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書中有我,我在書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田東紅老師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我是吉林省長春市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傳承人田東紅,《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歷經五年主編不辭辛勞,疫情三年日夜編撰,感謝主編孫德玉先生的220萬字《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驚人巨獻献。</b></p><p class="ql-block"><b>主編知識渊博,文化底蘊深厚,此書本人從2018年投稿等待了五年之久,一直期待的一本珍藏版典籍。大典涵盖古今重要歷史典故,收錄了眾多名人豪杰,中華武術發展史門類及流派、拳種、拳法、兵器發展史、古代近代武術家生平,優選了當代各門派正脈武術傳承人載入當代武林志名錄。</b></p><p class="ql-block"><b>書中有前輩為榜樣,有我輩在傳承,承上啓下無比完美,大典的問世,充分體現了老、中、青、少不同年齡段同書同源的代代相傳,再傳的傳承脈絡,清晰記載了當代武術傳承人的身份脈絡,為後人提供了有效的鑒别性、真實性、激勵性、参照性等珍藏與學習價值,此書的問世標志著中華武術的傳承從下武精技向上武入道的文化方向深度發展,從武德、武技、武道、武林、養生、人生哲理感悟具有多面的啓发性與學習性,也是主編為中華武學文化發展歷程做出的一大功績,深表敬佩與感謝!</b></p><p class="ql-block"><b>大典的横空出世,質量厚重,書重9斤,厚7厘米,制作工藝繁雜又飽含精致,内容丰富,意義重大,給入編者带来了無限的人生價值與學習價值,可謂是無價之作,無法用金錢来衡量,具有濃厚的歷史珍藏價值。從起稿到資歷審查,從排版到印刷,從首發到手中的過程,主編及編委會的幕後工作人員,克服各種困難,付出大量的精力與人力,使得這一巨作順利拿到我們手中,我們心懷感恩,感謝所有編委會的工作人員,你們辛苦了!</b></p><p class="ql-block"><b>書中有我,我在書中,本人被收錄載入《中華武術傳传承人大典》1120、1121篇,此生倍感榮幸與自豪,在歷史的長河中,本人被載入大典給我的人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給後輩留下一份傳承的歷史見證與榜樣的力量。本人的多名優秀傳承弟子在我的保薦下,通過編委審查,隨師共同被載入大典的篇章,給大典注入了一批新鮮的傳承血液,再次感謝主編孫德玉先生的推選與厚爱!作為一名當代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傳承人,作為《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史册中記載的傳承人,本人将不遺餘力的努力奮鬥,勤學苦練,為中華武術文化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不辜負前人的期望,為後人做好榜樣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田東紅</b></p><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馬俊恩老師感言:</b></p><p class="ql-block"><b>孫德玉老師是傳承中華武術文化的典範!</b></p><p class="ql-block"><b>我們認識多年,他為人和善,樂于待人,工作勤奮……。他每每為舉辦各種武術賽事和開展各類武術活動都嘔心瀝血,盡職盡責,日夜兼程盡善盡美。</b></p><p class="ql-block"><b>這次編著的《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發行,孫德玉老師作為主編創下了挖掘華夏武術文化的先河,續寫了中華武術傳承的新篇章!您辛苦了!我作為武術人向您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賴寶珊老師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書中有我,我在書中。</b></p><p class="ql-block"><b>編史修正,功德無量。</b></p><p class="ql-block"><b>傳承大典無私獻,</b></p><p class="ql-block"><b>傾力愛心淬火成!</b></p><p class="ql-block"><b>巜華嚴徑》中雲:“不忘初心,方得始終”</b></p><p class="ql-block"><b>我認識的孫德玉老師是位內心強大的引領者,從組織武術賽事,到《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横空出世。傾注了他大愛之心。</b></p><p class="ql-block"><b>大愛天下武林人,傳承武林技能,傳承民族精神。巜大典》跨度大,人物實。再現古今武林人,從神話到三皇五帝,五千年歷史有根有源,巧妙地彰顯各時期武林人的民族精神。</b></p><p class="ql-block"><b>拜讀孫德玉老師的《中華武林傳承人大典》,仿佛讓我們進入了那高曠澄明的精神世界,又觸摸到孫德玉老師那顆清澈見底,毫無塵染的心,大愛武林人的風釆。