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流岭深闺闫村美</b>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目 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闫村镇简介 夏 阳</p><p class="ql-block">闫村赋 李广华</p><p class="ql-block">上官坊的河流——楼山恋 丹女青青</p><p class="ql-block">再上磨沟岭 侯培元</p><p class="ql-block">又忆当年安武河 清 泉</p><p class="ql-block">上官石 刘端曹 </p><p class="ql-block">九虎山战斗烈士墓 来源学习强国</p><p class="ql-block">流岭驿 夏 阳 </p><p class="ql-block">沙河湾 夏 阳</p><p class="ql-block">故乡圪崂沟 夏 阳 </p><p class="ql-block"> & &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闫村镇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18px;">夏阳</span></p><p class="ql-block"> 流岭深闺藏,</p><p class="ql-block"> 闫村别样秀,</p><p class="ql-block"> 李白奔楼山,</p><p class="ql-block"> 飞笔墨不朽。</p><p class="ql-block"> 闫村镇地处秦岭山区流岭南麓,隶属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北接杨峪河镇和刘湾街道办,东临沙河子镇,西靠黑山镇,南通山阳县,全镇行政区域面积为143.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万亩,林地面积15.3万亩,辖8个行政村,4123户,12836人。镇内有G70福银高速、G242国道(内蒙古甘其毛都至广西钦州)、S203省道通过;有九虎山红色革命遗址、楼山道教圣地、磨沟岭庙宇、张家湾西汉悬崖汉墓、安武寺沟将军寨、磨沟人工导流隧洞等红色革命、历史人文、战事遗址、自然风光类景观;有品种繁多的树木、动物、鸟类,是旅游、观光、休闲、农事体验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闫村赋</b></p><p class="ql-block"> 李广华</p><p class="ql-block"> 闫村以姓得名,闫村没有闫姓。地处商州正南,东南丰阳邻边。</p><p class="ql-block"> 闫村如画,碧水青山;芦山秀丽,风景如仙。东观丰阳,西望长安,李白会友,独访太素,把酒临风,喜作诗篇。积翠楼、凝碧池,茂林秀竹;逍遥馆、澄心亭,奇花异卉。猿诣亭前鞠躬啼,太素谓之“报时猿”。晚唐诗人温庭筠,爬山涉水到流岭,品茶论诗成佳话,赠送隐士千古传。刘岭庙宇雄伟,雕梁画栋辉煌,壁画色彩鲜艳,塑像栩栩如生,善男信女虔诚,许愿还愿神灵。磨沟岭,张爷庙,敬奉何人?河南张爷。对越反击战,长眠著阴山。血性男儿,令人敬仰,香火鼎盛,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 旧日鬼门关,人闻心胆寒。高崖去地数十仞,行者如蹑极幽险,“巨灵何日劈嶙峋?险径中穿号鬼门”。清代同治年,督学吴大澂,按试商州道,曾作《石门铭》。今日石门关,旅游成景点。石门对峙,清溪如练,巨石探头,河水嬉戏,盛夏雨季,浊浪排空,雷鸣怒吼,万马奔腾。山重水复,峰回路转,山高水聚,峡窄如削,豁然开朗,屋舍俨然。</p><p class="ql-block"> 闫村交通,实属方便。商山古道,连接鄂陕,驮马队队,货物满载,人行熙攘,利来利往;商漫公路,卡车众多,川流不息,昼夜行驶,南粮北运,北煤南调;福银高速,轿车如流,各行其道,井然有序,塞外雄浑,江南秀丽;通村公路,蜿蜒起伏,密如蛛网,出行方便,山货物产,畅销西安。</p><p class="ql-block"> 闫村历史悠久,胜于黑山,“先有上官坊,后有黑山街”。黑暗社会,生活熬煎,兵匪祸害,民不聊生,吃糠咽菜,衣不遮体,面色憔悴,度日如年。性格彪悍,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立山为王,震撼陕南,靖华民团,保卫家园,扰害商山,已成一患。红军长征,路过安武,峥嵘岁月,烽火连天,为国捐躯,英雄长眠。民众解放,锣鼓喧天,极左岁月,生活困难,洋芋糊汤,细粮少见,改天换地,修筑梯田,打通隧道,田畴阡陌。九虎山战役纪念碑巍峨肃穆,七里峡道班养路段闻名遐迩。改革开放,干劲冲天,劳务输出,赚回大钱。沙河湾西安康复路蹬三轮成商州帮,上官坊灵宝豫灵镇挖金矿名陕西庄。流岭山区,翻天覆地,南宽坪村,山区江南,楼房参差,错落有致,名花修竹,农家小院;七里峡内,黄栌红遍,数峰尽染,苍鹰翱翔,山雀婉转;华良沟脑,养蜂正忙,柴胡菌陈,药香田畦,鸡鸣犬吠,牛羊成群,上官安武,一镇两集,物产丰盈,琳朗满目,人声鼎沸,交易活跃。闫村文化,山区少见,希望小学,一张名片。红色土地,绿色家园,苍山青松,清泉石间,木耳香菇,猪岺天麻,连翘金黄,满山遍野,丹柿核桃,石膏矿产,五谷杂粮,年岁丰稔,农家屋内,温暖如春,劈柴铁锅,洋芋豆角,糍粑搅团,粗粮细作,粗茶淡饭,美味佳肴。移民搬迁,居住改观,别墅独院,硬化场面,瓷砖铺地,家电齐全。脱贫指日可待,富裕任重道远!天行健,天佑闫村山河无恙;地势坤,地保闫村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信乎?信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上官坊的河流----楼山恋</b></p><p class="ql-block"> 丹女青青 </p><p class="ql-block"> 泰山、庐山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泰山,乃中华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胜赞,号称中国第一吻的电影《庐山恋》,更是让庐山魅力倍增、声名远播。