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在江西省博物馆(续)&长河漫漫

一觚一咏

<p class="ql-block">河谷山地动植物,</p><p class="ql-block">游居穴居旧石器。</p><p class="ql-block">氏族聚落启文明,</p><p class="ql-block">陶具硅石新石器。</p><p class="ql-block">青铜王国百越地,</p><p class="ql-block">吴头楚尾多元体。</p><p class="ql-block">蛮地渐融华夏中,</p><p class="ql-block">区域分裂向统一。</p><p class="ql-block">秦征百越通大庾,</p><p class="ql-block">昌大南疆后援地。</p><p class="ql-block">分封列侯郡县制,</p><p class="ql-block">汉立豫章开新史,</p><p class="ql-block">经济发展人流动,</p><p class="ql-block">时代巨变融一体。</p><p class="ql-block">人文初兴在秦末,</p><p class="ql-block">三教融汇东晋始,</p><p class="ql-block">中原战乱得良机,</p><p class="ql-block">北人南迁成福地。</p><p class="ql-block">三国吴权抚山越,</p><p class="ql-block">晋立江州南北治,</p><p class="ql-block">屏藩建康地位殊,</p><p class="ql-block">制衡荆扬作本倚。</p><p class="ql-block">人口南移获机遇,</p><p class="ql-block">隋唐五代渐雄起;</p><p class="ql-block">艺文儒术斯之盛,</p><p class="ql-block">土沃人庶财充溢;</p><p class="ql-block">江南西道始玄宗,</p><p class="ql-block">江西之名初确立。</p><p class="ql-block">元宋江西达鼎盛,</p><p class="ql-block">经济富饶人才济;</p><p class="ql-block">文化昌盛科技新,</p><p class="ql-block">赋粟赋税列第一;</p><p class="ql-block">书院林立冠华夏,</p><p class="ql-block">手工技艺天下奇;</p><p class="ql-block">改道为路路改省,</p><p class="ql-block">江西称省元代始。</p><p class="ql-block">经济发展可持续,</p><p class="ql-block">明清堪与宋元齐;</p><p class="ql-block">布政使司代行省,</p><p class="ql-block">清再改为行省制;</p><p class="ql-block">人才兴盛甲天下,</p><p class="ql-block">明代朝士半江西;</p><p class="ql-block">江右商帮行天下,</p><p class="ql-block">商业市镇如林立;</p><p class="ql-block">并肩两浙纳税粮,</p><p class="ql-block">赣鄱大地富鱼米;</p><p class="ql-block">九江开埠通口岸,</p><p class="ql-block">走出江西寻新机;</p><p class="ql-block">打破封闭顺应变,</p><p class="ql-block">迎接未来新程启。</p> <p class="ql-block">远古遗踪</p><p class="ql-block"> 江西地处亚热带地区,早期人类多以植物繁茂、食物充足的河谷、山地为中心活动。他们打制石器、采集植物、捕猎动物,过着游居和穴居的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内,江西形成了以潦河二、三级阶地和乐平、萍乡石灰岩洞穴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地点和遗址。</p> <p class="ql-block">洞穴岁月</p><p class="ql-block">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江西人类活动居住点多以山地洞穴为主。在赣东北乐平涌山洞、赣西萍乡竹山园洞发现的打制石器和“大熊猫一剑齿象”华南型动物群化石便是这一时期人类穴居生活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文明之光一一先秦时期的江西 </p><p class="ql-block"> 最新考古成果揭示,大约在50万年前,江西境内开始有了古人类活动,开启了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与开拓的序幕。从陶器的创烧到野生稻的驯化,从逐水而居到聚落壮大,从以吴城文化为代表的青铜王国到吴头楚尾、百越之地,漫长的先秦时代,多元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奠定了江西文化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文明初始</p><p class="ql-block"> 距今一万年前后,以磨制石器、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为标志,人类跨入了新石器时代。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发现的世界最早陶片和人工栽培稻植硅石,表明江西是世界范围内率先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地区之一,开启了万年文明的曙光。新石器时代晚期,遍布全省灿若繁星的氏族聚落,反映出江西史前历史进入到社会复杂化阶段,社会形态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p> <p class="ql-block">史前聚落</p><p class="ql-block"> 新石器时代人类步入农业文明,定居成为主要生活方式,人口繁衍加速,涌现出大量氏族聚落。