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从晚秋至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风大干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同时由于人流集中,接触密切,一旦人群中有患者出现,极易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引起局部暴发。因此,秋冬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h3> <h3>感冒主要分为两类:<br> 1.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br> 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br> 2. 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为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br> </h3> <h3>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br>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br>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br> (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br> (4)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br>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br> (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h3> <h3>水痘:<br> 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2~6岁幼儿。<br>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因接触患儿疱疹内的疱浆通过衣服、用具、玩具传染,传染性较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冬春季节。<br> 发病时眼结膜、口腔与眼部粘膜皆可发生损害。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br><br>传播途径:<br> 1、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br> 2、潜伏期:10~21天。<br> 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br><br>水痘的预防:<br> 1、严格管理传染源。对可疑或确诊为水痘的患者应进行隔离,隔离应持续到全部疱疹干燥结痂时为止。其间,患者一切用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均应消毒处理,防止易感儿接触病人。<br> 2、减少集会,防止感染。水痘高发时期,应尽量少去医院及其他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水痘或带状疱疹病人,以防感染水痘。学校、幼儿园出现水痘时要停止举办大型活动,减少传播机会。接触过病人要观察21~28天。<br> 3、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要讲究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勤洗手,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br> 4、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教室 、活动室、寝室要勤开窗保持空气流通。<br> 5、接种水痘疫苗,提高免疫力。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h3> <h3>手足口病:<br>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位皮肤出诊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的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br><br>病原体: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br><br>症状: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换着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心和脚心的皮肤表面)<br><br>传播途径:<br> 1、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手足口病的儿童和病原携带者。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都可能感染; <br> 2、 幼儿当然不大可能直接去摸别人的“便便”。但如果一个手足口患儿上了厕所没洗手就摸了玩具呢?幼儿再摸这个玩具的时候就间接接触了患儿的“便便”。或者这个患儿并没有上厕所,但是他手上有疱疹,他用这只手去摸了玩具呢?又或者这个患儿没有用手去摸玩具,但是他打了个喷嚏,而恰好幼儿又离他很近等都可能被感染。<br><br>手足口病的预防: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勤观察、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h3> <h3>诺如病毒:<br> 又称诺瓦克病毒,形态较好看,像小糖球。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暴发流行的高发季节。 诺如病毒变异快,传播速度也很快,虽然各年龄段的人都易感,但儿童属于高危人群,常容易导致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暴发。<br><br>主要症状:<br> 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12-48小时;<br> 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诺如病毒感染病例的病程通常较短,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但高龄人群和伴有基础性疾病患者恢复较慢。<br><br>传播途径:<br> 使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br> 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顾患者、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诺如病毒在密闭场所中(如托幼机构、学校、养老院、游船等)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 </h3> <h3>轮状病毒:<br> 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几乎每个大约五岁的小孩都曾感染过轮状病毒。这种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和呕吐。<br> 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最为流行,它主要通过粪便、口途径传染。小孩吃了被轮状病毒污染的食物,或者接触污染了的手或物体,极易感染轮状病毒而导致发生肠炎。<br><br>轮状病毒的预防: <br>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br> 2、在腹泻流行季节,尽量不要带小孩到人群多的公共场所玩耍;<br> 3、如果必须去公共场所,特别是医院,可给小孩带上口罩。<br><br></h3> <h3>腮腺炎:<br> 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br><br>主要症状:<br> 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br><br>预防:<br> 1、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br> 2、 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br> 3、 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h3> <h3>麻疹:<br>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br><br>预防:<br>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br> (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br>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br> </h3> <h3>秋冬季预防传染病的要点:<br> 1、按时作息保证睡眠,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br> 2、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何文明的生活方式。餐前便后要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br> 3、勤洗勤换勤晒衣物,被褥:勤洗手,勤剪指甲;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br> 4、多饮白开水,拒绝生水。尽量少喝有色饮料。<br> 5、 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br> 6、 在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br> 7、 因上兴趣班的孩子各个地方都有,所以在外报兴趣班的孩子,上完课程后及时回家洗手,并喝点抗病毒颗粒,避免交叉感染。<br> 8、如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疑似症状,要立即带孩子到二甲以上医院就诊,并遵医嘱决定是否来校,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