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芜湖技师学院前回忆:(三)

Zmzg老汪

<p class="ql-block">作者:老汪&nbsp;</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35032144</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3年6月28日学院赵玲玲老师通知赵全磐等老师参加学院的党委换届选举大会,阮真才、赵全磐、我等四位退休老师参加了大会,同时引发了我的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进入芜湖技师学院的前身:芜湖机械技工学校从事教师岗位有关活动的图片整理汇总,尽管图片已经失去了当年的清晰和手机翻拍效果差,有些事情或同学们的名字都说不出来了,仅以回忆那过去的、难以释怀的时光,拉近远逝的距离以作纪念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03年7月暑假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结束后因妻子已退休在家,就安排赶到天津一起去秦皇岛的北戴河、山海关、老龙头、北京旅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我参加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教育老师培训学习结束后的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在天津的宾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游览了天津,这是记忆中在天津港的留影!虽然时间久远但依然看出天津港的美姿和繁荣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天津港位于天津海河入海口,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综合性港口和对外贸易口岸。天津港是在淤泥质浅滩上挖海建港、吹填造陆建成的世界航道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来到天津河北区海河河畔的海河东路世纪钟广场,天津站西侧,解放桥环岛5000平方米的绿地上。世纪钟广场游览,是天津市为迎接新世纪,在天津站前广场建造的大型标识性城雕建筑。2000年1月1日零时,悦耳的钟声在天津站前广场的解放桥前响起,敲响迎接新世纪的钟声。从那一刻起,世纪钟便成为与新世纪相伴相随的,天津市最具关注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座世纪钟为全金属材料。世纪钟钟高40米,直径14.6米,基座面积74.4平方米,重170吨有余,由钟盘、摆架和基座三部分组成,通体金属,流光异彩。这座世纪钟是资料可查的直径、重量最大的艺术立体钟。钟摆上下,日月辉映。钟盘圆周,众星拱卫,中西交融,天人和一。古典与现代浑然一体,寓意时空延续,时不我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钟表盘的周围采用了12星座图案浮雕,画面根据最原本的故事创作。白羊座放在顶端12点的部分,因为羊在中国代表吉祥;将天秤座放在最下部6点的部位,因为秤代表公平。体现了把外来的文化在排列上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观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石英钟盘面积156平方米,在直径约8米的内环上,盘芯和指针采取花挡镂空制作,直径约14米的外环与内环间镶嵌12个直径2.6米的青铜浮雕。表盘的侧面为一个巨大的钟摆造型,上顶“太阳”,下挂“月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摆架为S形,取材于太极分割线形状,寓意阴阳交替,互始互终。厚重的锻铜底座上布满大小齿轮与链条和巨大的螺丝,铆钉与古老的解放桥互相映衬,古朴典雅,向人们诉说着中国近代工业从这里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身后是解放桥位于天津火车东站与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建于1927年。桥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它不仅是天津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连接河北、河东、和平三区,沟通天津站地区的枢纽桥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解放桥原名万国桥,即国际桥之意,北连老龙头火车站,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当时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奥、比等9国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桥位于法租界入口处,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故称为法国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以蒋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桥,叫做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一直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儿时记忆中天津的海鸥手表、飞鸽牌自行车🚲还是很厉害的,都是中国名牌产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秦皇岛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儿时只是听老人和书本上只言片语,这神秘面纱随着我们的到来,亲临其境逐渐揭开那遥远神秘的面纱,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由于时间久远,所留图片资料有限,又没有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只能凭借有限的图片回忆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秦皇岛市,简称“秦”,别称港城,是河北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著名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截至2022年,下辖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抚宁区4个区、昌黎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3个县,陆域面积780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80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09.81万人,城镇人口202.83万人,城镇化率65.4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秦皇岛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秦皇岛相传因秦始皇东巡至此而得名。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碣石”,刻《碣石门辞》,并派燕人卢生入海求仙,曾驻跸于此,因而得名秦皇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从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乘大巴到秦皇岛北戴河景区车程约3小时左右,经过津滨高速、秦滨高速全程约249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秦皇岛市地处中国华北地区、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西近京津,地处华北、东北两大经济区结合部,居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距北京280千米,距天津220千米,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功能区。京山、京秦、大秦、秦沈、沈山5条国铁干线在此交汇,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京沈高速、沿海高速、承秦高速贯通全境。