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稻子熟了,金秋的田野里翻滚着一遍一遍金黄的稻浪,在平地上,坡上,山顶上,只要能灌溉的地方都有水田,那漫山遍野的,一层一层的梯田里,黄登登的披着黄金袍,闪着耀眼的金光。一阵风来,整个的田野和村庄都浸染在成熟的稻香里了……那是三十年前乡村的美好画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家乡,是多么的美好,多么令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在湘西农村,老家座落在山弯弯最里面的山脚下,两条进出村的土路呈一个巨大的几字型,村子外面有一条横过的小溪把村子同外面分隔开来。对于过去解放前的乱世来说,这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寨子。村子的后山上都生长着郁郁葱葱的大树。村子到镇上是绵延曲折5里地的盘山石子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到秋天,稻子熟了的时候,那层层叠叠一级一级爬山而上的梯田都会披上金黄的盛装。一丘丘有水的田里,还有可爱的稻田鲤鱼在禾稻之间喜戏追逐。山坡上一坡连一坡的红青相融的辣椒透出一派丰收的景象。辣椒地边上时不时还套种有西红柿,长豆角或者是本地小黄豆,又或者是种一排玉米,又或者是将辣椒地的一角种上红薯,种上两三棚西瓜,这些种植都随你个人喜好,想吃什么就套种点什么。但山地里的主角还是本地的玻璃椒。这种辣椒成熟时色泽红亮,皮薄,果长,产量合适,容易晒干,不象现在市场上出售的那种肉厚,籽多,果短,不易晒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摘红辣椒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首先要找好晒辣椒用的平地,还要根据辣椒的产量买好晒辣椒用的竹垫子和大量的加厚塑料薄膜。家里还得随时准备着木碳和大烘焙笼,以防在辣椒采收期间下雨天可以烘焙,不然成熟的红辣椒会因为水分过多而快速腐烂。只要采收辣椒期间太阳☀️好,有四天时间辣椒就会晒干透。每次摘红辣椒心情都非常好,因为我知道前期栽种和管理的辛苦都没有白费。最重要的是可以和大姐二姐还有母亲一起有说有笑的搞摘红辣椒比赛,一个人摘一块地,看谁先摘完。当然每次还都是我输。第一,因为我还在上学不经常做农活当然就慢了。第二点,还是因为摘辣椒要弯腰,对于我来说,那真的是老大难,由于个子高要弯腰成90 度才能摘到辣椒,要不然就只能蹲着摘。为了不折断辣椒树枝,为了不摘到青椒和紫色椒(不成熟的辣椒),只有慢慢小心翼翼地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输了的我自然就要被罚把摘下来的红辣椒一担一担挑回家。相比较之下,送辣椒回家来去要轻松些,至少不需要长时间弯腰。于是我就一担又一担挑着100斤左右的红辣椒走在高高低低的山路上。肩膀上是扁担压磨得火辣辣的生痛,只好一路跌跌撞撞地小跑。因为担子真的是感觉好重,只有跑动起来扁担一跳一跳才不觉得太沉。就从那时起,我就深深体会到做农民的不容易和劳动的辛苦。挑回家还要把红辣椒倒在打开的竹垫子上边挑选出坏的青的紫色的辣椒,和那些一起摘回来的西红柿长豆角,一边摊开来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边山上旱地里红辣椒还没有摘完那边山上山地里的辣椒又红了,这样来来回回的摘和晒,日子一天天充实而忙碌地过去。等到农历八月十五之前半个月,那些中熟稻子也成熟了,金黄得耀眼,一穗穗低着头迎接着主人的收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稻子成熟之前半个月,是需要把稻田里的水放干,这样子有便于收割稻谷的时候谷子是干的,要是田里有水,收稻谷的时候稻谷容易粘到水不容易晒干。还不利于打稻机在田里正常工作。把田里的稻禾i分成大小不一的长条块,在条块与条块之间开深水沟,沟开好之后把田坎的开口处打开,开始放水捉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稻田里放鱼是有讲究的,那是一定要在禾苗插下去一个月定根之后才能放小鱼苗,这样才不会影响禾苗的生长。