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陇关情

刘波

<p class="ql-block">  癸卯菊月虽已授衣但天气尚暖,解带下坛没了传道解惑的羁绊,忽然忆起《诗·豳风·七月》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和宋代陆游在《初寒》中提到“伤心到处闻砧杵,九月今年未授衣”的句子,便想到北地千陇和天水张家川等地的旧貌来,于是邀了袁教授等一行铁骑北上,去看看西域首站关陇大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境况,寻访“秦戎融合车辚马萧”的历史踪迹。</p> <p class="ql-block">  昔日关陇大地一瞥</p> <p class="ql-block">  战国时秦人舆马情景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  车行陇道,绿树成荫,一路风驰电掣,不由思绪联翩起来。在儿时的记忆中,关中平原的农村里谁谁娶不起媳妇,老人就张罗着去甘省关陇引人,结果引来一个介绍一村,整个堡子都满满地是陇东方言。有年秋收时我去绛帐火车站给村里拉电杆,刚把架子车拉上站台,铁路边围了一伙子人唏嘘惊叫,原来是有位戴白帽穿着破袄的陇东老乡背了一捆子胡麻皮来陕西给家人换玉米,买不起车票扒货车飞车摔下在铁轨上出了事故,他断腿跪着用满流鲜血的双手颤巍巍在铁轨碎石缝中向布袋中掏抠玉米粒的惨状,那惨白脸上眼眸中可怜兮兮期待存背粮食活着归家的生命顽强留光,在我的心中烙下了陇东人民生活极端艰难超级贫困的深深印痕。如今又到了菊月授衣的秋收时节,一路难忍凝重压抑和牵挂萦绕的复杂情感。</p> <p class="ql-block">  清未天水张家川贫苦人民</p> <p class="ql-block">  汉代关山关防遗址</p> <p class="ql-block">  铁马雄吼一路呼风疾行,穿越箭筈岭隧道仰望北地辽阔莽野,过千阳走陇县尽收沿途秦陇无限风光,时代的火热与初秋的炎阳交织,行人的匆忙和晴朗的晴空叠换,急迫的心情和飞转的车轮相映,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汇成了一曲铿锵的交响曲;火车高速的阵阵笛鸣取代了阳关古道的声声驼铃,车水马龙的现代铁鸟人流淹没了古代商贾马帮的吆喝悲唱,美轮美奂的现代意识流夹杂着万马奔腾沧桑悲催的西域秦风,在巍峨广袤的关山秦陇大地上写就了一幅壮阔的泼墨写意画卷。多么悠远流长古老沧桑的丝绸之路,多么壮美阔远风流竞放的汉关古道,仿佛氤氲初放晴日当空,豪情犹如脱缰奔马一下子从关陇风云的千般变幻中奔涌出来,化作为探访秦戎牵手古道悠史五千年文明变迁的初心衷肠。</p> <p class="ql-block">  关山草原一景</p> <p class="ql-block">  草原牧场骑手们正在激情“马上封侯”</p> <p class="ql-block">  张家川回乡风情园马家塬车舆博物馆门前</p> <p class="ql-block">  沿着千河古道北上百里,把千阳陇县两座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商埠古驿现代新城抛在身后,沿着翻铺新修的牧场柏油旅游公路,穿越了天成山村和关山大峡谷的古驿石道,观览了石尧河秋菊山庄的旧屋新貌,遥看着草原山顶飞舞游走的远天白云,聆听过驼铃谷在山风中摇曳的铃儿和马鞍沟锻打马掌剑钺的铁锤叮当,臆幻着饮马池那战马嘶鸣和“马上封侯”的南柯梦想,赞赏着那扬鞭跃马在草原上任意驰骋骑手的风流张扬,感叹着甘肃三股水花园村先秦摩崖石刻太极八卦的神妙无常,品尝过马鹿古镇西域风情饭馆胡麻油撅片炒面的美味飘香,回味了龙山新都三国街亭古战场狼烟旌旗的厮杀拼夺,我们的车队就到了极具西域风情的终点站、陇关战略要地张家川回族自治县。</p> <p class="ql-block">  解放前的张家川街市</p> <p class="ql-block">  马家塬出土的西戎贵族车舆模型</p> <p class="ql-block">  此行适逢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大庆不久,全县到处洋溢在欢乐喜庆的浓浓深情中。雄伟的县政府大楼国徽灿灿,市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县府广场东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语标示了县庆的主题。