</p><p class="ql-block"> 距今约5000年前,清江盆地、修水流域、抚河流域出现大型中心聚落,社会形态由简单的平等社会发展到了复杂的层级社会,开始迈向早期文明。</p> <p class="ql-block">方国文明</p><p class="ql-block"> 夏商周三代出现了青铜器、文字、大型城垣、礼仪中心等为代表的国家文明要素,开启了中国王朝文明时代。</p><p class="ql-block"> 赣鄱地区以樟树吴城,新干牛城、大洋洲,九江荞麦岭,瑞昌铜岭,鹰潭角山为代表的文化遗存见证了辉煌的中国青铜文明。</p> <p class="ql-block">陶面具范</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1974年江西省清江县(今樟树市)吴城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窑业技术 瓷器滥觞</p><p class="ql-block"> 吴城制陶作坊区发现的早期龙窑,是中国最早的龙窑遗迹之一。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吴城烧制出了火候高、质地坚硬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是南方商周时期陶瓷器的重要烧造中心之一。</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青铜鼎</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抚州市东乡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聚落中心 方国都邑</p><p class="ql-block"> 都邑是早期国家及其权力结构的物化形式。吴城都邑是吴城文化的中心聚落,城址面积61.3万平方米,近圆角方形,周长2960米,城墙顺地势堆筑而成,墙外有城壕,兼具军事防御及防洪功能。城内有居住区、祭祀区、制陶区、铸铜区等不同功能区。</p> <p class="ql-block">商代时期</p> <p class="ql-block">一一采矿</p><p class="ql-block"> 古代矿床的开拓,民谚称"攻山穿井"。瑞昌铜岭铜矿的开采由浅入深,先露采、后坑采,符合矿藏开发规律。</p><p class="ql-block">一一露采</p><p class="ql-block"> 自矿脉出露处富集区挖取暴露于地表的矿体。</p><p class="ql-block">一一坑采</p><p class="ql-block"> 沿矿脉凿洞向下采掘矿石,由竖井、平巷、斜巷、盲井构成一个庞大的地下采场,形成了探矿、机械提升、照明、通风、排水等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其中,采用目前所见世界上最早的木支护技术;普遍采用船形木斗进行重力选矿,指导掘进方向;木辘护及木滑车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木制机械提升工具。</p> <p class="ql-block">木辘轳 木铲 提手木盆</p><p class="ql-block">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p><p class="ql-block">江西省瑞昌市铜岭铜矿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周代实行分封制以巩固政权,各诸侯国为扩大势力范围频频征战。列国纷争,促进了中国由区域分裂向国家统一的整合。江西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吸收周边吴、越、楚、徐等文化,逐渐融入到华夏民族之中。</p><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西周时期</p> <p class="ql-block">东周时期</p> <p class="ql-block">十三弦筝</p><p class="ql-block">东周(公元前770一前256年)</p><p class="ql-block">1979年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崖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昌大南疆</p><p class="ql-block">秦汉至南朝时期的江西</p><p class="ql-block"> 随着秦朝统一的进程,江西地区被纳入帝国版图。秦汉时期,江西作为沟通中原与岭南、闽越的枢纽,战略地位得以提升,首次确立了独立的行政区划,获得了稳定的发展空间。六朝时期,江西作为“国之南藩,要害之地〞,成为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之一。</p><p class="ql-block">国之南藩</p><p class="ql-block"> 秦代江西大部分地区先属九江郡,后属庐江郡,庐江郡郡治番阳(今鄱阳县)是江西境内首个郡治。西汉初年设置豫章郡,江西首次成为郡一级独立行政区划。西晋设江州,江西凭借特殊战略地位和经济优势成为江州的中心,“江”开始成为江西的地域文化名片。</p><p class="ql-block">秦征百越</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14年开始,秦征百越,打通赣江一大庾岭一珠江交通干道,江西由此成为秦军在南方的重要集结地和后援地,并在此后的中国历史发展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汉立豫章</p><p class="ql-block"> 西汉初设立豫章郡,辖18县,郡治南昌,范围与今日江西省绝大部分区域重合。豫章郡的设置使江西首次成为一级行政区划,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从此有了一个稳定的载体,揭开了江西历史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汉代地方行政一方面沿袭秦的郡县制,另一方面又实行分封制。封国官制有王国、侯国两种,其中与县同级的为列侯。