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国门——百年口岸,五代国门,见证中俄关系变化。

小明哥039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满洲里国门,是第五代国门,建于2008年,国门总长105米,高43.7米,宽46.6米,目前是中国陆路口岸最大的国门,也被称为中华第一国门。门上方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大字,上面悬挂着金光闪闪的国徽。整体建筑风格为后工业时代风格,国门下方有两条宽轨和一条准轨穿过与俄罗斯接轨,通往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p> <p class="ql-block">庄严威武的国门</p> <p class="ql-block">第一代国门是1902年修建的,当时由俄罗斯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铺入我国境内,进入我国境内改叫“东清铁路”。当时两国交界处是由俄罗斯方面单独设立的,在铁路路基左侧立有一根木柱,木柱上有块四面削平的木板,上面用俄文写有“萨拜格尔省铁路交界”字样。在铁路右侧路基上也树立一根镶有木板的木桩,上面钉有铁制的双头鹰国徽,当时国界在马赤也夫斯克,距后贝尔斯克约十公里。由于木柱和木桩立在两国铁路交接处,后来就把它们视为“国门”。</p> <p class="ql-block">第二代国门建于1920年,也是苏联单方面建的,向南方向移到十八里小镇,现在叫后贝加尔斯克,国门是木质拱门,中方一侧用中文写有“中苏门”字样,后来苏联占领了十八里小镇,1949年该国门被苏联拆除。</p> <p class="ql-block">第三代国门建于1968年,原本是检查桥,也称栈桥。当时正处于中苏关系紧张时期,满洲里又是反修前线,时时处于“备战”状态。该桥是铁木结构,主体是用铁轨焊接而成,涂有绿色,四周用木板镶嵌,面西方向用红漆写有醒目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桥左侧有一铁梯,顺梯而上,可以看到过往车辆,该桥看上去像个大门,又处在两国铁路交界地带,后来人们都称之为国门。</p> <p class="ql-block">第四代国门建于1989年,是中方所建真正意义上的国门,面积约774.5平方米,高12.8米,宽24.45米,由2000多块0.5平方米的青色花岗岩石板镶嵌而成,中间悬挂着1.8米的国徽,并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红色大字,下面铺有宽、准轨铁路各一条。2007年由于中俄两国货运量逐年增加,在增铺宽轨复线时将第四代国门拆除。</p> <p class="ql-block">这是1994年8月中俄两国勘界结束时定在中俄边境线上的第41号界碑。1993年以前,这个位置是中俄两国贸易往来的客货混用通道,随着中俄贸易的发展,过货量的不断增加,1993年新建了公路口岸。满洲里国门与俄罗斯国门之间就有了第41号界碑,面向中方一侧,界碑高1.2米,宽0.4米,厚0.25米,材质为花岗岩,庄重、威严而神圣。</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41号界碑与俄罗斯第40号界碑</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国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