山海关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秦皇岛市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最早的自主通商口岸、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创新型城市试点,先后获得中国最美海滨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中国北方最宜居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最具爱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我们在北戴河有专业摄影者帮助拍摄留影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抵达海滨之城-北戴河,可前往鸽子窝私家沙滩,秦皇小巷美食街,海滨浴场、沙滩,山海关古城、老龙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北戴河区,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秦皇岛市东南部,北戴河古称渝水。殷商、西周,北戴河区境域属孤竹国。西汉,始置案县,仍属辽西郡。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6日,北戴河地区解放,建海滨区公所,属河北省秦榆市。1954年2月,改海滨区公所为北戴河区。2019年9月,北戴河区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0年,北戴河区生产总值实现65.19亿元,与上年持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来到北戴河风景区,占地总面积3.3万平方米,老虎石海上公园是北戴河海滨景区之一。据说当年秦始皇鞭赶群山那神奇而美丽的传说,一直流传于民间。因公园内形态不一的礁石,状似群虎,故而得名老虎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在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书协主席黄绮题写的石刻“北戴河”拍摄留影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嬉戏大海,尽情享受海浴、沙浴、日光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里是北戴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波涛汹涌,礁石狰狞,海天一线,始皇拜海无缘求仙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4年夏天毛主席在这里召开北戴河会议,在七级台风的情况下下海游泳后,写下唯一以海洋为主题的署名诗篇《浪涛沙·北戴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浪淘沙·北戴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4. 夏 ·毛泽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雨落幽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白浪滔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秦皇岛外打鱼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片汪洋都不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知向谁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往事越千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魏武挥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东临碣石有遗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萧瑟秋风今又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换了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浪淘沙·北戴河》展现了伟人胆略和心怀而创作的一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曹操《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是中国历史的写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对当今仍有现实意义,风雨之中,未来的路,何去何从?世纪之变、历史之变、时代之变,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既要经济发展还要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更要良好的国际环境,措美帝亡我之心、又要统一台湾,件件都是重要之事、不能有丝毫马虎,使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得到传承是当今刻不容缓的首选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来到了万里长城-山海关前留影纪念,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东大街1号,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在“天下第一关景区”关门前留影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万里长城 山海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61年3月4日,万里长城-山海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来到了老龙头景区。老龙头坐落于河北省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老龙头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万里长城是从这里出发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老龙头景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9年荣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老龙头景区总占地面积700亩,由入海石城、海神庙、靖卤台、南海口、澄海楼、宁海城和滨海长 城七部分组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遂成为扼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牌匾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妻子远远的站在台阶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61年3月4日,万里长城-山海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7年12月,包括万里长城-山海关在内的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来到了悬阳洞又称为仙人洞,是以道教为主体的一处“神仙洞府”,就是说“仙人”们居住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道教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中国本土宗教,有着两千余年的发展历史。道教及其所衍生的道教文化,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思想之中,当年终岁劳顿于戍边御敌的长城戍军官兵,自然而然的会产生从道教思想中寻求一种清静和平的心灵慰藉。悬阳洞这个长城脚下的“神仙洞府”,也就充当起了当年长城驻军官兵的“精神家园”特殊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地处举世闻名万里长城脚下的“悬阳”古洞,这处自然的“瑰宝”,文化的“富矿”,仍以其神奇、奥妙和许多令人神往的千古谜团,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寻幽探奇之人。超脱尘寰、恍若仙境的悬阳洞,以及与她相依成趣的奇峰怪石,茂林流泉,依旧是忙碌世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福地洞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结束了天津、秦皇岛、北戴河、山海关、老龙头等景点的游览,我们来到了北京游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天安门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留影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进入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参观了国家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进入了故宫博物院进行了参观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延和门是北京故宫御花园顺贞门内西侧东西向之门,在明代已有。