而提起陕西南部商洛山中的两座与泰山、庐山同音的山,想必很多人不一定知道。两山均位于商州城南七十里刘岭之阳的上官坊乡,一座叫“太山”、另一座叫“楼山”,它们相互依偎着守望在商州的正南边陲,南与山阳县紧邻。</p><p class="ql-block"> 1290多年前在“楼山”这个地方也演绎过一段动人心弦、流传千古的“楼山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高太素,是唐时的一位名士,也是李白的一位挚友,与李白一样,也是诗书满腹,才高八斗,但就是人过于刚直,从不巴结权贵、贿赂官府,因而连连科举考试,次次都是名落孙山。经过数次碰壁,他对朝庭彻底恢心,便再不问功名利禄之事,而是安下心来修心养性、奉老立业。晚年的他,越来越想与当年四皓一样,远离红尘,去商洛山中体验淡泊恬静、山水田园、自由自在的隐士生活。</p><p class="ql-block"> 公元713-740年左右,年过花甲的他,将二老的归天大事相继料理完之后,久藏心中的归隐想法彻底迸发,便匆匆携带家眷离开长安来到商州。他一边寻访四皓行踪,一边踏勘隐居之地,经过一番比较,他发现楼山这个地方太美了——山峰之高能同秦王山齐眉(秦王山海拔2087米,楼山海拨1910.9米),山岭之秀可与江西庐山媲美,山石垒垒,自然造成登山的台阶,云雾缠绕把苍松分成数层,远远望去就像层层楼阁。山的南面即属丰阳,山的北面即是古长安与湖北之间的交通要道和关坊所在。山顶,即有高耸错落的山头,又有肥沃平坦的土地,四周绿林深深、流泉淙淙、蜂舞蝶飞、猿游鸟鸣。春天草长莺飞,夏天繁花似锦,秋天风轻云淡,冬天雪落满山,真可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东见旭日,西见霞,南望荆楚,北望华(华山)。简直是一块即方便又隐蔽、既美丽又丰饶的风水宝地,堪与庐山“齐名”,敢与庐山比美。</p><p class="ql-block"> 太素是个极讲究的人,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到了楼山这个地方,他用自己的积蓄依山就势修建居室道院二十余间,并分别赋以诗意的名字,“清心亭”、“积翠楼”、“凝碧池”、“春阳方出”、“冬雪未融”、“晴夏晚云”、“中秋午月”、“夜阶急雨”、“暑簟(diàn)清风”……,一个个如诗如画的名字后边,记录着多少当时的胜景啊,难怪史书中将其称作为逍遥馆。太素白天栽竹务花、采芝摘茶,夜间读史诵经、赋诗作画,好不惬意。不几年工夫,山上越来越美了,处处茂林修竹、奇花异卉。更奇的是,有一猿,每至一时,必要准时来到太素起居的清心亭下,鞠躬而啼,不论春夏秋冬,也不管晴天雨天,皆不变时辰,太素喜曰为“报时猿”。</p><p class="ql-block"> 公元744年春,与朝庭决裂而再次踏上游历之途的李白先生路过商州时,听说好友高太素在楼山隐居,便不辞辛苦,前去登山拜访。李白从寓居的东岩出发,出小赵峪,涉丹江,越高车岭,进流峪,翻流岭,出刘岭沟,在上关坊歇息了一晚,第二天经苟坪子,进冷水沟,接近午时才走到楼山脚下。只见楼山高耸险峻,山路崎岖,马无法行进,他只得弃马登山。螺旋般的羊肠小道,咋走都走不完似的,累得李白气喘嘘嘘、汗流浃背,好在他爱喝酒,随时坐下来喝口酒,解解乏,过了午时才到达太素的逍遥馆。此时的李白早已精疲力尽,就势坐在馆前门外的石桌傍,又仰起脖子咕嘟嘟痛饮一番,不一会便呼呼入睡了。高太素听见门外鼾声如雷,很是惊讶,便信步出门,一看原来是李白,哈哈大笑道:“青莲居士,你怎么不在京城里侍候皇帝,跑到我楼山来了,这里可没有贵妃替你磨墨哟!”高太素笑着唤醒李白,备上好酒好菜,盛情款待。</p> <p class="ql-block"> 李白在楼山与高太素盘桓多日,说诗对句,饮酒话桑,无不痛快。他的乐府诗《山人劝酒歌》就是在这里与高太素饮酒时唱出来的。诗云:</p><p class="ql-block">苍苍云松,落落绮皓。</p><p class="ql-block">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p><p class="ql-block">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p><p class="ql-block">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p><p class="ql-block">各守麋鹿志,耻随虎龙争。</p><p class="ql-block">欻然佐太子,汉皇乃复惊。</p><p class="ql-block">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p><p class="ql-block">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p><p class="ql-block">举觥酬巢许,洗耳何独清。</p><p class="ql-block">皓歌望松月,意气还相倾。</p><p class="ql-block"> 李白眼中的太素如仙一样!——啊,青苍如云的松林前,咋好像是绮皓呢。春风里他向我走来了,他到底是谁啊?蝴蝶忽然咋这么多了呢,在他身边的草地上翩飞。你看他,秀眉如雪,颜面却若桃花,身子骨就像年轻人一样的美好呀!噢,他说他就是那秦时避世的绮皓。我们互相嬉笑、相互劝酒,忘记了年龄、忘记了时间。这位“绮皓”啊,他望着松间的明月,唱着四皓的赞歌,看来我们俩还和当年一样意气相投啊!</p><p class="ql-block"> 可惜史书到此却戛然而止了,太素在山上到底生活了多少年,踪归何处却无从知晓,仅可在晚唐诗人温庭筠和明朝诗人王光济的诗作中窥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懿宗咸通四年癸未(公元863年),温庭筠因朋党之争被权贵迫害,贬为“方城(今河南南阳方城)尉,再迁隨县(今湖北隨州)尉”,五十二岁的温庭筠被赶出长安,时值春天,他第三次踏上了谪贬的商山之旅。