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美术馆有个建馆60周年展,一直想去,因为天气不是太热(40℃上下),就是大雨(7,29 - 8,3门头沟,房山发大水),一直没去成。</p><p class="ql-block">等我去了才发现还是去晚了,就只剩下其中一部分了。一楼正在布置新展。</p> <p class="ql-block">整个五层,一边是八大山人,一边是石涛。正好有个讲解员在讲八大山人,我就蹭过去听了一阵子。石涛(苦瓜和尚)、八大山人(朱耷)同为明朝皇室后裔,明亡后又都曾出家为僧,遁入空门,后来又都成为中国画的一代宗师。</p><p class="ql-block">石涛俗姓朱,名若极,广西人,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不止一幅画拍价过亿。他既是绘画大家,还是艺术理论家。他的《画语录》被后人奉为经典。对绘画创作他强调“师法自然”。石涛<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游历过广西、江西、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和北京等地,践行他的师法自然,后半生以卖画为生。</span>乾隆两下江南,石涛接驾献画两次,乾隆还叫得上他的名字呢。抱歉,我没有选那些气势恢宏的画,只<span style="font-size: 18px;">按照自己的喜好选了一张(见图上)。</span></p><p class="ql-block">八大山人是朱耷,本名叫朱统託,江西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为了躲避清廷对于明室的屠戮,他隐匿山林,削发为僧。他的画也挺值钱的,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左下荷花)。讲解员说,他的身世让他有一种不安全感,或者对当世的嘲讽与不屑,有时会看到画里有一只脚站立的或者翻着白眼的动物,这可能也是他内心的一种表达吧。还看到一幅从南京借来的展品(右中),是他抄写王羲之的兰亭序,写得挺漂亮的,是我喜欢的那种。</p><p class="ql-block">不管是石涛还是八大山人,他们的画不仅仅是气势磅礴或清秀简洁,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所创造的那个意境,妙不可言,你可以站在那儿端详,然后展开自己的各种联想。</p> <p class="ql-block">这次还有好多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大家的作品,但是我发现我分不清齐白石和吴昌硕的画,总觉得布局,内容非常相像。</p><p class="ql-block">还是老毛病,自己不太能欣赏,打眼一看多以墨色为主的中国画,喜欢有颜色的,虽然这是很外行的一种表现,但又能咋办?拍在手机里的只有潘天寿的“春酣”(右侧),两朵红牡丹;吴冠中的“太湖鹅群”和黄宾虹的“牡丹梅花”(左下)。</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好多年轻人都叫小伙伴用手机拍自己看画儿的样子,我也凑个热闹,拍了我看吴冠中的“残荷”。活到这把年纪,算是个真实写照吧。</p><p class="ql-block">说实在的,对于鉴赏中国画,我是外行。但是每每有展还是去看,因为看的不仅仅是画本身,而是画表现出来的作者身世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有创建的那种意境,总会给你不一样的感受和启发。</p>