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故乡金汤城被命名为延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何启华

<p class="ql-block">志丹县关工委红色研学之一:刘志丹将军出生地一一一红色金汤</p> <p class="ql-block">志丹县关工委为更好的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育时代新人教育,编纂“五老工作手册”,确立关工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按照志丹县关工委的要求志丹县关工委副主任、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刘志丹精神研究会员何启华于2023年9月6日与曾三次荣获县委、县政府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原农机监理站党支部书记胡向萍等五老赴刘志丹将军出生地,“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汤小学堂刘志丹纪念馆研学。探究刘志丹将军的成才之路,革命信念、信仰、精神的形成之源,深刻理解刘志丹精神内涵,编纂刘志丹精神读本,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p> <p class="ql-block">刘志丹生平:1903年生于志丹县金汤学堂,1936年4月东征牺牲。是我党早期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1994年8月又确定增补3人,刘志丹被增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刘志丹在新中国建立前就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光辉夺目的英名永垂中华共和国青史,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p> <p class="ql-block">认真学习,用脑记忆思考,牢记心中,讲在口中,践行在行动中。</p> <p class="ql-block">刘志丹爷爷与启蒙教育老师刘士杰先生</p> <p class="ql-block">刘志丹将军1903年农历8月14日就出生在这个原始纯朴的石窑洞中,在爷爷和父亲的启蒙教育与良好家风家教的影响教育下,受到中华民族“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经典文化的熏陶,水浒传好汉,夸父追日,刑天,后羿射天,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不屈不挠抗争豪气的影响,牢记爷爷讲的曾在金汤守土为国为民的英雄豪杰。“先天下之忧而忧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臣楷模范仲淹,科学巨匠沈括不断探索发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民族英雄,伟大的军事家狄青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善战的雄才大略,宋朝4朝忠臣一一国母宋庆龄名誉主席先祖韩琦忠心为民,抗西夏名将曲珍、胡田、刘志丹先祖刘怀忠、刘延庆等英雄的故事,集聚古今英雄情,逐渐成为意志坚如磐石,不屈不挠,全心全意为人民,忠诚为党,忠心为国的“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刘志丹不管是在太阳光下,月亮光下,豆油灯星星之火下都在认真学习,一学习起来,有时把吃饭,睡觉都忘了。</p> <p class="ql-block">刘志丹的教育情怀一一何启华</p><p class="ql-block">“刘志丹的教育情怀”是一个大命题。涵盖三方面内容:一是家庭,小学启蒙教育育丹心,榆中加入共产党树立远大卓识的革命理想;黄埔锤炼成英贤,萌发了“虽有文事,必有武备”的革命思想;二是兴教办学,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革命培育英才。三是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走在那里将教育办在那里,家教、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教育伴随着刘志丹的一生,通过教育引领,为革命培养了大量人才。正如1943年4月24日《解放日报》在《延安公祭刘志丹同志》一文中提到刘志丹“在家庭里是一位好教师”。先后把胞弟刘景范、长工张明科等引上革命道路,通过教育引领,使周围群众百姓走上革命道路,推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共中央、中央红军提供了稳固、可靠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这样更深刻的表现出刘志丹的教育情怀。</p><p class="ql-block">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说刘志丹同志是一位“好导师、好领导,好朋友、好兄长”。</p><p class="ql-block">刘大将军帅雄兵,兴教办学为人民。丹心碧血照汗青,红旗一举边区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民族兴旺之标记。