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网传洪水过后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镇一河道内惊现碎金,导致大批不明真相的群众前往捡拾。这让我想起,民国耆老尧公八十年前讲过民国年间北京城几个披沙拣金的故事,未必尽是些神话笑谈,在我个人认为是很有意思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协和医院的原址是豫王府,当年美国人以几万元买下这座又大又破的府邸,建造协和医院。在挖地基的时候,忽然发现好几处银窖,全都是白花花的大元宝,算下来,不仅这座王府白得,就是以后的建筑费也绰绰有余。当时传遍了北京城,无人不艳羡洋鬼子的洋运好,真是有鬼福。为什么一挑一挑的大元宝都叫他得呢?早知道这样我把它买来再慢慢的发掘好不好?尤其是卖房的旧业主更后悔得了不得,为什么住在这房的时候只注意地上,不想想地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档子事,民国三十二年,名伶马连良在西城辟才胡同买得一所大房,也是相当破旧。正在修理期间,发现一根楠木房柁,楠木的贵重不用说,柁上还放置一个笸箩,笸箩里面,满装着赤金首饰。因为是老年间的东西,分量都相当的重,按当时的金价,这笔意外之财也非常可观了。于是这几位发现宝贝的泥工,每人由马老板赏给酒钱数元,皆大欢喜。</p><p class="ql-block">这种事情,可遇而不可求。但比较小的,只要眼睛亮,则确可求,寻求的地点,大半在各城的鬼市(又称晓市或夜市)及各庙会的旧货摊。</p><p class="ql-block">有一年春节,正是“逛厂甸”期间,有位爱买旧货的先生,在宣外平民市场,以几角钱买得一张旧纸,上面写的是前出师表。这位先生相当内行,仔细一看,原来是宋朝岳武穆书的,不禁狂喜。这当然是软片中最珍贵的东西。当时详细情形,也见报载。后来大概以巨万的代价售于字画商人。据说天津租界里有位大阔老,十年前便收藏有岳飞写的后出师表。乃以重价求征前表,悬之国门,十载未得。凡古玩行皆知其事,因特送往天津,以十万八万卖出。在某大老深庆前后两表,聚于一人,可称珠联璧合。而某先生与字画商亦各“平地一声雷,转眼就成富家翁”,也是皆大欢喜。</p><p class="ql-block">曾有某古玩商云:“有同行往恭王府买货,跑去一看,原来是书房里四壁所挂的字画。遂以数千元成交。后来买货商人,要求把窗格心纸和书桌下的字纸篓饶上,王府管事人以为不算什么,就同意了。只见商人掏出小刀,小心翼翼的将窗心起走。您猜怎样?原来墙上所挂的字画,都是后来换的,真假好坏都有,论价值并不值什么。只有八个窗心格纸,才是珍品,都是清初名人的手笔。就算中间郎世宁画的柳树马,就值多了!并且还在字纸筐里,找出一副同治大婚时的龙凤笺,拿到东京就卖了五万块。至于墙上那些,先搁着再说吧。您就说他们(字画商)眼睛的亮,和脑筋的细,有多好使!说的人是眉飞色舞,听的人也心往神驰,真是有趣得紧。说到恭王府我又想起一桩事,恭王后人溥心畲是中国有名的书画家,据说他的字纸篓里的东西,确能卖钱,大半都是他的下人,拿出来卖与打鼓的或很小的字画铺。我曾经在荒摊上买得几张人物画,都是他“未完成的杰作”,可见所传是不假的。</p><p class="ql-block">有一年又闻某旗门大宅,宅中上下男女仆役,共数十人。因天气太热,大家要求请给以芭蕉叶(南方名曰蒲扇)。主人一算,芭蕉虽贱,一买几十把,也得好几块钱。便命管事的开库,将所存的旧折扇团扇抬一箱出来,分给大家。于是每人三把两把,顷刻而尽。这个消息传到古玩商耳中,便即刻前往收买,平均每柄以两元收去。据说里面真有好的,无论扇骨和扇面上的书画,多半是很难得的文物。一柄精的完整的就值好几百。我曾到琉璃厂去巡礼,后来在海王村一家古玩铺看见三把,都是折扇。有一柄最好,棕骨镶玉,一面是清中叶名人的山水画,一面是什样锦格,由七八位书家写的。真草隶篆都有。只记有一方块是刘石庵书,细审墨色图章和其余几位名人的书法都不假。问其价钱,云一百多元一柄。还以八十元,彼正犹豫,见我只挑一把,似乎恍然大悟,明白其他两把太软,不易出手。遂转口须一起卖,不能拆开。因此作罢。不知现在此三扇究落于何人之手。