两汉时期江西先后分封有四个列侯国:汉武帝封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拾为建成侯(高安)、刘成为宜春侯(宜春)、刘苍为安成侯(安福),汉宣帝封废帝、前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南昌)。</p><p class="ql-block"> 以紫金城和历代海昏侯墓为代表的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p> <p class="ql-block">西汉时期</p> <p class="ql-block">多元文化</p><p class="ql-block"> 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巨变,加剧了人口的流动和思想的交融。江西涌现出了一批卓越俊逸之士,中原衣冠士族在此大兴崇儒尚学之风,名山大川吸引了佛道二教在此开宗立派,江西成为多元文化汇聚、交流、碰撞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人文初兴</p><p class="ql-block"> 秦末 “江西第一人杰”吴芮、东汉“南州高士”徐稚、“再造东晋”之名将陶侃、东晋“田园诗鼻祖”陶渊明……这一时期的江西,人文初兴,育角立杰出之士,开文章节义先河。</p> <p class="ql-block">融汇三教</p><p class="ql-block"> 江西是儒、释、道三教最早融汇的地区之一。两汉以来大兴崇儒兴学之风,江西儒家经学文化土壤深厚:西晋时期道教第四代天师张盛移居龙虎山,使之成为天师正一道祖庭。东晋南朝时期,庐山已是全国著名的儒释道三教融合交流的中心:慧远首倡净土信仰,成为佛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陆修静改革南天师道,影响深远;陶渊明在此归隐田园,成为一代文学硕儒。儒家伦常、道家超脱与佛教超越共同型造了中华文化的内在特质与精神。</p><p class="ql-block"> 慧远(334-416年),山西原平人,东晋时居庐山,建立、主持东林寺,与刘遗民等同修"净土",为佛教净土宗始祖。</p> <p class="ql-block">南方福地</p><p class="ql-block">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长期对峙,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生产遭受严重破坏。而南方地区相对稳定,北人南迁,为江西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与此同时,江西因战略地位的增强带动了经济地位的提升,获得良好发展机遇,逐渐成为人们向往的“南方福地〞。</p> <p class="ql-block">江州崛起</p><p class="ql-block"> 三国吴政权在江西地区安抚山越、增设郡县,广开屯田、发展经济,加快了江西地区的开发;西晋设立江州,提高了江西在全国的地位;西晋之后南北分治,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交接地带,屏藩建康制衡荆扬,特殊的战略地位使东晋及南朝各政权均将江西倚为根本。</p> <p class="ql-block">  汉晋时期,稻作种植业是江西农业经济的主体。广泛使用铁农具、推广牛耕技术、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都促进了稻作农业经济的繁荣。南朝时期,江西以粮食充足享誉四方,成为江南著名“粮仓”。与此同时,金属冶铸加工业、制瓷业、造船业发达,呈现百业兴旺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雄起江南</p><p class="ql-block"> 隋唐五代时期,大运河的开通与大庾岭的开凿,人口的南迁与经济中心的南移,使江西获得了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这一时期,江西“土沃人庶,财赋孔殷,艺文儒术,斯之为盛”。作为政区的“江西”正式出现,雄起于长江之南,“朝庭倚为根本,民物赖以繁昌”。</p> <p class="ql-block">“江西”名世</p><p class="ql-block"> 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经过一系列调整,唐玄宗将唐初设置的10个监察区“道”分为15道,“江南西道”由此而生,“江西”正式得名。 </p><p class="ql-block">江南西道</p><p class="ql-block"> 隋代江西设7郡、唐高祖改郡为州。唐太宗增设一州,贞观元年(627年)设10道以利监察、江西各州属“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原“江南道”一分为三:“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辖19州,治洪州。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设置江南西道观察使,辖8州,治所仍在洪州,“江西”作为行政区划之名正式确立。</p> <p class="ql-block">黄金水道</p><p class="ql-block"> 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推进了中国政治中心的东移,改变了中国东部地区的交通格局,促成了"运河一长江一鄱阳湖﹣赣江﹣北江﹣珠江"南北黄金水道的形成。江西从此"东通浙闽,南尽大庾,西连荆楚,北至大江",成为南北交通枢纽。</p> <p class="ql-block">既完且富</p><p class="ql-block"> 隋唐五代时期,江西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人口大幅上升,生产技术进步,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快速发展,成为长江流域发展最快的地区,是国家财赋重要来源之一。初唐王勃赞誉洪州“物华天宝”,晚唐于邵亦称“既完且富”。