刘志丹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定不移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具有卓越才能的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被毛泽东赞誉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颂扬到“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题词“红军模范”,被陈云赞他是“共产党员的模范”。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他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认识到教育是拯救中华民族的金钥匙,他的一生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笔者从六个方面阐释刘志丹的教育情怀。 一,书香启智铸魂育丹心 探求救国救民真理 </p><p class="ql-block"> 引言:“家庭出身不贫寒,一心关注穷人难。刻苦学习求真理,立志革命均分田。榆中加入共产党,黄埔锻造成英贤。” </p><p class="ql-block"> 刘志丹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接受良好的家训、家教、家风熏陶,接受了新文化教育。16岁进入永宁山高等小学接触到“三民主义”思想,萌生了改造社会、复兴中华的愿望。1922年春刘志丹以第五名的成绩考入陕北唯一的中学——榆林中学,加入了党团组织,他把“子丹”改为“志丹”,取意“志存高远为人民,丹心碧血照汗青”之意。</p><p class="ql-block"> 榆林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办学底蕴的百年名校。学校创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是陕北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新文化的地方。榆中建校以来,人才济济,成绩斐然,培养出刘志丹、谢子长、高岗、刘澜涛、张德生、郭洪涛、阎揆要、张秀山、曹力如、王子宜、赵耀先、高克林、白坚、王兆相、武开章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人才,为后来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人才基础,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享有“陕北教育的摇篮”、“陕北文化的摇篮”、“陕北文明的摇篮”、“陕北革命的摇篮”等美誉。刘志丹在榆林中学接受了“五四新文化”思想,成为榆林中学的学生领袖,1924年成为榆林中学的第一批团员,第二年转为共产党员,被选为陕北学生联合会代表。 刘志丹在榆林中学任学生会主席积极参加,组织了《青年学社》、《青年文学研究会》和《陕北教育改进会》。课余经常组织学术讨论,论题涉及到社会、文学、历史、时事,大家提出许多激进主张,是这些研究会的中坚分子。</p><p class="ql-block"> 1925年秋,刘志丹奉党命考入黄埔军校深造,在黄埔军校让刘志丹眼界为之一新。那时广东正处在中国革命的高潮时期,该校是孙中山先生实践“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重大举措。在苏联的帮助下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创办的一所革命军事政治学校,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了黄埔建校、建军工作,黄埔军校各期都有共产党的组织。是年冬,刘志丹到达广州。翌年初,他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后因出类拔萃,转入先进的炮兵科学习。刘志丹初到广州,对南方的气候、水土和生活不太适应,一度曾患了疟疾。医生和学校劝其休学,他不愿意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仍顽强地坚持学习,从不曾懈怠,终于克服了生活中水土不服的困难。1926年3月,入伍生教育结束,刘志丹通过升学考试,正式成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适时,“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新的校徽除铸有“青天白日”外,还铸有镰刀、斧头、步枪和地球的图案,寓意有工人、农民、士兵三结合以及世界革命的意义。学校更名,说明学校在重视军事知识和军事训练的同时,突出了政治课的教学。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思想认识提高很快。第四期开班时,中共黄埔党支部改为中共黄埔特别党支部,以加强黄埔军校党的领导。在第四期学习期间与林彪、段德昌、胡琏、张灵甫、李弥、文强、刘玉章、唐生明、潘裕昆、高吉人、邱维达、 谢晋元、“红色娘子军”中吴琼华的原型吴觉群的丈夫王昭夷(1942年被日军打死在行刑室)等等这些在中国现代史上名声显赫的国共两方将领为同学。 其中刘志丹、李鸣珂、伍中豪、王世英、陈毅安、林彪、霍步青、陆更夫、袁国平、李运思……都是共产党员。刘志丹积极参加党组织举行的多项活动,经常主动同大家联系接触。当时,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每周都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召开党的积极分子会议,讲解新的形势和党的工作任务。刘志丹经常自己花钱乘坐电船,赶赴广州市内参加这样的会议,不仅学到许多新知识,而且还结识了一批党内的优秀人士。 刘志丹在黄埔结识了早期共产党人聂荣臻、陈赓等早期共产党人教官。陈赓是湖南湘乡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是中共黄埔特支的候补干事,在第四期步科第一团第七连任连长。