也难怪古玩</p><p class="ql-block">商人,一听见旗门出货便兴奋得了不得,深怕钻不进去,那里就有宝贝嘛。</p><p class="ql-block">以上这些都是关于字画方面,多少还有点真实性,也在情理之中。其次还有关于别的古玩的事情,说得更玄乎了,只好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作为茶余酒后的谈助罢了。 </p><p class="ql-block">话说在南城某一个会馆里,所住的几位,都有古玩癖与搜腾旧货的瘾。这些人白天相聚闲谈,一到黄昏便各自到小市夜市去蹓跶晃悠,以求披沙捡金。回馆以后,各将所买得的便宜货拿出来供大家鉴赏。或将所见所闻提出请大家讨论,意思是分工合作,不使好东西落到外人手里。中间有一位是专喜爱收珠玉宝石等红货的。有天回来高兴得了不得,慢慢的由衣袋里取出四颗蓝宝石,大伙儿围拢一看,果然又大又圆,真足称为“猫眼”,真是稀世之珍,无价之宝。大家不禁齐声喝彩,向他道喜。并赶紧问他是怎样买来的?他说:他闲游到前门夜市,见一老太太手腕上挎着个小藤篮,上面盖着一条旧手绢,向他兜售。问她是什么东西?她说是对小铜狮子,拿出来一看,周身漆黑,作工极精。最妙的两个小眼睛是活动的,可以随便取下安上。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蓝宝石。问她价钱,她说一对共卖十二元。又问她单买铜狮子上的眼睛行不行?她说眼睛摘了以后恐不好卖,最好连狮子一齐买,不然请多给几元钱。说来说去,以四元购得四个眼睛。在现下至少可以卖百多元一颗,可称是幸运之至。说完以后,便有人问他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老太太现在走了没有?他说:看其情形,无眼狮子,恐卖不掉,一时决不会走。问话的人便私自出去,不一忽儿的工夫,又将两个瞎狮买来,大家看约五寸多长,毛骨如画,取秤一称,正一斤半。原来这位买狮子的,是个有心人,他想:既然以蓝宝石作眼睛,岂有是铜质的道理。跑去详细审查,虽然狮子全身,都被烟熏火燎,成了黑色,但从狮腹和弯曲处,还辨别得出是赤金颜色,所以便不还价,急速的买回来,等用力磨擦以后,果然是黄橙橙的一对金狮子。他把这理由一说,大家又是一阵赞叹。只有光买眼睛的这位先生,自己大骂自己,瞎了眼!金子都不认识!售主老太太那样哀恳,竟没有一点恻隐之心,非不要定了。岂不是量小命薄,无福消受。后来还是听朋友的劝告,两人合作,卖与美国人,其数字当然是五个圈以上,而眼睛先生只得了五分之一。</p><p class="ql-block">听一位朋友说:他有个街坊正出门的时候,看见打小鼓的篮子里,杂乱的扔着好些衣服。他无意中取出来一看,有一件夏布大褂很好,虽然是旧式的又肥又大,但质料精细,远非时下的麻布可比。于是便以很廉的代价买得。预备将来再改。搁了很久,等到改的时候,才发现这件衣服上的纽结都是金的。虽不算是大的横财,总是意外的收获,运气不错。</p><p class="ql-block">像这些巧事也可说是俏事,尽管说的人很多,但同公益彩票的头奖一样,从来没有看见谁得过。就以我个人说,小市,庙会,都没有少去,真可算是青蛇打店--长主顾,为什么一回都碰不见?就是遇见也是用大价买成。多少年来,只是买到一颗前清造办处的银质图章,重一两余,以六角钱购得。因为有黑锈,我是看见纽作得好买的,拿回家来,磨擦以后,才知道是银质的。有人说:这是你的运气不好,凡是关于金银财宝的归宿,都得财神老爷点头才行,要是你命里没有外财,你就天天去也是白搭。再说:你就遇见,你也不认识,不是你不认识他,是他不认识你。余曰:善哉言乎。洵至理名言也。又有人说:凡是从古物上发财,一方面固然需要运气、眼睛,而其方法,则是披沙捡金。现在的金子都被人捡完了,所余的全是沙土,你还想去捡,哪有这种事情。这话非常的对,因为这两年来,关于古玩行的神话,已经不常听到。这便是金子已被捡完了的表示。所以我的意见,还是俗话说的:“会买的不如会卖的”。并且不只是没有拾得宝贝,而且总是:“又买打了眼”。真是上不尽的当,淘不完的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于在河道里捡金子,哪有这样的好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