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生在生活的每一刻——读《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思絮

紫蝴蝶

<p class="ql-block">  今年暑假,陪孩子一起经历了等待高考出分、研究报考志愿、等待高校录取、学车练车、重学游泳、准备行囊、大学报到、新生军训等她人生中的充满煎熬、历经波折的重要时刻,也是终身难忘的记忆了!主要精力都在孩子身上了,这大概也是三年来我们母女相处最多的三个月!</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的零碎时间,翻了翻我们行远读书会的暑期共读书——华应龙的教育随笔《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没想到华老师是位小学数学老师,他的文章才思之敏捷、深邃、辩证、灵巧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深感惭愧,他的人生追求也是我应该反躬自省、好好学习的!</p> <p class="ql-block">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的序言可谓一语中的,高屋建瓴,评价精当。他顺着华老师的自喻,把华应龙老师喻为“科技型农民”“农民诗人”,说他播下去的是勤劳,收获的是无限的教育教学的诗情画意。我想,每个老师不都应该是这样的园丁吗?勤勤恳恳默耕耘,育得桃李满天下。但是回想一下自己已经20余年的教学生涯,我的“桃李芬芳”实现了吗?我不由得汗颜了!</p> <p class="ql-block">是啊,很少人能像华老师那样做到“生活即研究”——时时是研究之时,处处为研究之地。课前准备时仔细研究、精心制作教具,课中引导时细致观察学生、耐心等待学生的“愤悱”,课后反思、调整、创新、改进……华老师的自觉成为了一种雷打不动的自然习惯,“研究即生活”就是他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心甘情愿的更高境界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田局长说像华老师这样的大智慧者的编排精巧的教育随笔可谓一幅有机的“智慧拼图”,可以让读者平添智慧,成为“智者”。我虽冥顽不灵,但读此书也时有“相见恨晚”之感,“我亦应学之、改之、行之”的冲动!</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随手记录一下读文思絮,也作为勉励自己身体力行的契机吧!有人说过,做一件事最好的时刻是现在,时不我待,就让我从此刻开始,努力做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