与100年前的李白同样的心情,同一个季节,走同一条线路,温庭筠前去楼山拜访了太素的逍遥馆,创作了《赠刘岭隐士》五言律诗二首:</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茅堂对薇蕨,炉暖一裘轻。</p><p class="ql-block"> 醉后楚山梦,觉来春鸟声。</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采茶溪树缘,煮茗石泉清。</p><p class="ql-block">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p><p class="ql-block"> 可见,温庭筠对太素的隐居之地和归隐生活是怎样的艳羡和向往呀。</p><p class="ql-block"> 又过了600多年,明正德(公元1506年)丁丑进士王光济也去了楼山,太素的六逍遥馆已荒草萋萋,但无限风光犹存,其诗《楼山太素庵》写道:</p><p class="ql-block">紫气苍苍锁岭头,昔人此地起仙楼。</p><p class="ql-block">丹房石室空苔藓,碧草瑶花入艾莸。</p><p class="ql-block">日暖废池山鸟浴,林深幽谷老猿游。</p><p class="ql-block">羽车闻说归玄圃,无限山光总不收。</p><p class="ql-block"> 风景还是那样的风景,却已是人去屋空。太素去了那里?噢,听说他早已在楼山修练成仙,驾着羽车到昆仑山的神仙居去了。</p><p class="ql-block"> 知道楼山的故事已很久了,一直很想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有准备地去那里寻觅芳踪,体验“蝴蝶忽然满芳草”的意境,但却始终未能成行。</p><p class="ql-block"> 9月12日,一个又得加班的周末,早上匆匆忙完工作上的事情已是11时,和荧火虫一商议,难得的半天休息时间不能荒废,好,还是选择个地方上山,我开玩笑地说上楼山,未料想虫子先生却一下子认了真,非去那里不可。准备背包、吃饭、买水、赶公交,谁知车只坐到上官坊沟口,虫子就要下车步行。好,本来时间已很晚了,那就磨蹭吧,反正楼山我是不准备在这个季节、在这样仓促的时间去的,在路边的河里玩也是不错的,因此就走走停停,虫子不停地这儿拍拍,那儿照照,我却趁机下到河里捞起了石头。清凌凌的河水里,石头出奇地净,颜色质感都非常地好。正当我打算在这里捡一下午石头,好好过把瘾,虫子却在岸上催着快走,说已到了去楼山的冷水沟口。</p><p class="ql-block"> 向沟口的乡亲一打听,沟口距楼山脚下还有四、五里的路程,上到山顶可能还得一个半钟头,下山时天可能就黑了,我真有点不想去了,虫子的犟劲却上来了,一个人头也不回地就向山里进发了,好,那就去吧!谁要让咱今天开这么个玩笑呢。</p><p class="ql-block"> 一个多钟头后,我们来到了乡亲说的村小学所在地,其后就是楼山的第一个庙——龙王庙,庙筑在山脚处一块陡峭的石崖上,庙前有一棵古老的冬青,枝繁叶茂,阳光下墨绿的树叶上光点闪闪,犹如玉树临风。小小的庙院内异常寂静,殿门紧闭,打了几声招呼均无人应答,轻轻推开门,威严的龙王即在眼前,木鱼、卦静静地躺在香案上,四周的墙上八仙等人物壁画栩栩如生。我给龙王叩了三个响头,即与虫子向庙后的楼山进发。</p><p class="ql-block"> 新修的盘山路,坎坷而又漫长,走了好久,才看到人家,一问才知这个地方的小地名叫郭堡,从这里人家屋后的小路到达山顶是最近的路,但仍有好几里呢。一位大妈热心的劝我们坐下来喝口水,但我们没敢停。随后的山路异常难走,疯长的野草将本来就不宽的小路挡得几乎看不清,我们只好手持木棍边一边打草惊蛇,一边用身体直接开路,一会儿就气喘嘘嘘、汗如雨下了。我开玩笑说,史书可能记错了,人家高太素到这鬼地方干啥呀,人家李白才不会来这地方哩,如若真来过,那可将李白先生折腾苦了。</p><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路边出现了一块大石,我笑着说,这可能是当年李白坐过的,虫子一屁股就坐在上面,悠闲自在地抽起了烟。稍稍休整一下,喝口水,继续前进。忽然眼前的小路一下子开阔了,原来有人将路旁的野草给割掉了。虫子高兴地说肯定快到山顶了,可不,刚走不远,就已看见山顶的建筑了。但我们的判断不够准确,盘山的羊肠小道咋走都走不完似的,真有点吃不消了,正想再歇一下,走在前头的虫子说,快点上来,已到了。</p><p class="ql-block"> 啊,确实到了,但并未到达顶峰,这里可称作楼山顶峰下的一个小平原,平坦开阔的山地上竟赫然矗立着几处气派的庙宇,还有几处石墙垒垒的遗迹,肥沃的山地上野花正艳,荞麦正绿,姜花正黄,南瓜随处生长,大片的藿香散发着香气。有上下两殿,下殿前是大片的山地和一处房屋遗址(后听山下群众说是老戏楼遗址),上殿门额题“中皇殿”,门前是一个长长的高台,高过下殿的屋顶,台边散放着两个小凳子,台边的木架上挂着两件衣服,一看主人就未走远,但再喊四下却无人应答。殿门紧闭,两边的厢房门也上锁。只有一旁的磨房无门,里边的石磨是才用过的样子,上边的面粉还白花花的。此时已下午5时40分,我们立即向殿后的顶峰进发,此时看到顶峰处仅有一些石墙的影子,未曾想等我们艰难登临其上才发现,石墙是已久远的建筑遗址,在其里还藏着一座比较精致的小庙(后听山下乡亲说此处是“玉皇顶”)。庙门用一束带铁丝的绢花紧紧地系着,从格子窗向里望,几尊神像威严地端坐着。小庙北是一间小小的耳房,内仅有一灶台。站在顶峰的位置,四周的山山岭岭、沟沟壑壑一览无余,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夕阳的余晖洒在石墙上、涂在小庙的门窗屋檐上,是那样的安静详和。</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我,完全对高太素在此隐居信服了,这里确是一个难得的风水宝地,这么多的古遗迹足以证明了它厚重的历史存在。