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让心情生病!

美景良辰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人生过的是心情,生活活的是心态。</font></b></div><font color="#167efb"><b> 人必须有个好心情,没有好心情,就没有好日子,所以,我们不能让心情生病。</b></font></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1.愉快的心情,是健康的第一要素。</font></b></div><font color="#167efb"><b> 一位生理学家曾做过实验:</b><b>把一支玻璃管插在正好是零摄氏度的冰水混合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描绘出了人生气的“心理地图”。</b><b>实验发现,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b><b>由此可知,人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时候都复杂,且更具毒性。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b><b>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不能处处是阳光,身边不能时时有花香。若想过得幸福、快乐,就得消除心情的种种疾病。</b><b>人身体之病疾,自己难医;人心情之病疾,必须自己医治。</b><b>良药妙方只有一个:时刻保持良好、积极、快乐、健康的心态!</b></font></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2.想开了幸福,想不开就痛苦。</font></b></div><font color="#167efb"><b> 人这一辈子,想得到的总是有很多。但其实想一想,人生一切皆浮云。想开了,也就这么回事。</b><b><br></b><b>1、关于命运</b><b><br></b><b> 人最无能为力的是对于命运的安排。命里一尺,难求一丈,中国的老俗话颇有道理。没有必要做无谓的抗争,老天爷早为你安排好了一切,该啥样就啥样了。</b><b>但命运不能妨碍我们的欢乐,不管命运如何,心态好了日子照样快活。</b><b><br></b><b>2、关于婚姻</b><b><br></b><b> 破锅自有破锅盖,啥人自有啥人爱,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缺点。</b><b>夫妻相处就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仅要包容对方的缺点,还要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这样的夫妻关系才能和谐长久。</b><b><br></b><b>3、关于家庭</b><b><br></b><b> 人生在世,谁也走不出家庭这个圈圈,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难免也会有碰撞。</b><b>但几个不和谐的音符被巧妙的凑到一块,没准能奏出异常优美的乐章,那看你怎么欣赏了,反正演奏者是乐在其中。</b><b><br></b><b>4、关于朋友</b><b><br></b><b> 患难时,读懂了人情冷暖;平淡中,体会到缘分善变。时间,会沉淀真挚的情感,想离开你的,不必强求,求回来的,也许是一个小人。</b><b>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交心的朋友,不用天天联系,却永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b><b><br></b><b>5、关于孩子</b><b><br></b><b> 孩子是上帝赐给你的一张存单,当然不是你的帐户,密码也未知,你就只管往里存,什么时候可以取出来享受,那得看它的主人了,别指望,就当奉献了。</b><b><br></b><b>6、关于父母</b><b><br></b><b> 父母是为我立账户的人,虽然他们没想要收回成本,但我们也应该加倍奉还,也许直到他们离我们远去,都还是还不清呀。</b></font></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3.做个阳光灿烂的自己,养成快乐的习惯。</font></b></div><font color="#167efb"><b>1、感激生活</b><b><br></b><b> 对生活保持孩童般的惊奇感,细心留意身边美好的事物,要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b><b><br></b><b>2、体贴他人</b><b><br></b><b> 要尊重和善待他人,学会接纳别人的个性及生活,不要试图去改变。</b><b><br></b><b>3、不断学习</b><b><br></b><b> 活到老,学到老。