</b></p><p class="ql-block"><b>一個俗人的筆下不會流淌出如此乾坤清氣。在這220萬的字里行間中,5年的精心構思精選了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武林人英雄本色!《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而今在孫老師筆下看到的是生命的五彩斑斓和人生的歡快,傳承一派欣欣向榮。強大的內心。他的筆下記載著武林人物,無不透露著對美好生活的體驗和向往…充盈著生命的歡快。</b></p><p class="ql-block"><b>人們常說文如其人。他能精選記錄出這樣精典的畫面,與他的性情丶人格分不開的,他天性豁達樂觀,熱愛生活,執著武術事業,不為物欲所動,不為挫折消沉,與人交往給人余香,對人生一貫充滿信心對武林人的大愛,這不僅是他創作的原動力,也是巨獻横空出世的根本原因。</b></p><p class="ql-block"><b>這本大典對傳統的突破具有划時代的意義,具有收藏學習價值,将在中國現代傳承人大典上產生深遠影響,他不僅拓展了傳統辞典的題材範圍,開創了一代新風,而且還為傳統題材注入了時代精神,使之發揚光大。例如大典中記載了身残志堅的武林傳承人,楊補奇以驚人的毅力,多次賽場獲五項全能第一的好成績。以及後繼有人的青少年傳承人。</b></p><p class="ql-block"><b>大家在看這本武林傳承人大典時都會有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就是千變萬化,異彩紛呈,可見作者其功力,筆筆生花,字字鬥艷。</b></p><p class="ql-block"><b>我們說:“觀天地之造化”的他經五年的不懈努力,精勤耕耘,終於達到“武林人富于胸中”的境地,練就了腕底有武林人的真功夫。大典之所以讓人感覺千變萬化,原因就是他擁有著自已強大的素材庫,不停地穿插組合,利用再生。整理出236個拳種,14套刀法,15套棍術,16套劍法,17套槍術,進行梳理和整合,包括地域性,民族特色武術均采編而入。武術的根来源于上古時期先祖們的勞動創造。正是因為孫老師在諸多方面能力超強,相互借力,筆筆相生,才使他的武林傳承人絕少重复,變化多端。</b></p><p class="ql-block"><b>我行我道,大愛武林人表現的真切樸實,尊重歷史,尋根求源。他的創新始終不落開民族文化的根基,他的筆和意境都固守著中國武林界民族的龍馬精神…洋溢著濃郁的時代精神氣息…</b></p><p class="ql-block"><b>讓我們通過巜中華武林傳承人大典》了解新時代至尊至敬的武林引領者——孫德玉老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陳杏芳老師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終於和我們見面了!這是我國武術界的一件大喜事。220萬字的長篇巨著工程浩繁,制作實屬不易。孫德玉主編和全體編委同事太辛苦了,我在周恩來總理故鄉——淮安向你們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胡培榮老師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史編修志,功德無量!</b></p><p class="ql-block"><b>為主編孫德玉先生編撰此《寶典》點贊</b></p><p class="ql-block"><b>《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是一部《中華武術發展史》!</b></p><p class="ql-block"><b>人類發展的歷史</b></p><p class="ql-block"><b>是生產力發展的歷史</b></p><p class="ql-block"><b>是思想運動的歷史……</b></p><p class="ql-block"><b>也是武術文化發展的歷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沈延光老師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孫老師多來年嘔心瀝血精心編撰的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首發式圓滿成功!</b></p><p class="ql-block"><b>宏篇大典,橫空出世,武術傳承,縱觀全球,功德無量,至尊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範振茹老師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這部220萬字的宏篇巨著成功問世,主編孫德玉老師功德無量!</b></p><p class="ql-block"><b>"書中有我,我在書中。"本人範振茹被收錄到巜大典》第九百二十四頁,圖文並茂,給我的武術人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給後輩留下了傳承的歷史見證與榜樣的力量!感謝孫德玉老師的推選與厚愛!