我说,老汉,今天得亏听你的话,上来了,不然将错过多么美的风景啊!荧火虫自然是得意极了。</p><p class="ql-block"> 落日催人归,急急从顶峰赶下来,中皇殿南边的侧门却开了,原来主人回来了。先见到的是女主人,四十五六岁的样子,头发束在头顶成一个结,蓝色布衣,裤脚紧束,一看就是女道士装扮。她操着外地口音非常热情地让我们进院,这时我才看到,原来中皇殿是前后两殿,女道士领我们进了后殿,后殿的台阶上下靠放着好几块高大的石碑,可看出已很古老。走进殿内,她边给神像上香,边说今天是去山下给庙上买油去了,不知我们今天来,真是不好意思。香火繚绕中,她说这里供奉的是释迦牟尼,这里已有很多年历史了,还有那个朝代北京给这个地方的授书呢。女道士侧过头试意我们看香案两边的廊柱,说,你看,“爷”前边这两条龙,原来还叫唤呢。我定睛一看,油灯的暗影里,镂空的廊柱上分明是两条逼真的巨龙,不知是木雕的还是铜铸的,我未敢再问。她听说我们还饿着肚子,上好香后就立即领我们走进院内南边的灶房,让我俩先吃个馍、喝碗糖水压压饥。灶房很宽敞,里边灶台、案几数处,蒸笼数层,馍就在笼内盖着,菜是用山上的野菜做成的酸菜,我们就不客气的吃了个饱。在我们好奇的追问下,女道士说她是湖北人,到这里已很长时间了,这里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都办庙会,前几年隆重的很,山阳、湖北都来好多人呢,这几年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庙会时人越来越少了,所以山上的路几乎都让草淹没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男主人回来了,也是道士打扮,但没有女道士看起来和善,他只跟我们点了个头算是打了招呼。我们走出院外,准备下山,此时已6时42分,落日衔山,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际,好美呀!虫子催着赶快赶路,我却掏出相机照起相来,好,只照一张。快到来时虫子坐过的那块大石时,太阳已彻底落山了,月牙儿已挂在树梢,真美,再来最后一张。虫子说看你等会咋下山呀!天确实越来越黑了,借着余光,我们摸索着穿梭在来时蒿草深深的山路上,我忙着赶路,将来时发现野猪的迹像忘了个一个二净,好在等我们下到郭堡村里时,我们什么也没遇到。</p><p class="ql-block"> 打着手电,走了半个多钟头,才走到楼山脚下的龙王庙,此时月如钩、星如斗,漆黑的山道里只有我俩一高一低的脚步声。4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冷水沟口,此时已八点多,因手机无信号,虫子立即用沟口商店里的座机给朋友打电话接援。在等车来接的一个多小时里,我们与店主一家人很开心地聊天,女主人做了香喷喷的手工面片,硬让我俩同他们一起吃,盛情难却,我们接过碗,吃了个夯饱。男主人的父亲大约有七十五六岁的样子,他说在他记事起,楼山上的庙就很气派,文化大革命时把庙全毁了,现在的庙是八几年这里的人才重修起来的。他却不知道太素、李白什么的,说很少听人说。我说,那是1200多年前的人了。是的,历史已太久远了,朴实的乡民,只知敬奉天地、龙王、日月星辰,那知远古那些文人墨客的事情呢!</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对我常常以文史索地理探究竟的闲耍有了点不好意思。没想到主人却笑着说,我们这穷地方,经常有人来呢,这两年还时常来大帮大帮的人呢,说叫什么驴友队。</p><p class="ql-block"> 看来恋楼山的不仅仅有太素,还有像我和荧火虫一样的许许多多的人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再上磨沟岭</b></p><p class="ql-block"> 侯培元</p><p class="ql-block"> 磨沟岭位于商州城南三十里铺中心村之南,闫村之北,安武之东,上官坊之西。岭上有张爷庙,四通八达,从任意方向都可登上磨沟岭。</p><p class="ql-block"> 11月19日,逢周末,小袁来电话,约了两个同学去磨沟岭,看我去不。正好周末休息,便欣然答应。</p><p class="ql-block"> 小袁的同学小刘驾车,出城半小时就到了三十里铺中心村。我们计划从安沟上山,从石门沟下。小刘老家就在安沟口,今天的身份是东道主,提前买好了菜,安排下山后在他家喝苞谷糁子。</p><p class="ql-block"> 下车走不多远,遇到乡亲们正在修路,大都是些老年人,小刘上前打着招呼,掏出一包香烟,让老者给大家散发。</p><p class="ql-block"> 同行的4人中,小刘和小牛不算是准驴友,衣着整整齐齐,穿着运动鞋,因为年轻,山路走得也轻松,还一路抢着替我背包。我虽然有四上磨沟岭的经验,但比起小刘来,对磨沟岭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小刘一路讲解着磨沟岭的传闻故事,让我得到许多新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磨沟岭植被很好,浅山基本都是板栗核桃柿子,千米以上全被苍松所覆盖。走进密密的松林里,脚下是厚厚的松针,好像走在地毯上。离开雾霾与喧嚣,在“天然氧吧”奢侈地享受着新鲜空气,依着古松做几下深呼吸,一周来积压的疲惫与倦意一下子释放殆尽。</p><p class="ql-block"> 半山松林深处,有一块稍微平整的地方,四周有奇松古藤,中有乱石瓦片,当是民居废墟。小刘介绍说:“老人们传说张爷当年就住在这里。张爷是上百年前的一位土医生,也是神医,为当地老百姓祛病除疾,解危救困,老百姓把他尊为神仙。张爷去世后,人们在山顶为他修庙立碑。张爷去世的日子是三月十八,每年三月十八这里都举行庙会,方圆百里成千上万人来纪念他。”</p><p class="ql-block"> 听着传说故事,不觉就到了山顶张爷庙前。今天是大晴天,庙前晾晒着被褥。我们的说话声惊动了守庙的老者,老者笑笑地迎了出来,带我们参观了庙里几块石碑,隐约看出“民国九年”的字样。</p><p class="ql-block"> 庙门上写着“东永山神庙”,守庙的老人姓汪。