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探索人生

<p class="ql-block">《长相思》 </p><p class="ql-block">唐代 白居易</p><p class="ql-block">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p><p class="ql-block">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p> <p class="ql-block">  刚接触白居易的《长相思》,是孩子上幼儿园时,孩子和她妈一起看中央电视台采访六岁小李姑娘的视频,小李姑娘背诵过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可能受小李姑娘的影响,孩子很快就能背过了,孩子经常背,我也很快背过,那时不理解其意,第一次知道汴水和泗水,不知道词中写相思怎么会有两条河流?怎么会流到瓜洲古渡头?当时只是读起来挺朗朗上口的,当时也没有仔细研究。这是我对这首词的最初的认识,从那以后孩子也很愿意背诵古诗词,从此也积累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家人参加过莱西的两届诗词大会,我和孩子也都获过奖,在准备复习的过程中,也复习过这首词,也很快的去背过。印象中看过书的解释和览赏,“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是写某人的行程,也没有深究汴水、泗水的流向,当时心中也有些疑问,也很想知道汴水泗水是在哪里,为什么会留到瓜洲古渡头。为了应付考试也就草草地放弃。这仍然是对这首词的认识的初级阶段,还是比较肤浅。</p><p class="ql-block"> 在学习诗词的时候还学到了,南宋朱熹的哲理诗《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子早年对佛教禅宗甚为着迷,他年仅19岁就中了进士,据说进京赶考时,他随身带的只有一部大慧宗杲禅师的语录。朱子22岁任泉州同安主簿,其间与父亲的朋友李侗往来甚密。李侗是二程的三传弟子,他对朱熹强调要理会“分殊”,而不在“理一”,意在把朱熹从佛禅的玄思里拉回到儒家经世致用的实修中。在与李侗长达11年的亲密接触中,朱熹逐渐为他的思想和修养所深深折服,后来决意拜李侗为师,在思想立场上坚定地回到孔子儒学。</p><p class="ql-block"> 《春日》这首诗应该说反映的正是他在李侗的影响下,从迷于佛禅到走向孔门纯儒这一心路历程,也反映了思想转变后,他对儒学大道的理解、体悟与欣喜,因此这首诗也是其心灵和生命境界飞跃的华丽绽放。“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是写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写意。“泗水”象征孔子儒学之道。这首诗总体上是说对儒学大道和真谛解悟后,心境的开阔和清朗,生命意趣上一片生机盎然。“等闲”是平常的意思,“东风”也是比喻圣人之道。儒家的圣人之道不离日用寻常,这是儒家中庸思想的反映。《中庸》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一旦认识、体悟到儒家的大道——“东风”,则日用寻常(万紫千红)都是道场(春),都是活泼泼的美好景致。“等闲”也反映出一种气定神闲、从容自若的气象,清儒陆世仪认为这首诗道出了一贯气象。</p><p class="ql-block"> 好好学习的这首诗,又好好百度查了泗水。泗河,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南四湖支流,是山东省中部较大河流。古称泗水,为古代著名的大川,《曲阜市志》也记作洙泗河,为四渎八流之一,《论语》名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孔子在观泗河奔流时的感叹。发源于新泰市东南太平顶山西麓上峪村东黑峪山,经新泰、泗水、曲阜、兖州、邹城市(原邹县)、济宁、微山7县市,于济宁新闸南任城区石桥镇与微山县鲁桥镇交界泄入南四湖。</p> <p class="ql-block">  最近读过李不白著的《透过地理看历史》,书中谈到了白居易的巜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这几句诗用来形容古时徐州的地形再合适不过。汴水,从荥阳北面的黄河流经开封(也称汴梁),过商朝故都商丘,然后在徐州这里与泗水汇合。泗水发源于山东,流经鲁国都城曲阜,过沛县,在徐州收汴水,然后向东南流经淮河,淮河有邗沟与长江相连,从长江南岸的京口(镇江境内),经江南水系,可直达苏州和杭州。瓜洲在扬州境内,是长江北岸的古渡口。“京口瓜洲一水间”指的是扬州和镇江境内的两个渡口隔长江相望。吴山当然指的是古时吴国一带,也就是现在的江南。这几句诗总体意思是通过汴水和泗水,徐州可以向西直达中原古城开封,入黄河,通洛阳;向南,可以直达江南水乡,吴越之间。汴水、泗水,构成了隋朝大运河的南段,从江南一直到开封,最后在洛阳东北方的汜水镇入黄河,与北运河相连,北运河可直达涿郡(北京)。</p> <p class="ql-block">  结合书中的地图,深刻地明白了词中,“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所表达的含义。又重新查阅学习了这首词的赏析。</p><p class="ql-block"> 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味深的特点。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是历代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古诗中多用“长相思”三个字,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这首《长相思》词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他便于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不过是空想,他只能倚楼而望,以回忆昔日的欢乐,遣散心中的郁闷而已。</p><p class="ql-block">这篇作品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重新学习这首词后,感觉有更深的认识,特别从词中又学习了地理知识。当时欣喜若狂,心想以后有时间一定好好的总结总结,好好的整理整理,然后再分享给大家,分享我的喜悦。人生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探索,总结,人生才能达到辉煌的巅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