在县博物馆看到,张家川县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自古就是回汉杂居民族交融的所在。由来久远的张家川及县内的长悲川、张绵等地名,均与汉代著名外交家张骞(陕西城固县人)出使西域有关,无不体现着回汉民族团结的厚远象征。据史传汉代中原和关中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明习惯令匈奴青少年非常羡慕崇拜,把有修养担当的汉族男子称作“汉子”,甚至连异族男女偷情的汉人男子也俗称 “野汉”。张骞出使期间和匈奴公主感情敦厚,张骞回长安后匈奴公主整日翘首东望以泪洗面十分悲切,从人便暗地里称她为“长悲公主”。不久公主因悲伤过度而故,亡后葬在关陇北川,于是当地人称北川一带为“长悲川”。公元前115年,张骞从西域返回长安途中得知,因敌人掠夺铜厂沟、银洞沟的金银铜铁等命脉资源,与当地汉军发生战斗。身为飞将军李广部下的张骞三子张絮奉命领兵抗击不幸阵亡。张骞痛将三子葬于阵前川道三台观,旋即迁“长悲公主”墓于此并建祠纪念。两年后长子张绵在与敌酋搏斗中也身受重伤,张骞闻讯专程从长安来边关驿站探望张绵,期间突发中风卧床四月辞世。因军情紧急张绵只好将父亲张骞寄葬于此。直到明宪宗成化年间其后裔张侍郎才将张骞墓迁往汉中城固建祠修念,此后人们感念张骞父子为民族团结和保家卫国做出的贡献,将张绵履职的驿站称作“张绵驿”。将此地称之为“张家川”。</p> <p class="ql-block">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大楼</p> <p class="ql-block">  张家川县体育场群体活动</p> <p class="ql-block">  据县史记载,张家川县虽多经变迁但实同名异。夏商时为西戎地域,与华夏、东夷、三苗等同为中华支脉。周孝王十三年周封在秦渭养马有功的赢非子为附庸,在瓦泉村建邑号赢秦,秦昭襄王二十八年为陇西郡辖地。汉武帝元鼎三年属天水郡治下陇县;武帝元封五年属凉州刺史部天水郡陇县辖;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凉州刺史部陇县驻今张家川县城;明帝永平十七年天水郡改汉阳郡,张家川为陇县清水戎邑道属;灵帝中平五年凉州刺史部由陇县迁冀县(今甘谷)。三国魏恢复清水县裁撤陇县将其二分并入清水和秦安县。金太宗天会八年分属秦州冶坊、陇城县;元世祖至元七年撤陇城、冶坊两县又分归秦安、清水县;明清民国直到建国初张家川大部归属秦州的清水、秦安县管辖。1953年7月6日,析清水、秦安、庄浪、陕西陇县37乡合并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5年6月改为隶属天水地区的回族自治县,后虽与清水数次分合,但民族自治县依然独立存在。由此可见,陕甘人民从古到今在陇县与张家川的治所变迁上就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建国前虽多次倒手均未独立县制,解放后不仅独立成县而且成为回族自治县,可见党和人民政府对于回族人民的关切和张家川地区发展的重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922年任陕靖国军总司令时由宝鸡过陇关赋诗咏张家川:“振臂一呼此启疆,河山耕牧势犹强。早时骑射雄西北,今日威仪视帝王。万户蒸腾风又雨,一川填咽海还桑。天荒地变真闲事,金碧参差宣化岗。”</p> <p class="ql-block">  张家川县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马家塬车舆博物馆讲解员正在讲解展示</p> <p class="ql-block">  盘古洪荒开世以来,回汉人民就勤劳勇敢和谐友好地生活在这块神奇而富有诗意的关陇大地上,古老文明穿越时空的限制,把深情播撒飞扬在关陇无垠的苍天厚土里。秦人养马、戎人造车。战国戎人车马是先秦时期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和综合制造能力的重要体现。2000多年前,来自秦川雍地的秦人与当地戎人在陇东南地区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融合发展的宏大篇章,遗存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陇精神品格的重要源头。