关注与自己职业和爱好相关的新知识。大胆尝试感兴趣的事,如滑雪、冲浪、跳伞等。</b><b><br></b><b>4、做喜欢的事</b><b><br></b><b> 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并留出培养业余爱好时间,满足自己的特殊兴趣。</b><b><br></b><b>5、笑口常开</b><b><br></b><b> 对自己对生活都不要过分严肃。试着发现身边的点滴乐趣,适时地幽默一下,让生活充满笑声。</b><b><br></b><b>6、学会宽恕</b><b><br></b><b> 心存怨恨是一种“自残”的行为。宽恕他人,会让自己心态平静。同时,应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并宽恕自己。</b><b><br></b><b>7、沉思冥想</b><b><br></b><b>练瑜伽或打坐等,有助于放松身心,不妨多给心灵放个假。</b><b><br></b><b>8、专注自己的事</b><b><br></b><b> 集中精力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太在乎别人的所言所行,甚至流言或谩骂。对此不必做任何评判,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活法。</b><b><br></b><b>9、永不言弃</b><b><br></b><b> 面对每一次挑战,都坚信已经向目标迈近了一步。不放弃就不会失败。追求有价值的东西时,人们更能感受幸福。</b><b><br></b><b>10、积极行动</b><b><br></b><b> 人人都有局限性,不要在无法掌控的事情上浪费精力,但要积极行动,不被动等待!</b></font></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style="" color="#ed2308">4.稳定的情绪,是最好的教养。</font></b></div><div><b><font color="#39b54a">古德言:“有德即是福,无嗔即无祸,心宽寿自延,量大智自裕。”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这很正常。但情绪就像水,宜疏不宜堵。学会控制情绪,不能把情绪看得过重,也不能一味遏制情绪的产生。</font></b></div><div><b><font color="#39b54a">1)人生不是用来发脾气的。<br> 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胡适学识渊博、风流倜傥、儒雅温和;而妻子江冬秀相貌一般、识字有限、性格泼辣。按理这样的夫妻是无法生活在一起的,可善于控制情绪的胡适每当遇到妻子“母狮怒吼”之时,他就借口到厕所漱口,故意把牙刷搁进杯子里,把声音弄得很响,从而避免了正面冲突。他们最终携手一生、白首到老。张爱玲还夸奖说:“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佛家认为,发脾气叫做火烧功德林,一把怒火会把一切福德烧尽。俗话说,“脾气人人有,拿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才是本事”。情绪平和是一种自行消化负面情绪的能力,不仅会让婚姻的小舟避开各个暗礁,而且婚姻的幸福指数还蹭蹭蹭的上升。<br>2)控制情绪,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人品。<br>谁都有情绪的时候,而生活的高手,一定是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国学大师季羡林和臧克家曾在小饭馆吃饭发生的一件事:季羡林因为帮忙扶起一个摔在地上的孩子,而被孩子妈妈误以为欺负小孩,还被骂成:“一个大人干嘛欺负小孩,要是我儿子受伤了,跟你没完”。幸好周围的顾客看不下去,指责女人蛮不讲理:“是孩子自己摔倒了,这位先生好心帮你扶起他,你不问青红皂白就骂人呢?”事后,臧克家问季羡林:“你明明被人误解了,她骂你,你为何不还嘴”?季羡林笑笑说:“大家都看着呢,我何须解释”。情绪见人品,正如老话所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你的情绪里,藏着你的气度和人品。<br>3)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养生,而是管理情绪。<br>罗伯·怀特曾说:“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中医也常说:过喜伤心,盛怒伤肝,悲痛伤肺,思虑伤脾,恐惧伤肾。这正说明了:人的情绪,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比如工作压力大的人多半有肠胃疾病;好强而不如意的人一般有头痛;过度焦虑的人容易脱发;经常生气的女性容易乳腺增生。人的身体是一切的根本,脾气不好的人,一般身体也不会太好。