</p> <p class="ql-block">土沃人庶</p><p class="ql-block"> 隋唐以降,江西平原及丘陵地区的土地被广泛垦殖,鄱阳湖区圩田建设形成规模;以丰城赣江防洪大堤、抚州千金陂为代表的大规模水利工程修建;先进的江东犁、秧马及筒车普遍使用,水稻栽培技术及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以茶叶、柑橘、竹木、药材、甘蔗、油茶为代表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江西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及经济作物供应地。</p> <p class="ql-block">陆羽与《茶经》</p><p class="ql-block"> 陆羽(733-804年),湖北天门人,唐代茶学家,号“茶山御史”,被誉为“茶仙”“茶圣”。陆羽隐居信州(今上饶)等地期间,撰《茶经》三卷,是现存第一部茶学专著。</p> <p class="ql-block">开凿大庾岭</p><p class="ql-block">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主持开凿大庾岭,打通了南北大通道的“中梗阻”,贯通了珠江一赣江﹣长江交通线,密切了南方与中原和海外地区联系,加快了岭南地区开发,为江西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p> <p class="ql-block">人文蔚起</p><p class="ql-block"> 隋唐以来,江西文化呈兴盛之势,文化名士辈出。伴随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步步南移,江西作为长江中游人文昌明区域的地位也逐渐形成,史称“既状周道,兼贯鲁风,万户鱼鳞,实谓名邑”。</p> <p class="ql-block">行者如归</p><p class="ql-block"> 有唐一代,江西秀美的山水、安定的环境、富庶的经济,让各地文人士大夫流连忘返,发出“行者如归”的感叹。他们在江西留下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华彩乐章,也濡染了当时的江西文坛;以颜真卿、韩愈为代表的外地仕宦行教化、办学校、易风俗,使江西“浇风莫竞,文政大行”。</p> <p class="ql-block">艺苑流芳</p><p class="ql-block"> 江西山水之中蕴藉灵气,陶冶着一代又一代的书画艺术家。“开元初书家第一”的钟绍京,揭开了江西书画艺术的序幕;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画派”,以独特的江南山水画风格,开启山水画法新时代;徐熙为晚唐五代时期花鸟画领军人物之一。他们共同创了宋元以降江南山水,花鸟画的繁荣局面。</p> <p class="ql-block">鼎盛气象</p><p class="ql-block"> 宋元时期,江西进入全面繁荣的鼎盛阶段,经济富饶、人才辈出、文化昌盛、科技日新,是江西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江西的影响力辐射全国,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技方面的所有几乎都有江西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漕粮天下富</p><p class="ql-block"> 宋元时期,江西是重要的粮食供应地。北宋,江西“赋粟输于京师为天下最”;南宋,输往都城临安的赋税,占各路总数的三分一;元代,所交赋税仍位于各行省前列。</p> <p class="ql-block">从『路』到『省』</p><p class="ql-block"> 北宋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全国为23路,江西分属江南西路和江南东路。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整个东南地区以及今日之江西省分属江浙、江西两个行省,这也是江西称省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宋元时期,鄱阳湖一赣江航道成为沟通中原和岭南的主干道,江西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为全国人口、物产发达之区,所谓“耕有余食,织有余衣,工有余材,商有余货”,呈现出富庶鼎盛景象。</p> <p class="ql-block">南昌瓦子角</p><p class="ql-block"> “瓦子”又称瓦舍或瓦肆,是宋元时期城市的商业中心和娱乐中心,宋话本、元杂剧均在此演出,南昌“瓦子角”即是当时城市最繁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赣州福寿沟</p><p class="ql-block"> 北宋熙宁年间,虔州(赣州)知州、水利专家刘彝主持修建福寿沟。福寿沟总长约12.6公里,利用水力学原理和自然地势巧妙营建,既可消除内涝又可抵御洪水倒灌,兼具治污功能,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综合水利工程的典范。(清代福寿沟复原图)</p> <p class="ql-block">  人口是农业社会第一生产力。安定环境中的自然增殖和逃避战乱的北方移民使宋元江西人口迅速增长,为经济开发带来了大批劳动人手。宋徽宗崇宁元年江西人口占全国十分之一,居各路之首;元世宗至元二十七年江西人口占全国23%,高居各省之首。江西从中唐开始到清中期的千年辉煌,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  宋代江西陶瓷业进入繁荣阶段,以湖田窑、吉州窑、七里镇窑、白舍窑为代表的名窑产品争奇斗艳,如玉似冰的湖田窑青白瓷名声大振,雅俗共赏的吉州窑瓷誉满天下。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横空出世,开启了中国制瓷业的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技艺天下甲</span></p><p class="ql-block"> 宋元时期,江西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兴盛,制瓷、冶铜铸钱、酿酒、造纸、制墨等在发展规模与工艺技术方面,均具有领先优势,遂有“技艺天下甲”之说。