张家川马家塬车舆博物馆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以战国西戎车舆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隶属张家川县博物馆,展厅面积2700平方米,展览分三大部分、七个单元,马家塬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是21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出土的3600件套文物中马车最具典型代表。博物馆以“车辚马萧、西戎绝唱”为主题,以出土文物为支撑,以复原西戎车乘为延伸,重点以马家塬遗址独特的葬俗、华丽的人体装饰、精湛的造车工艺为主线,辅助VR等多媒体互动系统,配套展示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500余件套,复原展示等比例车辆8辆、四分之一比例车辆14辆。先民在当时条件下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的战车,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关陇文化标识。车輿展深度解析了中国早期造车技术及用车礼仪,展示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揭示了秦人强大统一六国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工业基础,透析了回汉先祖的创造精神、工匠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拼搏进取精神,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秦戎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热情的博物馆工作人员果果等人的生动讲解给我们上了盛情一课,就连语言学家袁教授也感叹不已,从中蕴悟感受到了许多丰富宝贵的民族语言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  张家川回乡风情园外景</p> <p class="ql-block">  风情园内车舆博物馆入口的西戎贵族车驾复原物</p> <p class="ql-block">  马家塬车舆博物馆外景视频</p> <p class="ql-block">  展室中的先秦西戌贵族车舆复原全景视频</p> <p class="ql-block">  停车住宿一应生疏繁琐的必修课让我们首先感受到了回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友好诚善,停车询路马上有人上前不厌其烦的指引,路边驻车立马有人上前提示预防违章,没有商业化的拉客坑骗,没有粗暴野蛮的呵斥吆喝,没有自以为是的嘲弄欺生,一切都仿佛进入了《西游记》中“宫垣接汉清,三关严锁钥,万古乐升平”的朱紫国。最令人感动的是在张家川乃至整个天水鼎鼎有名的“马智雄牛羊肉泡馍”馆老板一家人。远道张川慕名享用回族清真牛羊肉饮食自在情理之中。早起赶路事急但未到开业时间,当袁教授刚刚拨通15352212670的营业电话,那边就传来了马老板急切 “马上就到”的回应,很快店门大开全家上阵熬汤切肉送馍配菜一条龙,眨眼间6碗香味扑鼻的特色羊肉泡就摆在了我们的餐桌上,清纯鲜淡的汤汁、肥瘦相间的羊肉、劲道甜爨的馍片、翠绿青嫩的漂菜、清白滑软的粉条,殷红吉庆的辣椒油,俨然天宫盛宴的神味仙肴,那碗中羊肉粉乎乎地烂嫩流油,瘦的筋道柔韧肥的酥软不腻,搧手一闻天籁香味扑鼻而来,夹起一品,啊呀,仿佛凝香玉脂入口即化。泡馍、品尝、添汤、享受一阵功夫大家就吃得一干二净。据马智雄先生夫人介绍,马家在当地回族清真牛羊肉泡馍的传统工艺基础上开创出适合大众口味的特色品牌,2011年在张川县西城路停车场对面开设了独此一家的小店,十数年来童叟无欺诚信经营,长期保持食材新鲜足斤满两,是县上唯尚信誉的标榜企业,几乎每天顾客盈门供不应求,他们还在天水金龙大厦背后派出所对面开设了品牌分店,很快也享誉一方。看着马家勤劳友善幸福其乐融融的新生活,抱着恋恋不舍不忍分离的马家可爱小孙孙,探访陇关生计的疑问终于得到了满意的释解,我激动地对袁教授他们说:“啊呀老天爷,八百里路走陇关,翻天覆地变旧颜。回汉一心兴华夏,金秋情满张家川!”。</p> <p class="ql-block">  马智雄牛羊肉泡二两羊肉泡成品</p> <p class="ql-block">  马家婆媳正在操作间忙碌</p> <p class="ql-block">  其乐融融回汉一家亲</p> <p class="ql-block">  离开钟灵毓秀魅力四射的张家川,驾车翻山越岭穿神树过龙山,从马鹿古镇南折东沿远古商道登上关山老爷岭,素有渭北青木川美誉的固关镇就在岭下招手致意。