真正的养生,不是住好房子,不是吃保健品,而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br>4)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br>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著名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能调控情绪的人,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清代作家李渔的方法是写字:“予无他癖,唯有著书。忧籍以消,怒籍以释”。郑板桥是画画。当他受官场挤压、郁郁不得志时,就提笔画竹,画完以后,心理舒坦了。同时,转移注意力、听音乐、跑步等,也都是调控情绪的好办法。<br> 那怎样克服不良情绪的侵扰呢?有几个小方法,帮助你调控负面情绪:<br>1、寻找原因<br> 当你闷闷不乐或者忧心忡忡时,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原因。<br>2、睡眠充足<br> 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罗拉德 达尔教授的一项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对我们的情绪影响极大。他说:“对睡眠不足者而言,那些令人烦心的事更能左右他们的情绪。”<br>3、亲近自然<br> 亲近大自然一直被认为是放松心情,抚慰情绪的好办法。著名歌手弗拉卡斯特说:“每当我的心情沮丧、抑郁时,我便去从事园林劳作,在与那些花草林木的接触中,我的不快之感也烟消云散了。”<br>4、积极乐观<br> 我们心情的不同往往不是由事物本身引起的,而是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水虽柔和,却能滴水穿石;人若平和,定能春风化雨,劈山凿河。让我们给负面情绪加固上一道堤坝,让自己从情绪的奴隶升华为情绪的主人,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font></b><br></div></h1> <h1><b><font color="#ed2308">5.人生的高度,不是看清多少事,而是看轻多少事。</font></b><div><b><font color="#167efb"> 《警世通言》:“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时是非多。”世事繁杂,我们常常会陷入其中,迷失自我。从而患得患失,人生也过得不如意。不如清醒做事,糊涂做人,坦然面对人生。一个人做到这“三不问”,才是真正的智慧。<br>1)相交不问人心。<br> 古人言:“疑心生暗鬼。”疑心,会让你产生错误的判断。《列子》里有个故事叫疑邻盗斧,有个人家里丢了把斧子。那人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的。</font><font color="#167efb">看他走路时候,畏手畏脚的;和他说话时,他总是心不在焉的。那人感觉邻居家的儿子言行举止鬼鬼祟祟的,处处都透露着小偷的气息。他想,小偷就是邻居的儿子没错了。过了一阵子,他在翻自家谷堆时,发现了那把斧子,原来是自己忘在这了。第二天又遇到了邻居家的儿子,怎么看都不觉得像偷斧子的人了。人心隔肚皮,难知好坏,胡乱猜测,只会伤人伤己。与人相处,恶意揣测别人,让别人难堪,自己也不会自在。王阳明曾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个世界上,最难猜的就是人心。你永远猜不透别人心中所想,也看不清他人的真实面貌。纠结于此,只会是自寻烦恼。以善意待人,莫猜他人心,做好分内事,如此方能惬意人生,结识更多好。<br>2)做事不问结果。<br> 《天道》:“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做事太在意结果,并不会改变什么。反而会让你想得多,做的少,纠结当下,停滞不前。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写:“尽人事以听天命。”尽心尽力做事,剩下的都顺其自然。若你全力以赴,无论结果如何,也必会满载而归。有个故事,一个年轻人正在赶路,看到河边有个老婆婆为渡河而愁。虽然他已经精疲力尽了,还是尽自己全力帮老婆婆过了河。年轻人本以为,自己的热心肠会被老婆婆感激一番。可实际上,老婆婆过了河,什么话也没说就匆匆离开了。年轻人觉得很失落,觉得自己帮错了人,白白浪费了时间精力,连句感激的话都没听到。这时候一个骑马的年轻人,带着大包小包,追赶上了他,“谢谢你帮我祖母过了河,这些是她给你路上准备的干粮和水,她千叮万嘱,要我一定送到你手上。”为让他接下来的路途更加顺利,还将自己的马拱手相送。年轻人错愕不已,一时间羞愧难当。不要因为急于求成,辜负了自己的初心。你若静心等待,生活终会给你答案。即便向空谷喊话,也要过片刻,才能听见回音。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当你努力于当下,即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已满载而归。