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梨园山上红旗飘 百十学生下窑了</p><p class="ql-block">接受工人再教育 多挖煤炭多炼焦</p><p class="ql-block">矿友同学们,虽然离开煤矿多年,距我们初到煤矿的1968年也有55年了,但煤矿生活却仍时绕梦景,那里有我们火红的青春岁月,有我们难忘的砥砺艰辛……</p><p class="ql-block">(上图:当年赵庄矿工生活区大门老照片和现在遗存建筑)</p><p class="ql-block">(下图:当年赵庄井附近场景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1968年11月8日,来自洛阳一高、洛阳一中、洛阳二中、三中、六中、拖中、铁中等中学的100名中学生,在初冬的寒风中,来到荒凉偏僻位于临汝县寄料乡山沟里的梨园煤矿。</p><p class="ql-block">上图为1971年6月 部分洛阳学生矿工在寄料街旁山坡上的留影。</p><p class="ql-block">下图为1970年代洛阳日报记者到梨园煤矿采访拍摄的部分洛阳学生矿工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当年洛阳一高学生准备到梨园煤矿时的合影,前排左起:蒋雄飞 王留顺 宋进安 后排:刘百基 常秉勇</p><p class="ql-block">下图为洛阳一高学生矿工,前排左起:宋进安 闵兴仁 后排左起:常秉勇刘百基 蒋雄飞 </p><p class="ql-block">青葱岁月 风云激荡 坚持矿山 磨练成长</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当年洛阳学生矿工在赵庄井口合影,前排左起为:刘源 常秉勇 郭平定(武汉下乡临汝知青招工到矿) 李守镇</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为:宋进安 李建周</p> <p class="ql-block">1970年代洛阳学生矿工在梨园赵庄矿井口的留影,左起:刘源 刘百基 李徐生</p><p class="ql-block">常秉勇</p> <p class="ql-block">当年到矿时,除几位女同学留在地面工作,男同学均被分配到一线班组当井下工人(数月及以后有多位男同学被调到井上地面工作)</p><p class="ql-block">有的同学被分为采煤工,每天上班炮响烟散后就紧握大锨,和老工人一样奋力往电溜子上攉煤。</p> <p class="ql-block">有的同学被分到掘进班,在几百米深潮湿闷热的巷洞里抡大锤,砸纲钎,在坚硬的岩石上凿洞打眼,然后塞炸药点炮崩石,开凿通往富藏煤炭区的巷道。</p><p class="ql-block">从文弱书生到握大锨抡大锤的矿工,跨度之大让当时年少的我们一时难以适应,只有咬牙坚持,加紧缎练!</p> <p class="ql-block">梅花香自苦寒来</p> <p class="ql-block">雪凝青松润劲挺</p><p class="ql-block">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劳动给学生们以极大的锻炼,使许多同学磨练出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劳动人民的情感和品德,从而受益终生。</p> <p class="ql-block">艰难困苦,玉汝以成。当年矿工同学高雄飞和徐刚后来事业有成,即有当年经历了矿工艰苦生活磨练的因素影响。</p><p class="ql-block">(上图左为高雄飞同学当年在矿时的照片,右为高雄飞教授讲课照片)高雄飞同学来自洛阳二中,68年到矿后先在赵庄井当掘进工,后调至矿工子弟学校当教师,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河南大学,大学毕业后先在洛阳师范学院任教,后调到广州暨南大学。下面是网络媒体上关于高雄飞教授的报导:</p> <p class="ql-block">徐刚同学来自洛阳六中,68年到矿后先在泰山庙井下干掘进工、水泵工,后调到赵庄机修车间当电工。当年矿上虽政治运动频繁,但徐刚却常在工余时间捧着数学、物理等课本自觉学习钻研科学技术知识。后徐刚调回洛阳工作,后又到北京打拼,创办了东杰视讯科技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上图是2019年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董倩采访徐刚(中)时的合影。</p><p class="ql-block">下面是2019年2月中央电视台关于徐刚创办的东杰视讯科技公司的相关报导:</p> <p class="ql-block">梨园煤矿,第二故乡。