我以前只知道磨沟岭有东磨沟岭和西磨沟岭,这次上的是东磨沟岭。听老汪说,这座山也叫东永山。老汪陪我们转过庙东的梁头,一条新修的公路已直通山顶,路面还未来得及硬化,路基已经处理好了,小车基本上可以开到山顶。</p><p class="ql-block"> 站在海拔1700米的磨沟岭上,享受着正午的阳光,小刘给大家一一指辨着磨沟、流岭和天宝寨的位置,以及上官坊、闫村和安武的方向。走在新修的大路上,眼界高了,视野开阔了,一道道山梁上还留有秋的尾巴,红黄的树叶在初冬的阳光下泛着金光。几位70后朋友一时兴起,欢呼雀跃,一蹦几尺高。</p><p class="ql-block"> 原以为磨沟岭的名称与石磨有关,听小刘一说,才知是与磨石有关,磨沟出产磨刀石。</p><p class="ql-block"> 顺着大路畅畅快快地向东走,看着这条“白蛇”弯弯曲曲钻到山下去了,我们才返身回到庙前。老汪听说我们要从西沟下山,热情地带我们上了西边山梁,一直引到下山的岔路口,才挥手告别。</p><p class="ql-block"> 小路顺着东沟梁突降下去,开始一段比较陡立,下到山腰,坡度趋于平缓。在几棵巨松荫翳下,中有大土堆隆起,小刘说张爷的父亲安葬于此。仔细一看,还真有人祭奠过,坟头留有花圈,看得出后人对张爷的敬仰已延伸到对其父亲的虔诚。此处距离山下很远,小路因久无人走,时隐时现。我们摸索着前行,等下到石门沟,山坡上清一色的板栗树,树下是五六寸厚的板栗树叶子,脚一踢还会有板栗滚出来。小刘说,他们村现在平均每人有一亩栗子园呢!</p><p class="ql-block"> 石门沟多竹,有股清虚之气。地是沙土地,适宜栽种花生红薯。地边是核桃柿子,典型的农村田园风光。据说当年拍电影《六斤县长》时就选此地做外景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又忆当年安武河</b></p><p class="ql-block"> 作者:清泉</p><p class="ql-block"> 安武河,发源于杨峪河镇曹湾村,流入山阳县河。人们习惯于把安武几十里的地方统称为安武河。在老黑山区境内,安武河交通最为发达,有203省道东西贯穿,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看到黑黑的柏油路两边整齐高大的白杨树,一辆辆汽车来来往往,画面感就油然而生。养路段的翻斗车上站着人一会上去,一会儿又下来,给人一种威武、气派、自豪感。好一派现代气息!男女老少出门就骑上了自行车,实在令人羡慕!有句童谣:“安武河骑摩托,摔一跤,长得高。”虽然那时摩托很少见,但说明了当时安武的交通是很方便的。小的时候经常上到山顶总要看好长时间的车,哪怕是手扶拖拉机,都要从出现一直目送送其离开,只要看见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梦想着能在某一辆车上坐坐,体验一下出山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记得1982年安武成立集市,在寺沟口唱了几天几夜的大戏,虽然看不懂,但还是喜欢撵几十里去看,晚上看到一半就瞌睡打盹,戏演完了就清醒了。走时,母亲害怕我看戏后晚上做噩梦就给姐姐千叮咛万嘱咐让把我领到后台,让化妆的演员给我在额头上点一点红。一到安沟口,风景就变了,心情也变了。其实安沟口到寺沟口并不远,那时总觉得有上十里路,走了好长时间才到磨沟洞子,磨沟洞子是我心里一个里程碑,这里到了就快了。再向前走一里多路,路外有一片稻地,稻地中央有四四方方一块池塘,池塘里两只洁白的鸭子自由自在的在水面玩耍,吸引众多看戏的驻足欣赏。在此算是报到了。看一会儿鸭子戏水,就来到了寺沟口。首先姐姐把我领到后台,那些演员很亲切,小孩只要到跟前他们都给在额头点一点红,我感到他们真好!一连看了好几天,只记得女的问:“你把咱家的大黄猫卖钱做啥?”男的答:“我嫌它吃老鼠不吃尾巴。”女的问:“你把咱家的大黄狗卖钱做啥?”男的答:“我嫌它不咬生人刚咬你妈。”……还有声音高吭、“头戴黑来身穿黑,浑身上下一顶墨,扯上三尺红绫遮面威”的黑脸包拯。还有一个男的说:“妹妹柜底下一条蛇……”把女孩吓得“哎呀”一声,男的笑了。引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从此,我对戏也有了兴趣,还经常哼唱秦腔调子。</p><p class="ql-block"> 那时总觉得那些唱戏的很漂亮,穿的戏服好看;伴奏的动作和神情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似乎看戏就是为了看演员,看打板的、拉二胡的。没事了就拿上两根筷子,做个竹板就开始模仿,嘴里念着节奏,或唱着秦腔曲牌一会儿就沉浸于“戏”中了。</p><p class="ql-block"> 戏看完了,安武公路边上的空地就有卖吃的,有麻花、烧饼、蒸馍、杂烩。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杂烩这种吃食。一般都不买的吃,因为家里穷,一般看完就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虽然不太去安武村,但总觉得寺沟口当年唱戏的空地没有当年的大,现在已被高速路和民房所取代,那个池塘也不复存在,只有磨沟洞子是当年的样子,卖杂烩的地方现在成了集贸市场。唱了几年的大戏,终于把集市立起来了。每逢农历的一、四、七,十里八乡的人都往这里赶,一派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上官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刘端曹</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首歌里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石头怎么会唱歌?再美的石头都无法唱歌,是人赋予了它灵气,它成了人们心灵的寄托。</p><p class="ql-block">在上官坊下游的河道里就有一块巨石,默默无闻地躺在那儿不知道几百年了。风吹日晒,霜打雨淋,青苔疯了一样长满它的全身。