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辛村

勤斋问古

<p class="ql-block">  “大辛村,小辛村,割下的棺材日捣人”。</p><p class="ql-block">著名秧歌艺人薛贺明《游交城》里的一句话让交人对大辛村所熟知。清末民国时期,村中多棺材铺,因偶用朽木割制,被人发觉,便传为:“大辛村,小辛村,割下的棺材日捣人”。①</p><p class="ql-block"> 大辛村明清时期属辛北都。民国六年属一区二段,1950年属八区,1953年属辛寨乡,为乡政府驻地,1956年属段村乡集裕高级社,1958年属东方红公社,1961年属义望公社,1984年属义望乡。②2001年属夏家营镇。</p><p class="ql-block">据村里老人讲旧时村中商业繁荣,庙宇众多,有东老爷庙(关帝庙)、郭家庙、东头庙(紫竹林)、西头庙(娘娘庙,村中老人讲供奉水母娘娘)、没爷庙、虸蚄庙等。</p><p class="ql-block"> 没爷庙也是大辛村的关帝庙,老辈人也称新老爷庙或西老爷庙。因为此庙往东五百米左右,还有一处老爷庙,老人们称旧老爷庙或东老爷庙。大辛村至今流传的二月十四赶会就是东老爷庙的节。</p><p class="ql-block"> 按照俗例,每个村都是一个老爷庙,为什么大辛村有两个老爷庙?据说 大辛村最早的居民是陈姓家族。后来又迁来了田姓家族,田姓的老人们说,他们是《蝴蝶杯》戏中田玉川的后代,因犯官事移居大辛村(此处有待考证)。因田姓家族发展的人多势壮,村名叫成了田家庄,也叫田家圪垯。后来,田姓家族人口繁衍,形成了一个新的村庄,故名为新村。以后人们书写时为省事,就将新字用辛代替。后因洪水穿村而过,即大者为大辛村,小者为小辛村。而后,大辛村和田家庄又合并为一个村,成为现在的大辛村。东老爷庙先建于西老爷庙,属大辛村的老爷庙,西老爷庙是田姓人牵头修建的,属田家庄的老爷庙。后来两村合并,人们就习惯称东老爷庙为旧老爷庙,称西老爷庙或新老爷庙。西老爷庙建好后,没有塑像,是在正殿里请了个很大的核桃木神龛,立了个很高的牌位。村民们调侃,将新老爷庙叫成了没爷庙。 1957年春,大辛、小辛、辛南、贾寨等四村,(简称三辛一寨),在没爷庙成立了解放后交城县的第一所民办初级中学。1970年7月辛寨初级中学转型为义望公社高中,1985年转型为义望乡职业高中,1990又转型为辛寨初级中学校,2005年辛寨中学迁入了新校园,没爷庙再无人问津。</p> <p class="ql-block">虸蚄庙又称八蜡庙、古虸龙寺。清康熙八年《交城县志》记载:八蜡庙,在县东南八里许,有记。春秋二仲上戊日祭。明代韩祜《重修虸坊庙记》:去东南十里许,地名辛北,旧有虸蚄神庙。遇蝗蝻有祷即止,即古八蜡神庙是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韩祜,交城人,明弘治六年进士。历任刑科给事中、吏科左给事中。编《交城县志》未刊。</span></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八年《交城县志》记载:古虸龙寺,在县东南十里贾家寨、大辛村之间,祀虸蚄、龙神;为贾家寨、大辛、小辛、田家庄四村祈祷雨泽公庙;明正统八年重修,清康熙、乾隆、嘉庆及同治六年均有公修碑记。</p><p class="ql-block">关于虸蚄庙还有一个传说,虸蚄庙田善友成佛的传说唐太宗年间,大辛村虸蚄庙有个善友姓田,本村田姓人氏,常年住在庙里,负责看庙、打扫卫生。农忙时节,抽空帮农户去田间干活。因他诚实善良,农活干的又快又好,而且不计较工钱,找他帮工的人很多。有一年春天,干旱严重,土地无法下种,到了四月里才有了雨,玉米、高粱等大庄稼下种误时节了,只能种糜糜、谷子等小庄稼。出苗后,因谷子种的太多,许多农户的谷苗间不过来,都找田善友去做帮工。田善友谁家叫也去,谁家叫也帮。农忙时节农户们为赶工,都在田间吃饭。田善友不用雇主家给他做饭,他告雇主说,他的饭已做好,在他厢房的门关上挂着呢,饭时给他送田间就行。几天后,全村两千多亩小庄稼全锄完了。农户们坐在街上闲聊,“你家的谷子锄完啦?”“锄完啦”“谁帮工来?”“田善友”“我家也是。”坐在街上的农户都说是田善友帮锄谷子来。有农户说:“我天天给田善友送饭,他厢房的门关上每天挂着热呼呼的一罐饭”。但其他农户说:“我也天天给他送饭,也是从他厢房的门关上取的饭罐,饭也是热呼呼的。”农户们觉得奇怪,有多少个田善友,善友天一亮就去地里了,怎么饭还热呼呼的?农夫们一齐去虸蝗庙找田善友想问个究竟。庙里的主持告诉大家:“田善友去绵山求雨去了,谷苗间完了,有雨才能长高。”以后,一连下了几场雨,庄稼长得很好,周边几十里都沾光。此事传到朝廷,惊动了李世民,李世民率众臣来虸蚄庙朝拜,感谢善友祈雨之恩德。主持说田善友得道去绵山了。李世民又率众臣去绵山朝拜,田善友的弟子银空在抱腹岩接驾,告师父已圆寂。李世民未能如愿,不禁仰天长叹:“此行空望佛矣!”顿时天空中响起了“谢主隆恩!”铜钟般的声音,人们抬头仰望,田善友的轮廊也岀现在空中,银空秉告太宗,这是他师父和师父的声音,师父是在感恩皇上赐他“空望佛”名号,皇上金口玉言。至此,唐太宗敕封田善友为“空望佛”,并敕建绵山抱腹寺包塑真容。后来,大辛村田姓人牵头集资在虸蚄庙隔壁建了一个东院,正殿名空望佛殿,殿内供空望佛塑像,还供一个八抬大轿,轿上坐空望佛牌位,左右各挂一水桶。每逢天旱,村民就抬上大轿到绵山求雨,求雨的仪式非常隆重、虔诚。风俗流传几百年,方圆几十里也有此风俗。四十年代有一年,文水县五里村人去绵山求雨,中途住在虸蚄庙过夜。大辛村有一淘气小子半夜起来,偷偷地把五里村求来的水倒到地里,重新给水桶里装上水。第二天求雨的人走后,大辛村就下雨了,而五里村却没有下雨,为此五里村求雨负责人受到了责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①田瑞主编《近代晋商交城志》,2005年12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②田瑞编著《交城县地名辞典》,1994年8月,山西教育出版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