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功勋可可托海

到处溜达

<h3>从阿勒泰乘火车来到富蕴县</h3> <h3>《红旗》1964年9期刊登的<中共中央一九六四年二月二十九日给苏共中央的信>。信中与还债相关的文字如下:&quot;到一九六二年为止,我们向苏联供应的粮油和其他食品值二十一亿新卢布……,在同时期内,我们向苏联供应的矿产品和五金值十四亿新卢布,其中重要的有:锂砂十万吨,皱砂三万四千吨,硼砂五万一千吨,钨砂二十七万吨,压电石英三十二点九吨,水晶七千七百三十吨,钜铌砂三十九吨,钼砂三万七千吨,锡十八万吨等等。这些矿产品中,有许多是发展尖端科学、制造火箭和核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料&quot;。</h3> <h3>现已暂时保护性封闭,以待不时之需。</h3> <h3>矿工们三个小时吃饭,五个小时睡觉,工作十六个小时。奉献精神值得 称赞。</h3> <h3>小卖部</h3> <h3>六七十年代日用品</h3> <h3>多少年来,这两座老木桥默默偎依在三号矿脉旁,静静地聆听着额尔齐斯河的奔腾欢歌,承载着不计其数的车辙碾踏和过往行人的脚步,不离不弃地陪伴着可可托海人走过无数个春秋往事。如果说三号脉是功勋矿,那么这座老木桥当之无愧就是一座功勋桥,不仅承载着可可托海闪光的历史,还承载着可可托海人深厚的情感。</h3> <h3>可可托海苏式老木桥上世纪50年代由苏联设计并参与建造,采用的是前苏联豪式本桁架桥梁设计方案。木桥设计精美,以圆木巧妙搭建,桥身以条钢及螺栓固定方木拼装面成,桥面为原木板铺设,用料均为本地优质落叶松。该桥段由两座50米左右的桥梁构成,设计承重为汽8拖30吨,完全可满足当时运输的需求。</h3> <h3>其结构的独特在我国已不多见,混凝土桥墩依然完好,被列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h3> <h3>街头特色小景,钻芯堆砌。</h3> <h3>俄式建筑</h3> <h3>职工宿舍楼</h3> <h3>可可托海大峡谷</h3> <h3>打卡点可可托海牧羊人</h3> <h3>秋季一黄一绿</h3> <h3>神钟山钟形巨岩,高约1000米,岩石上生长着白桦树、青松和西伯利亚云杉。</h3> <h3>清潭碧水</h3> <h3>黄冈岩节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