门1开间,双扇大门,庑殿式琉璃门楼,左右接琉璃顶矮墙,北连御花园北宫墙,南转东与承光门相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出了故宫博物院来到北海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琼岛春阴碑是北海公园内的一座重要文物,也是金代“燕京八景”之一。立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这座碑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精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正面刻有乾隆皇帝御书的“琼岛春阴”四个大字。这些字体端庄典雅,展示了乾隆皇帝的书法造诣。而碑的其他三面则刻有乾隆题诗,深情描绘了琼岛春日的美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碑首盘顶,四方形,碑身四框刻缠枝纹饰,碑阳刻乾隆御笔"琼岛春阴"四字,碑阴为乾隆帝御制诗:"艮岳移来石发峨,千秋遗迹感怀多。倚岩松翠龙鳞蔚,入牖篁新凤尾娑。乐志记因逢胜赏,悦心端为得嘉禾。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暗发浩歌。"碑座四周有雕刻精致的石护栏。碑旁有迂回曲折的小路直达见春亭、看画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花木茂盛,绿树成荫,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这里的环境幽静,适合游客们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代表着历史和艺术的结合。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也是对清代乾隆皇帝的纪念。通过参观琼岛春阴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北京有故宫、北海二处九龙壁,其中在北海公园内,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是一座仿木结构彩色琉璃砖影壁,也是中国三大九龙壁中唯一一处双面九龙壁(山西大同九龙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九龙壁为双面影壁,琉璃须弥座,用424块彩色琉璃砖砌成,长27米,高5米,厚1.2米。庑殿式壁顶,黄瓦绿剪边。全壁上下、前后、左右共有635条龙。九龙壁无论是在龙的造型、色彩以及整体的节奏与韵律方面都达到较为精湛的程度,是中国较为重要、宝贵的艺术品之一,对研究清代皇家建筑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61年3月4日,包含九龙壁在内的北海及团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来到了天坛公园游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天坛公园原名“天地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总面积273公顷,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民国七年(1918年)1月1日,辟为天坛公园,对外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天坛公园由两道坛墙环绕,被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主要由春季祈祷丰年的“祈谷坛”,冬至日祭天的“圜丘坛”,皇帝祭祀前居住的斋宫、演习祭祀礼乐的神乐署四大古建筑群组成;祈谷坛中的祈年殿是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天坛公园外坛种植有大量古柏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圜丘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俗称祭天台。圜丘起初为一座蓝琉璃圆台,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同时变蓝琉璃为汉白玉石栏板,艾叶青石台面。圜丘的蹬坛石阶、各层台面石和石栏板的数量,均采用“九”和“九”的倍数,以应“九重天”。通过对“九”的反复运用,以强调“天”的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个应该是天坛公园内钟楼的太和钟,钟楼位于斋宫外层东北角,绿琉璃瓦顶重檐歇山式,内悬明永乐年铸素面大钟一口。大典前,皇帝起驾出斋宫,开始鸣钟,到达祭坛则钟声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回音壁是北京天坛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传播十分有利。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会沿着墙面以声波的形式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由于曾误以为是声波反射而形成的回声,故俗称“回音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为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29]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动用448万两白银把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进入颐和园,近处是昆明湖、远处是万寿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西藏佛教建筑和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颐和园昆明湖边的长廊里的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在颐和园石舫留影纪念,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船体乃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丽,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珍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舫上舱楼原为古建筑形式,但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按慈禧意图,将原来的中式舱楼改建成西式舱楼,窗上镶嵌五色玻璃,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并取河清晏之义,取名清晏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天津、秦皇岛、北京历时一个半月的暑假学习、旅游结束了,原准备去泰山旅游领略一下泰山风光,因学校通知我赶在开学前安装调试新到模具加工设备,故一直至今仍没有去!当然我想看看的地方还有很多,就看看以后有没有机会!</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u39g4yd"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参加芜湖技师学院党员大会</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vcrygcb"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我的芜湖技师学院前回忆:(一)</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vhkq5tr"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我的芜湖技师学院前回忆:(二)</a></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岁月和时间是公平的,它们没有留情的搓揉和打磨,没有偏袒的眷顾和倾斜。岁月蹉跎20多年过去,只有隐隐约约感觉和几张照片,在技师学院的日子里,留下的永远是回忆!感谢有你,我的生活才有许多难以释怀的情感和意义!祝芜湖技师学院再获佳绩,不断发展!祝各位老师、同学们快乐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安徽芜湖 汪桂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23年9月4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