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里有几分地,原本是栽了果树的。因为父母年龄大了,加之树龄过大 果品质量下降的原因,原本的果园自然是不能再作务,于是挖了树改种庄稼。腾整出来的土地,为了避免地闲长草现象的发生,便种了些早玉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小时候,每年芒种节气前后,我们当地的麦子不管是坑沟低洼,亦或是平整的大田,麦子成熟变黄好像总是在那么几天。但对于秋田玉米来说,收获的时间就不是那么集中了,家里地少人家的玉米棒子都挂在玉米架上晾晒了,个别家大地多家庭的庄稼偶尔还有长在地里没有完全成熟发黄的情况。年龄小,听不懂老人嘴里常念叨:“麦子隔月种同月收”“秋田争晌数,长够120天”的意思,现在想来,那些话正好解释了麦子、玉米的生长差异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受生长习性的影响,玉米肯定是早种早收的。这不,还没到传统的收割季,家里的早玉米已经成熟泛黄了。村子里热心的邻里曾承诺自己有熟识的开收割机的人,可以帮忙联系。但因为这个农事的时间过早的原因,从事玉米收割的机械都还没有备战启动。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好像总是闲不住,左等右等无果的情况下,借着周末发起了人工收玉米的家庭战役。收到“参战”消息的我,拉上儿子便赶回家里帮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的雨水涝,玉米喜水,这玉米秆个个是大高个子,近乎3米高的秸秆上,结着的大玉米棒子长得也着实喜人。等我到地里时,父亲和母亲早已开始劳动了,看着丢在地头的角锄(一种小锄头),我捡起来,自己分了个挖玉米秆的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从秋田收割机械化普及的这些年来,挖玉米杆的事的确很少见。但是这次家里的人工收割,掰下来的玉米棒子成堆地丢在地里,后面要往回运还得需要拖拉机进地。为了拖拉机好开,也为了捡拾玉米棒子方便,我挖秆也只是为开辟一条便道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似容易的事,干起来似乎都不容易。刚开干没有几分钟的时间,我两条穿着短袖的胳膊已经被玉米叶刷出了好几道的血印,老远见我挖秆的母亲,赶忙叫停了意于再战的我,赶回家里找来一件旧的长袖衫和一副手套让我穿戴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重新武装好的我,再次上阵来也显得更像那么回事了。抡着角锄照准地皮处玉米秆的根部砍去,一锄头放到一秆苗,成就感十足。就说这挖玉米秆,虽然我的活干的可能不怎么样,但是却见证了干活标准的不断变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时候,曾见过牵牛种地。那几年,走到地头田边看到的玉米秸秆几乎全都带着好大的块根。到了后来,村子里的拖拉机逐渐多了起来,再看田间地头摆着的玉米秸秆,带着大块根的现象逐年减少。那些年,我也曾帮着大人们挖那么几锄,父亲的叮咛从:把玉米根挖出来,要不种地牛拉不动;逐渐变成了:从地皮上删,拖拉机拉得动。挖秆不带根的事情好干多了,父母二人在前面掰着棒子,我在后面抡锄挖秆开道,两道收割工序同时进行,我还能落得个时不时停下来歇歇的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就个把个小时的功夫,几分地的玉米棒子掰完了!我负责挖秆开路也已停当。因为要收割的地块面积不大,天气也很好,所以也就不急着赶活儿了,直至天黑前,我们又一家大小齐动员将堆在地理的玉米棒子运回了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活没有干多少,但直到劳动后的两天时间里,我双腿的困意依旧未绝。儿子和我一块回的家,让他干些活,体验体验的机会自然是没有放过。当天从老家回来,儿子就反馈干活很辛苦。儿子的感受让我略有所思,常言生活处处有学问,倘若说这次劳动也教会了孩子一些东西,我想大概就是前辈们承受的心酸和我等后辈们享受的幸福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