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音乐:重整河山待后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图片:香港哲夫先生收藏的明信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编辑:孙建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校对:任广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897年11月14日至1914年8月德国军队占领青岛,德国政府在经营东亚唯一的殖民地青岛方面,可以说是煞费苦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情况变得对德国极为不利,继英国之后,日本也在1914年8月对德宣战,调集了五万余兵力(其中有英国联军1682人)进攻当时只有一万多名德军驻守的青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经过三个月的激战,德军全线溃败,德国人苦心经营了17年的“模范殖民地”由此落人日本手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抢占青岛时期的青岛全景明信片(四接片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鸦片战争后,日本对青岛、胶州湾等地一直垂诞已久。占领青岛后,日本在政治上施行军国主义的恐怖统治。为了达到其永远统治的目的,日本政府将大量日本人移居到青岛,将青岛的地名、路名都改为日本名字,建立了神社、日本人学校等。日本人将德国人在青岛和山东的房产、土地、工厂、港口、铁路、矿山等全部霸占,将德国在青岛的船坞拖回日本去用,又通过青岛将山东的农产品、矿产品运往日本,据统计,仅自1915年到1922年农产品就达503万吨。日人还凭借武力,进行掠夺性开发,八年间仅经营胶济铁路一项就获利润5000多万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抢占青岛时期的青岛全景明信片(四接片之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也是对德宣战国之一,按照国际法,德国战败后应将胶州湾以及青岛归还中国。但是,强权之下无公理,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各列强竟然决定将德国在胶州湾以及山东的一切特权全部交给日本,名义上也是战胜国的中国竟然一无所得。此事传来,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因此而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当时“还我山东,还我青岛”也是震撼人心的口号之一。尽管如此,直到1922年2月,胶澳地区才由当时的北洋政府花了4000万日元从日本人手中赎回来。这笔钱在当时不是小数目,是以胶澳铁路(自青岛至济南)及其全部营运收入来抵押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抢占青岛时期的青岛全景明信片(四接片之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1月10日,青岛再度沦陷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下。日人将即墨、胶县划归青岛管辖,称为“大青岛市”,成为日本占领区的中心城市之。入侵日军疯狂掠夺青岛的资源,占领胶济铁路、港口和重要工厂,用高压手段摧残、吞并中国民族工商业。通过铁路、码头,日人由山东掠走大量煤炭、矿石、棉花和食盐。除此之外,青岛还是日本掠夺中国劳工的据点和中转站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抢占青岛时期的青岛全景明信片(四接片之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5年9月,日本战败,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美军陆战队在青岛登陆,随后美军大量涌人,实行军事占领,青岛又成为美国侵略中国和在远东扩张势力的重要军事基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香港哲夫先生收藏的明信片带我们走进那段屈辱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太平山炮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太平山是青岛老市区山体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德国侵占青岛后,将整座山头划为军事禁区,并命名为伊尔蒂斯山。1899年德国军事当局在伊尔蒂斯山修建了两处永久性陆防炮台,又在日德战争前タ逼迫中国人抢修了一批临时炮台。这些临时炮台与永久性炮台在1914年的日德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有效遏制和阻滞了日军的进攻。11月7日凌晨,德军中央堡垒被日军攻占后,伊尔蒂斯山成为日军进攻重点。经过激战,各炮台相继失守,火炮被德军自行炸毁,但掩蔽部完好保存下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取代德国后,将伊尔蒂斯山改为旭山,并将山南麓的伊尔蒂斯兵营改为旭兵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2年青岛回归以后,由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命名为太平山,沿用至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太平山炮台保存下来的掩蔽体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太平山上残留的德军大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伊尔蒂斯山炮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1914年被日军击毁的台西镇炮台的德军大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1914年被日军击毁的台西镇炮台的德军大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日德战争中被德军自行炸毁的俾斯麦炮台火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衙门炮台的大炮。</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明信片:衙门炮台的大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背面):1938年11月6日自青岛寄日本东京报知新闻社,信中内容谈及日军入侵天津青岛等情况,(青岛海水浴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日军炮轰青岛造船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背面):致日本舞鹤军港的日本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万年山炮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俾斯麦炮台和火炮被德军在日德战争中自行炸毁,但地下掩蔽部保存良好,成为军事工程建筑的样板。日军占领青岛后,将俾斯麦山改为万年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伊尔蒂斯兵营和建造中的青岛会姓岬炮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汇泉角原名会前岬因地处青岛会前村前海而得名。日本占领青岛后改名为会姓岬,汇泉角形势险要,是扼守胶州湾外口和青岛前海的最佳地点,1902年德军在这里建成了永久性的海防炮台。日德战争中,各炮台相继失守,大部分被炸毁,而这一炮台侥幸保全,没有损坏,成为日军炮兵阵地。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改"会姓岬”为“汇泉角并辟为公园对外开放。日本第ニ次侵占青岛时期,将汇泉角炮台的德式大炮拆除用于铸造枪炮,并在炮台基址上安装新式火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会姓岬南端炮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会姓岬南端炮台的24寸口径大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会姓岬炮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从信号山上鸟瞰青岛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自观象台上下望青岛栈桥等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美丽的青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太平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后,将威廉皇帝大街改名为舞鹤町,“町"在日文中为马路、街道的意思。