</p> <p class="ql-block">缠枝花果纹鎏金银带板</p><p class="ql-block">北宋</p><p class="ql-block">1978年江西省遂川县</p> <p class="ql-block">江西品格</p><p class="ql-block"> 宋元时期,江西书院林立,重文尚礼。教育与人才、文章与节义交相辉映,形成了文节并重的文化品格和独特气质。</p> <p class="ql-block">书院冠华夏</p><p class="ql-block"> 书院是古代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幸南容在高安华林创办桂岩书院,开江西私家书院之先河。宋元时期,江西书院蓬勃发展,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名气之盛,居全国之首,有"江西书院甲天下"的美誉。书院的繁盛成为古代江西独特文化现象,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象山书院都是天下读书人向往。</p><p class="ql-block">(金笔、双龙青铜笔架)</p> <p class="ql-block">“天下状元”铭诗词人物图鎏金银盘</p><p class="ql-block">宋(公元960-1279年)</p><p class="ql-block">1957年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出土</p> <p class="ql-block">四大书院</p><p class="ql-block"> 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象山书院、白鹭洲书院</p> <p class="ql-block">礼义忠节邦</p><p class="ql-block"> “文章节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精神品质,关乎国家气运兴衰。两宋时期,江西多世家大族,他们将儒家思想和民族大义作为子弟教育与家训族规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江西自古崇尚气节的传统,培养出大批忠贞爱国之士,使江西遂有“文章节义”“礼义忠节”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义门</p><p class="ql-block"> “义门”是朝廷为了表彰以孝义著称的个人或以世代同居著称的家族而树立的社会典范。江西最早的“义门”出现在唐代,宋代受到朝廷表彰的“义门”有7个,居全国第三,南方第一。江州陈氏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义门。</p> <p class="ql-block">文章宗师</p><p class="ql-block"> 宋元时期,江西在文学、史学等领域名家辈出、群英荟萃,涌现了一批创文体流派、领一代风骚的宗师,创作出不少流传千古的名篇巨著,造就了一个创造力爆发的三匠时代。</p><p class="ql-block">晏殊、晏几道与婉约词派</p><p class="ql-block">曾巩与古文明道</p><p class="ql-block">欧阳修与唐宋文学革新运动</p><p class="ql-block">王安石与荆公体</p> <p class="ql-block">江万里,都昌人。</p><p class="ql-block">周必大,吉安人。</p><p class="ql-block">谢枋得,弋阳人。</p><p class="ql-block">文天祥,吉安人。</p><p class="ql-block">胡铨,吉安人。</p><p class="ql-block">杨邦乂,乐平人。</p><p class="ql-block">洪皓,吉水人。</p> <p class="ql-block">欧阳修书(碑帖)(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王安石书(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理学渊薮</p><p class="ql-block"> 理学是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理学在江西系统集成、发扬光大:北宋周敦颐在此为理学开山奠基;南宋朱熹、陆九渊等一代宗师于江西崛起;元代吴澄调和朱陆,下启阳明,推动宋明理学发展。江西也因理学家活动时间早、学派多、人数众、地位高、贡献影响远而成为“理学渊薮”。</p> <p class="ql-block">朱熹“论语集注”(印刷品)</p> <p class="ql-block">江西诗派</p><p class="ql-block"> 黄庭坚开创的“江西诗派“是宋代诗坛影响最大的流派,风靡一时,地位之高,无出其右。该流派首创“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创作方法,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作诗好用僻典、炼生词、押险韵、制拗句,讲究语言韵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p> <p class="ql-block">黄庭坚书(复制品)</p><p class="ql-block">登快閣</p><p class="ql-block">痛兒了却公家事,快開東西倚晚晴。</p><p class="ql-block">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p><p class="ql-block">朱弦已属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p><p class="ql-block">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p><p class="ql-block">-﹣黃庭堅</p> <p class="ql-block">正一之宗</p><p class="ql-block"> 宋元时期,龙虎山天师道受到皇室朝廷尊崇。