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心毒和药毒</p><p class="ql-block">偶然看见网易云阅读微信平台发布《香港凤凰周刊·大陆中草药肝损害调查》一文,各路诸侯各种兴奋,导致堂主有话要说,堂主不得不说,堂主非说不可。</p><p class="ql-block">1 毒的本意</p><p class="ql-block">先说说毒,《淮南子》上说神农寻中药而尝百草,一日遇到七十种毒(有说72的,不再细节上纠缠),用茶叶解之。从此有了茶叶的解毒功效。这里的毒,是指“进入有机体后能跟有机体起化学变化,破坏体内组织和生理机能的有害物质”,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毒药毒物有毒等概念。</p><p class="ql-block">毒还有一种概念,如《周礼》上说:“聚毒药,以供医事”。这里的毒字,指代“药物的偏性”,如药物有“寒热温凉平”这些特性。简而言之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治“病了身体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状态”,如人因上火,出现红肿热痛这些症状,就用有“寒凉性质的药物(清热解毒药物)”来纠偏。</p><p class="ql-block">一般而言,日常的食物,食疗和药物可以兼备的食品,都是平性,就是说作用比较温和,没有什么特别的霸道,通常是不寒不热的东西,可以一年四季吃,如粳米和面粉,我们天天吃,其实这些也是中药,我们吃的茄子黄瓜西瓜也是中药,性质比较温柔而已。而有些性质过寒过热的药物,就是霸道药物了,力量比较刚猛,这个刚猛其实就是中药的“毒”,如大黄芒硝吃了会“一泻千里”。</p><p class="ql-block">哲学家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弊,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药物都是双刃剑,有治疗作用,就会有毒副作用。越是治疗作用明显、药理作用强大的药物,使用不当所带来的副作用越大,中药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2 刀可以杀人也可以切菜,看您怎么用</p><p class="ql-block">古人云:“药贵合宜,法当应变,得其当,乌头可以活命;不得其当,人参反以杀人。”“万病一毒,以毒攻毒,毒去体安。”在中医理论中,没有说明哪些药物是绝对的有毒,也没有说明哪些药物绝对的无毒。不论什么毒,只要正确利用就可以转化为药。无论什么药,只要错误使用也会转化为毒。医生的职责就是要趋利避害、化害为利,调动利用药物的有利因素,防止、消除其不利因素,化毒为药,以帮助人体抗病愈病,使疾病向健康转化。 </p><p class="ql-block">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和提高药物的有效性,祖先将总结出的药性特点标注在后世的许多本草书籍里,帮助后世正确认识各种药物的特性,帮助我们理解其作用之峻利或和缓,并能根据病体的寒热、虚实,疾病的深、浅来适当地选用药物和确定用量。通过必要的炮制、配伍、制剂等环节,减轻或消除了其有害的一面。</p><p class="ql-block">宋朝著名词人辛弃疾说过“物无恶意,过则为灾”。中药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本身并不存在善恶,关键在于人们如何使用它。“大黄可以救命,人参反以杀人”就是指此而言。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中药也不例外,用对了有治疗作用,用之不当有毒副作用。因此,药害的本质是人害,而非药物本身。而专家们看不到药害的本质,只说药害,不论人非。如此片面认识,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了歧途,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p><p class="ql-block">中医用药讲求善,这不是让你发善心,而是要正确应用,善于应用。善用之,其效验;不善用之,不得其验,反受其害。能否善用,关键在正确应用中医医理,辨证用之,随证用之。</p><p class="ql-block">说“中药用之不当会产生副作用”,就好像说菜刀用之不当可以杀人一样。谁都知道,菜刀可以剁肉、切菜、削水果,但坏蛋亦可以用它来杀人,然而,哪一国政府禁止老百姓用菜刀了?用刀切菜做饭是“得其当”,用来杀人就是“不得其当”,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把眼光盯在刀的功用上,而应该盯在如何使用上。同理,在辨证施治、遣方用药时,我们不能把眼睛盯在某味药的偏性上,而应该感受大夫如何配伍、如何以药之偏纠身体之偏的道上。</p><p class="ql-block">3 毒何以频发?</p><p class="ql-block">几千年来,我们传承祖先的智慧,并将其发扬光大,使我们民族不断地繁衍昌盛。然而,近年来关于“中药毒性”的报道日趋增多,“中药也有毒” “中药用之不当会产生负作用” 的专家警告不绝于耳。为什么中国人已经使用几千年的中药忽然“毒性大发” “毒性频发”?难道我们的身体已经现代到不适应古老的中药了,抑或是另有原因? </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品味以下报道: </p><p class="ql-block">——统计资料显示,在500多种中草药中,发现超量服用后,约有70%以上有毒性反应。