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作家通讯(第15期)

雨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 青鸟有家 翅坚如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 文/路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85年盛夏的一个上午,吉林延边的偏远深山某军营训练场旁,连队通讯员兴冲冲地把一封挂号信绣球般抛进我怀里,撕开一看,是家乡抚顺《琥珀诗报》编辑部华卓老师寄来的发稿通知及刊有我《士兵的雄心》处女作样刊。我瞬间现出范进中举般的欣喜若狂。那年我21岁,已在大山深处的某部队驻守了三年之久,与外界的关联很简单,就是头顶一隅天际,心存一封家书。此刻,我投向远方的文稿不但变成了铅字,而且还与我仰慕的家乡文坛前辈及我所钦佩的诗人诗作同框抒怀,无异于豁然通天,重归与世界相连,兴奋之情难以言表。打那以后,我便乐此不疲地向部队和地方报刊杂志投寄文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尽管见报概率低得可怜,可整个写作、投寄、期盼、见报的过程,让我的军营生活更加丰富。出操训练、站岗放哨、政治学习、防务完善、战备设施修缮等等,在别人眼里的千辛万苦,于我,都是破译构思捕捉灵感的锦囊密钥。白天除了军事训练站岗执勤外,还有许多繁杂琐碎的任务。每天的任务都满满的,写作这等闲事儿,只能夜深人静时偷摸进行。熄灯号吹响后,自己便跪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用铅笔在纸上疾书乱画一通。为了防止强光外泄,常要卸下聚光的筒帽,使光束分散变弱。有时睡到半夜突然来了灵感,来不及摸手电筒,便在纸上盲写,早上醒来再凭记忆对着天书辨猜解密。几次被军地报刊上豆腐块补丁条状的诗歌散文牵出我的名字后,家里便认为我当兵这步是走对了,我又开始了打鸡血式笔耕。直到我复员回家,仍有样刊与稿酬汇单寄至抚顺家中。尤其是《延边日报》(1986年11月12日)文艺版编辑刘德昌老师,给我寄来发稿通知与样刊的同时,还在信中为没能加上塞而深表了歉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95年至千禧年之前,是我作品量产<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高峰期。没有志向抱负的我,只在工作家庭均小有起色的浮光诱惑下,就滋生了闲情逸致,开始用笔钩沉苦涩年代,感念校园时光,遥思军营星空,品味都市百态。那阵子我不知道自己哪来的那么充沛精力和奔涌文思,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之余,总能耕牛倒嚼般咂巴出好多有滋味的灵感,让自己兴奋难耐,必须清空脑海沸腾的积存方能入睡。</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恰逢那时是纸媒盛世,我市报业百花争艳,文学园田上地广壤沃。眼见我市许多文学咖辈名家都忙着往国家级和省级的大报名刊领域挥斥方遒,我便趁机捡漏,向我翘脚蹦高便能够得着的市级报媒投稿。几年里,相继在《抚顺日报》《抚顺晚报》《抚顺广播电视报》《抚顺法制报》《抚顺工人报》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谈、诗歌评论、纪实文学两百余篇(首)。自己一直在为时不时地就能看到署有自己真名及笔名(路人)的文章在各家报纸上露脸而沾沾自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些文章中,除有少部分是关于社会及企业转型转轨转制期间,大批国企职工识大体顾大局自强不息勇承改革阵痛的主题文学作品外,其它多以都市精致小资的矫情元素居多。即便偶在《新家庭报》《冶金安全》周报这类省级报刊发表些十分正能的诗歌散文,毕竟是非主流文学刊物,而自己的作品也只能算是混入其中滥竽充数而已。应该说,那些年自己虽然堆积了一定的作品刊登体量,但终归没有引人注目的主流作品登入大雅之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闲来没事跟圈外哥们在微信上晒我昔日作品时,对方不明就里地说,快赶上知名大作家了。我突然汗颜不止,才意识到自己的创作走向始终徘徊在别人起步的低端阶段,品质层级与写作年头相比,收获与建树竟如此原地踏步。是时候提升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 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千禧年后,我又扔下笔,收回投向省市报刊的心气儿,专心忙于提升家庭生活品质及女儿求学求职终身大事上去了。