山乃大剑山之古称,梁山传为梁武帝修真之地,有古刹梁山寺和梁武帝祠。梁山寺始建于唐,历代有修葺,清时扩建为两进四合院,建筑面积947平方米。梁山寺,坐北朝南,山门中高悬巨匾“梁山寺”三个金光大字。大门两旁柱上为黑漆鎏金楹联。正殿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四个字,欧体正楷,系清末翰林剑州李榕书写。宝殿之门打开,左门挂一楹联,横额为“同归大乘”。殿内两侧二龙缠柱,正中塑佛像三尊,端坐莲台,两侧侍立阿难伽耶,两壁厢塑十八罗汉。大雄宝殿右侧即是“藏经楼”,其余为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堂、茶堂。寺院中有紫荆树一株。树龄千年,枝干形态各异。院内原有一长方形水池名“乌龙池”,水深数尺,冬夏不涸。池中有一椭圆花石,称“镇山崖”(已遗失)。池内有黑背、金腹、四脚、宛若龙状的蝾螈,夏秋洪涝时常出现。</p> <p class="ql-block">俯瞰梁山寺</p> <p class="ql-block">寺院天井内有一颗树龄为1500年左右的紫荊树,通体无皮,当地俗称痒痒树,用手轻挠树干时树身会颤抖起来,一年或两年开一次花,花为紫红色。</p> <p class="ql-block">梁山寺院中有一池,名为八角井,池内养有蝾螈。</p> <p class="ql-block">梁山寺大雄宝殿门柱上有一横梁,上边彩绘依然,并有当时建寺木工写的“岁次雍正十年壬午……”等字样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梁山寺外舍身崖,旁有下山道路和拾阶小路直通景区东门。</p> <p class="ql-block">从剑门关东门坐704路旅游专线经五站就到了南门。赶紧回旅馆取行李箱,到公交车站等候7路车,这是到剑门关火车站的公交车,路程有24公里,一般用40分钟就可到火车站。到了火车站再买最近一趟开往成都的高铁票,然后在高铁上订酒店就OK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