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汕头的第三天,我们再次乘坐轮渡船过榕江,前去已有百年历史的汕头老城。</p><p class="ql-block">海滨长廊公园沿江而建通向老城区,沿廊道前行,步道旁花卉相伴,亚热带绿树成荫,廊亭、园林建筑时有所见,江中律动的船只,远处起伏的山脉,壮阔的内海湾美景尽收眼底。“长廊观海”是汕头新八景之一,也是当地人休闲晨练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末代清王朝被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开大门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相继设立通商口岸,由于特殊而优越的地理环境,汕头被列强看中,1860年也被迫对多个国家开埠。当时汕头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渔村,归属于当时潮州府澄海县管辖,因此天津条约中写的是开辟潮州为通商口岸,并且以潮海关的名称办理通关业务。</p><p class="ql-block">潮海关始建于1919年,是2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红砖洋楼,因正门楼顶镶嵌罗马数字大钟,被当地人称为海关钟楼。钟楼的钟声曾是当地人安排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的标准,每当钟楼的正点报时声响起,老汕头人都不由自主地低头对表。</p><p class="ql-block">潮海关钟楼是汕头开埠以来最早的建筑之一,也是目前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早期海关钟楼之一,也是汕头市区内三个国保单位之一。潮海关钟楼自建成后一直正常使用,依旧保持着百年前的基本结构,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汕头海关总部办公大楼,现在已改为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对外开放。可惜赶上全馆装修只能远观。</p> <p class="ql-block">正如恩格斯的预言,汕头是“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按条约规定汕头港是面向多国开设的通商口岸,于是15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在汕头设置了领事馆,许多西方轮船公司也相继设立办事处和分公司,一些工商贸易公司也竞相入驻,伴随着大批的商人、外交官和传教士以及外国商品相继涌入,一时间在今日汕头小公园附近,领馆林立,商铺云集,多座西式建筑拔地而起,与之配套的水务、电力厂房和企业纷纷建立,吸收了大批农业人口脱离了土地“农转非”,进入汕头工商业打工或经营,城市化的雏形日益明显,大量人口的集聚和繁杂多样的企业和机构的出现,旧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的管理体制呼之欲出。</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地方管理体制始自秦代的郡县制,明清之后形成了省-府-县三级行政区划,开埠之后,沿海各城区的工商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占用的面积和人口逐渐扩大,建立在农业大国上的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工商业的发展。1920年陈炯明从漳州回师广东就任广东省长后即着手办理,1921年3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制市广州市成立,三个月后同为开埠口岸的汕头效仿广州,先于上海和南京成为中国第二个建制市。从此这个昔日小渔村、开埠港口,拥有了汕头市称号直到今天。算起来汕头市比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要长些。</p><p class="ql-block">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加速发展,汕头市政厅的成立,使港口贸易更加繁盛,“楼船万国”曾经是汕头港的真实写照,1933年进出汕头的轮船达到4400多艘,总吨位670万多吨,港口吞吐量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位,汕头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汕头开埠到设立城市期间,一批批潮汕华侨携资回乡创业,投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商业街区建设,大量的农村人口来到这里开始了潮商之路。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小公园为中心的骑楼商业街区也达到盛极一时的鼎盛繁华。</p> <p class="ql-block">汕头是一座向海而生,因港而立,因侨而兴的城市,汕头老街的沧桑和斑驳是汕头的开埠史迹,见证了汕头从偏远渔村到通商口岸再到城市设立与发展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汕头老街极富汕头特色的居民建筑和城市景观,沧桑古朴却韵味十足,每座古建筑的背后都有着传奇故事,历经岁月的洗礼,展现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开埠前后,在汕头的地盘上建起了第一座洋教堂。