工作之余只在自己供职的东北特钢集团报纸上火力全开,风生水起。不但见报数量持续居高,集团征文大赛也是多次拔得头筹。2017年后,有市作家协会的朋友相继邀我加入协会,并给我提供不少省级报刊杂志用稿投稿的相关信息。我便再次拿起笔,决定憋出些高质量的作品,向市作家协会交上像样的入会投名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18年初,我以爱好写作与职场微妙尴尬境遇的亲历创作的《笔下小风云》,不但被省刊《当代工人》采用,文章标题还被推上了该期杂志封面的主编荐读。接着,我以我公司国家级技能大师张辉为原型采写的纪实文学《车行高峰》,刊在了《当代工人》黄金五一劳动节档期的大国工匠范专栏。辽宁省总工会根据该文主题内容,又由微刊隆重推出。2019年一季度,我正式加入抚顺市作家协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入会后,幸得多位德艺双馨老师的指导与教诲,自己的诗作《早来的二月二》刊登在河南科技报省级刊物《文学百花苑》2019年第5期;诗作《北方的特钢汉子》刊发在省级《辽宁工人报》2019年4月3日的“职工文化”副刊;我的反映改革开放40年人民生活水平巨大变化的《那人那厂和那些年》在省刊《当代工人》“辽宁范儿”专题发表;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到来时,抚顺市作家协会以笔为犁共克时艰,组织大家挥笔振臂,呐喊助威,我写的散文《倒春寒里的生长》经市作协举荐,有幸刊于省级纯文学期刊《海燕》2020年第6期的文学地理专栏;我的长诗《师傅退休那天飘着雪》刊在了《辽宁诗界》2020年春之卷;我的散文《母亲的转运密钥》刊登在省刊《民心》杂志2022年第三期的“辽海文苑”专栏;我的纪实文学《技工的黄金时代》不仅刊在了省刊《民心》杂志2022年第十期的“辽海文苑”上,该文标题还被推上了杂志封面的主编荐读显著位置。我的纪实文学《雷锋城里的逐梦人》被辽宁作家网发表在2021年3月5日学雷锋专题专栏上。期间,还有一些散文刊发在《辽海散文》上,有些诗歌散文发在了《奉天》上,同时还有诗歌散文在微刊平台上推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让我最感动的是2019年,抚顺市精神文明委员会和作家协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联合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大赛上,在我两眼一抹黑,跟评审老师素昧平生的情况下,自己的纪实文学《雷锋城里的逐梦人》荣获二等奖,这足见作协评审组公平公正的秉公诚信原则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纵观我的文学创作路,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加入作家协会前,自己作为散兵游勇,虽然发表体量较为可观,但所发作品内容多为小资范畴,刊登层次也很有限;加入作协后,作品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但更多体现了时代主题,层次也有很大提升,在省级期刊杂志及辽宁作家网上多有亮相。所以,抚顺市作家协会是我走出文学创作瓶颈,不断向文学高地攀登的领路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路刚,笔名:路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理事,市作协满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85年发表处女作至今断断续续已38年,先后在《解放军报》《前进报》《延边日报》《新家庭报》《辽宁工人报》《当代工人》杂志、《民心》杂志、《冶金安全》周报、《河南科技报》《文学百花苑》《辽宁诗界》《抚顺日报》《抚顺晚报》《抚顺广播电视报》《辽海美文》《奉天》《辽宁作家网》《辽宁省总工会微刊》等纸媒网媒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谈、诗歌评论、纪实文学近四百篇(首)。相继获得过一些文学奖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nbsp;</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