</p><p class="ql-block"> 突然有一天,有人说这是一个“官帽石”,上官坊之所以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当官的大人物多如牛毛,全赖此“神石”庇佑。再加上地名吉祥——“上官坊”,“上官”,“升官”,谐音吉言,不论何级官员到了上官坊?想不升官都难。于是有人在石上刻了“上官石”三个大字,以示神圣。一传十,十传百,石头一下子出名了。有奇石收藏家来看,远观还真像一个古代官员戴的帽子,愿出五十万买走,没人敢卖。</p><p class="ql-block"> 平凡的石头一旦被人们赋予了神圣,就没有人再敢冒犯与亵渎了。</p><p class="ql-block"> 石头还是那块石头,就有人来烧了高香,虔诚跪拜。先是偷偷的来,害怕人笑话,后来就成群结队的来,其中不乏一些开了高档小轿车的达官贵人。头一律磕得“咚咚”作响,嘴里念念有词,但愿“上官石”能保佑他。</p><p class="ql-block"> 上官坊,北依流岭,南接山阳,辖区内崇山峻岭,植被茂盛;河流密布,溪水潺潺;民风淳朴,屋舍俨然,自有一番世外桃源之景。这就应了那句话:“高山出雄鹰,深渊出蛟龙”。但不知道为什么?这里走出去的人物最大的官至县级却不能升了。有人就说:“官帽,官帽,怎能撂到河道?难怪不能升官?”老年人却说:“不升官好,当大官必是大人物。宁让当地出个大牛,也别让当地出个大人物。出大牛了,当地人都能得到牛带来的福利;出大人物,当地人必遭大难。岂不闻当年出陈世美的地方,三年六料无收田,饿死黎民万万千;当年出贵妃娘娘的地方,三年桃花都不能开啊。”</p><p class="ql-block"> 这真是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闫村镇九虎山战斗烈士墓</b></p><p class="ql-block"> 来源:“学习强国”平台</p><p class="ql-block"> 九虎山战斗烈士墓位于商州区闫村镇王家沟,阎村王沟组后九虎山。</p><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28日,王震率部在黑山街召开团以上干部会时,由山阳方向两个团国民党正规军跟踪追来,会议被迫终止,部队前往九虎山迎敌,战斗非常激烈,连长西海等20余人牺牲,被当地群众葬于九虎山。该纪念碑是为纪念九虎山战斗牺牲的战士而立,塔为空心砖混结构,正方形,共分三节,在塔座正面刻有“九虎山战斗史略”,背面设门,二级正面提书“九虎山战斗遗址”,三级正面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流岭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夏阳</p><p class="ql-block"> 七事八事缠绕,忙守闹市,难得这一日清闲,该去别有一番模样地方走走看看。</p><p class="ql-block"> 出州城,登殿岭,远望圪崂沟,四面环山,低矮的脊峰错落有致,沟内连片土地平坦的连一个坎儿也没有,成为流岭山区独一无二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完全可以与平川地儿的富饶相媲美,还多出了许多原生态的清秀诱人,从沟垴缓缓流出清澈见底的水中小花斑鱼儿悠闲自在地淌佯着,从崖缝山涧浸出潺潺涓涓的细流柔声轻语地叙说着这里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圪崂沟又叫流岭驿,酷似仙人巨大的手掌,从手腕处直入,手掌样宽阔的地方叫大坪,从大坪向里延伸有五条小沟——梨树沟、烧货沟、学房沟、马沟、店屋子沟、五沟间低矮的山梁,若似四条巨龙在昭示着流岭驿具有不平凡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流岭驿一溜儿低矮的土瓦房,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在不经意间被山岚晨雾携走。村里只留下老人和儿童,无人居住的房前屋后荒草丛生,时不时有野兔出没,有七彩山鸡忒儿飞起。</p><p class="ql-block"> 走进梨树沟,不见了传说中的梨树满沟,只余留一棵据说具有千年高龄的梨树,干粗枝稀,每到春季,依然满树梨花盛开,微风拂过,,纷纷飘落的花瓣儿把这一小沟飞舞的有些纷呈与热闹;到了秋天,枝头的梨儿,水多甜爽,有入口即化之感。凭借这棵梨树千年修行的功力,引来十里八乡村邻,初一、十五、三六九日,跪拜,烧香,祈求好光景。就是这棵梨树见证了流岭驿的古老繁华及在变革中绵延千年的的沉浮往事。</p><p class="ql-block"> 我与一位投缘老者,坐在梨树下,泡上一壶香茶,不成想他竟若是一部活档案,絮絮叨叨着流岭驿的那些事儿!</p><p class="ql-block"> 似乎在并不遥远的昨天,烧货沟烧制出的瓷器瓦罐整条沟摆得满满当当,走在沟内一说话也瓮声瓮气的富有磁性,南来北往的商贾贩夫徜徉其间品评购买,把圪崂沟出产的瓷器瓦罐销往江南西域,赚回大把大把的银票,才有了川流不息的商贾们,云集在位于官道上的流岭驿,才有传承了近八百多年的古老繁华,成为那时有名气的官道驿站 −−流岭驿。</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给这里带来了无限的期许希望。在漫长的岁月里,从学房沟学堂里也走出不少高官名流富贾,成为一代接一代往返于流岭驿的富商,续写着流岭驿的千古传说。</p><p class="ql-block"> 故名词义,马沟就是替商贾们喂骡马和租骡马的地方,凭着在马沟走出来各色骡马,驮着他们自己的梦想,去甘宁,下湖广,走天涯。</p><p class="ql-block"> 傍晚,啁啾的鸟儿鸟互报着平安。西边天上云蒸霞蔚,胭脂色的彩霞投到这里的崇山峻岭上,山野璀璨迷人,歇脚的客商们品尝着流岭驿的松籽,山栗子,嗑出的“嘎嘣”声脆带香,嬉戏,谈笑。许久,寂静的夜晚就传来抑扬顿挫,曲曲相扣的香甜酣声,待黎明时分,迎着初升太阳带来的希望,扬鞭起程。