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大批洋人入汕后宗教习惯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入教。这座教堂建于1858年,是汕头市区最早的基督教礼拜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以基督教堂传统特色结合现代建筑风格建造。之后教堂经过大规模的整修、重建,但建筑样式一直保留下来。1958年改称汕头市西堂。</p> <p class="ql-block">汕头开埠后贸易量激增,促使开设的钱庄、银行也日渐增多。在金平区永平路上保留着一座三层欧式建筑,这是建于1907年的株式会社台湾银行汕头支行银行大楼,汕头支行民国期间迁至现址,抗战胜利后改成西医院,新中国后,是汕头地委机关报出版发行地点,也是“潮汕日报”、“汕头日报”等多家报纸的创刊地。2010年这里辟为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是广东省级文保,汕头的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在陈列馆门前看到了约瑟夫和中国商人的雕像,约瑟夫1879年创办了汕头榨油厂,是中国第一家外资工厂,汕头商人主持经营3年后外资退出,成为中国民族资本经营的第一家工厂,是汕头民族工业之始。</p> <p class="ql-block">马路另一侧是汕头邮政总局旧址。邮局的设立也是城市发展的必须,便捷快速的信息传递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也满足市民生产和生活中更多的需求。以往单向传送的“桥批”形式逐渐被邮政业务取代。</p><p class="ql-block">汕头开埠在光绪年间即1897年建立的汕头大清邮局,是全国首批25个邮政局之一,在粤东、闽南西、赣南等地设立144个分局所。这座欧陆式邮局大楼建于1922年,二层保留原有的地砖、木板地,壁炉门窗,以及一处英国制造的铁铸保险库门。邮局俗称“老安平邮电局”或“安平邮局”,是广东省邮政系统保存最完整的邮政建筑实体,初为汕头市级文保,现在是广东省级文保。</p> <p class="ql-block">大门上繁体字的“邮局”、竖式邮筒、“中华邮局”包裹袋,民国时期风貌犹存。看着眼熟的老物件,有种回到上个世纪的感觉。最值得一提的是百年邮局大楼到现在为止一直保持着过往的风貌,柜台依然继续着邮寄信件和集邮业务。</p> <p class="ql-block">南生贸易公司旧址是汕头名气最大的民国建筑,开业于1932年,大楼由华侨集资50万银元创办,一二层经营百货,三四层是酒楼,五六是旅社,七层为西餐厅,几乎涵盖了今天的城市广场的所有功能。这里曾是汕头的商业龙头,是当时粤东最大的盛极一时的商业场所,公司雇员超过300人,每日接待人流量上万。1958年公私合营改称百货大楼,成为汕头市的物流中心。2003年百货大楼停业,历经一甲子的百货大楼宣告完成了历史使命。该楼是小公园中心区域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汕头市文保。</p> <p class="ql-block">汕头大厦旧时叫永平酒楼,建于1933年,是中西合璧、三开间的八层钢筋水泥建筑,曾是商埠最高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粤东地区餐饮业的历史象征”。1956年改名汕头大厦,是汕头市饮食服务业第一家国营企业。</p> <p class="ql-block">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筑物的增多,安全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防火救火尤为重要。不同于房屋低矮密度低的乡村,城市的高层建筑形成的高密度街巷,一旦失火靠肩挑手提桶水很难施救。史料记载“汕头华洋杂处,市政日臻繁荣,马路开辟,市区扩大,为适应环境需要,特发起募资购置新式摩托救火机,及筹建新水龙局。”1927年存心善堂在海外华侨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募捐近2万大洋创建了存心水龙局,这一配备了专业人员和设备的专业消防机构,消防系统完整,当年在广东省排名第二全国第四。存心水龙局是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三层建筑物,现在开辟为汕头消防史料馆和体验馆。后院中立有同治年间的“慎火碑”,其作用类似于今天的”禁止烟火“警示牌。</p> <p class="ql-block">小公园是汕头网红打卡地,是市民和游客的必去之处,也是海内外潮汕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小公园位于汕头老市区核心位置,是20世纪30年代汕头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见证了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小公园中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向八个方向呈扇形展开,形成了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八条著名街区,各街区的纵向延伸,构成了汕头市独特的放射型城市风格。八条街区多由华侨文化标志的骑楼建造,使小公园成为全国现存数量最多的骑楼群。</p><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亭始建于1933年,是汕头市政厅为纪念孙中山而建,牌匾由鲁迅先生题写。亭中的八根石柱对应着八条街巷,站在亭中望着四周环绕的骑楼,星罗棋布的商品店铺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曾经的广东第二大城市是何等的辉煌繁华。