固关镇是陕西宝鸡陇县西部的军事要塞和商贸口岸,建镇距今已有1700多年,地势三面环山,古丝绸之路从川道直穿北上。东南与曹家湾镇为邻,西与甘肃省张家川县马鹿镇、华亭县上关镇接壤,北连新集川镇。东西南北最大距离分别为18.18公里和24.20公里,总面积243.92平方公里。先后为西汉郁夷、郁平和晋陇关县的治地(今水滩村);明清设"故关里",民国(1912年)时期属曹段乡并改"故"为"固"。1949年7月解放后,设为辖4个乡的固关区,现为辖12个村和56个村民小组的固关镇。东西腹背与菜子河、关山两大草原相呼应,相邻西塞天险大震关,史称"关山锁钥",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有陇关古道、安戎关、佛爷崖、老爷岭战斗(固关战斗)、关山战役等多处遗址和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  关陇交汇垭口、关山高峰老爷岭石标</p> <p class="ql-block">  昔日固关镇老街一段</p> <p class="ql-block">  关山战役固关战斗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固关战斗可考牺牲的40位英烈名录</p> <p class="ql-block">  从遥远夏商有史各朝历经五千余年的时代变迁,固关(古称大震关)因其地势险要、路径便捷、资源耗低当属秦陇边塞除汉关、咸宜关之外的关中西北第一大关。甲骨文载,“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又《诗经·商颂》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商代武丁年间(公元前12世纪下半叶),印欧雅利安侵略者野蛮降服古希腊、古印度、灭掉巴比伦之后大军压境直指中华文明,商王武丁之妻妇好率13000多商军及奴隶经固关西征,在河套打了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漂亮伏击战,灭敌酋领歼卒数万,挫败了西方势力灭除中华文明的图谋,曾驻军固关向西东征西讨,降服了周围鬼方、羌戎、土方等二十多个独立方国,向西北扩展了中国版图,开创了华夏民族与西戎等族的友好交往。秦昭公年间委派大将白起(陕西省眉县人)统军数万镇守于关山老爷岭,驻军辕门设陇山北麓张家川恭门镇,保障边关稳定数十年,现“白起堡”遗物瓦当尚存可考。公元前112年早春,汉武帝刘彻西巡登临陇关,忽有雷声滚过遂视作祥瑞之兆,御赐关名“大震关”。汉代张赛出使西域多经此地,文成公主西行和亲也曾在此下榻;公元852年,唐废大震关设安戎关。固关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杨家将六郎杨延昭于此屯兵抗击辽军;清将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此地为重要的军粮中转站;据参与指挥这场战役的西北野战军一纵二团团长徐锦才将军(曾任冯家山水库筹建处首任总指挥,是笔者的老上级)讲,1949年7月25日,一兵团王震将军率第一军发起关山战役,仅固关战斗一役以牺牲40余名指战员的代价歼灭盘踞于固关的敌骑兵十四旅和关陇地方自卫团3000多人,打开了解放大西北的门户,随于次日长驱直入解放了马匪前哨张家川,撕裂了西北军阀经营数十年的陇关防线,打破了二马匪枭策划的平凉会战阴谋,为解放大西北扫平了道路,拉开了解放兰州银川和西宁的序幕,瞻仰老爷岭下见证平安幸福来之不易的红色烈士纪念碑,忽然想起“生民何计乐樵苏”“壮士马革裹尸还”的悲壮诗句来,不由对为这片祥云乐土奉献牺牲的先烈们肃然起敬、久久凝神三揖而后别!</p> <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固关关隘跋涉的商贸马队</p> <p class="ql-block">  天高云淡的高寒川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  固关镇北海拔2428米“老爷岭”是陇关主峰,位于固关镇西北角20多里外的陇山与关山山脉交汇垭口处,是陕甘两省的最高分界线和咽喉锁匙,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据史料记载秦汉之交朝廷于陇山之巅设置陇关要塞并建有容纳千人的驻军兵营,名曰“陇关营”;三国以后,当地官民感念关公武德,在垭口军营原址修建了一座关帝庙(俗称老爷庙,现已无存),故后世就称此地为"老爷岭"。固关老爷岭一带的大草原,虽有陇关、大震关、故关、老爷岭大草原、高寒川(因关山牧场有高寒川梁而名)、固关的多种称谓,但都于史有据实同名异。