刘志丹虽然不在他的连队,但两人经常在一起,刘志丹向陈赓请教和学习军事,也谈论社会问题。他常常被陈赓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生动有趣的谈话所吸引,对陈赓的学识、胆略和为人十分敬佩。刘志丹所在的第一团第二连连长孙树成,同是军校一期的毕业生,他是一位有胆有识、朝气蓬勃的青年军官。孙树成对二连全体学生要求特别严格,上课、室外军事训练、执行任务、平时生活全部军事化要求。刘志丹在孙树成身上学到了雷厉风行、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刘志丹在黄埔军校还认识了后来组织渭华起义的战友唐澍,并与其成为好朋友。唐澍,字东园,河北易县人,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在黄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唐澍能武能文,交游广泛,经常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刘志丹虚心向唐澍学习,还向他请教广东地方上的许多事情。唐澍也很热心地帮助刘志丹,刘志丹初到广州,因不服水土而患病,就是在唐澍的细心照料和帮助下很快康复的。刘志丹在黄埔学习期间,周恩来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当时,周恩来只有26岁,他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能力,显露出他不凡和超群的才华。他在军队行军作战中建立了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对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十分重要。他在军队中设立政治部,派党代表,要求官兵一致,军民平等团结。像这样的军队政治工作,在中国的历史上不曾有过,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军队政治工作方面所作的最早尝试,靠这种制度使军队精神面貌为之一新。1926年10月,刘志丹在国民军联军第四路军马鸿逵部任党代表兼政治处少将处长时,就是借鉴周恩来的军队政治工作经验,在对马家军的整训中得以应用,把一贯是大官压小官、小官打士兵、士兵欺百姓、军纪不严,队伍涣散的乌合之众,整训得军容军纪焕然一新。在解围西安、东出潼关、会师中原、策应北伐战争中,部队行动迅速,作战勇敢,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周恩来做人做事的风范以及他的工作能力,让刘志丹十分敬佩,他虽然没有直接得到周恩来的教诲,但是军校的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使刘志丹亲身体验到周恩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雄才大略,他从周恩来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在他后来开创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p><p class="ql-block"> 刘志丹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到了“足食足兵”,领悟到了要想打倒军阀,必须要有军队,而且要有文化的人掌握军队,要会训练和指挥军队。由于理想远大,学习更加刻苦,军事技能过硬,被选拔到了当时最先进的炮兵科,在这里蒙发了“虽有文事,必有武备”的武装革命思想。</p><p class="ql-block"> 二、开办平民学校培养革命中坚力量</p><p class="ql-block"> 1924年当时在榆林避难的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在共产党员教师王森然和学生会主席刘志丹的建议下参观了惠济地毯厂。惠济地毯厂在榆林南城根,是军阀井岳秀投资开设的一个私营工厂。发现蹲在角落里吃力地劳动的多是十几岁的童工,刘志丹无心研究编织工艺和五彩绚丽的图案,眼看着童工所受的虐待,心里很痛苦。王森然、刘志丹等倡议下,由杨虎城资助在榆林中学第十斋创办了平民学校,杜斌丞任学校名誉校长,刘志丹任校长、负责校务总责,王子宜任教务主任,刘文蔚任教育兼总务主任;王森然老师指导榆中学生会、青年文学研究会,李力果等陕北教育改进会的学生们自编教材,刘志丹喜爱书法,经常亲自为平民学校写方格字,编写教材。他与进步学生们义务担任教员。平民学校起初星期六晚上在工厂讲一点钟课,到放了假,便改在榆中上课。逐渐形成规模,成为一所正式平民学校,专门招收当地家贫无法上学而迫切想学习知识的孩子免费上学。课本、文具全由学校供给。榆林城区贫苦群众纷纷送子女入学,多达二、三百人。中共榆林党团组织成立后,党团组织与刘志丹即把平民学校作为向工人、市民、学生传播马列主义、进行革命思想教育和中共榆林党团组织活动的重要场所。 平民学校开办受到当地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共产党员教师李子洲、呼延振东听说办平民学校,非常高兴,对王子宜、刘志丹说:“要把平民学校办好,要坚持下去。” 平民学校对妇女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时整个陕北还没有一个女学生,为了提高妇女地位,学校演戏时刘志丹就主动演妇女,很想打破旧的陈腐观念。王森然与党员教师很赞同他的这种意见,并给学生们讲述秋瑾。 为支持妇女解放思想,刘志丹、王森然在榆中办了《姊妹旬刊》,专登妇女问题,刘志丹等人为这个刊物写过不少文章和诗歌。稿子编齐后,寄到天津印刷,再寄回陕北。 刘志丹无私的为平民学校筹款,他去三原参加会议,买了一条驴给人家运输东西为平民学校挣钱,不但如此而且他在家乡和榆林为平民学校募捐筹款。