艰辛磨练,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18日,当年的洛阳学生矿工:高雄飞 徐刚 刘源 李徐生 候长森 刘建民 六人结伴,由徐刚开车,从洛阳出发前往梨园煤矿。(其中高雄飞是从广州,徐刚是从北京,刘原是从郑州先到洛阳集合,再去汝州的寄料梨园。)</p> <p class="ql-block">出洛阳进伊川,矿友们决定不走高速公路,而沿50年前去梨园的老路线再走一遍。记得当年从矿上到洛阳来回路上,常在伊川白沙喝羊肉汤,于是今天也停下车来,特意寻问当地老乡,竟然找到那家50多年的羊肉汤老店,捧起大碗泡进烧饼,嗯,淳厚鲜香,原汁原味,美美美,又喝出了当年的那个味道!</p><p class="ql-block">喝着汤我们和老板聊起了当年的一些往事,非常高兴感慨。离别时老板还走出店门把我们送出多远。</p> <p class="ql-block">矿友们,同学们,如果你以后路过白沙,请也来尝尝这家的羊肉汤,看看还能不能喝出当年的那个味道。</p> <p class="ql-block">同学矿友,分别多年,当年一个锅里搅稀稠,今天相聚说起当年艰苦生活,幽默趣事,欢声笑语充满了车箱。</p> <p class="ql-block">高雄飞虽是大学教授,但还是和当年一样朴实坦诚,乐观风趣,车上他讲起当年一位老矿工在食堂吃饭,拿起馍来常说:“今天俺买白馍吃孬菜,明个再买孬馍,吃好菜,咱天天都吃的美着哩!”</p><p class="ql-block">雄飞绘声绘色地讲着,一口地道的老汝州话把大家笑得肚子疼,真是能土能洋接地气呀。</p> <p class="ql-block">当年交通不便,那时每天只有从南边鲁山县到洛阳的一趟班车路过寄料,路途远乘客多车又小,很难挤上去,在矿上的学生们回家洛阳便成了难题。于是大家就在矿上炼焦厂那洛阳来的拉焦碳车上找门路:挤出笑脸,递上好烟,说着好话,求着司机把自己捎回洛阳。那时大多的洛阳司机司傅还是比较友善的,并不要钱,有空位还让坐在驾驶楼里,但有时室内人满就只好坐到车斗的焦碳堆上。那时的冬天比现在冷呀,真觉得快把人冻成了冰棍啦!可能是那时年青,并不觉得很苦,回城市家里的迫切向往还让人心里热乎乎的。可以说,当年的洛阳学生矿工都有着坐拉碳车回家的故事经历。</p><p class="ql-block">在这次重返去梨园的路上,高雄飞就讲起了自己的经历:</p><p class="ql-block">“当时从煤矿回家,非常艰难,一是没有钱,二是公共交通很不方便,主要的办法是趁人家的拉炭车,拉煤车。有次回洛阳家时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叫我找着辆车,大冬天,坐在驾驶室里还算可以,可是走到半路上,有个司机更熟悉的人要坐车,我就被撵到车上面去了。当时我坐在上面的焦炭堆上,手扶着铁栏杆,怕掉下去。那冻哩呲着牙,但也没有办法,正常情况下可以咬牙坚持回洛阳。可这次路上遇到了特殊情况,司机一个急刹车,我一下子窜到了驾驶室的顶盖儿上去了,幸好没有掉下去!幸好那时候人年轻,虽然腰磕的生疼,但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要是搁到现在,那就拉倒啦,去球啦……”</p> <p class="ql-block">听了雄飞讲的当年趁拉炭车回洛阳的经历,徐刚也勾起了往事说:“当时有一次你(指这次一块去梨园的同学矿友候长森)介绍我坐他的车嘛,从矿上回洛阳家。车上拉的是粮食,大冬天的我坐在上边儿,冷得很!半路上我急着尿哩,可车装的是粮食,我不敢撒上边,没办法就只好扒在车帮边儿往外尿。你们想想当时有多难受呀,幸好那时候年轻啊……”</p> <p class="ql-block">嘿,现在公路好,自驾车舒服,欢声笑语中很快到了寄料地界,上有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题字 :中州名镇寄料镇</p> <p class="ql-block">车开到观上村旁,几十年过去了,大家已难辨去赵庄的路,经路边小店里村民的指引,才找到去赵庄的叉路。</p><p class="ql-block">由于多年开挖资源枯竭,当年红火的赵庄、郭庄、炼焦厂等早已废弃多年,人迹稀少,荒凉一片。下车后大家来回寻找,才辨认出当年焦厂给拉炭车称重的地磅房位置。</p> <p class="ql-block">当年乘车从洛阳来的学生,就是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满身黑灰只显白牙的矿工,心里顿时一凉,啊!这就是以后我们的模样呀……</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留个影,纪念我们的青春岁月。从左至右为:高雄飞、候长森、徐刚、刘原、李徐生</p> <p class="ql-block">当年就是在这里,大卡车上的洛阳学生,看到了一群矿上的干部职工,举着欢迎标语,热烈鼓掌,高呼口号:“热烈欢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我矿!”