人生如同登山,每个人在沿途中,都会不断地累积着各种宝藏,这里面有你的信仰、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有句话说的好:“山不问结果,仍然傲然挺立,高耸入天;河不问结果,仍然奔流到海,不舍昼夜。”努力在当下,尽力在此刻,无论结果如何,你的人生也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br>3)人生不问对错。<br> 人到一定年纪,就会发现人生像一趟旅程。目的地不同,终点也就不同。这趟旅程不分对错,区别在于,每个人各有各的活法。常言道:“行大道一片坦途,走小径别样风景。”有人天赋异禀,青云直上,享世间荣华与富贵;有人自得其乐,享受当下,为热爱奋斗付出;还有人生来平凡,不甘落后,靠努力赢得理想人生。人生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不去和他人对比,走好自己的路,因为你的人生无法被定义。只有当你坚定自己选择的时候,才能活好自己的人生。据说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在发现世界不是围着自己转的时侯;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遇到一些事情自己还是无能无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知道无能为力,也会放手一搏的时候。辛弃疾曾词中写道:“在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的生活能尽如人意的。学会接纳生活的不如意,知足常乐。面对苦难和困境,要迎难而上,尽力而为。如此,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生活会更幸福。<br> 麦家在《人生海海》中写道:“人生的高度,不是看清多少事,而是看轻多少事。”人活一辈子,生是头,死是尾,寥寥几十年。相交不问人心,做事不问结果,人生不问对错,做好自己,便不负此生。想得少,看的开,活得透,才是人生智慧。</font></b><br></div></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style="" color="#ed2308">6.不争对错,不乱分寸,不露锋芒。</font></b></div><div><b><font color="#39b54a"> 《箴言集》里有句话说:“深藏不露是一种卓越的才能。”天道忌满,人道忌全。一个人若是过于显露锋芒,便偏离了自然道法,违背了人性常识。真正的高手,不显山不露水,懂得守拙藏慧,从而乐于天地之间,远离是非灾祸。<br>1)不争对错,避无端是非。<br> 《道德经·第八章》中说“夫唯不争,故无尤”有智慧的人,不争论对错,不解释自己,不评价他人。看起来平淡无奇,不显得突出。故而,能避开是非之事,守得清净之心。有一天,道长带着道童,布施回来。路经一条河流时,遇到了一位扭伤脚的妇女,急着过河。于是,道长就背着妇人过了河。正巧被一名樵夫看到。樵夫对道长说:“师傅,你今天犯了大忌,修行之人,怎可接触女子?”道长听后,微微一笑说:“是贫道错了,思虑不周。”听罢,樵夫满意的走了。道童很是疑惑,问道:”师傅,刚才情况特殊,您是为了帮助那位妇人,为何要说自己错了呢?“道长说:”你看那河里的水,不和岸边的泥沙争高下,所以能够清澈明静。为人不也一样吗?”仔细想来,确实如此。圣人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做人应该像水一样,不和万物相争,默默无闻,才能透彻清明,生生不息。人生在世,角度不同,难分对错;层次不同,不用争辩。与其强争高下,不如及时放低自己。如此,便会远离无谓的琐事,活得清明自在。<br>2)不乱分寸,忌无故之祸。<br>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中讲:“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过度干涉,就会浪费精力;过分关注,就会走向灭亡。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最重要的就是分寸。凡事过犹不及,如果一味显露自己,从而忘了身份,越了边界,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灾祸。在历史上,长孙无忌官至宰相,又是唐高宗李治的舅舅。尽心治理朝政,立下了很多功劳,深受群臣的敬重。但他不懂得安分守己,总是过于干涉职责外的事。选官上,介入选拔流程,提拔政见相同的官员。政策上,替皇帝做决定,颁布各种政令。总是以长辈自居,失去了君臣该有的界限。后来,唐高宗忍无可忍,把他贬谪到了黔州。最终,郁郁而终。俗话说:“在其位,谋其职;不在其位,不谋其职。”生而为人,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都有各自的使命,各负其责,自然才可有序运行,社会才会稳步前行。若是不懂得分寸,就会打破这种平衡,让自己跌入深渊。真正厉害的人,懂得恪守本分,做好自己的事。守好底线,不乱分寸,才是为人的大智慧。<br>3)不露锋芒,远无由之灾。