宋代敕封张天师提举江南龙虎山、阁皂山、茅山“三山符箓”,元代天师世系被授予“管领江南诸路道教”,敕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遂有道教“正一派”之称。龙虎山成为道教祖庭和南方道教中心。正一派运用符箓祈禳,消灾祛祸,并以治病除瘟、济生度死为职事,与中国民间生活习俗联系紧密,信众甚多,对社会生活、宗教习俗产生了重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大上清宫</p><p class="ql-block"> 龙虎山大上清宫是历代天师阐教说法、传道授箓及举行重大醮仪的宫观,是宋代以来著名的皇家宫观建筑,素有“仙灵都会”和“百神受职之所”之称。现已揭露的大上清宫遗址是迄今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地层关系最清晰,出土遗迹最丰富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遗址。</p> <p class="ql-block">  汪大渊(约1311-?),南昌人,元代航海家。自元至顺元年(1330年)起,汪大渊自泉州两次出海,以所见所闻著《岛夷志略》,记有亚、非、澳各洲国名和地名220多个,涉及90多个国家的山川险要、方域疆土、物品贸易和民情风俗,被称为“东方的马可.波罗”。</p> <p class="ql-block">造海船</p> <p class="ql-block">放眼天下</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江西作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延续了人才的兴盛与文化的辉煌。江西士人积极参与朝政,治国安邦;商镇林立,江右商帮遍行天下;科学巨著,文史鸿篇蜚声中外。晚清,江西人顺应时代变迁,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走上了近代化探索之路。</p> <p class="ql-block">由“江”而“赣”</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江西的称谓有豫章、江州、江西、江右、西江等,元明时期随着江西行省设立,称江省,“江”成为江西简称,沿用至清。</p><p class="ql-block"> 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以章贡二水汇流之意改虔州为赣州,“赣”多指赣州(府)全境。晚清,“赣”逐渐取代“江”,成为江西简称。</p> <p class="ql-block">司省设置</p><p class="ql-block"> 明朝以“布政使司”取代元朝的“行省”,江西为"江西布政使司",辖13府78州县;清朝改为江西省,划调为13府1直隶州77县。明清两代行政区域与现在的江西省相当。</p> <p class="ql-block">朝士半江西</p><p class="ql-block"> 明代科举以江(西)、浙(江)、闽(福建)及南直(江苏、安徽)为盛,明前中期以江西独盛,在相当长时间里形成“人才甲天下”的盛况。</p><p class="ql-block"> 明代江西的进士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名次上也长期居于全国前列,创造了科举史与政治史上的奇迹。从建文到永乐时期内阁建立,历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各朝,内阁首辅者几乎皆为江西吉安府人,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之说。</p> <p class="ql-block">藩王世家</p><p class="ql-block"> 明太祖朱元璋为“落屏王室,以安万姓”,效法前朝实行分封制,“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明代先后有三位皇子封藩江西,即南昌的宁藩王系、鄱阳的淮藩王系,南城的益藩王系。藩王及其子孙锦衣玉食,生活奢糜。同时,以宁献王朱权为代表形成的藩王宗室文化又为江西增添了别样风采。</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建筑世家一一样式雷</p><p class="ql-block"> 清代,江西永修雷发达家族主管宫廷样式房200余年,人称“样式雷”,雷氏家族主持设计和修建了紫禁城、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清东西陵等一系列经典皇家建筑,堪称“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雷氏发明的建筑设计立体模型“烫样”,是中国古代建筑领域的伟大创举;包括建筑图样、烫样、工程做法及相关文献在内的“样式雷建筑图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p> <p class="ql-block">天坛祈年殿建筑结构模型</p><p class="ql-block">捐赠:南昌中山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制作:段齐臣等</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2020年</p><p class="ql-block">材质:楠木</p><p class="ql-block">尺寸:底径3.6米,高1.5米</p><p class="ql-block">比例:1:25</p><p class="ql-block"> 祈年殿是世界文化遗产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一场雷火,将其化为灰烬,“样式雷”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重建后的祈年殿为一座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内部结构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模,仅用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大殿立于三层汉白玉圆台上,颇有拔地擎天之势,蔚为壮观,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有着独特价值,成为"样式雷"建筑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并肩两浙</p><p class="ql-block"> 明至清前期,江西作为人口大省,保持着经济发达的地位。