</p><p class="ql-block"> 据说,上世纪末,从学放沟挖出过几个砚台,据说是明未年间的,也许是早些年间的;从烧货沟也挖出过泥佛、铜鼎、瓷壶;从店屋子沟盖新房挖地基,不但挖出了银元,还挖出了古铜宝剑…这些,都在佐证着流岭驿的古老繁华。</p><p class="ql-block"> 相传当年,王莽追刘秀至流岭驿,被一客官直接领到了马沟,挑了一匹好马,蹬马扬鞭迅速逃脱。当王莽到流岭驿,那位帮刘秀逃脱的客官,直指与马沟几乎相背向的梨树沟说是刘秀逃脱的方向,并领着王莽入梨树沟翻梁前去追赶。后来,刘秀登基,封圪崂沟为官道驿站“流岭驿”,拨皇银整修流岭驿的戏楼,客栈,改良烧货沟的瓷瓦器皿焙烧炉……</p><p class="ql-block"> 那年,流岭驿来了几位湖南籍赵姓人氏,说是要重走先祖走过的辉煌路,寻找救先祖的王益仁的后裔。流岭驿亦称王圪崂,全村人皆姓王,别无杂姓,但由于在兵荒马乱中散失家谱,无法准确查证王益仁支系后裔,几位湖南赵姓人氏只能对着王圪崂全村老少爷们深鞠三躬致谢离去。</p><p class="ql-block"> 说话间,天色近晚,要不是老人说留请吃晚饭,看得极润心,听得极入迷的我,还意识不到该离开这流岭驿了!</p><p class="ql-block"> 从流岭驿回来,已有半年之久,但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伫立在阳台,遥望那片繁星下令我魂牵梦绕的流岭驿,依然心潮澎湃。夜半更深,梦中,常常被另有一番韵味的流岭驿拥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明:本文发表于2018年7月12日《商洛日报》副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沙河湾</b></p><p class="ql-block"> 夏阳</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从商县城南的南秦桥到山阳县一百一十里长的公路上,只有一条从沙河旁通至黑山的公路,在沙河湾人心目中,沙河湾就是四通八达岭的交通枢纽。</p><p class="ql-block"> 从商县(商州)到沙河湾五十多里,从山阳县到沙河湾亦是五十多里,从黑山到沙河湾二十多里,无论是从商县上来的车,还是从山阳上来的车,都会在沙河湾歇歇车,从黑山过来的车,如到站似的也要停一会凑凑热闹,沙河湾便成了从商县到山阳公路沿线最热闹的村庄站点。</p><p class="ql-block"> 在沙河湾三岔路口那儿,有医疗站、百杂代销店,还有食堂(餐饮店),这食堂在当年是商县到山阳途中的唯一,大大提升了沙河湾的档次,使这儿成为我少小时追求奢侈生活的乐园。若拥有一分钱就可在百杂店买到小豆大小的豆豆糖四粒,含在嘴里甜丝丝的滋润,惹得小伙伴们眼睛放光,香得直流口水;若拥有一角钱那就可在“食堂”买上一个纯麦面的酥饼或糖馍,比过年还快活;若是顺手从自家鸡窝拿几颗鸡蛋卖给过路司机,那就成为小伙伴眼中的大款土豪了,直勾得小伙伴们也想学坏!</p><p class="ql-block"> 从商县到山阳公路沿途只有一个国营厂矿,那就是建在沙河湾的商县萤石矿选矿场,也是能拿上工资吃上白米细面的地方,更惹得许多人向往。</p><p class="ql-block"> 若有人问你老家在哪?沙河湾人一般都不说黑山区闫村公社沙河湾大队,而是直接说沙河湾,在沙河湾人心目中沙河湾是个大地方。说出沙河湾,若有人还不明白在那儿,沙河湾人就会补充说,商县到山阳(公路)那个三岔路口,或说萤石矿选场那儿,大家就都会明白的。</p><p class="ql-block"> 多年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们,在沙河湾村拿着榔头转上转下,在花岗岩上敲敲打打。因沙河湾周围的花岗石富有特色,品质优良,被专家们命名为沙河湾花岗石。</p><p class="ql-block"> 市里的领导,省上的领导,领着一波一波人到沙河湾村考察,也有开豪车到沙河湾来转悠的大老板,听说有几个开发商,看好沙河湾的花岗岩,看上了圪崂河的大坪。</p><p class="ql-block"> 沙河湾人高兴,开矿办厂会有力推动沙河湾人走向富裕,不过也有人担忧,特别是圪崂人更加担忧,开办石材加工厂,占了地,今后生活保障怎么办?许许多多年后,石材厂停办了,圪崂沟的农业生态被严重破坏,花多大代价,花多少年工夫,怎样才能基本恢复农业种植的生态环境,几家开发商轮番与圪崂村民交涉,圪崂沟村民始终对未来放不下心,丢心不了千百年赖以生计的土地,上面的领导急,这可是个大项目,圪崂沟人咋就这样不开化呢!</p><p class="ql-block"> 项目报到市里,市里报到省上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分析,环保厅极力反对,“一江清水送京津”,南水北调,一定要对京津人民的饮水质量负责。反对有效,沙河湾石材开发项目被搁浅。</p><p class="ql-block"> 沙河湾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拾上是草,丢了是宝,沙河湾人很失意,尤其圪崂沟人更是失落,也有人埋怨,当初想得太多了,要是快点立项,或许在未来,沙河湾带动周边会成为一个以石材为主导产业的富裕小镇!</p><p class="ql-block"> 怪了,一大早,沙河湾沟沟岔岔、七岭八梁的喜鹊欢快地叫个不停。大家纳闷,石材项目黄了,沙河湾再还能有啥喜事,该不会又要上项目了。果不其然,又来了七八辆车,车上下来一大帮人,把沙河湾跑了个遍,提取了土样、水样、沙样,还有山上的药材样品,棚里的菌类生物的样品,带上车走了!</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月,有一天,闻听沙河湾好几个村庄放鞭炮,原来报纸登了,沙河湾水好、土好,省政府规划在沙河湾建立菌类食品与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沙河湾人骄傲,金子般的好地方总会放光!