</p> <p class="ql-block">今日的小公园商区依然红火热闹,我们绕中山亭几圈,漫无目标地穿行在各个方向的各条商业街区中,独特的街区别样的街景看也看不够。只是没多久路边的潮汕美食更具诱惑,索性先满足馋欲,整了剥皮鱼和糖葱博饼尝尝,据说剥皮鱼长相难看,骨刺易伤人,最特别的是有张粗糙如砂纸的鱼皮,必须剥掉皮才能烹煮,故得剥皮鱼的俗称。两种小吃味道特别,不枉来了趟汕头。</p> <p class="ql-block">在妈祖庙门前,又被老妈宫棕球店吸引,这个百年老店的粽子名气很大,好多本地外地人都去买,经常有排队的场面。粽子是咸甜口,里面包裹了肉、芸豆、鸭蛋黄、香菇、栗子、白果、虾米等,买了肉粽、咸甜海鲜粽尝鲜,味道有点特别却是全新体验。走进居民区,连当地人的肠粉小摊也没放过,坐街边小桌吃到了地道的肠粉。</p> <p class="ql-block">填饱肚子继续游走在老街老巷中,参观了《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汕头开埠后,1905年西洋电影出现在汕头埠,1926年汕头成立一批电影制片公司,电影在汕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率先进入城市化的潮汕籍电影人对早期中国电影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中国电影先驱蔡楚生、新中国电影教育奠基人陈波儿等。伴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古装戏剧,期待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文化。中国第一部情节剧电影“难夫难妻”,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电影“渔光曲”等,就是几位潮汕电影大师适应时代发展出品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升平路的老妈宫,始建于清嘉庆年,是汕头开埠前遗留下来的古迹,是沿海普遍供奉妈祖的妈祖庙。老妈宫的精美木雕是潮汕金漆木雕精品。该庙文革期间严重破坏,1991年重建,是省级文保。</p> <p class="ql-block">汕头人在分享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依旧不忘潮人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每逢重大民俗节庆日,市民们都会在老妈宫对面搭台举行演出,1930年在此建汕头升平市场,一、二层是农贸市场,三层则修建了升平戏院。2016年后在这里修建了全新的老妈宫戏台,戏台一楼是潮汕功夫茶茶馆,二楼是潮剧、潮州大锣鼓等传统艺术表演和交流的场所,品茗听戏,声色光影,何等境界,可惜演出多在节庆日,看看场面遐想而已。戏台前的妈宫前古井是市级文保。</p> <p class="ql-block">汕头本埠最久远的存心善堂不仅募捐成立了救万众于水火中的存心水龙局,还成立了存心学校、医院等慈善机构。</p><p class="ql-block">大峰庙顶上瓷嵌极其精美,对面影壁中的戏曲故事引人入胜,数百个人物刻画传神,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汕头有“汕头七日红”的革命历史,南昌起义后,部队经福建到广东进入潮汕停留七日,宣传革命主张,留下武器装备和军事骨干,为潮汕地区工农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政权创立了条件。</p><p class="ql-block">居民区的深处有一块广东省级文保匾,这里是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旧址。1930年这是一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青溪、永定到达江西瑞金的交通线,在护送干部、输送物资和传送资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旧址占地面积390平米,前部分被改建,现存后半部分房屋。</p> <p class="ql-block">北京等城市多为网格状布局,一般只有十字交叉的四个道口,从垂直相交的路口拐几个弯就能转回来,可在有八个道口的小公园附近街区很容易转向。随意穿行在骑楼群中,偶尔误入犄角旮旯,时而驻足观赏路边建筑,时而进老店见识老物件,顺带品尝着潮汕美食,不知不觉在其中转游很久,小公园一带值得漫步闲逛。</p><p class="ql-block">潮汕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最早城市化的先机,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涌现出了不少商界、文化界名人,在科技界也是名人辈出,有多名院士出自潮汕。</p><p class="ql-block">汕头市在上个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成为广东第二大城市,改革开放后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四个城市之一,可惜因种种原因错失了机遇,不仅被另三个城市远远甩开,在全国的城市排名也从一线城市降为三四线城市,令人扼腕叹息。相信具有文化底蕴、善于经商潮汕人在不久的将来,还会重现辉煌。</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汕头市的游览。准备向着汕尾进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扫码或识别二维码关注更多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