明代江西人口次于浙江,居全国十三布政司第二位,而每年所纳税粮在明孝宗弘治年代直至明神宗万历年代却居全国第一。</p><p class="ql-block"> 随着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江西瓷器、茶叶、造纸、夏布等手工业形成商业化生产,同时依托发达的运输网络体系,江西成全国商品的交通枢纽和集散中心,造就了明清时期镇的繁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鱼米之乡</p><p class="ql-block"> 圩堤围垦、梯田开发、双季稻的栽种与推广、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使得江西成为明清时期全国重要商品粮产地,“湖广、江西地方粮米素丰,江南、浙江咸赖此二省之米”。米粮大规模外运,江西既是国家漕粮的重要输出地,又是粮食贸易的主要供应地。同时,以鄱阳湖区为代表的渔业生产发达,江西“鱼米之乡〞的称谓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商镇布列</p><p class="ql-block"> 明代中后期开始,江西崛起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化生产能力的商业市镇。其中,景德镇、吴城镇、樟树镇、河口镇最为繁盛,人口达万人以上,被清人誉为“江西四大镇”。金溪浒湾镇、进贤文港镇等也是富有特色的专业名镇。这些市镇依托特产商品,形成强有力的经济辐射,将江西的贸号纳入全国商业网络,并延伸海外。</p> <p class="ql-block">文化巨擘</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江西人文昌盛的地域特色持续彰显。钟灵毓秀的山水,文章节义的传统,孕育出了以王阳明、汤显祖、八大山人等为代表的文化巨擘,他们以非凡的才情和智慧,创作出了大量哲学、文学、艺术杰作,书写了中国思想、戏曲、书画等领域的不朽篇章。</p> <p class="ql-block">技艺之区</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茶叶、苎麻、兰靛、木竹、油料等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为江西手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史载"松江棉纺织业、苏杭丝织业、芜湖浆染业、铅山造纸业和景德镇制瓷业"等全国五大手工业区,江西占据其二。宋应星《天工开物》和“样式雷”传世之作成为中国技艺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上陶瓷之路</p><p class="ql-block"> 文从宋代开始,江西移民、江右商人已经开始走向海洋,元末汪大渊及其《岛夷志略》为其代表。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器走四方”“施及外洋”,成为欧、亚、非市场上与丝绸并驾齐驱、获得最高美誉度的中国商品之一,海工陶瓷之路"成为沟通中西商品流通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江西人不成市场</p><p class="ql-block"> 江右商帮人数众多、操业甚广、渗透力极强,形成了“无江西人不成市场”的独特现象,推动了中国南方腹地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近代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走出江西</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为寻求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江西人口持续涌向外省,形成“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随着国内市场日益形成,江西商人足迹遍及全国,“江右商帮”成为“十大商帮”之一,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海外贸易不断拓展,“九江开埠”标志着真正意义的“走出江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江开埠:面向世界的窗口</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取得了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权利。1861年3月,《九江租地约》签订,九江成为长江第一批开埠通商口岸;次年,九江海关设立。九江开埠为晚清相对封闭的江西地区打开了对外接触的窗口,开启了江西近代化的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 江西素称“文章节义之乡”“白鹤鱼米之国”。江西之美,美在山水;江西之盛,斯于人文。江西的历史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p><p class="ql-block"> 走进新时代,赣鄱大地,生机勃勃: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中部崛起大有可为;赣都儿女,齐心奋进:开启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新征程,描绘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