</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沙河湾人,有在沙河湾办厂和建立农业特色合作社的,也有在外做官为民谋幸福的,亦有在外经商的,更有以高超技术攻坚克难不断创新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梦想,与沙河湾村干部协商,共同筹资引资,力争把沙河湾打造成远近闻名、集食用菌和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为一体的富裕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明:本文发表于2020年10月15日《商洛日报》副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故乡圪崂沟</b></p><p class="ql-block"> 夏 阳</p><p class="ql-block"> 好多年了,没回过故乡,如今不知成了啥样子!</p><p class="ql-block"> 刚进圪崂沟,迎面开来一辆霸道很霸道,“嗖”的一声,飞一样与我的车错过。“扑棱棱……”惊飞了路边苗圃里的几只喜鹊与锦鸡,还有河道水草里的一群麻雀。感觉自己好像走错了路,急忙放缓车速。</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从这条只有二尺宽坑坑洼洼的土路骑着自行车回家,就怕一不留神掉到河里。河水不深,河堤高约一米五六,河道里石块一个紧挨着一个。</p><p class="ql-block"> 小河原本从圪崂沟中间穿过,整条河道除两处近二尺高的原生态矮石坎外,其余皆平平缓缓。在石坎的下方,冲旋出了水潭,冲积出了沙滩,成为小时候我们夏日游泳、戏水、摸鱼、享受清凉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沿河小路边,长着高大的核桃树、柿子树、柳树,覆盖着河道及小路。阳坡根房前的人,听着路上行人说话,却看不到身影。偶尔听到有陌生行人说话,会惹得正在劈柴的男人丢下斧头,从烟袋里捏一捏儿旱烟,摁进烟锅里,点燃后悠闲自在地“吧嗒吧嗒”抽着,伸长脖子望;会惹得女人停下手中的针线活儿扬起头,或端着给猪倒过食的盆子,停住脚步,跨在门槛上,侧身扭头瞅着。男人和女人都想在树与树间的豁口处把行人看个清楚,等行人在豁口处一闪而过,他们才又回到了正常干活的节奏中,闲扯着各种话题。</p><p class="ql-block"> 圪崂沟家家门前屋后栽着桃、杏、梨、樱桃、李梅等果树,户户都养着赖以换取油盐酱醋的猪和鸡。在黎明时分,村里一鸡鸣后百鸡鸣,引来青蛙声声附和,引发檐下小鸟窃窃私语和虫儿轻吟低唱,构成了山村特有的原生态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周日或假期,约几个小伙伴一起登山入林拾柴,树冠枝杈纵横交织,阴森森得有些怕人。走在林中,时不时会惊跑山鹿、狐狸、松鼠和兔子,最为幸运的是惊飞野鸡,拾取一衣襟也撩不尽的野鸡蛋回家,美味一顿,比过年还滋润。</p><p class="ql-block"> 因圪崂沟拥有大片平坦开阔的土地,且山体内储藏着优质的“沙河湾”花岗岩,八年前,福建客商拟在圪崂沟建石材开采加工基地,圪崂沟人经过反复讨论后认为,若在圪崂沟采石加工,山坡将被破坏,良田将被污染,整个圪崂沟的人居环境将被严重破坏,村民一致反对。</p><p class="ql-block"> 如今,站在大坪路边,放眼观望,颇有“少小离家老大回,凝视圪崂不相识”的感觉,满山架岭,绿、红、黄、白,片片相连或间杂,松树、栲树、核桃、栗树、漆树、杏树分区种植,若似给圪崂沟的山山岭岭穿上了盛装。</p><p class="ql-block"> 登上圪崂沟最高山牛头峰,弯腰想捏一撮泥土嗅嗅,却被地上几个脚印深深地吸引住。惊讶,不可置信,蹲下身子仔细瞧瞧,没错,是狼的脚印,狼也回到了故乡。野生物种在一个地域内不能单一,单一将失去制衡,狼的回归,必将改善野猪、野兔为患的不良状况。</p><p class="ql-block"> 当年改向阴坡的河道,经多次治理,河水潺潺缓缓,四季不间断地流淌着,有鱼儿悠游浅底,青蛙聒噪,蛇行其间……河边新栽的花草树木,犹如半遮河面的彩带,为圪崂沟增添了美丽色彩。</p><p class="ql-block"> 星移斗转,岁月变幻,故乡圪崂沟,如少女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深吸一口故乡的清新空气,闭上眼睛,圪崂沟的未来浮现在眼前……我想回故乡圪崂,康养居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明:本文发表于2022年9月24日《商洛日报》副刊。</p> <p class="ql-block"> 【编者】王濒鑫,笔名夏阳,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闫村镇沙河湾王圪崂生人,工程师,退休。商洛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商州区“双百”重点支持人才、商州区法院人民陪审员;商州区义工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商洛市巾帼志愿者协会第一届支部委员会委员、商洛市各界爱心济困协会理事、商洛市生态文明促进会监事,商洛市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监事,商洛市最美志愿者;商洛市作协会员,商州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商洛分会会员,商洛市诗歌学会会员,商州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黄河文艺》《华商报》《商洛日报》《三湘文学》《作家摇篮》《秦川》《丹水》《天竺山》等报刊和文学网络公众平台,在多个全国文学大赛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微信xiayang995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