</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作為一名當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統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承人,将不辱使命,謹遵馬虹恩師的師訓:忠誠繼承,精研力踐,熱枕傳播,造福人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楊昌森老師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孫老師嘔心瀝血,宏篇大典,武術傳承,縱貫古今,功德無量,致尊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田怡寧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我是吉林省長春市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傳承人田怡寧,首先,我很榮幸能够被編錄載入《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1123、1124篇,感謝各位編委老師本次給予我的機會與認可,同時對本書的主編孫德玉老師深感敬佩!</b></p><p class="ql-block"><b>這份大典貫通武術文化的歷史長河,記載了千古至今的人物知識,它的價值與意義不言而喻,從神話至近代,從近代到當代,一字一句都代表著傳承、奮鬥、使命。</b></p><p class="ql-block"><b>作為新時代的傳承人,我必當背負起武術傳承的光榮使命,不斷的學習和探索,為武術傳承貢獻一份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田怡宁</b></p><p class="ql-block"><b>2023年9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袁錦愛老師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感謝孫德玉老師修編大典,功德無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楊補奇老師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老師您好!學生我萬分感謝您對我的關心和照顧,拜讀《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真令我感慨萬千、千言萬語湧上心頭;老師為了這本雄偉巨著、嘔心瀝血、伏案編著、這其中的辛酸只有老師您自己知道,好在蒼天不負有心人;《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終於首發面世了,這真是可喜可賀啊!我向老師您點贊!我向老師您致賀!</b></p><p class="ql-block"><b>老師您好!說句心里話,在我的一生中,您是我最敬重的武術大師!自從讀了您的武術巨著!使我更加敬重您!更加敬佩您!</b></p><p class="ql-block"><b>老師您為了宏揚武術事業!到處奔走、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這其中的辛酸只有老師您自己清楚、對于這些事情學生我深有體會,通過一次次的武術比賽,使我們這些習武之人認識了許多武術大師,武林同仁、武術朋友、通過交流使我們互相學習,互相提高,互相上進,老師您真是功德無量啊!在這里我向老師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忠心的感謝!謝謝老師!</b></p><p class="ql-block"><b>感恩之情難以言表,千言萬語匯成幾句話来表達學生的心情:</b></p><p class="ql-block"><b>“宏揚武術日日忙</b></p><p class="ql-block"><b>老師辛苦不言愁</b></p><p class="ql-block"><b>師有武林鴻鵠志</b></p><p class="ql-block"><b>一生奔波為群雄</b></p><p class="ql-block"><b>各門各派同場武</b></p><p class="ql-block"><b>老師恩德人稱頌"</b></p><p class="ql-block"><b>最後,我用一首詩来表達自己的心情:</b></p><p class="ql-block"><b>路在腳下夢在前,</b></p><p class="ql-block"><b>風雨無阻數十年;</b></p><p class="ql-block"><b>一心為武勞心力,</b></p><p class="ql-block"><b>歷經坎坷心也甜。</b></p><p class="ql-block"><b>老師您辛苦了!謝謝老師!學生真誠的祝福老師您吉祥如意事業盛!全家幸福福氣長!敬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吕慧静老師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長篇巨著終於面世,可喜可賀!這是部中華武術發展史的寶典,博覧古今羅列周詳,值得學習更值得珍藏!更是主編孫德玉老師經歷五年之久、日日月月、嘔心瀝血所編著的历史見証!功德無量,流芳百世!