<br> 《道德经》也讲“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有本事不显露,有作为不自持,成功了不得意忘形。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才能长久存在,不至于招惹祸端。相传,秦朝时,有一名术士,跟随师父修行了几十年。修得了御剑之术。临别时,师父嘱咐他,不要将自己的本领展示给别人。他回到了家乡,乡亲们摆酒为他接风。酒足饭饱之后,大家纷纷好奇,他学到了什么。他一时兴起,就忘记了师父的嘱咐,表演了御剑的术法。这件事,很快就传了出去,众人都来跟随他练习。秦王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此人威胁自己的统治,就秘密派人把他抓起来,处以死刑。《菜根谭》中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自然万物,高低相随,难易想成。灵巧往往隐藏在笨拙之下,光明常常躲藏在黑暗之后。清明需要混浊的沉淀,伸展需要弯曲的准备。真正聪明的人,明白隐藏锋芒,收敛自身。低调做人,如此,才能行稳致远。<br>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正直的人,都在屈服;智慧的人,懂得守拙;明智的人,显得木讷。人生这场修行,不在于外在的评价,修的是内在的境界。在人生路上:层次不同,不争对错;身份不同,不乱分寸;处境不同,不露锋芒。如此,便能守住本心,无愧于心,行所当行。余生,愿你我拥有大智若愚的境界。远离是非灾祸,平安顺遂一生。</font></b><br></div></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style="" color="#ed2308">7.布施千金,抵不过一颗真心。</font></b></div><div><b><font color="#167efb">经典告诉我们:“菩萨六度,布施为首。”布施,是世上最厉害的福报。然而,许多人都将布施视为负担,因此产生了一个相同的疑问:明明我给予了许多,为什么财富却没有增加呢?其实,布施不是物质财富的交换,而是一种心态的表现。<br>1)有钱没钱,随缘布施。<br> 《历代法宝记》讲述梁武帝请达摩的故事。这位史上最虔诚的皇帝,兴建的寺庙数不胜数。他掏空国库捐献寺院,广度僧尼。可以说,一个人能布施的财富肯定超不过于他。可达摩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说梁武帝做了这么多,不过是在满足自己的愿望,对于功德没有任何的帮助。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梁武帝表面上礼佛虔诚无疑,但对百姓众人却刑罚严厉,更令许多家庭支离破碎。这样的人,做再多的布施善事都毫无功德。什么叫做真正的布施?你的心,能够一切万缘皆放下。俱舍当下就是最圆满的布施心。所以,外在的布施,是因缘,是物质的利用而已。经中讲:若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供养三宝,福德会多吗?答案是,哪怕恒河中的沙粒都是珠宝,他也不会稀罕。布施的功德,不在于金钱的多寡,而在于一颗敬重之心。是怀着一颗正念之心,忘记功德,忘记正果,随缘布施。内心真诚,即便布施一分钱,福德也会无量。怀着欢喜心付出,是最珍贵的布施。布施的真正价值在于开启心扉,一旦心敞开,真正的奇迹才会降临。所以,物质的大小,只是尘世的琐碎。比舍财更进一步的布施,就是喜笑迎人。让自己活成一盏灯,即便周围都是黑暗,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光亮,你亮着,别人自然就向你靠拢,这叫聚光。光向上走,表现在脸上就是微笑,微笑的脸是元宝形的,嘴像莲花一样,这便是财。一个人如果能保持一颗欢喜心去布施,就是在为自己积累无量的功德。有一个温暖的故事。一个孤苦无依的老人,在寒冷的冬天为他人挖掘出一条生机的道路。他没有财富,却拥有无尽的善意。也正是他这份纯真和无私,让世界重新绽放光彩。<br>2)布施,是心灵的盛宴。<br>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布施的使者,无论是一块钱还是一件物品,只要出自真心,它们都是无价之宝。当你把一份爱心送给需要的人,你也会因此而收获无尽的快乐与满足。佛家谈到末法时代的布施与功德问题。“如果有穷人乞求进食,你却阻障不理,只顾开水陆大会,只是徒然消耗食物,毫无善果。”富有的人拿钱供养三宝,结果来了个流浪乞丐,却被直接赶走。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总是被“我”的界限所困扰。,“我的”存款,“我的”朋友,“我的”亲人,真以为失去了它们,“我”就不是“我”了?布施的意义,是教我们打开心。多修内心的宽广,当你心量大了,布施的善德将如涓涓细流,润泽心田,受益一生。<br>3)人越布施,福报越大!<br> 很多人都不知道,布施出去的所有东西,其实都是在供养我们自己。你给出去的每一分钱,施舍出去的一粒米,一碗饭,一针一线,包括你对待他人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善念,一句赞美,都是在滋养我们自己的心。