</p><p class="ql-block">55年了,重返故地,当年的情景如现眼前,口号声也犹响耳边,真让我们这些古稀老人感慨万千,高雄飞情不自禁地握拳举臂,带同学矿友们用老汝州腔喊起了当年的口号:热烈欢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我矿!</p> <p class="ql-block">看,我身后就是当年的学校!</p><p class="ql-block">高雄飞教授曾在梨园矿职工子弟学校教书六年,今日重返只见满目荒芜,却难闻朗朗读书声。</p> <p class="ql-block">梨园煤矿职工子弟学校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2018年6月,梨园矿子弟学校75届高中毕业生聚会也曾在此处合影留念。当年的老师和学生,都来这里寻迹怀旧隔着时空相会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焦厂遗址,开车上坡到赵庄矿工宿舍区大门口东拐,先到当年的职工医院看看,哟,当年的门诊房住院部药房踪迹全无,只见荒草萋萋,苍茫一片。</p> <p class="ql-block">大家当年都在矿上医院看过病,此情此景令人唏嘘,不由自主谈起当年的医院往事,乔大夫,李医生……感谢你们当年的亲切服务,细心诊疗!</p> <p class="ql-block">原洛阳一高学生刘源,到矿后先下井干掘进,后到赵庄机修车间当翻砂工数年,后又到矿医院药房工作,后调到郑州工作。</p> <p class="ql-block">那时虽在偏远山区,但矿医院设备药品在当地还算较全,服务态度较好,职工看病不花一分钱,有时还能开个病假条歇歇,确实给了学生矿工们不少慰籍。</p><p class="ql-block">感谢矿医院!感谢医生护士们!</p> <p class="ql-block">离开医院回赵庄职工宿舍区大门口的路上,大家仍兴奋地议论着当年矿上的人和事。</p> <p class="ql-block">快到矿工宿舍区大门口时,一位六十多岁的农妇迎了过来,说旁边的二层楼房子就是她家,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她家歇歇,她给我们做饭吃。</p> <p class="ql-block">我们婉谢了农妇的好意,农妇热情的和我们说起了这些年矿区的沧桑变化……</p> <p class="ql-block">农妇和大家热情地拉着话,看年龄她应该是当年穿着红裤子花棉袄,在俱乐部门口跑来跑去的小姑娘吧。</p><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赵庄矿附近的农民还很贫穷,学生矿工下班后有时沿着小路转到了农户家,大多都是在土屋前端着粗碗吃红薯饭,屋里床上也多是上面铺着光苇席,下面垫着谷草当褥子。他们这么贫有时还热呼地把学生让到屋里,打上两个鸡蛋煮茶让我们喝,真是实诚!那时矿工们根据工种不同,大多都有五六十斤粮食定量,并且细粮比例较高,工资也较高,有时还能吃个肉菜,跟农民相比真是好的太多了。</p><p class="ql-block">今天看到这里的农民都住上了楼房,富裕多了,却还是那么淳朴实诚,大家倍感亲近,并为农民们高兴。</p> <p class="ql-block">紧挨赵庄矿生活区大门西边的供销社营业房,是现存不多的当年建筑遗留。许多同学在这里买下了人生的第一盒香烟,开始买最贵的牡丹、彩蝶牌,后来逐步降价买黄金叶、两毛的前进烟,最后上了瘾的同学都抽起了一毛多的汝河桥烟。</p> <p class="ql-block">以当年的供销社商店为背景照个像。</p> <p class="ql-block">当年矿工们多住在这样砖砌的连排窑洞宿舍里,往往一个班几十人住在一起。现在原赵庄矿生活区的几十排窑洞宿舍,早已荡然无存仅余此数间,矿工俱乐部和大食堂也早已拆为平地,难觅踪迹了。</p> <p class="ql-block">此为当年赵庄矿工生活区大门遗存物,当年内有矿工俱乐部,大食堂,职工宿舍,广播室,理发店等众多设施。当年每天早晨,广播声,呼喊排队集合上班声;傍晚下班后食堂排队买饭时的欢笑声,宿舍里班组读报开会学习声……真是热气腾腾,红火忙碌!现在却早已是人散场空,满目苍凉,令人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上图是2019年5月3日泉石松来赵庄时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本次到来,因赵庄矿工宿舍生活区被某老板承包,用薄铁板隔围成了养殖厂,不能进去。曾经住过的地方近在眼前,却不能进去看看,有点遗憾,那就合个影留念吧。</p> <p class="ql-block">站在赵庄矿工生活区大门口,众多往事仿佛历历在目,愰如就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难忘在俱乐部看矿业余剧团的演出,在豫剧《沙家浜》智斗一场中,蒋丽君饰演的阿庆嫂机智灵俏,唱腔优美。