本人在此向孫老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李立奇老師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入典不是我人生奮斗的終點,而是新"徵程"的起點,我将以此鞭策自己,潛心探索将中華武術與中醫學融會貫通,學以致用,以身體驗,科學總結,堅持推廣,全身心投入于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區淑池老師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好多謝孫老師,你在這幾年咁艱難嘅日子裏都不遺餘力地編輯咗一本《中國武術傳承人大典》,是武術界一件喜事,亦感謝全體編輯委員,我作為一位武術人向你們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金一璠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我是吉林省長春市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传承人金一璠,本人能被載入《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深感榮幸!</b></p><p class="ql-block"><b>大典萬向包罗百家武學所長,縱向貫穿我國武學歷史,是一部專業性、文學性非常強的武學巨著,感謝主編的精心編撰,感謝为大典出版辛勤付出的所有工作人員,源于師父田東紅的引領讓我接觸到中華傳統武學文化,感謝我的師父田東紅先生的薦舉與保薦。</b></p><p class="ql-block"><b>我們作為年輕的一代傳承人,應向武學前輩們學習尚武精神,做好武術的傳幫帶,把中華武術傳承發揚下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金一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3年9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程福秋老師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我是吉林省長春市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傳承人程福秋,《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這本書是一部武術大全,我說它是傑作,一點也不為過。从上古神秘的神話傳說,到夏、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當代,跨越了中華五仟年的歷史長河。中華武術五千年燦爛的歷史屬於伟大的祖國,現在正逐漸被世界所喜愛。作為一名武術愛好者,我能名列《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名人錄中,心情格外愉快,倍感振奮,感謝主編孫德玉先生的辛勤付出,感謝推薦人田東紅先生的舉薦,同時也深感到自己的渺小,更應該向各門各派老師們繼續學習。</b></p><p class="ql-block"><b>我是一名武術愛好者,自幼隨家父習武,通過近八十年的習武研練,我對中華傳統武術有了更深的感知。武術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一種防身術,更是中華文化瑰寶。傳統武術中蘊含著深厚的哲學思想,如儒家、道家、佛教等,這些都是我們中華優秀文化的代表。傳統武術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b></p><p class="ql-block"><b>習武之道,應先修心,後修體,我每一次練習,都是一次對傳統文化的感悟和體驗。通過練習傳統武術,不僅自己強身健體,老有所樂,架起了健康與養生的橋樑,而且更深的領悟到了其中的哲學思想、道德修養、人文精神等文化內涵,同時,在以武會友、傳承武德方面,也提升了武友間的情感和認同。</b></p><p class="ql-block"><b>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生命在於運動,我覺得蘊體養心,常青永春,各門派取長補短,就是對中華武術最好的傳承,我今年已過八旬,《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是一本傳世佳作,我在書中,此生无憾,倍感榮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程福秋 癸卯年八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千古文化留遺韻,一代文明展新風。</b></p><p class="ql-block"><b>我自從經歷在北京開展的"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頒發儀式,我心中的波蘭便一直久久不能離去。</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中華武術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是藝術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回望古今,先賢以智慧凝結了堅實的傳承至今天的精神支柱,如今我很榮幸被編入傳承人大典,這既是一份責任擔當,更是一份光榮使命。吾會以青春之姿融入傳承文化的行列,我将不負八極拳傳承人的身份,将武術發揚光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長春吉長弘毅武館 徐語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李曉斌老師入典感言:</b></p><p class="ql-block"><b>中華武術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走来,繼承盤古開天的遺志,證悟生命不屈的情懷。