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有一位慈善家,他的心地善良,总是愿意将自己事业的一部分利润用于帮助他人。尽管他自己经历了艰辛的生活,但他从未忘记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他帮助村民修建房屋、铺设道路,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问题。当寒冷的冬季来临时,他会组织人力和车辆,在风雪中,将大米和棉被送到贫困的人们手里。当西北地区遭遇干旱时,他带领团队挖掘了几口百米深的水井,为村民提供了甘甜的清水。他还资助了成千上万的学生,让他们有机会接受教育,读书和上学。这种自利利他的心态,让他的事业越来越繁荣,命运也回报给了他更多的财富。布施,不仅是给予他人的帮助,也是给自己的福报。有人说布施只会损耗自己,那是狭隘的观点。布施是一种双向的善行,不仅回馈他人,也回馈于自己。弟子问星云大师,布施是什么?星云大师说:“给人方便,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力量。”修财布施,让我们衣食无忧;修法布施,让我们智慧敏锐;修无畏布施,让我们开朗乐观。当我们在做好事的时候,心是热的。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身心是愉悦、舒畅的、柔软的。人的身心一旦柔软,就会舒适、愉快,气血通畅,好运就会悄然而来。体内的胀气、嗔恨就会悄然而去,人的面相也会慢慢端庄厚重。所以,好事做多的人,你一靠近他,就会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亲和力与舒适感。修利他之心,就是在为自己积累无尽的功德。当你怀着喜悦的心情给予他人时,你所积累的善业必将带来丰盛的回报!</font></b><br></div></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style="" color="#ed2308">8.新三观论。</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 color="#39b54a"> 华发潜生,皱褶暗长,不再有鲜妍的容颜。精力渐衰,思虑繁多,生活只有负重前行。然而褪去了青涩,打磨了莽撞,中年何尝不是人生最好的年纪。经过时间的洗礼,智慧而清醒,成熟而稳重。见过许多人,行过许多路,逐渐明白了生活的本质。中年以后,“三观”比五官更重要。除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还总结了以下这“三观”,分享给朋友们。</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1)年龄观:心若不老,岁月无伤。</font></b></div><div><b><font color="#39b54a"> 导演王潮歌有篇著名的演讲,每次听来都感触颇深。“12年是一个轮回,到了36岁,家庭、工作、生活都趋于稳定,人也截然分成两种:一种是重复着36岁;另一种就是开始寻找新的人生。绝大部分人死于36岁,不是肉体的死,是倦怠、焦虑、沉默,对于生活没有热望。”人生的下半程,越走越多的是年纪,越来越少的是勇气。太多人用年龄“框”住了自己,不敢尝试新鲜事物,逐渐丧失生活热情。</font><font color="#39b54a">觉得人到了某个年纪,就只能俯首称臣,混吃等死,再也没法儿从生活的大山下翻身。而有些人,却从未被年龄限制对生活的想象力,把日子过得一直热气腾腾。艺术大师黄永玉,被称为“现实版的周伯通”。50岁学驾照,70岁出国游学,80岁拍封面,90多岁了,还开着辆霸气的红色法拉利去飙车。在别人看来早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他却一路突破,越玩越嗨。90岁那年,黄老爷子还画了一副自画像,乐呵呵地称自己为“90后”。很喜欢窦文涛的一句话:“老不是一个年龄问题,也不是一个生理问题,而是一个认知问题。”时光使面容起皱,但人只要心怀热忱,就永远年轻。49岁北漂,80岁登上国际时装周的王德顺大爷说:“真好,我才80岁,如今我仍在不断追求自我。”76岁学画画,93岁登上《时代周刊》的摩西奶奶也有句名言:“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真正高级的年龄观,是无论多少岁,都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事物保持好奇,永远不乏从头开始勇气。电影《重返二十岁》里,70岁的奶奶沈丽君,机缘巧合下恢复了20岁的容貌。想起一生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她决定重新做一回自己。玩乐队、谈恋爱、追梦,她在“偷”来的20岁里,活出了自己不敢想象的模样。人生不是电影,时光无法倒流。但这不妨碍我们活好每一个当下,不断为生命注入惊喜。《杀鹌鹑的少女》中写道:“不管我们几岁,只要信仰年轻,就依旧年轻;人老了不是最惨的,心老才是下坡路的开始。”