一般能养鱼的稻田是水源好的,不然一到天旱田就干了,鱼也活不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吃鱼没有捉鱼香”,稻田里捉鱼是件很开心快乐的事。鱼在浅水里是游不快的,人在泥田里当然也是走不快,所以,捉鱼的乐趣就是追逐的过程。这边手抓住了鱼头,那边手刚准备擒住鱼尾,那知鱼拼了命一摆尾又挣脱手跑了,这样来回捉了跑跑了捉,搞得不亦乐乎。只有眼疾手快才能捉住滑不溜湫的东躲西藏的鱼。捉完一丘田的稻田鱼基本上是要成泥人一个,捉来的鱼也都是泥水鱼,把捉来的鱼洗干净鱼身上的泥,然后都放进一条盛有清水的大水桶里。那时每年这个时候,家里的鱼都吃不完,大部分捉回家的鱼,等它们在干净的清水里养吐完泥巴水之后,都会被从鱼背剖开再在鱼身上里外撒些盐叠在一个干净的大盆子里淹制半天,然后摊开在一个大的箥箕里放置在屋顶瓦背上曝晒到干为止。其间千万别下雨,因为盐淹制的鱼弄上雨水最容易长蛆虫,不利于制作太阳鱼(太阳晒干的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稻田里的水放干了,鱼也捉完了,这时候稻子也差不多完全熟了,等待好天气就可以正式收割了。这个节骨眼上天千万别下雨,因为成熟了的稻子一遇到水有两三天就会变黑发芽。记得奶奶去逝那年就是因为落长雨,最后稻子在稻田里都发芽了,没办法只好到稻田里一穗穗拔回家摊在地上,尽管如此,第二年我们家还是整整吃了一年的发芽稻米。所以,赶农时对于农村人来说就是生活攸关的大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都有互帮互助的好风气。只要谁听说我家明天打稻子,第二天早上一大早一准都有同村的叔叔伯伯嫂嫂或者是婶子又或者是哥兄姐妹来帮忙。每到这时候家里就要准备买好几斤猪肉,水豆腐,油豆腐,卤豆腐,粉条,鸡呀鸭呀和鸡蛋鸭蛋这些农村人每家每户都有,就不需要准备,直接早上不开鸡鸭舍抓来杀了就可以了。这一天家里就需要留一个人办饭菜,一般一户有十一二个人打一天稻子就可以打完了,而且还会在傍晚6点钟前就可以收早工。第二天又可以去帮同村另一户人打稻子,天气好的话这样你帮我,我帮你有10 天时间全村人的稻子就可以收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里农村的稻田都是碎片化的,最大的一丘1.2亩,小的只有两三分,农忙的时候,十几个人一起打稻子的场景那是非常壮观的:四个人一字排开,银镰飞舞处已是一扎一扎整齐倒下的禾稻把,四个人轮翻把一扎一扎禾稻架在打禾机的脱稻子大飞轮上,随着"呜嗡一呜嗡一呜嗡"的机器欢快鸣叫声,稻子纷纷雀跃从禾把上脱落到打稻机的肚子里。一个人在机器尾部清理干净稻子里的碎叶和杂草,然后伙同另一个人装筐装袋打包好,还有两个人负责挑担子送稻谷回家。古话说的好,"人心齐,泰山移!“最大一点1亩多的田有一个小时,小一点田10几分钟就打好了。打好一丘大家都一起把稻草一茏一茏打捆好。然后又快速向下一丘田进军。而年幼的孩子们跟在打稻机后面在草垛里捉蚂蚱,蟋蟀,蝼蛄等开心地玩耍,也忙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晒稻谷每个村都有一个很大的哂谷场,地面全是用水泥和碎石浇筑的,很平整,村子里面打回来的所有稻子都得经过这个晒谷坪晒干然后装仓入库。可以想象一下,几百平米的坪场上全是晒开黄金般耀眼的稻谷,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幅丰收的画面。尽管如此,由于辣椒和稻子采收时间点有重叠,导致有许多人家只得把红辣椒晒到山坡向阳的大山石板面上。站在远处望向有石板的山坡,东一片火红,西一片火红,霎是好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又到稻子成熟了的日子,前两天侄子发来收割稻子的视频,一直在感慨现在的家乡再也没有那些年在秋收的时候出现过如此热火朝天的丰收画面了。因为大部分青壮年人都外出务工谋生,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种的田地也少了,山坡上撂荒的田地里到处是疯长的杂草和野生的树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前两幅图片摘自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