经研究证实,能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草药约有80~90种。下“重药”,会引起头晕、头胀、腰酸、乏力等副作用。 </p><p class="ql-block">——20世纪90年代早期,比利时的医生首先发现,相当数量的“胖嫂”“肥妞”无所顾忌地大量服用厚朴、防已等中药,以求迅速减肥,结果却有不少人发生了急性肾功能衰竭,于是提出了“中药性肾病”的新概念。</p><p class="ql-block">——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传出信息:因滥服中药导致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人日趋增多。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肾脏病专家黎磊石教授呼吁,必须尽快提高对中草药肾毒性的认识。 </p><p class="ql-block">——擅自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而导致肾衰竭,台湾有人因服用此药导致换肝。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以上媒体的报道、专家的呼吁可以说“证据确凿,科学严谨”,但是,请大家细细咀嚼 “超量服用” “下重药” “无所顾忌地大量服用” “因滥服中药” “马兜铃酸” “何首乌制剂”等等词句,舆论和专家们是不是已经把根本问题交代清楚了?谁让你们超量、无所顾忌、滥服了?人类怎么会愚蠢到抨击菜刀不究人祸的地步了?</p><p class="ql-block">中药的毒性即偏性,中医治病就是用中药偏性纠正身体阴阳之偏。不讲“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一种药物长期吃下去,这是不良反应呢?还是用错了药? </p><p class="ql-block">“马兜铃酸” “何首乌制剂”明明是西药的植物制剂,怎么变成中药了?中药历史几千年,从哪里可以找到这种成分、这种制剂? </p><p class="ql-block">因滥用、重用、误用而发生的副作用和中毒事件并非中药独有,这几乎是所有事物共有的特性: </p><p class="ql-block">水,喝的太多会中毒;氧,吸的太多也会中毒;滥用菜刀更可以杀人。 </p><p class="ql-block">科学是个好东西,但可以用来造假,可以用来搞恐怖袭击,可以用来犯罪。 </p><p class="ql-block">以上所述究竟是物之过还是人之错,明眼人一看便知。可是我们的舆论和专家们为什么对此视而不见?为什么只把脏水泼向中药?若非别有用心就是睁眼说瞎话。 </p><p class="ql-block">说“中药也有毒”,就好像说白糖也是甜的、酱油也是咸的一样是个生活常识问题。这些就连傻子都知道的道理变成了某些专家用来哗众取宠、捞取名利的工具。 </p><p class="ql-block">不究原因,不辨是非,笼统地把这些事件称为中药的不良反应,明摆着是让中药“代人受过”。 </p><p class="ql-block">4 脱离了中医理论指导的中药,不再是中药</p><p class="ql-block">中药之所以称之为中药必须按照中药、中医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并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当中药离开了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不讲君、臣、佐、使,不顺从升降浮沉和气味归经,随意改变剂型、剂量,提取所谓的有效成分,这时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药了。</p><p class="ql-block">所谓使用不当,就是没有按照中医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中医讲辨证施治,而有些医生拿西医的诊断结果作为治疗依据,不讲寒热虚实、气血经络、理法方药。用所谓的科研成果和西医的病名作对应:什么乙肝用某某方、高血压用某某药,其实,这已经偏离了中医药的轨道。 </p><p class="ql-block">所谓中药本身问题,就是没有认清中药的本质。中医理论是中药的灵魂。中医辨药“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形,或取其质,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且要“辨性、辨味、辨类、辨用”,用药时“观其象,取其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中药都是有寒热温凉、升降沉浮、或补或泻等偏性的,医生就是利用这种偏性来纠正、平衡人体寒热、虚实等方面与正常状态的偏离。而离开了中医理论的指导,提取所谓有效物质如分子、离子、原子、生物等,这明明是西药中的植物药,怎么能称其为中药呢? </p><p class="ql-block">植物本身是大自然的产物,它本身就是一个平衡的生命体。如果提取所谓的有效成分,就缺少了内在的平衡与相互制约,失去了中药的自然之性,其偏性变成极偏,毒性也就更烈、更难以控制。 </p><p class="ql-block">传统中医在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往往用复方居多。