原洛阳一高学生矿工常秉勇饰演的刁德一阴险狡诈,气韵逼真,精彩的演出赢得台下掌声雷鸣……</p><p class="ql-block">难忘当年梨园矿业余剧团在春节前后应邀到伊川、临汝等地矿山、乡镇演出时尽管寒风凛冽,天寒地冻,但工友和乡亲们却人潮热涌,挤扛不动,观众瞪着大眼看戏,可着劲儿鼓掌,扯着喉咙叫好!让身穿单衣薄衫的演员们心涌热流,精神振奋,深受鼓舞!</p><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矿剧团曾到栾川县慰问部队演出,十里八乡的村民们也涌跃前来观看,晚上山民们点着火把下山看戏,火把从山腰到山脚连成长长的之字串,火红的岁月令人心潮漾荡……</p> <p class="ql-block">难忘当年在俱乐部看过的老电影,那时可供放映的影片很少,矿友同学们经常晚上凑到一起在俱乐部看电影。黑白片《南征北战》、《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大家冬天看,夏天看,看了一遍又一遍,谁也记不清到底看了有多少遍!影片里的经典台词当年大家都记得烂熟,常能随口溜出。</p><p class="ql-block">如上图《南征北战》中的经典台词:</p><p class="ql-block">告诉战士们,我们的两条腿一定要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南征北战》中的经典台词:</p><p class="ql-block">张军长,请你看在党国的份上,赶快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南征北战》中的经典台词:</p><p class="ql-block">军座,这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滑了。</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电影《列宁在1918》经典台词:</p><p class="ql-block">我们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胜利。还有另一条路那就是死亡。而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p> <p class="ql-block">上图电影《列宁在1918》:</p><p class="ql-block">列宁的警卫员瓦西里押运回城了8万吨粮食,而自己却饿晕在办公室里,老布尔维克的崇高品德让当时年青的我们心灵震憾,非常钦佩!</p> <p class="ql-block">《列宁在1918》经典台词:当时粮食极度紧缺,饥饿严重,列宁的警卫员瓦西里对妻子说:“不要难过,不要哭,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好的。”</p><p class="ql-block">这朴素简洁的语言,给了正在偏僻山区干着苦累工作的学生矿工多少心灵的安慰和希望啊!确实,这些话也正是当年大家互相鼓励的流行语。</p> <p class="ql-block">从赵庄矿工生活区顺坡下来,大家向原赵庄矿井口走去。</p> <p class="ql-block">赵庄矿井口附近早已荒草疯生,透过超人高的荒草,隐约可见废弃的当年井口值班室的平房。</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2019年5月洛阳学生矿友 常秉勇自驾车和同学矿友李徐生、刘建民,在原赵庄井口的合影,四年前的荒草还没有长得这么兇!</p><p class="ql-block">图左为常秉勇,原洛阳一高学生,68年到矿后干过赵庄井下工人,机修车间钳工,后又在矿机关和子弟学校工作过,后调回洛阳。常秉勇为人热情开朗,工作能力强,文艺特长突出,是梨园矿剧团的台柱子之一。他饰演的刁德一,解放军战士关不住的小老虎等舞台艺术形象,当年颇受广大矿工和乡亲们的欢迎,很是叫响!常秉勇后调回洛阳,曾任洛阳市百货大楼付总经理,工会主席等。</p> <p class="ql-block">同学矿友们凝望着赵庄井口西边不远处的碴堆山,想起了当年绞车吊笼快速上下,翻斗煤车来回穿梭,上下班工人呼喊吆喝……那红火沸腾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50多年后的今天,大家望着这曾经那么熟悉的地方心中无限感慨:</p><p class="ql-block">烟消草茂寂无声,十里煤田人迹空。</p><p class="ql-block">沸腾矿山何处寻?万千工友梦中萦。 </p> <p class="ql-block">“杠子馍,砍一道,谁吃谁下窑!”忘不了啊,当年在几百米井下吃过的白面杠子馍。</p> <p class="ql-block">“是神不是神,一天两驾云。”忘不了啊,当年乘绞车吊笼上下矿井时的口头禅。</p> <p class="ql-block">在赵庄井口的东边,是当时矿上的机修车间,从西往东依次是:翻砂班、车工班、钳工班。顶东头的是内线班、外线班、车间办公室。原为一层灰砖瓦房,现被改造为红砖房。