所谓青年、中年、老年,都不过是种概念,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正解。心若年轻,每一天都是黄金时代,每一刻都能摇曳生姿。</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2)健康观:人生过半,学会认怂。</font></b></div><div><b><font color="#39b54a"> 《圆桌派》有期节目,谈到了“年龄”的话题。有位嘉宾的一番话,让我深有感触:“人年纪一旦上来,身体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变化。你会开始羡慕年轻人的精力,有时候也不得不向年龄低头。”人到中年,身体上的种种力不从心,身边人的来去无常,无一不在提醒我们:生命是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到了人生后半场,你我拼的都是健康。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入行十多年,他一直是公司里最拼的那拨人,为了项目,加班熬夜简直是家常便饭。有一回,连续通宵一周后,他突然两眼一懵,晕倒在自家浴室。幸亏抢救及时,他才侥幸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醒来以后,看到哭成泪人的母亲和满眼通红的父亲,一阵愧疚涌上他的心头。从医院回来,他给自己立下了凌晨前必须睡觉的规矩,还翻出落灰的健身卡,报了个私教班。以前喜欢的浓油赤酱鲜少出现在餐桌上,朋友的酒局也是能推就推。人生过半,最好的保健品就是“认怂”。学会“认怂”,不是懦弱,只是明白了再多的名利成就,都比不过好好活着。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种投资稳赚不赔?有个回答获赞颇高:“第一,养一个好身体;第二,真的要养一个好身体,它是你最大的本钱;第三,有机会再干点别的吧。”一个好身体,可以让你的家庭不必因为一场疾病而陷入窘境,让你能够长久地陪在家人身侧,让我们任何时候都能拥有和困难抗衡的底气。就像那句话说的:“你必须精力饱满,才能经得住世事刁难。”人生下半场,保持身体无病,心中无忧,是永恒的课题。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少油少盐,少烟少酒;早睡早起,适度运动。生命并不总是来来往往,在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要学会善待自己。</font><br><font color="#ed2308">3)生活观:物质至简,内心丰盈。</font></b></div><div><b><font color="#39b54a"> 《简而美地活》中写过一段话: “想要的东西越多,心就越不容易满足。即便你最后如愿得到了所有,心情也会倍感压抑。 本该为你带来快乐的东西,反而成了压力的源头,在你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霾。” 人这一生最好的状态,莫过于朴素与简单。 读林清玄的故事,曾为他笔下的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深深动容。年轻时的他,在台湾文坛声名斐然,30岁之前获得了台湾文学界几乎所有的奖项。整日周旋于与报纸、记者,与灯光和掌声相伴的生活,虽然风光,但不快乐。在事业走向巅峰之际,他毅然辞去所有工作,到山上闭关清修,中断了和外界的所有联系。 “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山中的生活虽然清苦,他却自得其乐。远离了世俗的觥筹交错,他反而达到了新的创作高峰。很喜欢一句话:“生命应该是个删繁就简的过程,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试着丢掉那些囤积如山的物品,舍弃形形色色的欲望,剔除圈子里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培养一些无关功利的爱好,学习一些早就想试水的技能:去旅行,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相机收藏美好;去读书,在书中品味人生百态,和作者碰撞思想;去思考,在独处中学会跟自己的灵魂对话。大曾老师写过一首打油诗,读来发人深省:“生命到头终作古,繁华归尘身归土。多少追名逐利客,一世经营又何苦。”生活的真谛,终究不在物质几许,而在内心的厚度。活在这纷纷扰扰人世间,删繁就简,才轻松自在;灵魂丰盈,才舒适安然。</font><br><font color="#39b54a"> 正所谓,越走越长的是道路,越走越明的是智慧。拥有高级的年龄观,敢尝试,敢热爱,任它时日驰去,心中毫无岁月。养成正确的健康观,学会认怂,养身养心,更好地与生命的无常相抵。守住极简的生活观,在清净的生活中感悟生命本真,丰盈自己的内心。余生不长,把视线收回到自身,倾听内心的声音,养成良好的“三观”。如此,方能身心欢喜,内外皆安。</font></b><br></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