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废除了德文与日文的名称,改名叫太平路。这也是因为青岛自从建置以来,屡遭侵略,战火不断,为求太平而改的名称。然而,"太平”两字依然没有给青岛人民带来太平。1938年1月,日本军国主义又一次占领了青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太平路海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山东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山东街是鲍岛区的一条商业街,中国人的大商店大多开在这条街上,是青岛人的大马路”。今为中山路北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山东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以后,山东路上多了许多日本人的商店。山东路是青岛的繁华的商业街,各种商店鳞次栉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日占时期的佐贺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德占时期的亨利王子大街,日占时期改为佐贺町,即今天的广西路。它是青岛市区的一条主要街道,曾是青岛最为宽敞的马路。图中建筑为建成于1904年的欧洲人商业大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日占时期的佐贺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背面):日本本土通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聊城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占领青岛后,大批日本人来到青岛,开辟了两个日本人居住区。新建了十几条马路,中野町是其中的中心商业街。作为一条日本统治时期的商业街,全街几乎没有住宅,大多为店铺,马路上有霓虹灯广告。街上的店铺全是日文名字,街上走的是身穿和服、脚踏木屐的日本人。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将路名改为聊城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天津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天津路是老青岛的一条商业街,集中了一批饭店和旅馆。其中青岛旅馆是日本人经营的和式旅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市场二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占领青岛后,城市建设基本按照德国当时制定的扩张规划实施。公立市场是最先完成的大型公共建筑之一,东洋文化色彩浓郁的都市新商业景观开始显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日本人第一寻常高等小学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日本人第一寻常高等小学校校舍及操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占领青岛后,于1915年将原德国总督府学校改成了青岛第一寻常高等小学校。1917年学校迁往武定路上新建的校舍,老总督府学校则成立了第二寻常小学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日本中学校全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为实施军国主义教育,培养侵略中国的后备军和殖民统治机构需要的各种人才,按日本学制和办学规模为日本人驻青岛子女开办多类学校。青岛日本中学校就是按照这种教育宗旨开办的学校之一。此外,还有青岛日本高等女学校,中国语学校、私立青岛学院等不同类型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建筑样式都很壮观,设备完善,建在鱼山路的日本中学校即是其中的代表,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办公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日本中学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青岛日本高等女学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青岛日本高等女学校1916年4月创办,原址在德华高等学校学堂旧址。1918年,学校迁入若鹤山日本神社南侧这一新校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跑马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世纪30年代的汇泉跑马场,曾是远东与上海齐名的赛马胜地。也是在这里,1945年10月25日,国民党青岛政府正式接受日军投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同仁会青岛医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德日战争中,胶澳督署医院变成了当时的要塞医院,后被占领青岛的日本军队接管,改称陆军医院,1916年改为青岛病院。医院的南部加建了一个耗资巨大的三层门诊楼,1927年改名为同仁会青岛医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日本神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后企图长期霸占青岛,他们除了把一些主要街道和山名改为日本名称外,还于1915年在若鹤山(贮水山)修建了“青岛神社”,仿佛置身于日本本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日本神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太平路上的日本领事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飘扬着日本旗的日本领事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从日本人手中收回青岛。也就在这一天,太平路上的日本总领事馆开馆。驻青岛的日本守备军司令部虽然撤走,但其侵略野心不泯,他们在青岛的势力仍然很大,而且仍享有许多特权。当时位于太平路上的日本领事馆,俨然是青岛的太上皇,拥有上百名武装警察和宪兵,他们颐指气使,横行霸道,根本不把中国政府看在眼里。</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明信片:日本妇女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明信片(背面):日本妇女像。 1909年2月15日自青岛寄德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日本海军土木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幢建筑曾经是德占时期最早的总督府学校,日本侵占青岛后停办,一度成为日本海军土木局。1930年更名为市立江苏路小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军法会议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德占青岛时期,这幢建筑是青岛俱乐部,在青岛的社交生活中举足轻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太平路海水浴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青岛海水浴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背面): 1938年11月6日自青岛寄日本东京报知新闻社,信中内容谈及日军入侵天津、青岛等情况。(青岛海水浴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忠魂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日本取代德国统治青岛后,在森林公园内大规模引种樱花,形成一条长近1公里贯通公园南北的樱花长廊,公园也更名为旭公园亦称樱公园并在园内修建了一座花岗岩纪念碑忠魂碑以纪念在日德战争中死去的日本官兵,该碑于抗战胜利后被拆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青岛港口结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信片:青岛大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