当多种药物形成一定的组合时,其整体则由于药物与药物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而产生了新的复杂意义,所用药物和具体病人之间也因此产生了独特的对应关系。此时,量身定做的毒药组合,就变成了治病救人的良方。 </p><p class="ql-block">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又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应用中药讲究“中病即止”,在《素问》中有这样的记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因此,中医用药讲究变,因人、因时、因地而变,“随证加减,效必更方。”没有一种中药可以万人通用,可以常年用来当饭吃。 </p><p class="ql-block">5 谈谈西药的毒</p><p class="ql-block">大家知道,中药和西药都有毒副作用的问题,但中药的毒副作用和西药的毒副作用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是用之不当而产生的毒副作用,一个是用之得当而产生的毒副作用。中药的毒副作用可以通过医生的正确运用而避免,而西药的毒副作用是在医生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的情况下产生的,它对人体造成的是硬伤害。 </p><p class="ql-block">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指出:全球有1/3的病人不是死于自然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每年住院5000多万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有500~1000万人,与药源性损害有关的约250万人。目前,我国约有残疾人5000~8000万,其中1/3为听力残疾,其致聋原因60%~80%与使用过氨基甙类抗生素,尤其是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有关。此外,药物所导致的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对胃肠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的损害,对血液、骨骼、皮肤粘膜等组织的损害,以及过敏性休克,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等,可谓层出不穷、触目惊心! </p><p class="ql-block">1998年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对美国和其他22个发达国家调查结果表明,因化学合成药物毒副作用导致的死亡人数,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成为第四大杀手。西方目前死亡的人数中,90%死于医源性疾病,而非死于源发性疾病。 </p><p class="ql-block">1982年,欧美发现了许多“粒细胞缺乏症”病人,他们对多种感染失去防御能力,极易发炎、发热。后经医学家长达11年的了解努力,才查明是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在作祟,而此药竟已使用了40年之久。</p><p class="ql-block">1995年,欧美国家出现大量失明的白内障病人,尤其以肥胖妇女居多。经查实,系服用减肥药二硝基酚所致。1999年,美国推出降血脂新药三苯乙醇,虽然疗效较好,但大量病人服用后,不但发生脱发等毒副反应,而且还有许多人患上了白内障。</p><p class="ql-block">2000年,西欧一些国家发现,用新药“反应停”治疗孕妇的呕吐反应,竟然出现12000多个类似海豹一样的胎儿,他们缺臂少腿。在日本则因长期使用抗炎药氮碘喹,酿成了万余人致盲及下肢瘫痪。</p><p class="ql-block">2002年,在美国发现了300多名妙龄少女患阴道腺癌,后来才证实与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保胎药乙雌酚有关。</p><p class="ql-block">我们熟知的“千手观音”21位演员中18位因西药致聋。</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一百年前的西药能够保留到现在的又有几种呢?这些被禁止使用的药物,都是经过了各种“科学方法”研制出来的,并经过“科学程序”的“严格”审定才批准推向市场的,这些披着“科学”外衣的新药、特药在世界各地的临床上广泛应用,造成多少患者因此失去健康甚至宝贵的生命!而西医只要打着科学、换代的旗号将药物淘汰,就可以逃脱治死人而不受法律的制裁。 </p><p class="ql-block">不断有西药被证实是导致很多绝症的罪魁祸首,但在没有被证实有致命副作用之前,我们不是把它作为治病良药了吗?每种药物都经过了严格的科学实验,而最终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则被淘汰,不难推测,在今天仍在应用的西药中,不久的将来,将有许多种因被发现有致命的副作用而被禁用。</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