</p> <p class="ql-block">感叹大自然顽强的生命力,在荒草繁茂的机修车间前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刘源(左) 刘建民(右 网名泉石松 本美篇相册的摄影及制作人)</p><p class="ql-block">两人均为洛阳一高学生,68年一块来矿,都在井下干过掘进工,后一块在机修车间干翻砂工数年。</p> <p class="ql-block">站在赵庄井口南望,是郭庄矿附近的砖厂。</p> <p class="ql-block">离开赵庄矿和焦厂地盘,矿友同学们又来到寄料街。当年寄料街多是灰砖平房,现在早已高楼林立了。</p> <p class="ql-block">当年临汝县寄料乡人民公社的老照片。当年还不叫汝州市,并且还不归现在的平顶山管辖,而隶属于洛阳管辖。</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寄料街虽然建筑低矮,平时冷清,但集市日还较热闹,由于这里有许多矿工和中新机械厂职工,附近十里八乡的农民都把自家的土特农产品拿到这里卖。记得68年学生们刚到矿时,街会上的土鸡蛋仅两分钱一个,大红公鸡仅五毛钱一只,学生矿工们常买些带回洛阳,后来慢慢的就六七八九毛涨价起来……</p><p class="ql-block">寄料街有邮电所,书店,小饭店,“吃罢饭,没事干,寄料街,去转转。”是当时矿工们的口头语。</p> <p class="ql-block">座落于寄料街东边的龙潭沟水库,也是当年洛阳学生矿友们常来游玩之处,库水清澈,环境幽静,有时同学们还下湖游泳,有时还带些吃食在这里喝酒聊天,欢声笑语。</p><p class="ql-block">这次本打算再到龙潭沟水库看看,终因天气炎热年老体弱作罢。</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1971年6月同学矿友常秉勇在龙潭沟水库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 候长森,原洛阳六中学生,曾在泰山庙井下干过掘进工,水泵工,后到焦厂干机电工,后调回洛阳工作。</p> <p class="ql-block">本次同去的矿友李徐生,原洛阳一高学生,先后在矿上干过井下掘进工、运输工,汽车司机,后调回洛阳工作。</p><p class="ql-block">李徐生是这次矿友同学重返梨园煤矿的热心组织者,联络人,天气炎热,徐生老友辛苦了!谢谢徐生!</p> <p class="ql-block">告别了,在寄料街北头的梨园矿机关门大门前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大部分洛阳学生调离煤矿后,矿上新建的梨园矿医院,邻近矿机关大院的北边。</p> <p class="ql-block">依依惜别 梨园老矿</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李建周2019年5月3日重返梨园矿时和同学矿友刘建民的合影</p><p class="ql-block">李建周是原洛阳一高学生,68年来矿后先干井下掘进工,后到赵庄机修车间干钳工,后任梨园矿务局机修厂付厂长,直到退休。建周同学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都奉献给了矿山,对梨园有着深厚的感情,在100名洛阳学生到矿55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满怀激情作诗纪念:</p><p class="ql-block"> 梨园随想曲</p><p class="ql-block"> —纪念100洛阳学生到矿55周年</p><p class="ql-block">1968年11月8日</p><p class="ql-block">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日子</p><p class="ql-block">初冬的寒意</p><p class="ql-block">笼罩着豫西山区</p><p class="ql-block">几辆大卡车满载着</p><p class="ql-block"> 还粘带书香味儿的我们</p><p class="ql-block">离开繁华的洛阳</p><p class="ql-block"> 向伏牛大山的深处驶去</p><p class="ql-block">突然</p><p class="ql-block">在一个低矮小屋前</p><p class="ql-block">热烈欢迎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 上山下乡的横幅出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梨园煤矿</p><p class="ql-block">从此</p><p class="ql-block">我们有了新的称谓</p><p class="ql-block"> 