在平淡中堅持,在苦難中堅忍,在歲月中堅毅。</b></p><p class="ql-block"><b>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有幸入選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成為千百年来中華武術文化中的一份子,是我生命的榮耀。傳承中華傳統武術是我畢生的追求。傳承中華傳統武術是我靈魂的信仰。</b></p><p class="ql-block"><b>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人類的文化財富。以武修身,以武強志,以武演道。鑄就了中華民族萬里長城永不倒的龍魂。</b></p><p class="ql-block"><b>拳腳小功夫,心寬大丈夫。以960万平方公里的胸襟,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文化,复興中華民族歷史擔當。</b></p><p class="ql-block"><b>龍嘯蒼穹俠客行,</b></p><p class="ql-block"><b>武當問道路不平。</b></p><p class="ql-block"><b>少林雄風浩然氣,</b></p><p class="ql-block"><b>乾坤永定天地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向拳友們分享武術大典前言:</b></p> <p class="ql-block">中華武術源遠流長,門派眾多,拳種紛雜;尤其受到武侠小說的影響,門派拳種更是鱼龍混雜,真偽難辨,不僅給武術爱好者造成困惑,甚至有誤導的嫌疑;同時,對真正意義上的傳承和發展,也增加無形的阻力,起到絆腳石、攔路樁的反面作用。</p><p class="ql-block">尊重歷史,追根溯源,斧正去邪,去偽存真,為還原武術真面目,讓武術有序傳承和健康發展,是我們這次編撰《大典》的初衷。通過再次挖掘整理,尋找武術派系的源頭和拳種的根源,發現各門派代表性人物,以客觀詳實的信息載錄史册。通過展現武者風采,為歷代中華武術傳承人立碑修獻,樹立武林界新形象、新口碑、新境界,讓武術更好的服務於全人類。</p><p class="ql-block">經過全體編撰人員5年的努力,我們在搜集的近800万文史資料中,經過層層篩選、史料甄别、反复論證,剔除文學作品虛構的門派和拳種,整理出236個拳種、14套刀法、15套棍術、16套劍法、17套槍術。但,也難盡善盡美,因為現實中很多拳(械)一直流傳,但缺乏詳實資料,没有釆錄,也是遺憾。武術流派(門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定義不同,我們也進行客觀的梳理和整合,包括地域性、民族特色武術,均被采納入編。</p><p class="ql-block">我們對武術發展史略,做一個籠統概觀的論述;對武術傳承人物,也分别做出考證和梳理,盡量繞開武侠人物的影響,从古論今,對古代英雄人物進行選擇性的挖掘和匯總。</p><p class="ql-block">本書從上“神話傳說”開始,沿着歷史的進程,進行一個全景觀的人物簡述。</p><p class="ql-block">中華文明始于神話傳說,作為中華文明的始祖,也是圖騰式的存在,我們理当敬畏尊重和頂禮膜拜,所以對“三皇五帝”進行長篇幅的介紹。向讀者介紹我們的祖先,即使有些赘叙,但都會理解以及尊重,那是中華文明的根基,也是人類生生不息的發展進程中,不應忘卻的来時路。</p><p class="ql-block">武術的根,来源于上古時期先祖們的勞動與創造。在開天辟地的洪荒時期,人類為了生存,不惜與大自然搏鬥、與野兽戰鬥,在漫長的歲月更替和積累中,人類的生存智慧、生存本領逐步豐富完善,尤其與野兽搏殺技能日漸提高。而這些搏殺技術,就是武術的根基源頭。</p><p class="ql-block">人類從遠古的氏族聚落,緩慢進入社會部落,随後進入王權社會,進而以地域之國,發展到攘疆拓土,各種糾紛和戰爭隨之而来。青銅器和鐵器的出現,讓冷兵器濺滿鮮血,在暴虐和屠殺中,英雄也遍地而起。隨著潮起潮落、朝野更迭,每個歷史時期都涌現出很多武将英杰。從戍邊守土風餐露宿,到血染沙場保家衛國,中華将士功不可没,并流傳很多可歌可泣、以武為榮的傳奇故事;武術英雄形象也得到精彩的演繹。</p><p class="ql-block">我們隨著歷史的進程,例數各個時代的英雄人物,作為中華武術傳承的時代代表,更體現我們編撰的初衷。《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更是一部中華武術英雄譜。此書跨越幾千年,編撰不足之處一定很多,在人物收編過程中,難免有疏忽遺漏之處,我們将在修訂版中,進而完善。</p><p class="ql-block">感謝所有支持我們工作的人們!</p><p class="ql-block">《中華武術傳承人大典》于2023年8月6日在京首發,8月27日在香港首發。</p><p class="ql-block">歷時五年編纂,搜罗古今中外,打造傳承巨典;真誠奉獻,倾力而為之,淬火成金鉞</p><p class="ql-block">全書220萬字,圖文並茂,尊重歷史,客觀記錄,着重歷史的故事性、人物的鮮活性、内容的趣味性以及工具書的實用性,精装印制,限量發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主編簡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