刘志丹很相信学潮的力量,常常以号召罢课来解决问题,平民学校学生、工人、农民潜移默化中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回家后又自然而然地将学到的知识在周边传播,因此,当地群众对革命和红军不仅不陌生,而且充满了憧憬,平民学校为后来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培养了大量基层的中坚力量。</p><p class="ql-block"> 1929年刘志丹在金汤小学堂建立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接待站,刘志丹派其堂弟刘景瑞任老师,以学校为依托办起了农民平民夜校,习仲勋、谢子长、马云泽、马锡伍、曹力如、刘约山等革命先驱均在这里讲过课。当时学生知名的有:刘景范、张明科、刘兆庆、尚庭佐、刘儒信、石有贵、袁耀秀、王忠诚、王丕臣、杨福祥、王忠厚、王学贤…。金鼎三烈士王兆基、王永庆、刘月贞,老红军何占江、赵明张革命烈士:赵二娃、何立金、刘占奎、王荣贵、胡 栋 、刘备海、王启富、王国华、刘伯良、王培银、刘宏子、王成清、王伯川、王成功、刘汉英、胡 书、李炳文、尚廷义、刘月珍、康怀喜、石炳堂、刘伯良、曹儒旺、刘景祥、袁万祥、贺满朝,志丹、吴起两县知名革命人士:王四海、刘彦华、刘森贵…。1926年共产党员刘约山先在金鼎小蒜川刘老庄办起了平民学校,1928年刘志丹委派因掩护谢子长养伤被开除的保安县教育科长、刘约山在金鼎办学任教,引导其弟刘宗焕、外甥王文昌革命烈士与韩士俊、郭文清、刘安堂、贺云仙等革命烈士。刘振玉、吕廷秀等革命人士走上了革命道路。1934年刘志丹战友,永宁山高等小学原校长、永宁山党支部组织委员曹力如出狱后,在家中养伤,办起了平民冬学,受其影响走出了王国桢、王国玺、高登明等革命知名人士,革命烈士有:曹儒旺、曹景荣、王世弟、白培问、肖春有等。直至现在吊坪如今人才辈出,与他当年办学息息相关。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那时陕甘地区,人的幸福观是“三十亩土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农耕观念,不愿让孩子上学,担心识了字,心大,心野,人跑了去干公,更怕当兵。刘志丹在提高工农文化、政治思想、军事素质等方面采取了让战士、干部、学校教师、开展小手拉大手让学生教家长识字,进村入户、下工厂、宣传动员,手把手教农民,办扫盲识字夜校,冬学识字班,平民学校,列宁小学,军事政治学校,有成人班,儿童班,妇女班等多种方法办学,经过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刘志丹办教育深受陕甘人民的拥护,也为他一呼百应,红旗一举建立陕甘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他流芳百世增添了美丽的色彩。</p><p class="ql-block">刘志丹是老百姓的贴心人,陕甘穷苦的老爷爷奶奶都是他的干大干妈。</p> <p class="ql-block">老革命王学贤女儿90岁高龄的王思英女士为关工委副主任何启华讲刘志丹的革命精神,红色村庄金汤,王咀子接待红一方面军的故事,她说红军真好,睡院子,为老百姓挑水,扫院,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吃了饭还给老百姓开饭钱,在红军和刘志丹的革命精神影响下,她的父亲王学贤走上了革命道路,一开始工作不拿一分薪金,自己带粮,还常帮助农民种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今天这么好的社会,旧社会三天两头“跑贼”,尤其是一九四七年国民党胡宗南侵犯延安,怕的老百姓没处跑,吃把人怕死,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咱们才过上了这么好的生活,你们要珍惜,要听党话,感谢共产党,向刘志丹那样踏实干事,种地的把地种好,教学的把娃娃们教好,跟党走,党和国家叫干啥就干好啥。这么好的社会,我们都好好的活着,人人都活到一百岁,二百岁。</p> <p class="ql-block">对正在建设的刘志丹将军出生地,金汤小学堂刘志丹纪念馆建设提出赞美和建议。</p><p class="ql-block">1.用壁画将金汤上下十里洛河山崖打造为红色教育长廊。</p><p class="ql-block">2.在金汤历史长河中守过土,为过民的英雄豪杰:例如范仲淹韩琦狄青曲珍胡田的故事…在军中办学,范仲淹、韩琦给狄青赠《左氏春秋》并教导他为将者不能只有匹夫之勇耳,狄青连上战场都一手拿枪,一手拿书,认真学习,文化与军事知识使狄青才能发生质的飞跃,成为宋代最高军事将领。</p><p class="ql-block">3.刘志丹在金汤建立接待站,举办“农民运动讲习夜校”,接待过的人与事,培养出的优秀英才。</p><p class="ql-block">4.介绍金汤走出的革命烈士与人物。</p><p class="ql-block">5.刘志丹在国民党军队开展兵运建立的第一支红色武装金汤营。</p><p class="ql-block">6.刘志丹两位母亲都是贤惠明礼的贤妻良母,好儿媳乖乖女,对刘志丹及子女思想品德启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上学、革命事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对刘志丹精神形成有良好的影响应该补上其介绍。</p><p class="ql-block">7.建议申请更高层次文物保护,更高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照下美好的背影,留下美好的记忆,增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仁心情怀。</p> <p class="ql-block">给学生上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学生教育课</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