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龙是一座滇西古县,位于云南大理西北部,距离大理州府175公里,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小县城。</p><p class="ql-block">云龙有两个地方比云龙县更有名气,一个是千年白族古村落——诺邓,以诺邓盐和诺邓火腿闻名;另一个就是天然的太极图——云龙太极。</p><p class="ql-block">云龙太极</p><p class="ql-block">位于云龙县城北面1公里处,从群山奔流而来的沘江,在这里绕出一个“S”型的大湾子,形成了类似道家“太极图”的天然地貌奇观。</p><p class="ql-block">在这天然太极图东面有诺邓河流入,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p> <p class="ql-block">在天然雕琢的太极图中,北部有庄坪坝子,南部有连井坪坝子,两个坝子组成了很像道教太极中“阴、阳两仪”的两个鱼形图案,太极图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每至夏秋季节,沘江如红丝带镶边,两个鱼形小坝如两张绿丝毯相对,周边的云岭群山云遮雾罩,山岚飘绕,犹如传说中天宫所用的太极天仪遗留在人间了。</p> <p class="ql-block">太极图浑然天成,镶嵌在重峦叠翠的秘境中。这幅太极图不是人工描绘,而是大自然神奇之手制作的。</p> <p class="ql-block">云龙,是一座山坳里的县城。</p> 登高望远,山峦起伏,山岚飘绕。 <p class="ql-block">太阳出来了,云开雾散,青山田园、村庄人家出现在眼前,郁郁葱葱,满目青翠,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拍照,让旅行有迹可循。</p><p class="ql-block">旅行中的快乐,是拍照,记录所见。</p><p class="ql-block">旅行后的开心,是整理照片,重回旅途。</p> 太极观景台位于半山腰 观云起云涌 <p class="ql-block">太极观景台拍剪影很好看</p> <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再次来到云龙。</p><p class="ql-block">冬天,水瘦山寒,是另一番景象。</p> <p class="ql-block">沘江,是云龙县境内澜沧江最大的一条支流,是云龙县的母亲河。</p><p class="ql-block">云龙县地质主要为红色粉砂质泥岩,江水呈现出红色。</p> <p class="ql-block">云龙的古桥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因盐业运输需要,在沘江上架建了不少桥梁。</p><p class="ql-block">沘江的古桥梁群,以时光之悠远、品类之齐全、数量之繁多、形态之多姿而名声远扬,素有“云龙古桥冠全滇”之称,被誉为“古桥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云龙古桥的代表:</p><p class="ql-block">【通京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p><p class="ql-block">【彩凤桥】早于明崇祯时期就已经存在</p><p class="ql-block">【青云桥】修建于清道光四年</p><p class="ql-block">【藤桥】有2000多年使用历史</p><p class="ql-block">【功果桥】抗战时期,滇缅公路上一座炸不断的桥</p> 我们对古桥梁颇感兴趣,观赏古桥风韵也成了此行的一个重点。 <p class="ql-block">顺荡村彩凤桥</p><p class="ql-block">彩凤桥是沘江上的一座古桥,位于云龙县白石镇顺荡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彩凤桥横跨沘江,最初为石板桥,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改建,以后历代均进行维修。</p><p class="ql-block">为单孔伸臂式木梁风雨桥,全长39米。两端建有桥亭。清光绪年间最后一次维修时,将西桥亭改为阁楼,名为“童子阁”。</p> <p class="ql-block">彩凤桥是云龙通往兰坪、鹤庆、丽江、剑川的要津,又是顺荡食盐外运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沘江古桥之“古”,尤以吊桥中的溜索和藤桥为最,堪称桥梁活化石。</p><p class="ql-block">溜索古称悬索桥,是一切吊桥的雏形,出于安全因素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溜索现在基本不再使用。</p><p class="ql-block">而藤桥,是现存的一种较为古老的桥梁建筑形式,是一种没有桥墩的桥,古称之为“笮”。</p><p class="ql-block">藤桥以其造型独特美观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通行实用性,特别是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其出现并使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得以沿用和保存了下来。</p><p class="ql-block">水城藤桥</p><p class="ql-block">位于白石镇水城村,距县城约65公里。因桥是用藤子编缀而成,故名藤桥。</p> <p class="ql-block">藤桥在沘江的使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以山葡萄藤编缀而成,两端各拴在一棵大树上,从远处看就像是一张悬挂在江面上的渔网。</p> <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正值雨季,河水骤增,草木葱茏。</p> <p class="ql-block">战战兢兢走藤桥</p> <p class="ql-block">2023年早春2月,再次来到云龙。</p><p class="ql-block">藤桥依旧可以供行人通行,不过此时的藤桥是另一番光景,光秃秃的树枝,没有一点儿绿叶,冬春季节是河流枯水期,水位下降,露出河床。</p> <p class="ql-block">通京桥</p><p class="ql-block">又名“通金桥”,位于云龙县长新乡包罗村,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通京桥横跨沘江,为伸臂单孔覆瓦风雨小梁桥,全长40米,是大理州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的古桥。</p> <p class="ql-block">桥身用木枋交错架叠。</p><p class="ql-block">通京桥是一座传奇古桥,它是云南首座没用一颗铁钉修成的木桥,整座桥全木桁扣榫而成,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精湛的造桥技术。</p> <p class="ql-block">青云桥</p><p class="ql-block">位于云龙县城西南角的沘江上,是云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青云桥为铁链吊桥,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依然默默无闻的为云龙的交通做贡献。</p> 进入宝丰古镇必经的古桥 <p class="ql-block">功果桥</p><p class="ql-block">为建在澜沧江上的功果老桥和新桥(昌淦桥)两桥。</p><p class="ql-block">功果老桥在抗战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滇缅公路交通运输线上的咽喉要津,现仅存西岸老桥头。<br></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当腾冲、龙陵失守,惠通桥被炸毁后,澜沧江上的功果桥就成为滇西抗战第一重要的桥梁。</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我国唯一对外陆地运输线滇缅公路从功果桥破江而过,功果桥在中国军民用生命和鲜血的护卫下,顶住了日军飞机近4个月的疯狂轰炸,成为滇缅公路上一座炸不断的桥而载入现代战争的史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功果新桥(昌淦桥)</p><p class="ql-block">是为适应战时运输需要而又建成的一座钢索吊桥,于1940年11月贡果新桥建成通车,于2013年迁移至宝丰古镇,并重建于沘江上。</p><p class="ql-block">2008年,复建的功果大桥建成通车,为钢混拱桥,双车道通行。</p> <p class="ql-block">功果新桥(昌淦桥)<br></p> <p class="ql-block">小铁桥</p><p class="ql-block">修建于40年代,是一座钢桁梁桥。</p><p class="ql-block">于2015年迁移至宝丰境内。</p> <p class="ql-block">小铁桥桥体用料精良,造型简洁美观。</p><p class="ql-block">横跨澜沧江支流沘江,是抗日战争时期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的唯一陆路通道——滇缅公路的咽喉要道上的战略桥梁之一,现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br></p> <p class="ql-block">云龙县境内山峦重叠,河谷交错,山川秀丽。</p><p class="ql-block">正值雨季,青山如黛,溪水如歌,庄稼地绿油油的,满目青翠,呈现出一幅醉人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云龙文笔塔</p><p class="ql-block">任凭乌云压顶狂风吹,</p><p class="ql-block">我自巍然屹立不动摇!</p> 云龙蟠龙寺 <p class="ql-block">下一篇云龙诺邓白族古村落。</p><p class="ql-block">待续。感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