洛阳一百学生</p><p class="ql-block"> 老掘 窑工</p><p class="ql-block">还记得</p><p class="ql-block">我们第一次</p><p class="ql-block">到掌子面上夜班吗</p><p class="ql-block">打眼 放炮 攉煤</p><p class="ql-block">黑金顺着电溜子</p><p class="ql-block"> 河水般的流淌</p><p class="ql-block">清晨睡意朦胧</p><p class="ql-block"> 使劲揉揉眼</p><p class="ql-block"> 矿工井下拼</p><p class="ql-block"> 乌金送井上</p><p class="ql-block">还记得那</p><p class="ql-block">铁锤砸钢纤</p><p class="ql-block"> 千锤凿一洞</p><p class="ql-block"> 炸药崩硬岩</p><p class="ql-block"> 巷道延前方</p><p class="ql-block">还记得那,</p><p class="ql-block">抹着汗水看着自己架起的</p><p class="ql-block"> 排排棚架欣慰的欢笑吗</p><p class="ql-block">啊……</p><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p><p class="ql-block">挣得了人生的第一份工资</p><p class="ql-block">同学矿友们你呼我叫</p><p class="ql-block">来到龙潭沟水库边把酒畅饮</p><p class="ql-block">还记得那</p><p class="ql-block">深秋满山的红柿子红酸枣吗</p><p class="ql-block">还记得那</p><p class="ql-block">小河沟里摸螃蟹捉小虾吗</p><p class="ql-block">还记得那</p><p class="ql-block">我们喝酒</p><p class="ql-block">吃的是大盆的粉条白菜吗</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梨园</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所有的磨难我们一起经历</p><p class="ql-block">所有的经历我们共同回想</p><p class="ql-block">啊 50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梨园煤矿多少次浮现在</p><p class="ql-block"> 矿友同学们的梦乡</p><p class="ql-block">啊……</p><p class="ql-block">难忘的梨园</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李建周 2023年9月</p> <p class="ql-block">当年,就是这份洛阳地区革命委员会的文件,决定了我们100洛阳学生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和青春岁月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梨园煤矿!</p><p class="ql-block">再见了,我们火红的青春故乡!</p><p class="ql-block">感谢你给我们的砥砺磨练!</p><p class="ql-block">感谢你给我们的勇毅坚强!</p><p class="ql-block">啊,当年我们曾读过普希金的诗:</p><p class="ql-block">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忧郁,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我们的心永远憧憬着未来,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p><p class="ql-block">虽觉韵美,却难深解。</p><p class="ql-block">经历了50多年的岁月风霜,今天,我们似乎懂了……</p> <p class="ql-block">纪念百名洛阳学生到矿55周年!</p><p class="ql-block">祝在梨园煤矿工作过的同学们,矿友们身体健康,平安快乐!老年幸福!</p><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p><p class="ql-block">本美篇相册制作人:泉石松(刘建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