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国家版本馆广州馆(文沁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国家版本馆西安馆(文济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国家版本馆杭州馆(文润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国家版本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第一次去杭州馆走马观花,没弄明白版本馆与图书馆、博物馆之间的根本区别。第二次去,看见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广州馆(文沁阁)、西安馆(文济阁)、杭州馆(文润阁)的俯瞰图,发现它们都在山里,心想版本馆的设想是否有战略安全上的考虑以保障中华文明的永续传承?但“版本”是个什么概念仍然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上周第二次去杭州馆,南区园林大部分已开放,除山上的文润阁还上不去。</p> <p class="ql-block">一年时间,松、竹、梅、荷均已栽种完毕,宋韵山水风貌的园林已具雏形。</p> <p class="ql-block">这片裸露的山崖本是采矿遗迹,在设计师手里呈现的却是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的意蕴。</p> <p class="ql-block">非常喜欢杭州版本馆的建筑布局,原始的山体植被随形就势地保留下来,嵌入建筑物主体结构中。</p> <p class="ql-block">山体坐在建筑中,建筑坐在山体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着痕迹地完成了二者的深度融合,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一方天空,一块巨石,一虬苍松,一幅摩崖,“天开图画”仿佛为此处景观量身定制。殊不知,此处摩崖石刻是石函路摩崖石刻群的复刻版本,如此神来之笔,竟不知摩崖石刻与景观设计是谁成全了谁?</p> <p class="ql-block">绕山回廊上有多组高低错开的长方形窗口,实时报道野山上的四季花讯,若是偶尔有探头窗内的花枝,岂不惊喜?!大自然是疗愈人心的无可替代的良药。</p> <p class="ql-block">绕山回廊的墙面质感是清水混凝土未干时用竹片压在上面,干透后拆除竹片呈现出来的竹纹肌理,很“中国”!</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片摩崖石刻群和这篇解说词,忽然就明白了“版本”的含义。我想,版本馆是这个多媒体时代对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概念拓展和延伸。在收藏范围上,版本馆里除了图书、资料、文物等常规展品外,还有各种超出图书馆、博物馆收纳范畴的物品,比如摩崖石刻,比如茶山,比如货币、粮票、磁带、大哥大等负载时代信息的日常生活用品等;在展陈形式上,除了图书馆博物馆常见的陈列手段外,还增设了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数字馆”,还借助了数据建模、3D打印、投影、视频等现代科技手段来展现各种各样的文明承载形式,统称为“版本”,甚至同一样物品可以有不同的“版本”,即不同的表现方式。查阅了官方标准定义“版本馆是国家站在文化安全和文化复兴战略高度上谋划的,用以存放保管文明“金种子”的“库房”,也就是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p> <p class="ql-block">图片中左边这堵墙是文润阁的一项创举,采用夯土技术叠高1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夯土墙;右边这一排高达15米的可旋转屏风也是文润阁的首创,是用龙泉青瓷一片片烧制、拼贴而成。开阖之间完成了空间结构的转换和视线的收放。左右两侧,温润的泥土与冷冽的青瓷,质感与色泽的对比真是和谐悦目。从对面的回廊远远望去,屏风的青与池塘的碧既一脉相承,又层次分明,木阁的棕黄在一片碧绿中格外养眼。</p> <p class="ql-block">这个木构屋顶装饰延续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瓶窑南山摩崖石刻的3D打印版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清代的布质升官图,有点类似今天的大富翁游戏图。</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阅读角,背靠天然山体,面朝荷塘水岸,清风徐来,暑热顿消。正午时分,阳光直晒,坐在阴凉山脚下,望着水面上闪烁的流光,发一会儿呆,时光便悄无声息地流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