老爷岭大气磅礴的陇山大草原不仅局限在老爷岭,而是连绵于陇山关山支脉北部的几十个广袤草地和大面积草场,方圆数十里草原广垠天高云淡、山青水秀古树参天,马群、牛群满山遍野,容陇北草原的丘陵山峦、草甸牧场、原始森林、高峡峻岭、溪流古木为一体,已成为难得的休闲避暑和露营度假绝好去处,但因处于两省交界管理缝隙,目前滥牧毁林及自发揽游乱象治理和合作管护开发依然亟待强化。</p> <p class="ql-block">  正在投资建设的陇关古镇</p> <p class="ql-block">  关陇草原上悠闲的牛羊</p> <p class="ql-block">  固关镇老街新街两处相连,老街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繁茂商埠和陕甘交通咽喉,现存保留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前店后宅”式建筑和原生店铺200多家,街路翻修时保留原驿站和王昭君行车车马石板辙1处。居民老王夫妇率先在自家前店后宅的祖业上新开了一家 “古丝小院农家饭”品牌饭馆,店主老王介绍说,因固关的气候寒温湿润,这里被确定为国家级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目前已由宝鸡旅游规划设计院完成旅游详规,开发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度假区、疗养区、美食区、娱乐体验区、仿高尔夫体验区、观光区、植物实验区等项目;在古迹原址恢复重建大震关、安戎关两处关口城堡。这一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将采用独资、合资等合作方式参与开发,预计项目建成后,以固关街和老爷岭为核心的省级集历史怀古、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固关丝绸之路第一雄关休闲度假区将呈现在人们面前,预计年接待各类游客规模50万人次,实现营业年收入2亿元。听罢介绍俊俏厚道的老板娘端出床子压出的地道陇州荞面饸络来,10元钱朴嚯嚯的一大海碗,油泼辣子黑猪臊子肉和油醋蒜泥调和惹得喉咙伸出馋手来,几个人风卷残云一会功夫收拾得盆干碗净,我打着饱嗝说:“老王荞面货真价实嫽得很,地道的老固关驿站风味,吃一碗香三天哩,以后我们开车还来呀,几百公里遥程就想咥一碗“古丝小院农家饭”的正宗荞面饸络。”</p> <p class="ql-block">  草原马儿期待远方客人“马上封侯”</p> <p class="ql-block">  天远云淡草绿树青的草甸肥牛</p> <p class="ql-block">  固关老街正中的絲路古驿道车痕遗迹</p> <p class="ql-block">  循千河古道南下百里,顺着新修的陇州柏油旅游大马路,穿越曹家湾街区的古驿柳道,观览段家峡水库的浩淼緑波,眺望繁花似锦的陇州明珠陇县城,远眺河边层峦叠嶂的千阳新建筑,欣赏沿途葱郁溢香的瓜田花浪,过八渡走官村穿新街,从县功逶迤直下到金河,驱车西进站在花灯初上金碧辉煌的西府老街北塬上,悠然听到身后遥远的陇关故地传来阵阵低沉悲凉但逐渐昂扬激越乐观豪迈的今情古调:“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呦,三盏盏的那个灯,/啊呀带上了那个铃儿呦噢,哇哇得的那个声。/白脖子的那个哈叭呦,朝南得的那个哟,/啊呀赶牲灵的那个人儿呦噢,过呀来了……”</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6日草于文理静思斋</p> <p class="ql-block">  固关老街王家“古絲小院农家饭”前店后宅内室</p> <p class="ql-block">  草足玩饱的羊儿在草原树下结伙休憇</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刘波,笔名海浪。高校退休高职教育工作者,先后毕业于陕西师大宝鸡分校、宝鸡师范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多家媒体及网络平台美文撰稿人。公开发表论文、作品百余篇;诗作曾收入《中国校园经典朗诵诗精选》,创作节目曾由解放军某部排演参加联合国南苏丹维和部队国际演出,获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p> <p class="ql-block">  本文作者深入生活采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